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684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



背景技术:

滑雪运动是运动员把滑雪板装在靴底上在雪地上进行速度、跳跃和滑降的竞赛运动。滑雪板用木材、金属材料和塑料混合制成。高山滑雪由滑降,小回转和大回转(障碍滑雪)组成。高山滑雪混合项目,由上述三个项目组成。人们成站立姿态,手持滑雪杖、足踏滑雪板在雪面上滑行的运动。“立”、“板”、“雪”、“滑”是滑雪运动的关键要素。滑雪运动(特别是现代竞技滑雪)发展到当今,项目不断在增多,领域不断在扩展。世界比赛正规的大项目分为:高山滑雪、北欧滑雪(Nordic Skiing,越野滑雪、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滑雪、雪上滑板滑雪等。每大项又分众多小项,全国比赛、冬奥会中几十枚耀眼的金牌激励人们去拼搏、去分享。纯竞技滑雪具有鲜明的竞争性、专项性,相关条件要求严格,非一般人所能具备和适应。旅游滑雪是出于娱乐、健身的目的,受人为因素制约程度很轻,男女老幼均可在雪场上轻松、愉快地滑行,饱享滑雪运动的无穷乐趣。由于高山滑雪具有惊险、优美、自如、动感强、魅力大、可参与面广的特点,故高山滑雪被人们视为滑雪运动的精华和象征,更是旅游滑雪的首选和主体项目。

由于滑雪运动对于场地的局限性,使得滑雪爱好者纷纷前往滑雪胜地,然而在世界上滑雪的地域并非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乃至于对于很多人而言滑雪运动是遥不可及的,目前,在国内或国外为了能使滑雪场四季都能滑雪,己研制出了不同类型的塑料滑雪滑道拼接块,美国、日本等国早在70年代就研制出拼块连接的硬块式塑料滑雪滑道,并应用于旅游式滑雪场。

现有的支撑组件是直接将支撑柱设置在底板边缘,然而支撑柱和底板之间的简单连接使得支撑柱的柔韧度较差,不能有效地释放应力,从而造成支撑柱容易折断或撕裂,进而造成滑道的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通过在底板边缘设置凸出底板的连接区,为连接区提供了变形活动空间,然后将支撑柱设置在连接区上,并在支撑柱下端和连接区之间设置弧形区,通过弧形区和连接区配合共同实现应力的有效分散,弥补了现有的支撑组件直接将支撑柱设置在底板边缘存在的柔韧度较差、不能有效地释放应力的缺陷,并解决了这些缺陷造成的支撑柱容易折断或撕裂、进而造成滑道的失效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包括:底板、若干个支撑柱、凸出所述底板边缘的连接区;

若干个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连接区固定连接。

优选地,

所述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还包括弧形区;

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弧形区与所述连接区固定连接。

优选地,

所述支撑柱倾斜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支撑柱设计为波浪形。

优选地,

所述支撑柱为扁平形。

优选地,

若干个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连接区不规则地设置在所述底板边缘;

所述支撑柱的柱体顶端设置有相对应所述柱体的偏心弧形触头;

若干个所述支撑柱以三三为一组形式组成若干组三角形截面组合;

若干组所述三角形截面组合的第一截面积为随机或均一尺寸。

优选地,

所述支撑柱的宽度和厚度由上至下均逐渐增加。

优选地,

所述弧形区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弧形区连接一端的厚度;

所述弧形区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弧形区连接一端的宽度;

所述弧形区的厚度由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一端至与所述连接区连接一端逐渐降低;

所述弧形区的宽度由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一端至与所述连接区连接一端逐渐增加。

优选地,

所述连接区与所述弧形区连接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弧形区与所述连接区连接一端的厚度;

所述连接区与所述弧形区连接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弧形区与所述连接区连接一端的宽度;

所述连接区的厚度由与所述弧形区连接一端至与所述底板连接一端逐渐降低;

所述连接区的宽度由与所述弧形区连接一端至与所述底板连接一端逐渐增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道辅助模块,包括:

滑垫模块,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任意一项支撑组件;

所述滑垫模块设置有用于穿插所述支撑组件的支撑柱的通孔,所述通孔位置与所述支撑柱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道,所述滑道由若干个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任意一项所述滑道辅助模块拼接组合形成;

所述滑道中相邻滑道辅助模块上的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间距是可调整的。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通过在底板边缘设置凸出底板的连接区,为连接区提供了变形活动空间,然后将支撑柱设置在连接区上,并在支撑柱下端和连接区之间设置弧形区,通过弧形区和连接区配合共同实现应力的有效分散,弥补了现有的支撑组件直接将支撑柱设置在底板边缘存在的柔韧度较差、不能有效地释放应力的缺陷,并解决了这些缺陷造成的支撑柱容易折断或撕裂、进而造成滑道的失效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支撑柱倾斜设置与底板,或者将支撑柱设计成波浪形,并且支撑柱截面形状为扁平圆角四方形的设计,使得在滑雪板转向或刹车冲击支撑柱时,支撑柱会产生形变和应力分散,冲击应力会产生线性分散和传导至支撑柱的弧形区和底板凸出连接区,从而完成有效的应力传导和分散过程,进一步地弥补了现有的支撑柱子截面做成圆柱形或其他形状,并直接将支撑柱设置在底板边缘存在的柔韧度较差、不能有效地释放应力的缺陷,并进一步地解决了这些缺陷造成的支撑柱容易折断或撕裂、进而造成滑道失效的技术问题。

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支撑柱的宽度和厚度由上至下均逐渐增加,上部宽度和厚度最少,以便变形分散应力,在支撑柱下部厚度会加厚,以吸收更多的往下传导的应力,再往下到了弧形区,厚度会开始减少,宽度会开始增加,主要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应力在支撑柱下部承受后无法释放会造成断裂风险,因此弧形区开始厚度开始减少,开始变软一些,以便变形和释放应力,弧形区再往连接区,厚度会继续减少,宽度会继续增加,主要为了进一步释放应力,同时宽度增加,有助于分散的应力向其他方向散开,而且厚度减少的同时宽度增加,也有利于受力面积的均衡,进一步地弥补了现有的支撑组件直接将支撑柱设置在底板边缘存在的柔韧度较差、不能有效地释放应力的缺陷,并进一步地解决了这些缺陷造成的支撑柱容易折断或撕裂、进而造成滑道的失效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滑道,滑道中相邻滑道辅助模块上的支撑组件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支撑组件支撑力的大小及实际需要灵活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中支撑柱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中支撑柱的后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中支撑柱的侧视图;

图8(a)至(c)为滑道辅助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a)至(d)为滑道辅助模块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中支撑柱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中支撑柱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72、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通过在底板2边缘设置凸出底板2的连接区3,然后将支撑柱1设置在连接区3上,为连接区3提供了变形活动空间,实现应力的有效分散,弥补了现有的支撑组件72直接将支撑柱1设置在底板2边缘存在的柔韧度较差、不能有效地释放应力的缺陷,并解决了这些缺陷造成的支撑柱1容易折断或撕裂、进而造成滑道的失效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72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底板2、若干个支撑柱1、凸出底板2边缘的连接区3、弧形区4;支撑柱1通过弧形区4与连接区3固定连接,不规则地设置在底板2边缘,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柱1的不规则设置是通过连接区3的不规则设置实现的;其中支撑柱1倾斜于底板2,支撑柱1与底板2的夹角小于90度,与弧形区4配合形变起到有效的分散应力的作用,支撑柱1可以设计为如图11所示的波浪形,更加有利于应力的各向扩散和传导;进一步地,支撑柱1可以为扁平形,优选地,如图10所示,扁平形具体为扁平圆角四方形,使得在滑雪板转向冲击支撑柱1时,支撑柱1会产生形变和应力分散。

支撑柱1的柱体11顶端设置有相对应柱体11的偏心弧形触头12,若干个支撑柱1以三三为一组形式组成若干组三角形截面组合,若干组三角形截面组合的第一截面积为随机或均一尺寸。

如图5至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地弥补现有的支撑组件72直接将支撑柱1设置在底板2边缘存在的柔韧度较差、不能有效地释放应力的缺陷,并进一步地解决这些缺陷造成的支撑柱1容易折断或撕裂、进而造成滑道的失效的技术问题,支撑柱1的宽度和厚度由上至下均逐渐增加,弧形区4与支撑柱1连接一端的厚度小于支撑柱1与弧形区4连接一端的厚度,弧形区4与支撑柱1连接一端的宽度大于支撑柱1与弧形区4连接一端的宽度,弧形区4的厚度由与支撑柱1连接一端至与连接区3连接一端逐渐降低,弧形区4的宽度由与支撑柱1连接一端至与连接区3连接一端逐渐增加,连接区3与弧形区4连接一端的厚度小于弧形区4与连接区3连接一端的厚度,连接区3与弧形区4连接一端的宽度大于弧形区4与连接区3连接一端的宽度,连接区3的厚度由与弧形区4连接一端至与底板2连接一端逐渐降低,连接区3的宽度由与弧形区4连接一端至与底板2连接一端逐渐增加,可以理解的是,从支撑柱下端到弧形区再到连接区,厚度在逐渐降低,宽度在逐渐增加。

请参阅图8(a)至(c)、图9(a)至(d),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道辅助模块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滑垫模块71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任意一项支撑组件72;

滑垫模块71设置有用于穿插支撑组件72的支撑柱1的通孔,通孔位置与支撑柱1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8(a)至(c)是支撑柱倾斜于底板对应的滑道辅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a)至(d)是支撑柱为波浪形对应的滑道辅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道的一个实施例,滑道由若干个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任意一项滑道辅助模块拼接组合形成;

滑道中相邻滑道辅助模块上的支撑组件72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支撑组件72支撑力的大小及实际需要灵活调整。

上面是对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72、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为便于理解,下面将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72、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的应用进行说明,应用例包括:

若干个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任意一项滑道辅助模块拼接组合形成滑道,并根据支撑组件72支撑力的大小及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滑道中相邻滑道辅助模块上的支撑组件72之间的间距,最终通过连接区3、弧形区4的设置及支撑柱1、连接区3、弧形区4的形状及尺寸的设计,实现应力的有效分散,弥补了现有的支撑组件72直接将支撑柱1设置在底板2边缘存在的柔韧度较差、不能有效地释放应力的缺陷,并解决了这些缺陷造成的支撑柱1容易折断或撕裂、进而造成滑道的失效的技术问题。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应用在滑道上的支撑组件、滑道辅助模块及滑道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