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用缓冲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657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育用缓冲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体育用缓冲垫。



背景技术:

目前,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或者体育锻炼时,经常需要使用垫体对运动员进行保护,防止身体与地面接触时受到较大的冲击,目前使用的体育用垫都是采用泡沫和海绵等材料制作而成,虽然其松软度较好,但是缓冲效果不佳,缓冲力较小,缓冲能力较为固定,对于瑜伽、跳高等不同体育项目,需要分别制作与之缓冲需求相匹配的体育用垫,因此其保护功能受到较大的限制,例如专利号为201620079486.7的专利,包括上基座和下基座,所述上基座的下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开口朝下的上凹槽,所述下基座的上表面对应位置均匀开设有若干开口朝上的下凹槽,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位于上凹槽内,且与上凹槽内的上减震弹簧固定连接,虽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体育项目,但是由于它的体积过大,重量较重,搬动时十分费力,且他的上基座过硬在使用者冲到上边是会产生很大的撞击力,容易使使用者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育用缓冲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用缓冲垫,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包括毛绒层,所述毛绒层的底端安装有外套层,所述外套层的底端安装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底端安装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底端安装有多个托板,所述托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外侧设有通孔,所述托板之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通孔,所述凹槽的内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外侧安装有支环,所述支环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所述托板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内侧底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底端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之间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底座的底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安装有橡胶球。

优选的,所述缓冲垫的外侧安装分别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外套层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配合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固定贴,所述第二固定贴的外侧安装有母扣,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外侧安装有子扣,所述子扣与母扣配合相连。

优选的,所述缓冲垫的两侧均安装有布带。

优选的,所述布带通过第一固定贴与外套层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内侧安装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与托板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体育用缓冲垫,当使用者撞击到缓冲垫上时,通过使用者首先接触毛绒层上,防止了使用者皮肤有外套层的接触时给人体皮肤带来伤害,通过海绵层使人体撞击在缓冲垫时,不会有不适的感觉,通过橡胶层不会很硬,避免了人体将海绵压扁时带来巨大的反震力,通过橡胶层带动托板,托板带动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将一部分受力传导给另一块托板,将力分散,通过托板挤压第一弹簧,根据第一弹簧的压缩弹簧性质,将托板的受力给予缓冲,从而达到缓冲垫对人体撞击起到缓冲的目的,缓冲垫内大都为活动连接,缓冲效果好,且有不会因为人体撞击力过大缓冲垫内侧过硬而给人体带来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冲垫,101、毛绒层,102、第一固定杆,103、海绵层,104、第一连接杆,105、外套层,106、橡胶层,107、托板,108、底座,109、第一弹簧,110、第二连接杆,111、橡胶球,112、底板,113、第二固定杆,114、凹槽,115、支环,116、通孔,117、第三固定杆,118、第二弹簧,2、布带,3、第一固定贴,4、子扣,5、第一连接带,6、母扣,7、第二固定贴,8、第二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体育用缓冲垫,包括缓冲垫1,缓冲垫1包括毛绒层101,毛绒层101防止使用者与外套层105接触时将使用者的皮肤擦伤,毛绒层101的底端安装有外套层105,外套层105的底端安装有海绵层103,海绵103起到缓冲的作用,海绵层103的底端安装有橡胶层106,橡胶层106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质,橡胶层106的底端安装有七个托板107,托板107用于支撑橡胶层106,托板10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114,凹槽114用于放置第二弹簧118,凹槽114的外侧设有通孔116,托板107之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04,在托板107受力时,第一连接104将托板104的受力分散动到其他的托板107上,第一连接杆104贯穿通孔116,第一连接杆104可以在通孔116内移动,凹槽114的内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二弹簧118,第二弹簧118为压缩弹簧,弹性系数为10N/CM,第二弹簧118与第一连接杆104相连,第二弹簧118用于对第一连接杆104的移动速度和幅度进行过缓冲的作用,第二弹簧118的内侧安装有第三固定杆117,第三固定杆117固定在托板107上,同于固定第二弹簧118,防止第二弹簧118左右移动,第三固定杆117与托板107相连,第二弹簧118的外侧安装有支环115,支环115用于固定第二弹簧118,支环115与第一连接杆104相连,支环115固定在第一连接杆104上,托板107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固定杆102,第一固定杆102用于将托板107和第一弹簧109连接在一起,第一固定杆102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109,第一弹簧109为压缩弹簧,他性系数为10N/CM,第一弹簧109的内侧底端安装有第二固定杆113,第二固定杆113用于将第一弹簧109和底座108连接在一起,第二固定杆113的底端安装有底座108,底座108用于支撑第一弹簧109,底座108之间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10,第二连接杆110用于连接底座108,底座108的底端安装有底板112,底板112用于支撑底座108,底板112的底端安装有橡胶球111,橡胶球111为具有增大摩擦力的橡胶材质,用于增加缓冲垫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缓冲垫1的两侧均安装有布带2,在搬动缓冲垫1时可以借助布带2带动缓冲垫1,布带2通过第一固定贴3与外套层105相连,第一固定贴3固定在外套层105上,用于固定布带2,缓冲垫1的外侧安装分别有第一连接带5和第二连接带8,第一连接带5和第二连接带8与外套层105相连,第二连接带8固定在外套层105上,第一连接带5与第二连接带8配合相连,第一连接带5可以穿过第二连接带8的内侧,第一连接带5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固定贴7,第二固定贴7固定在外套层105上,用于固定第一连接带5,第二固定贴7的外侧安装有母扣6,第一连接带5的外侧安装有子扣4,子扣4与母扣6配合相连,子扣3与母扣6贴合在一起将第一连接带5与第二连接带8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两个缓冲垫1连接在一起。

当使用者撞击到缓冲垫1上时,使用者首先接触毛绒层101上,防止了使用者皮肤有外套层105的接触时给人体皮肤带来伤害,海绵层103使人体撞击在缓冲垫1时,不会有不适的感觉,橡胶层106不会很硬,避免了人体将海绵压扁时带来巨大的反震力,橡胶层106带动托板107,托板107带动第一连接杆104,第一连接杆104将一部分受力传导给另一块托板107,将力分散,托板107挤压第一弹簧109,根据第一弹簧109的压缩弹簧性质,将托板107的受力给予缓冲,从而达到缓冲垫1对人体撞击起到缓冲的目的,缓冲垫1内大都为活动连接,缓冲效果好,且有不会因为人体撞击力过大缓冲垫1内侧过硬而给人体带来伤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