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跟宽度可调的轮滑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141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跟宽度可调的轮滑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滑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跟宽度可调的轮滑鞋。



背景技术:

轮滑运动俗称“滑旱冰”,已发展成为竞技项目。它刺激、惊险、时髦,四季皆宜,具有娱乐性、健身性和工具性等特点,是一项全世界青少年为之倾倒的运动。近年来,在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重要指示的推动下,作为大众健身的轮滑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轮滑热”,不

少中老年人也加入了“溜溜族”。据专家研究,轮滑运动能促进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代谢作用的加强,能增强臂、腿、腰、腹等肌肉的力量和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特别是对人掌握平衡能力上也有特殊效果。“放飞自己、收获健康”这就是轮滑运动深受人们青睐的魅力所在。

近几年来,随着轮滑运动的蓬勃发展,轮滑鞋作为轮滑运动的必须装备,也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场上的轮滑鞋都是以人脚的长度为制作鞋的基本尺寸,忽略了脚后跟,即鞋后根部宽度,存在部分人的脚的长度与鞋后跟宽度的比例和大众的不同,所以,存在着鞋后跟部宽度与脚后跟不配合,导致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设计出一种后跟宽度可调的轮滑鞋,该轮滑鞋通过调节两块支撑板来调节脚后跟宽度,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尺寸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得本轮滑鞋穿起来比原有的轮滑鞋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后跟宽度可调的轮滑鞋,包括轮滑鞋本体,所述轮滑鞋本体后跟部采用错位可滑动的两块支撑板支持脚后跟,分别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轮滑鞋后跟部分别错位设置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分别设有固定杆,对应所述固定杆在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内底分别设置有固定孔。

两块在滑动槽内错位移动的支撑板一方面可以支撑脚后跟,另一方面可以相对移动,改变后跟宽度,使得穿着本轮滑鞋的人脚后跟不会被挤压;支撑板上的固定杆可以对应地插入滑动槽内底的固定孔中,固定支撑板,保证支撑板不在滑动槽内移动;在需要支撑板移动时,将固定杆从固定孔中拔出即可;固定杆起到固定支撑板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为3-6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槽设置在第二滑动槽前方,两滑动槽之间距离不大于1.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开有与所述固定杆过盈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杆可插入通孔与滑动槽内的固定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分别为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长度在4-8cm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在3.5-8.5cm之间。

有益效果在于:该轮滑鞋在原有的轮滑鞋技术作了改进,采用错位可移动的两块支撑板用于支撑脚后跟,通过两块支撑板的相对移动来调节后跟宽度,使得鞋后跟宽度适应于脚后跟,更加舒适,加强轮滑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后跟宽度可调的轮滑鞋后跟端部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后跟宽度可调的轮滑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滑动槽;2、第二支撑板;3、第二滑动槽;4、第一支撑板;5、固定孔;6、通孔;7、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后跟宽度可调的轮滑鞋,包括轮滑鞋本体,所述轮滑鞋本体后跟部采用错位可滑动的两块支撑板支持脚后跟,分别为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2;在轮滑鞋后跟部分别错位设置有第一滑动槽1和第二滑动槽3,所述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2上分别设有固定杆7,对应所述固定杆7在第一滑动槽1和第二滑动槽3内底分别设置有固定孔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5为3-6个。所述第一滑动槽1设置在第二滑动槽3前方,两滑动槽之间距离不大于1.5mm。所述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2分别开有与所述固定杆7过盈配合的通孔6,所述固定杆7可插入通孔6与滑动槽内的固定孔5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4的长度分别为第一滑动槽1和第二滑动槽3的一半。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长度在4-8cm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长度在3.5-8.5cm之间。

两块在滑动槽内错位移动的支撑板一方面可以支撑脚后跟,另一方面可以相对移动,改变后跟宽度,使得穿着本轮滑鞋的人脚后跟不会被挤压;支撑板上的固定杆可以对应地插入滑动槽内底的固定孔中,固定支撑板,保证支撑板不在滑动槽内移动;在需要支撑板移动时,将固定杆从固定孔中拔出即可;固定杆起到固定支撑板的作用。

通过上述实施案例,实现了一种后跟宽度可调的轮滑鞋,该轮滑鞋在原有的轮滑鞋技术作了改进,采用错位可移动的两块支撑板用于支撑脚后跟,通过两块支撑板的相对移动来调节后跟宽度,使得鞋后跟宽度适应于脚后跟,更加舒适,有效地加强了轮滑体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