重量训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3282发布日期:2018-08-14 17:0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训练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重量训练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针对下身肌肉群的肌力强度作负重训练时,常会进行以双肩向上顶推负重的深蹲(squat),及以双手向上拉举负重的硬拉(deadlift)两种特定的训练动作。另一方面,针对上身肌肉群的肌力强度作负重训练时,常会采坐姿进行以双手向后拉动负重的坐姿划船(seatedrow),及以双手向下拉使杠杆的另一端的负重抬起的下拉(pulldown)两种特定的训练动作。

然而,现今的训练器材通常一台只能对应一种特定的训练动作,如要进行两种不同动作的负重训练,就必须分别利用两台不同的重量训练机,且必须在两座器材间移换,影响训练进行的流畅性。再者,两台不同的重量训练机所占据的室内空间也会是单一座器材的两倍,导致空间利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行两种不同的训练动作的重量训练机。

本发明重量训练机能供数个配重块设置,并包含一个支架单元、一个配重单元、一个第一训练单元,及一个第二训练单元。

该配重单元枢设于该支架单元且供所述配重块设置,并包括两个枢接于该支架单元的主连杆件。

该第一训练单元枢设于该支架单元,并包括两个枢接于该支架单元且能分别带动所述主连杆件的第一连杆件,及两个枢接于该支架单元且能分别带动所述第一连杆件的主拉杆件。

该第二训练单元枢设于该支架单元,并包括两个枢接于该支架单元且能分别带动所述主连杆件的第二连杆件,及一个枢接于该支架单元且能带动所述第二连杆件的顶架组。

本发明重量训练机,该支架单元包括一个底座、两个自该底座向上延伸的边柱,及一个自该底座向上延伸且位于所述边柱间的中柱,该配重单元的所述主连杆件是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每一个主连杆件具有一个远离各自的该边柱且供所述配重块设置的配重杆部,该配重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连杆件且分别供所述第一连杆件顶推的第一凸柱,及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连杆件且分别供所述第二连杆件顶推的第二凸柱。

本发明重量训练机,该第一训练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杆件是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该第一训练单元的所述主拉杆件是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件与该底座间,该第一训练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件与所述主拉杆件间的连结杆件,该第二训练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杆件是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该第二训练单元的该顶架组是枢接于该中柱且位于该第一训练单元的上方,该第二训练单元还包括一个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件与该顶架组间的悬架组。

本发明重量训练机,该第二训练单元的该顶架组具有一个枢接于该中柱的第一架体、一个枢接于该第一架体的第二架体、一个连接于该第一架体的角规件,及一个能卸离且穿设于该第二架体与该角规件的第一固定栓,该第一固定栓能使该第二架体相对于该第一架体不转动。

本发明重量训练机,该第二训练单元的该悬架组具有一个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件的连结架、一个连接于该连结架的滑杆件、一个枢接于该顶架组的枢轴件、一个连接于该枢轴件并能滑动且套设于该滑杆件的滑筒件,及一个能卸离且穿设于该滑杆件与该滑筒件的第二固定栓,该第二固定栓能使该滑筒件相对于该滑杆件不滑动。

本发明重量训练机,该第一训练单元的每一个主拉杆件具有一个远离各自的该边柱且朝上弯曲的曲柄部,及一个连接于该曲柄部且供使用者握持的把手,该第二训练单元的顶架组具有数个远离该中柱且供使用者肩部顶抵的肩垫,及数个设置于所述肩垫与该中柱间并供使用者握持的辅助把手,该第二训练单元的悬架组是位于所述辅助把手与该中柱间。

本发明重量训练机,该重量训练机还包含一个限制单元,该限制单元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配重单元的所述主连杆件的限位凸片,及两个分别能移动且设置于该第一训练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杆件的伸缩凸柱,每一个伸缩凸柱能相对于该主连杆件在一个锁定位置及一个非锁定位置间移动,在该锁定位置时,每一个伸缩凸柱接近各自的该限位凸片,该限位凸片限制各自的该主连杆件,使该主连杆件无法相对于该支架单元转动,在该非锁定位置时,每一个伸缩凸柱远离各自的该限位凸片,该限位凸片不限制各自的该主连杆件,使该主连杆件能相对于该支架单元转动。

本发明重量训练机,该支架单元包括一个底座、两个自该底座向上延伸的边柱,及一个自该底座向上延伸的中柱,该配重单元的所述主连杆件是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每一个主连杆件具有一个远离各自的该边柱且供所述配重块设置的配重杆部,该配重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连杆件的第一凸柱,每一个第一凸柱能供各自的该第一连杆件与各自的该第二连杆件顶推。

本发明重量训练机,该第一训练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杆件是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该第一训练单元的所述主拉杆件是分别枢接于该底座且分别位于所述边柱与该中柱间,该第一训练单元还包括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件与所述主拉杆件间的连结杆件,该第二训练单元的所述第二连杆件是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该第二训练单元的该顶架组是枢接于该中柱且位于该第一训练单元的上方,该第二训练单元还包括一个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件与该顶架组间的悬架组。

本发明重量训练机,该第一训练单元的每一个主拉杆件具有一个远离该底座且供使用者握持的把手,该支架单元的中柱具有一个远离该底座的横梁部,该第二训练单元的顶架组具有一个枢接于该横梁部两端的其中一端的第一架体、一个枢接于该横梁部两端的其中另一端的第二架体,及两个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架体与该第二架体且供使用者握持的辅助把手,该第二训练单元的悬架组具有两个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连杆件的其中一者间及该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二连杆件的其中另一者间的连结架,该横梁部是位于所述连结架与所述辅助把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第一训练单元与该第二训练单元能分开作动的机制,提供两种不同的负重训练。此外,借由该第一训练单元与该第二训练单元设置于同一个支架单元且连动同一个配重单元,让使用者无须移动位置就能依序进行两种不同的训练,同时也具有较佳的空间利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立体图,显示本发明重量训练机的一个第一实施例;

图2是一个立体分解图,显示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第一训练单元的组成;

图3是一个立体分解图,显示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第二训练单元的组成;

图4是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显示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顶架组的组成;

图5是一个不完整的侧视图,显示该第一训练单元使用前的情形;

图6是一个不完整的侧视图,显示该第一训练单元使用时的情形;

图7是一个不完整的侧视图,显示该第二训练单元使用前的情形;

图8是一个不完整的侧视图,显示该第二训练单元使用时的情形;

图9是一个侧视图,显示该第二训练单元利用一个角规件作调整后的情形;

图10是一个侧视图,显示该第二训练单元利用一个滑筒件作调整后的情形;

图11是一个立体图,显示本发明的一个第二实施例;

图12是一个立体分解图,显示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配重单元的组成;

图13是一个立体分解图,显示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一训练单元的组成;

图14是一个立体分解图,显示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第二训练单元的组成;

图15是一个不完整的侧视图,显示该第一训练单元使用前的情形;

图16是一个不完整的侧视图,显示该第一训练单元使用时的情形;

图17是一个侧视图,显示该第二训练单元使用前的情形;及

图18是一个侧视图,显示该第二训练单元使用时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2、3,为本发明重量训练机的一个第一实施例,该重量训练机能供数个配重块9设置,并包含一个支架单元1、一个配重单元2、一个第一训练单元3、一个第二训练单元4,及一个限制单元5。

该支架单元1包括一个底座11、两个自该底座11向上延伸的边柱12,及一个自该底座11向上延伸且位于所述边柱12间的中柱13。

该配重单元2枢设于该支架单元1且供所述配重块9设置,并包括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12的主连杆件21、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连杆件21的第一凸柱22,及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连杆件21的第二凸柱23。每一个主连杆件21具有一个远离各自所枢接的该边柱12且供所述配重块9设置的配重杆部211。

该第一训练单元3枢设于该支架单元1,并包括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12的第一连杆件31、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12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件31与该底座11间的主拉杆件32,及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件31与所述主拉杆件32间的连结杆件33。每一个主拉杆件32具有一个远离各自所枢接的该边柱12且朝上弯曲的曲柄部321,及两个连接于该曲柄部321且供使用者手部握持的把手322。具体实施时,该把手322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

该第二训练单元4枢设于该支架单元1,并包括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12的第二连杆件41、一个枢接于该中柱13且位于该第一训练单元3的上方的顶架组42,及一个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件41与该顶架组42间的悬架组43。

该限制单元5设置于该配重单元2与该第一训练单元3。在本实施例中,该限制单元5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配重单元2的所述主连杆件21的限位凸片51,及两个分别能移动且设置于该第一训练单元3的所述第一连杆件31的伸缩凸柱52,但不限于此。

参阅图1、3、4,该顶架组42具有一个枢接于该中柱13的第一架体421、一个枢接于该第一架体421的第二架体422、一个连接于该第一架体421的角规件423、一个能卸离且穿设于该第二架体422与该角规件423的第一固定栓424、两个设置于该第二架体422远离于该第一架体421的一侧且供使用者肩部顶抵的肩垫425,及两个设置于该第二架体422且分别位于所述肩垫425与该第一架体421间并供使用者手部握持的辅助把手426。具体实施时,该肩垫425、该辅助把手426的数量均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数个。

该悬架组43位于所述辅助把手426与该中柱13间,并具有一个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件41的连结架431、一个连接于该连结架431的滑杆件432、一个枢接于该第一架体421的枢轴件433、一个连接于该枢轴件433并能滑动且套设于该滑杆件432的滑筒件434,及一个能卸离且穿设于该滑杆件432与该滑筒件434的第二固定栓435。

参阅图2、5、6,该重量训练机的第一训练单元3在使用前,所述主拉杆件32是受重力作用而朝下抵于该底座11上,至于分别设置有两个配重块9的所述主连杆件21则是通过所述第一连杆件31与所述连结杆件33被支撑于所述主拉杆件32上方。

当使用者以手部握持所述把手322并施力向上拉举所述把手322时,所述主拉杆件32相对于所述边柱12向上旋动且通过所述连结杆件33带动所述第一连杆件31分别向上顶推所述第一凸柱22,使设有所述配重块9的所述主连杆件21近乎与所述主拉杆件32同动且相对于所述边柱12向上旋动。

当使用者不施力时,该配重单元2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带动该第一训练单元3向下复归为使用前的状态。使用者能规律往复于施力及不施力的状态,而进行硬拉动作的负重训练。

该限制单元5能分别将所述主连杆件21的旋动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里,提供锁定该重量训练机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伸缩凸柱52是以旋钮的形式而能相对于各自的该主连杆件21在一个锁定位置及一个非锁定位置间伸缩移动。在该锁定位置时,每一个伸缩凸柱52朝远离各自的该第一连杆件31的方向伸出,且接近各自的该主连杆件21,并能在该主连杆件21向上旋动时限制各自的该限位凸片51所能达到的高度。由于每一个主连杆件21稍微向上旋动时,各自的该限位凸片51会受各自的该伸缩凸柱52阻挡而无法继续向上旋动,又每一个主连杆件21因为各自的该第一凸柱22受各自的该第一连杆件31顶抵而无法向下旋动,所以能形成锁定的状态。在该非锁定位置时,每一个伸缩凸柱52朝接近各自的该第一连杆件31的方向缩回,且远离各自的该主连杆件21,所以无法在该主连杆件21向上旋动时限制各自的该限位凸片51。此时,每一个主连杆件21恢复向上旋动不受限制的状态。

参阅图3、7、8,该重量训练机的第二训练单元4在使用前,所述第二连杆件41是位于该底座11上方,且能向上支撑所述主连杆件21。具体而言所述第二连杆件41是朝下抵于该底座11。

当使用者以肩部抵于所述肩垫425并向上施力顶推所述肩垫425时,该顶架组42相对于该中柱13向上旋动并通过该悬架组43向上拉动所述第二连杆件41,使所述第二连杆件41分别向上顶推所述第二凸柱23,而使设有所述配重块9的所述主连杆件21近乎与该顶架组42同动且相对于所述边柱12向上旋动。

当使用者不施力时,该配重单元2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带动该第二训练单元4向下复归为使用前的状态。使用者同样能规律往复于施力及不施力的状态,而进行深蹲动作的负重训练。

参阅图7、9、10,该第二训练单元4还具有能配合使用者的身高作调整的功能。该第一固定栓424移除后,该第二架体422能相对于该第一架体421转动,使该第二架体422与该第一架体421间呈一个能调整的角度。因此,一个身高较矮的使用者在使用该第二训练单元4前,能将该第一固定栓424先卸离该角规件423及该第二架体422,并让该第二架体422相对于该第一架体421向下旋移一段距离,使所述肩垫425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后,再将该第一固定栓424插回至该第二架体422与该角规件423上,以将该第二架体422再次固定于该第一架体421。

此外,该第二固定栓435移除后,该滑筒件434能相对于该滑杆件432滑动,使该滑筒件434与该连结架431间呈一个能调整的间距。因此,一个身高较高的使用者在使用该第二训练单元4前,能将该第二固定栓435先卸离该滑杆件432与该滑筒件434,并让该滑筒件434相对于该滑杆件432向上滑移一段距离,使所述肩垫425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后,再将该第二固定栓435插回至该滑筒件434与该滑杆件432上,以将该滑筒件434再次固定于该滑杆件432。

能够理解的是,使用者能同时利用该角规件423与该滑筒件434调整所述肩垫425的高度,以让肩部取得最适当的施力位置。

经由以上的说明,将本发明的优点归纳如下:

一、本发明利用该第一训练单元3与该第二训练单元4能分开带动该配重单元2的机制,相较于现今的训练器材是一台只能进行单一一种的训练动作,本发明能分别进行两种不同动作的负重训练。

二、本发明利用该第一训练单元3与该第二训练单元4设置于同一个支架单元1且能连动同一个配重单元2,相较于现今的训练器材需要两座不同的器材,本发明能让使用者进行两种不同动作的负重训练时,无须在不同的器材间移换。

三、本发明利用该第二训练单元4设置于该第一训练单元3的上方,且与一个支架单元1及一个配重单元2整合,相较于现今的训练器材需要占用两座器材的空间,本发明仅需要一座器材的放置空间,具有较佳的空间利用性。

参阅图11、12、13,为本发明重量训练机的一个第二实施例,该重量训练机能供数个配重块9设置,并包含一个支架单元1、一个配重单元2、一个第一训练单元3、一个第二训练单元4,及一个乘坐单元6。

该支架单元1包括一个底座11、两个自该底座11向上延伸的边柱12,及一个自该底座11向上延伸的中柱13。该中柱13具有一个远离该底座11的横梁部131。

该配重单元2枢设于该支架单元1且供所述配重块9设置,并包括两个分别枢接于该支架单元1的主连杆件21,及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连杆件21的第一凸柱22。所述主连杆件21是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12。每一个主连杆件21具有一个远离各自所枢接的该边柱12且供所述配重块9设置的配重杆部211。

该第一训练单元3枢设于该支架单元1,并包括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12的第一连杆件31、两个枢接于该底座11且分别位于所述边柱12与该中柱13间的主拉杆件32,及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件31与所述主拉杆件32间的连结杆件33。每一个主拉杆件32具有一个远离该底座11且供使用者握持的把手322。

参阅图11、12、14,该第二训练单元4枢设于该支架单元1,并包括两个分别枢接于所述边柱12的第二连杆件41、一个枢接于该中柱13的顶架组42,及一个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件41与该顶架组42间的悬架组43。

该顶架组42位于该第一训练单元3的上方,并具有一个枢接于该横梁部131两端的其中一端的第一架体421、一个枢接于该横梁部131两端的其中另一端的第二架体422,及两个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架体421与该第二架体422且供使用者握持的辅助把手426。

该悬架组43具有两个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架体421与所述第二连杆件41的其中一者间及该第二架体422与所述第二连杆件41的其中另一者间的连结架431。该横梁部131是位于所述连结架431与所述辅助把手426间。

该乘坐单元6连接于该底座11且位于所述边柱12间,并能供使用者采坐姿操作该第一训练单元3与该第二训练单元4。

参阅图13、15、16,该重量训练机的第一训练单元3在使用前,所述第一连杆件31及分别设置有两个配重块9的所述主连杆件21受重力作用而朝下抵于该底座11上,所述主拉杆件32则是通过所述连结杆件33与所述第一连杆件31而被支撑,不会朝远离所述边柱12的方向倒下。

当使用者以面朝该中柱13的方向乘坐于该乘坐单元6,并以手部握持所述把手322且施力朝所述边柱12的方向拉动所述把手322时,所述主拉杆件32相对于该底座11朝该乘坐单元6的方向旋动且通过所述连结杆件33分别带动所述第一连杆件31向上顶推所述第一凸柱22,而使设置有所述配重块9的所述主连杆件21近乎与所述主拉杆件32同动且相对于所述边柱12向上旋动。

当使用者不施力时,该配重单元2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带动该第一训练单元3复归为使用前的状态。使用者能规律往复于施力及不施力的状态,而进行坐姿划船动作的负重训练。

参阅图14、17、18,该重量训练机的第二训练单元4在使用前,所述第二连杆件41及所述主连杆件21同样受重力作用而朝下抵于该底座11上。作为力臂的该顶架组42与作为支点的该横梁部131形成一类似跷跷板的杠杆,所述辅助把手426与该悬架组43分别属于该杠杆的施力部与抗力部。该第二训练单元4在使用前,由于只受到所述配重块9的重量拉引,所以该悬架组43的位置远低于所述辅助把手426。

当使用者以背朝该中柱13的方向乘坐于该乘坐单元6,并以手部握持所述辅助把手426且施力向下拉动所述辅助把手426时,该悬架组43相对于该底座11被该顶架组42向上拉动,该悬架组43又向上拉动所述第二连杆件41,使所述第二连杆件41分别向上顶推所述第一凸柱22,而使设置有所述配重块9的所述主连杆件21近乎与所述辅助把手426同动且相对于所述边柱12向上旋动。

当使用者不施力时,该配重单元2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带动该第二训练单元4复归为使用前的状态。使用者同样能规律往复于施力及不施力的状态,而进行下拉动作的负重训练。

如此,该第二实施例也能达到与上述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差别仅在于:该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是加强下身肌力的负重训练,该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是加强上身肌力的负重训练。

综上所述,本发明重量训练机不仅能提供两种不同动作的负重训练,还能让使用者无须移动位置就进行不同的训练动作,具有极佳的空间利用性,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