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下肢功能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2685阅读:2472来源:国知局
老年人下肢功能训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是老年人下肢功能训练器。



背景技术:

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在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老年群体存在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在生活中会有下肢功能弱化、下肢肢体力量不足的情况的感受,这与老年人活动量不足以及身体老化有着重要的联系,当老年人下肢出现问题后就很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安全。现在随着老年群体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以及意识的提高,众多的老年人开始养成锻炼的习惯来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加强对下肢力量的训练,老年锻练者在进行身体锻炼时通常是在外部简单的下肢锻炼器材进行下肢的简单摇摆来实现锻炼,但是现有的健身器材通常体积较大、功能单一,锻炼效果不明显,无法根据锻练者自身的需求来实现不同的锻炼效果和锻练强度,显然现有的健身器材无法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老年人下肢功能训练器,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收纳方便,闲置时不额外占用空间;锻练效果和锻练力度可以根据锻练者的需求进行调整,锻练效果明显,通用性强,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老年人下肢功能训练器,包括一上部开放设置的收纳壳体,在收纳壳体的顶部设有一旋转盖板,在收纳壳体的左端上端两侧壁上均设有一插装销孔,一插装销轴的两端均穿出收纳壳体,在收纳壳体左端开口的下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一可收纳在收纳壳体内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包括一端部均设有旋转通孔的底板,在底板的顶部左侧设有一腿部锻练装置,所述腿部锻练装置包括一通过加强筋板固连在底板上的固定杆,在固定杆顶部套设一主连接轴,在固定杆前后两侧的主连接轴外侧壁上分别固连一转动盘,在两转动盘的端面上分别沿其圆周均匀设有若干个条形通孔,在外侧的转动盘的其中一个条形通孔的外侧设有一脚踏装置,在内侧的转动盘上的其中一个条形通孔的外侧设有一脚踏装置,两脚踏装置所在的条形通孔的中心连线与固定杆的轴线相交,所述脚踏装置包括一内端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且内端穿过条形通孔的螺纹杆,在条形通孔前后两侧的螺纹杆上分别配合连接一紧固螺母,在螺纹杆的外端设有一通过曲柄与螺纹杆固连的踏板;在底板的右侧顶部设有一伸缩支腿,在伸缩支腿的顶部设有一坐凳。

一水平设置的握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旋转杆与底板上的旋转座活动相连。

在腿部锻练装置与伸缩支腿之间的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块,在各支撑块的顶部分别设有一卡位槽,两旋转杆分别通过两上端与旋转杆活动连接、下端通过抵接杆与各卡位槽相抵接的支撑调节杆。

在握杆的外侧壁上沿其圆周均匀设有若干个防滑条。

在旋转盖板上方设有一置物板。

在坐凳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弹性凸起。

在各相邻的条形通孔之间的转动盘的外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侧壁带螺纹的配重槽,在各配重槽内均配合设有一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收纳方便,闲置时可将本装置收纳在收纳壳体内部,收纳壳体平时可通过其上部的置物板放置一些临时使用的物品;本装置不额外占用空间,锻练效果和锻练力度可以根据锻练者的需求,通过调整脚踏装置在条形通孔内的距离来实现脚踏装置转动时与主连接轴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训练时推动转动盘所需的力度的不同,另外可根据需要来选择要安装的配重块的位置和数量来实现在锻炼的过程中转动盘转动时均匀与否,从而可以达到模拟不同颠簸路况的作用,锻练效果明显,通用性强,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训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腿部锻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纳壳体;2、旋转盖板;3、插装销孔;4、插装销轴;5、底板;6、固定杆;7、主连接轴;8、转动盘;9、条形通孔;10、螺纹杆;11、紧固螺母;12、曲柄;13、踏板;14、伸缩支腿;15、坐凳;16、握杆;17、旋转杆;18、旋转座;19、支撑块;20、卡位槽;21、抵接杆;22、支撑调节杆;23、防滑条;24、置物板;25、弹性凸起;26、配重槽;27、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5中所示,老年人下肢功能训练器,包括一上部开放设置的收纳壳体1,在收纳壳体1的顶部设有一旋转盖板2,在收纳壳体1的左端上端两侧壁上均设有一插装销孔3,一插装销轴4的两端均穿出收纳壳体1,在收纳壳体1左端开口的下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一可收纳在收纳壳体1内的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包括一端部均设有旋转通孔的底板5,在底板5的顶部左侧设有一腿部锻练装置,所述腿部锻练装置包括一通过加强筋板固连在底板5上的固定杆6,在固定杆6顶部套设一主连接轴7,在固定杆6前后两侧的主连接轴7外侧壁上分别固连一转动盘8,在两转动盘8的端面上分别沿其圆周均匀设有若干个条形通孔9,在外侧的转动盘8的其中一个条形通孔9的外侧设有一脚踏装置,在内侧的转动盘8上的其中一个条形通孔9的外侧设有一脚踏装置,两脚踏装置所在的条形通孔9的中心连线与固定杆6的轴线相交,所述脚踏装置包括一内端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且内端穿过条形通孔9的螺纹杆10,在条形通孔9前后两侧的螺纹杆10上分别配合连接一紧固螺母11,在螺纹杆10的外端设有一通过曲柄12与螺纹杆10固连的踏板13;在底板5的右侧顶部设有一伸缩支腿14,在伸缩支腿14的顶部设有一坐凳15,可供锻练者坐在上面便于运动时发力。

一水平设置的握杆16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旋转杆17与底板5上的旋转座18活动相连;方便老年锻练者锻练时进行抓握,达到稳定自身的目的,使用时更加安全。

在腿部锻练装置与伸缩支腿14之间的底板5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块19,在各支撑块19的顶部分别设有一卡位槽20,两旋转杆17分别通过两上端与旋转杆17活动连接、下端通过抵接杆21与各卡位槽20相抵接的支撑调节杆22;当配重块27添加的数量较多时会导致训练强度较大,此时双手必须抓握固定的位置进行支撑才能达到稳定身体重心的目的,因此可以将两旋转杆17通过支撑调节杆22卡接在卡位槽20内从而实现在按压握杆16时保持其稳定,从而可以实现对锻练者的支撑,可根据不同老年锻练者的身高的不同来选择支撑调节杆22卡接的卡位槽20位置的不同来进行适应,通用性强。

在握杆16的外侧壁上沿其圆周均匀设有若干个防滑条23,抓握时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在旋转盖板2上方设有一置物板24,可以在其上方放置物品。

在坐凳15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弹性凸起25,可以起到按摩作用。

在各相邻的条形通孔9之间的转动盘8的外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侧壁带螺纹的配重槽26,在各配重槽26内均配合设有一配重块27;通过安放的配重块27的位置是否对称来实现锻练的效果不同。

使用时,将本装置的置物板24取下、旋转盖板2掀起,然后取下用于穿插固定训练设备的底板5上部的旋转通孔内的插装销孔3,此时整个训练设备其下部的旋转通孔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收纳壳体1的左端,向左旋转底板5时底板5平放在地面上。当老年锻练者需要通过本装置进行锻练时,老年锻练者可将伸缩支腿14拉伸至合适高度后并进行固定,此时老年锻练者坐在坐凳15上,双脚可直接踏压在脚踏装置的踏板13上,通过双腿发力来带动旋转盘转动,在锻练的过程中老年锻练者可以通过抓握握杆16来实现身体的相对稳定。当老年锻练者需要调整训练状态和训练强度时,可通过调整脚踏装置的螺纹杆10在条形通孔9内的距离,调整至合适位置后将各螺纹杆10通过紧固螺母11来进行夹紧锁死,从而来实现脚踏装置转动时与主连接轴7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训练时推动转动盘8所需的力度的不同,两脚踏装置与主连接轴7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距离相同时,在锻练的过程中双腿双脚运动幅度和发力力度基本均匀,类似于在平坦的路面上进行骑行;当距离不相同时,在锻练的过程中双腿双脚运动幅度和发力力度有较大的不同,类似于在颠簸的路面上进行骑行,两种模式下可以实现不同的训练效果;同时可根据安放的配重块27的数量来实现不同的训练强度;通过安放的配重块27的位置是否对称来实现锻练的效果不同,当配重块27的位置安放的不对称时转动盘8的重心将会偏离其中心,在转动盘8转动的过程中就会导致其不同的位置点运动时产生的转动惯量与惯性是不同的,从而可以实现双脚在运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的训练效果;当配重块27添加的数量较多时会导致训练强度较大,此时双手必须抓握固定的位置进行支撑才能达到稳定身体重心的目的,因此可以将两旋转杆17通过支撑调节杆22卡接在卡位槽20内从而实现在按压握杆16时保持其稳定,从而可以实现对锻练者的支撑,可根据不同老年锻练者的身高的不同来选择支撑调节杆22卡接的卡位槽20位置的不同来进行适应,通用性强。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收纳方便,闲置时可将本装置收纳在收纳壳体1内部,收纳壳体1平时可通过其上部的置物板24放置一些临时使用的物品;本装置不额外占用空间,锻练效果和锻练力度可以根据锻练者的需求,通过调整脚踏装置在条形通孔9内的距离来实现脚踏装置转动时与主连接轴7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训练时推动转动盘8所需的力度的不同,另外可根据需要来选择要安装的配重块27的位置和数量来实现在锻炼的过程中转动盘8转动时均匀与否,从而可以达到模拟不同颠簸路况的作用,锻练效果明显,通用性强,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