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抗阻锻炼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6621阅读:1002来源:国知局
踝关节抗阻锻炼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踝关节抗阻锻炼仪。



背景技术:

在骨外科常规治疗中,下肢骨损伤经常需要固定踝关节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或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及人工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均需要固定患肢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以防止足下垂、足内旋、足外旋、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假体脱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踝关节扭伤很多情况也需要进行不同角度固定及功能锻炼,以防止踝部以后产生不良后遗症。所以有效的踝关节固定装置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的恢复,

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现有的踝关节锻炼板只能固定角度,采用固定姿势进行锻炼和康复,没有办法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性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训练仪无法进行适应性锻炼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踝关节抗阻锻炼仪,可以随时根据自身需要来训练不同的脚部关节和肌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踝关节抗阻锻炼仪,包括踏脚板、底板和脚套踏脚板与底板转动连接,踏脚板的上端面设有脚套,踏脚板与底板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组件实现转动连接,踏脚板的底部还通过阻力部件与底板相连,转动连接组件上固定连接有角度尺,角度尺为半圈型尺体,尺体上端面刻有角度量表。

具体地,所述阻力部件为弹簧筒,弹簧筒的上端焊接连接在踏脚板底部,下端焊接连接在底板上。

具体地,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踏脚板两端的转杆与底板两端的轴环,转杆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侧轴环内实现踏脚板与底板的转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两端轴环侧内各与一个角度尺粘结连接,一侧的角度尺为上半圆放置,另一侧的角度尺则为下半圆放置。

具体地,所述脚套上上粘结有绳套,脚套上布满凸起颗粒。

具体地,所述底板的底端粘结连接有硅胶防滑垫。

具体地,所述还包括弧形板,弧形板与底板一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踝关节抗阻锻炼仪,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来调整训练不同的脚部关节和肌肉,并且可以随时观察每次训练时所使用的力度,以此来控制训练量,使其可以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踏脚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患者站立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患者躺卧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脚尖用力时的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脚跟用力时的状态图;

图中1.踏脚板,2.底板,3.脚套,4.阻力部件,5.转杆,6.轴环,

7.绳套,8.凸起颗粒,9.硅胶防滑垫,10.角度尺,11.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图3是踏脚板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患者站立使用时的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患者躺卧使用时的状态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脚尖用力时的状态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脚跟用力时的状态图。

一种踝关节抗阻锻炼仪,包括踏脚板1、底板2和脚套3踏脚板1与底板2转动连接,踏脚板1的上端面设有脚套3,踏脚板1与底板2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组件实现转动连接,踏脚板1的底部还通过阻力部件4与底板2相连,转动连接组件上固定连接有角度尺10,角度尺10为半圈型尺体,尺体上端面刻有角度量表。阻力部件4为弹簧筒,弹簧筒的上端焊接连接在踏脚板1底部,下端焊接连接在底板2上。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踏脚板1两端的转杆5与底板2两端的轴环6,转杆5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侧轴环6内实现踏脚板1与底板2的转动连接。两端轴环6侧内各与一个角度尺10粘结连接,一侧的角度尺10为上半圆放置,另一侧的角度尺10则为下半圆放置。脚套3上上粘结有绳套7,脚套3上布满凸起颗粒8。底板2的底端粘结连接有硅胶防滑垫9。还包括弧形板11,弧形板11与底板2一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供患者在躺卧时使用,或是在坐在椅子上或站立时使用。

当需要躺卧使用,并让脚尖用力时,首先把腿放置到弧形板11的凹面,这样腿部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支撑,然后把需要进行复健的脚面放置到脚套3之上,并利用绳套7固定住脚背,从而可以防止脚部从锻炼仪上意外滑脱,这样就完成了整个仪器与脚部固定的前置作业(如附图5所示)。而底板2底部的硅胶防滑垫9则可以帮助仪器黏贴到墙面上,避免在患者锻炼时底板2发生偏移。当患者脚尖用力下踩时,脚尖一侧的踏脚板1底端的弹簧筒就会下压收缩,而这一端也会跟着弹簧筒的收缩而下压(如附图6所示),此时脚尖所带动的关节与肌肉就需要用力克服弹簧筒收缩时的阻力,以此来达到训练的目的。脚尖下压时,患者还可以观察脚尖所在的踏脚板1一侧与下半圆的角度尺10所对应的刻度,来观察到每次下压时的角度,从而可以合理安排每次训练的量和力度,还可以观察自己康复的进展。

当需要躺卧使用,并让脚跟用力时,只需要往下踩压脚跟所在的踏脚板1的一侧,这样脚跟所在的踏脚板1底端的弹簧筒就会下压收缩,而这一端也会跟着弹簧筒的收缩而下压(如附图7所示),此时脚跟所带动的关节与肌肉就需要用力克服弹簧筒收缩时的阻力,以此来达到训练的目的。当脚跟所在的踏脚板1一侧下压时,脚尖所在的一侧势必会因此而翘起,此时患者可以观察脚尖所在的一侧与上半圆的角度尺10所对应的刻度来观察到每次下压时的角度。

当患者需要站立或坐姿使用时,只需要拧下弧形板11与底板2之间的螺栓,并取下弧形板11,就可以按照躺卧时的使用方式一样,进行使用(如附图4所示)。

脚套3上的凸起颗粒可以帮助患者按摩脚底的穴道,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恢复。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