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仰卧起坐板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5415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仰卧起坐板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仰卧起坐板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仰卧起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健身运动,仰卧起坐运动可以对人的腰部和腹部以及背部都能够进行较好的锻炼,长久锻炼有利于减轻人们长时间坐立造成腰酸背疼;仰卧起坐板是人们进行仰卧起坐的常用器械,但是由于初练者或者年纪较大者短时间内腰腹部承受力较大,容易造成肌肉损伤,造成较长时间内不能够再次锻炼;其次,较胖的身材由于赘肉较多,造成仰卧起坐动作困难,需要一定的外力辅助才能够完成;最后,人们在做仰卧起坐运动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这些体能变为热量散失掉,造成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仰卧起坐板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普通仰卧起坐板不能够有效调节锻炼者体力强度,且不能够将人体能量有效转化利用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仰卧起坐板,包括底板1、支撑管2、支撑梁3、仰卧起坐板体4、上压轴5和下压轴6,底板1前端竖直固定设置支撑管2,支撑梁3前端与支撑管2中部连接,支撑梁3后端与底板1后端连接,支撑梁3上固定设置仰卧起坐板体4,所述仰卧起坐板体4设置为向下的弧形仰卧起坐板体,支撑管2上分别设置上压轴5、下压轴6,还包括固定块7、连接杆8、辅助杆9、连接带10、固定螺母11、螺纹杆12、调节轮13和拉伸弹簧14,支撑梁3上端下侧设置固定块7,连接杆8与固定块7水平旋转连接,连接杆8两端对称设置辅助杆9,所述辅助杆9前部设置为l形结构,所述辅助杆9后部设置为向下的弧形结构,两根辅助杆9分别位于仰卧起坐板体4的左、右侧,辅助杆9之间设置若干个连接带10,辅助杆9前端外侧设置固定螺母11,螺纹杆12与固定螺母11螺纹连接,螺纹杆12后端设置调节轮13,拉伸弹簧14下端与螺纹杆12前端连接,拉伸弹簧14上端与支撑管2连接。

所述的仰卧起坐板体4下侧设置发电结构,所述发电结构包括固定板15、传动轴16、飞轮a17、飞轮b18、牙盘a19、牙盘b20、链条a21、链条b22、传动轮23、直流发电机24、蓄电池25和插座26,底板1后端上侧对称设置固定板15,固定板15之间水平旋转设置传动轴16,传动轴16上分别设置飞轮a17、飞轮b18,连接杆8上分别设置牙盘a19、牙盘b20,飞轮a17与牙盘a19之间通过链条a21传动,且链条a21为交叉链条,所述飞轮a17、牙盘a19的中心面与链条a21的紧边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飞轮b18与牙盘b20之间通过链条b22传动,传动轴16上还设置传动轮23,底板1上固定设置直流发电机24,传动轮23通过传动带与直流发电机24传动,底板1上还分别设置蓄电池25、插座26,直流发电机24通过蓄电池25与插座26电性连接。

所述的发电结构还包括逆变器27,底板1上还设置逆变器27,且蓄电池25通过逆变器27与插座26电性连接。

所述的辅助杆9后端设置有活动节部分,且所述活动节部分前端设置有扭簧28,活动节部分设置为向上的弧形结构,所述活动节部分可以在扭簧28作用下恢复原位。

所述的连接带10包括腰部连接带29、背部连接带30和头部连接带31,部连接带29设置在背部连接带30的前侧,头部连接带31设置背部连接带30的后侧,且头部连接带31位于所述活动节部分,腰部连接带29、背部连接带30和头部连接带31分别依次对应人体的腰部、背部和头部的位置。

一种仰卧起坐板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调节辅助杆:使用前设置仰卧起坐的锻炼强度,通过旋转调节轮来调节螺纹杆的伸缩长度,使拉伸弹簧具有预定的拉力;

2)调整坐姿:双腿穿过上压轴与下压轴之间的空隙,并使大腿部分位于上压轴与下压轴之间的空隙内,使身体紧贴在连接带的前侧,然后做仰卧起坐运动即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使用前通过旋转调节轮来调节螺纹杆的伸缩长度,使拉伸弹簧具有预定的拉力,锻炼者的腰部、背部和头部分别放置在腰部连接带、背部连接带和头部连接带上,锻炼者在辅助杆的作用下可以减轻腹部、腰部的承受力,辅助杆驱动牙盘a、牙盘b旋转,由于飞轮a、飞轮b是同向布置的,而链条a为交叉链条、链条b为普通链条,使连接杆无论正、反方向旋转都能使传动轮向同一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同一方向的驱动直流发电机的旋转,产生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蓄电池通过逆变器将电压变成普通生活用电,然后将风扇或者手机充电器等设备插在插座上即可供电,节约了电能,同时适量、适度的运动能够为锻炼者带来更健康的身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以有效的减轻初练者或者年纪较大者短时间内腰腹部承受力较大,容易造成的肌肉损伤。2、减轻了较胖的身材由于赘肉较多,造成仰卧起坐动作困难的情况。3、将人体生物能有效的转变成可以更好利用电能,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可以利用产生的电能为电器设备充电,一举两得。4、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发电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辅助杆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支撑管、3-支撑梁、4-仰卧起坐板体、5-上压轴、6-下压轴、7-固定块、8-连接杆、9-辅助杆、10-连接带、11-固定螺母、12-螺纹杆、13-调节轮、14-拉伸弹簧、15-固定板、16-传动轴、17-飞轮a、18-飞轮b、19-牙盘a、20-牙盘b、21-链条a、22-链条b、23-传动轮、24-直流发电机、25-蓄电池、26-插座、27-逆变器、28-扭簧、29-腰部连接带、30-背部连接带、31-头部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照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仰卧起坐板,包括底板1、支撑管2、支撑梁3、仰卧起坐板体4、上压轴5和下压轴6,底板1前端竖直固定设置支撑管2,支撑梁3前端与支撑管2中部连接,支撑梁3后端与底板1后端连接,支撑梁3上固定设置仰卧起坐板体4,所述仰卧起坐板体4设置为向下的弧形仰卧起坐板体,支撑管2上分别设置上压轴5、下压轴6,还包括固定块7、连接杆8、辅助杆9、连接带10、固定螺母11、螺纹杆12、调节轮13和拉伸弹簧14,支撑梁3上端下侧设置固定块7,连接杆8与固定块7水平旋转连接,连接杆8两端对称设置辅助杆9,所述辅助杆9前部设置为l形结构,所述辅助杆9后部设置为向下的弧形结构,两根辅助杆9分别位于仰卧起坐板体4的左、右侧,辅助杆9之间设置三个连接带10,辅助杆9前端外侧设置固定螺母11,螺纹杆12与固定螺母11螺纹连接,螺纹杆12后端设置调节轮13,拉伸弹簧14下端与螺纹杆12前端连接,拉伸弹簧14上端与支撑管2连接。

所述的仰卧起坐板体4下侧设置发电结构,所述发电结构包括固定板15、传动轴16、飞轮a17、飞轮b18、牙盘a19、牙盘b20、链条a21、链条b22、传动轮23、直流发电机24、蓄电池25和插座26,底板1后端上侧对称设置固定板15,固定板15之间水平旋转设置传动轴16,传动轴16上分别设置飞轮a17、飞轮b18,连接杆8上分别设置牙盘a19、牙盘b20,飞轮a17与牙盘a19之间通过链条a21传动,且链条a21为交叉链条,所述飞轮a17、牙盘a19的中心面与链条a21的紧边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飞轮b18与牙盘b20之间通过链条b22传动,传动轴16上还设置传动轮23,底板1上固定设置直流发电机24,传动轮23通过传动带与直流发电机24传动,底板1上还分别设置蓄电池25、插座26,直流发电机24通过蓄电池25与插座26电性连接。

所述的发电结构还包括逆变器27,底板1上还设置逆变器27,且蓄电池25通过逆变器27与插座26电性连接。

所述的辅助杆9后端设置有活动节部分,且所述活动节部分前端设置有扭簧28,活动节部分设置为向上的弧形结构,所述活动节部分可以在扭簧28作用下恢复原位。

所述的连接带10包括腰部连接带29、背部连接带30和头部连接带31,部连接带29设置在背部连接带30的前侧,头部连接带31设置背部连接带30的后侧,且头部连接带31位于所述活动节部分,腰部连接带29、背部连接带30和头部连接带31分别依次对应人体的腰部、背部和头部的位置。

一种仰卧起坐板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调节辅助杆:使用前设置仰卧起坐的锻炼强度,通过旋转调节轮来调节螺纹杆的伸缩长度,使拉伸弹簧具有预定的拉力;

2)调整坐姿:双腿穿过上压轴与下压轴之间的空隙,并使大腿部分位于上压轴与下压轴之间的空隙内,使身体紧贴在连接带的前侧,然后做仰卧起坐运动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使用前通过旋转调节轮来调节螺纹杆的伸缩长度,使拉伸弹簧具有预定的拉力,锻炼者的腰部、背部和头部分别放置在腰部连接带、背部连接带和头部连接带上,锻炼者在辅助杆的作用下可以减轻腹部、腰部的承受力,辅助杆驱动牙盘a、牙盘b旋转,由于飞轮a、飞轮b是同向布置的,而链条a为交叉链条、链条b为普通链条,使连接杆无论正、反方向旋转都能使传动轮向同一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同一方向的驱动直流发电机的旋转,产生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蓄电池通过逆变器将电压变成普通生活用电,然后将风扇或者手机充电器等设备插在插座上即可供电,节约了电能,同时适量、适度的运动能够为锻炼者带来更健康的身体。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以有效的减轻初练者或者年纪较大者短时间内腰腹部承受力较大,容易造成的肌肉损伤。2、减轻了较胖的身材由于赘肉较多,造成仰卧起坐动作困难的情况。3、将人体生物能有效的转变成可以更好利用电能,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可以利用产生的电能为电器设备充电,一举两得。4、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