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悬吊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515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在水下进行身体康复训练的系统。



背景技术:

悬吊运动训练(S-E-T)是基于现代康复理论最新成果的训练技术。S-E-T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诊断系统的核心是弱链测试。患者首先在闭链运动中接受测查,负荷逐渐增大直至不能正确做动作或者感到疼痛为止。如果发生上述这种情况或者左右两侧的负荷量有明显差别时,说明存在一个或多个“薄弱环节”。用开链运动检测各块肌肉以确定薄弱处。涉及肌肉耐力的测定,则是通过不断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实现的。治疗系统包括如下部分:肌肉放松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牵引、关节稳定性训练、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肌肉势能训练等。S-E-T还拥有自成体系的训练。

悬吊运动训练突出了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吊官的最佳诱发效果。S-E-T可加强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上述技术方式的主要缺陷与不足在于:其一,原有的悬吊训练技术只能在陆地上完成。去,其二,原有的悬吊设备不能移动,基本上只能一个人进行悬吊训练。其三,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水下进行训练、训练方式多样、康复效果好的水下悬吊训练系统。

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包括悬吊系统和水疗装置,悬吊系统包括天轨,天轨下方安装有若干个滑车机构,滑车机构能够在天轨下方运动和定位,所述滑车机构下方安装有悬吊臂,悬吊臂的挂钩上安装有悬吊绳带,悬吊绳带两端设置有滑索弹力绳钩,悬吊绳带上端的滑索弹力绳钩与悬吊臂的挂钩相连,悬吊绳带下端的滑索弹力绳钩用于连接人体身上穿着的姿态调整装具上的挂钩,所述水疗装置包括水疗池,水疗池位于天轨下方。

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其中所述天轨两端安装有两根立柱,所述立柱安装在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其中所述天轨固定安装在屋顶下方。

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其中所述天轨为H型轨道,包括两根并列的固定轨道,两根固定轨道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平行设置的悬吊轨道,悬吊轨道与两条固定轨道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其中所述滑车机构包括电动滑车,电动滑车内置有电机和测重模块,电机能够带动电动滑车在悬吊轨道下方运动并定位,所述悬吊臂安装在电动滑车下方。

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其中所述水疗池内设置有过渡室和水疗室,过渡室和水疗室的底面均加工有多个进排水口,水疗室和过渡室通过第一推拉门隔开,过渡室与水疗池外侧通过第二推拉门隔开,水疗室和过渡室之间的水通过水泵和进排水口强制转移,第二推拉门外侧设置有扶手。

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包括悬吊系统和水疗装置,本实用新型将陆地悬吊训练技术通过轨道转移到水中完成水下悬吊训练,创造性的发挥了水的物理特性及悬吊训练的技术优势,成为一种全新的康复技术新模式;本实用新型利用轨道的高度及移动性可以将多组悬吊训练装置在水疗池上方任意组合应用,一人或多人同时使用,也可以安装吊机完成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做转移护理;本实用新型训练方式多样,可以完成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能力训练,行走训练,也可以在陆地上、水下交叉训练等多种训练项目,康复效果较传统康复系统具有明显优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悬吊训练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水疗康复训练系统即水疗康复医学,是一种利用陆地悬吊训练技术与创新理念的无障碍水疗步行系统结合,将原来功能比较单一的水疗与现代流行的康复治疗技术(悬吊训练技术,传统康复技术,异常姿态矫正技术等)相结合,创造出全新概念的悬吊水疗康复治疗技术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包括悬吊系统和水疗装置,悬吊系统包括天轨,天轨可以固定安装在屋顶下方或者设置两根立柱做成活动式轨道。天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H型轨道,包括两根并列的固定轨道5,两根固定轨道5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平行设置的悬吊轨道4,悬吊轨道4与两条固定轨道5垂直设置。悬吊轨道4下方安装有若干个滑车机构。滑车机构包括电动滑车3,电动滑车3内置有电机和测重模块,电机能够带动电动滑车3在悬吊轨道4下方运动并定位,电动滑车3下方安装有悬吊臂2,电动滑车3内置的测重模块可以测量悬吊臂2上的传来的拉力值,从而得到悬吊重量及变化,这一数值可以用于康复训练前后变化对比及量化训练,能够进一步增强训练效果。电动滑车3也可以采用手动控制。悬吊臂2的挂钩上安装有悬吊绳带6,悬吊绳带6两端设置有滑索弹力绳钩7,悬吊绳带6上端的滑索弹力绳钩7与悬吊臂2的挂钩相连,悬吊绳带6下端的滑索弹力绳钩7与人体身上穿着的姿态调整装具上的挂钩相连接。

水疗装置包括水疗池1,水疗池1位于天轨下方,水疗池1内设置有水疗室8和过渡室10,过渡室10和水疗室8的底面均加工有多个进排水口,水疗室8和过渡室10通过第一推拉门9隔开,过渡室10与水疗池外侧通过第二推拉门隔开11,水疗室8和过渡室10之间的水可以通过水泵强制转移,第二推拉门11外侧设置有扶手12。水疗室8是主要的进行水疗康复的腔室,而过渡室10用于过渡。当患者需要进入水疗池1时,过渡室10中的水首先通过水泵和进排水口转移到水疗室8中,此时打开第二推拉门,患者可以进入没有水的过渡室10;之后将水疗室8中的水逐渐转移到过渡室10中,当两个腔体内水位等高时,打开第一推拉门9,患者可以进入水疗室8中进行治疗;当患者需要退出水疗池1时,先将过渡室10中的水位调整到与水疗室8中水位相同,患者进入过渡室10后再排空过渡室10的水,患者即可从第二推拉门11退出水疗池。

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在使用时,使用者首先选择穿戴好水下姿态调整装具,治疗师根据需要配置相应数量的悬吊臂2,利用可以调整弹力的悬吊绳带6找好挂点位置,将姿态调整装具上设定位置的挂钩与悬吊绳带6下端的额滑索弹力绳钩7相扣,以能调整好异常姿态为目的。此时就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姿态矫正训练,平衡训练,爬行训练,水下减重步行训练了。

本实用新型水下悬吊训练系统将陆地悬吊训练技术通过轨道转移到水中完成水下悬吊训练,有效的创造性的发挥了水疗物理特性及悬吊训练的技术优势,成为一种全新的水疗康复训练新模式。本实用新型利用轨道的高度及移动性可以将多组悬吊训练装置在水疗池1上方任意组合应用,一人或多人同时使用,也可以安装吊机完成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做转移护理。本实用新型可以完成的训练项目包括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能力训练,行走训练,也可以在陆地上、水下交叉训练,更可以从床旁进行康复训练直接到水疗室8完成水疗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使用者的年龄从几个月的婴幼儿到老年人均适宜,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替代以往康复中心(科,社区)由多种单一功能康复设备组成的康复系统,克服了现有康复系统占地面积大、效率低、投入大的弊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