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的方法、智能终端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673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的方法、智能终端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穿戴及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的方法、智能终端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穿戴不仅有定位功能,计步功能,还有判断用户运动状态的功能,根据用户的运动参数判断运动姿势是否标准,申请号为201610274668.4涉及一种运动姿态矫正方法、装置及其智能终端,内置的压力传感器是安装在鞋子内部,运动状态的模型是通过采集的运动频率、运动速度、双脚受力部位对鞋底产生的压力及生理参数等数据形成,与标准运动模型比较得出用户运动姿势的信息,此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压力传感器装于鞋子内部,没有直接置入智能穿戴内便捷,另外,采集双脚受力部位对鞋底产生的压力参数误差会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的方法、智能终端及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的方法,用于第一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运动数据;

将运动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优选地,所述获取用户运动数据,包括:

第一智能终端内置重力传感器,用以获取运动加速度三轴数据(x轴,y轴,z轴)并自动存储数据。

优选地,所述重力传感器可以在设定的时间内获取运动加速度三轴数据(x轴,y轴,z轴)并自动存储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的方法,用于第二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第一智能终端的运动数据;

根据所述运动数据生成运动图形。

优选地,所述运动图形包括:

运动波形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运动数据;

第一智能终端将运动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第二智能终端接收运动数据并自动生成运动图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运动数据,包括:

第一智能终端利用内置的重力传感器获取运动加速度三轴数据(x轴,y轴,z轴)并自动存储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将运动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包括:

第一智能终端通过内置的低功耗蓝牙芯片将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将运动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还包括:

第一智能终端在设定的时间段内将运动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智能终端接收运动数据并自动生成运动图形之前,包括:

第二智能终端处理程序内预设有标准运动图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智能终端接收运动数据并自动生成运动图形之前,还包括:

第一智能终端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的运动数据自动传送至第二智能终端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智能终端接收运动数据并自动生成运动图形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用户的运动图形和预设的标准运动图形进行比较,根据对比结果生成用户运动姿势信息,提醒用户查看。

优选地,所述的运动图形,包括:

运动波形图,所述波形图根据加速度的三轴数据自动生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动姿势矫正装置,用于第一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运动数据;

同步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优选地,所述获取用户运动数据可以通过第一智能终端内置重力传感器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动姿势矫正装置,用于第二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智能终端的运动数据;

传送模块,第二智能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运动数据自动传送至用于生成运动图形的处理程序中;

生成模块,所述处理程序根据接收到的运动数据自动生成运动图形;

对比模块,将所述生成的运动图形与处理程序内预设的标准运动图形进行比较;

显示模块,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生成用户运动姿势信息显示给用户查看并提醒用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智能终端,用于获取用户运动数据并将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第二智能终端,接收第一智能终端的运动数据,将数据自动传送至处理程序并自动生成用户运动图形,所述用户运动图形与处理程序内预设的标准运动图形进行比较,根据对比结果生成用户运动姿势信息显示给用户查看并提醒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的方法、智能终端及系统,第一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运动数据并将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接收第一智能终端的运动数据,将数据自动传送至处理程序并自动生成用户运动图形,所述用户运动图形与处理程序内预设的标准运动图形进行比较,根据对比结果生成用户运动姿势信息显示给用户查看并提醒用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系统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一智能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二智能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

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的方法,用于第一智能终端,包括:

步骤101,获取用户运动数据;

其中,第一终端获取的运动数据为用户单脚(或者双脚)运动的速度,运动的频率以及脚运动着地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值,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内置重力传感器(g-sensor),用以获取运动加速度的三轴数据(x轴,y轴,z轴),用户也可以任意设置第一终端获取运动数据的时间和频次,比如每5分钟重力传感器获取一次用户运动数据,那一天下来重力传感器可以收集到24*12次的运动数据。

步骤102,将运动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脚环,鉴于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是矫正用户的运动姿势,重点在于获取用户单脚(或者双脚)的运动数据,所以优选智能脚环,此处选用智能脚环作为例子,脚环内置的重力传感器可以设置定时读取用户运动数据并自动储存数据,同时也能设置定时将数据同步给第二智能终端,同步的方式优选为蓝牙传送,智能穿戴内部设置有低能耗蓝牙芯片,通过蓝牙ble协议传送可以达到快速,低能耗的优点。同步方式也可以选用wifi或者局域网。如想获取更全面的数据,建议可以双脚同时穿戴智能脚环,获取双脚的运动参数。

实施例二

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的方法,用于第二智能终端,包括:

步骤201,接收第一智能终端的运动数据;

第一智能终端内置的重力传感器(g-sensor)采集到一定时间段与频次的运动数据后发送至第二智能终端,同样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脚环。但此处优选手机作为例子,第一智能终端可以以蓝牙,wifi的方式同步数据到手机,此处优选蓝牙同步方式,通过蓝牙ble协议,可以达到快速,低能耗的效果。

步骤202,根据所述运动数据生成运动图形。

优选地,所述运动图形包括:

运动波形图。

第二智能终端为移动终端,当接收到第一智能终端发送的运动数据时,数据自动传送至处理程序中并自动生成运动图形,处理程序内部预先设置有运动图形的标准模式,将运动图形与标准图形进行对比,得出结果并自动转化成用户运动姿势信息,如果有不标准的运动模式可以及时提醒用户改正。

实施例三

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301,第一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运动数据;

步骤302,第一智能终端将运动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步骤303,第二智能终端接收运动数据并自动生成运动图形。

此实施例结合了实施例1和实施例2,步骤301和步骤302已在实施例

1和实施例2中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3中,第二智能终端接收到第一智能终端发送的用户运动数据之后,根据加速度三轴数据(x轴,y轴,z轴)的大小生成相应的波形图,波形图的波峰,波谷,上升沿,下降沿等数值可以作为用户运动状态判断的依据。下面以一个儿童双脚穿戴智能脚环为例,双脚的智能脚环各自利用内置的重力传感器(g-sensor)获取儿童左右两只脚走路时的运动数据,当两个智能脚环上的运动数据同步到移动终端(此处以手机为例)后,手机内的应用程序便根据收集到的运动数据生成波形图,如果儿童在某一时段走路平稳,双脚踩地时整个脚底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值均匀分布,波形图的波峰和波谷间隔基本相同,则表示儿童走路的姿势处于良好状态,如果波形图出现了分布不均,出现了突然上升或下降的情况,则说明儿童走路时双脚踩地时每只脚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值差值过大,此时儿童的走路姿势不正确,需要提醒矫正。

实施例四

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401,第一智能终端获取用户运动数据;

步骤402,第一智能终端将运动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步骤403,第二智能终端接收运动数据并自动生成运动图形;

步骤404,将所述用户的运动图形和预设的标准运动图形进行比较;

步骤405,根据对比结果生成用户运动姿势信息,提醒用户查看。

实施例4为实施例3的进一步优化,由实施例3可知,当波形图出现了分布不均,出现了突然上升或下降的情况,则说明儿童走路时双脚踩地时每只脚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值差值过大,第二移动终端内部会预先设置标准波形图数值,将测出的波形图数值与标准波形图数值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出儿童运动姿势是否标准、正确,进而第二移动终端会提醒儿童注意改正错误姿势。

另外,第二移动终端会根据用户的设置定时记录用户每天的运动数据,自动存储运动姿势的判断结果,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运动姿势是否标准,每次测试时移动终端会根据自动生成的波形图判断运动姿势是否正确进而提醒用户注意姿势。

实施例五

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系统流程图。

第一智能终端501,用于获取用户运动数据并将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第二智能终端502,接收第一智能终端的运动数据,将数据自动传送至处理程序并自动生成用户运动图形,所述用户运动图形与处理程序内预设的标准运动图形进行比较,根据对比结果生成用户运动姿势信息显示给用户查看并提醒用户。

实施例六

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一智能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用户运动数据;

同步模块602,用于将所述数据同步到第二智能终端。

实施例七

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姿势矫正方法第二智能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第一智能终端的运动数据;

传送模块702,第二智能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运动数据自动传送至用于生成运动图形的处理程序中;

生成模块703,所述处理程序根据接收到的运动数据自动生成运动图形;

对比模块704,将所述生成的运动图形与处理程序内预设的标准运动图形进行比较;

显示模块705,根据所述对比结果生成用户运动姿势信息显示给用户查看并提醒用户。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