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边减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553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床边减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及脑卒中等因素引发的步行障碍呈现高发趋势,脑卒中、骨折及脊椎损伤等疾病患者人群范围在逐步扩大。而肢体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活动,对于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恢复肢体功能,回归家庭社会是他们康复的主要目标。

肢体功能障碍较严重患者其患肢无法抵抗重力,早期康复训练需要治疗师帮助下助力运动,但他人帮助抬起患肢时又会明显影响自身主动运动训练。并且,目前医院减重训练装置不能移动,导致许多需卧床的肢体、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困难。

中国专利文献:CN201410752768.4,申请日2014.12.10,专利名称为减重训练装置。公开了一种减重训练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底座、悬吊架及连接所述支架底座与所述悬吊架的支撑柱;压力传感装置,所述压力传感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底座上;设置于所述悬吊架上的悬吊系统,所述悬吊系统包括用于悬吊上下肢的悬吊装置,所述悬吊装置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悬吊架上;用于控制所述悬吊装置相对于所述悬吊架的伸缩长度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装置通信连接。

上述文献采用一种减重训练装置,利用设置于支架底座上的压力传感装置,设置于悬吊架上的悬吊系统是用于悬吊上下肢的悬吊装置,设置于悬吊架上的悬吊装置可伸缩的用于控制悬吊装置相对于悬吊架的伸缩长度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压力传感装置通信连接。以此来达到调节人体减重系数的作用,提高了人体减重系数的调节精确度。但是关于一种能够方便卧病在床的患者既能达到减重训练又能达到康复训练目的的床边减重训练装置目前则无相关的报道。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方便卧病在床的患者既能达到减重训练又能达到康复训练目的的床边减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同,提供一种床边减重训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床边减重训练装置,所述的减重训练装置包括支架主体、减重康复训练器、调节固定螺母、万向轮;所述的支架主体包括支架底座、悬吊架、支撑架;所述的悬吊架与支撑架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的悬吊架中设有滚轮;所述的减重康复训练器包括吊绳、悬吊袋、吊钩;所述的吊绳两端分别与悬吊袋两端连接;所述的吊绳中部悬挂于吊钩上;所述的吊钩顶端与滚轮连接;所述的滚轮与悬吊架呈滚珠式连接;所述的调节固定螺母设于支撑架与悬吊架的连接处;所述的万向轮分别设置于支撑架底部以及支架底座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架底座共有两个,两个支架底座夹角为60-90度;所述的支架底座长度各为50-60cm;所述的支撑架高度为150cm-180cm;所述的悬吊架长度为100cm-120cm;所述的万向轮半径大小为2-4c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吊绳设有吊绳长度调节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架主体为空心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悬吊袋为全棉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万向轮、滚轮、吊钩为不锈钢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悬吊袋为弧形内凹的结构形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减重康复训练器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利用万向轮装有可刹车片,使用时通过万向轮将支架底座移至床底,再通过万向轮刹车片将万向轮固定住,保证万向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移动,患者不用下床即可进行训练,既便捷又保护人身安全。

2、悬吊架底部设有可供滚轮与吊钩连接的槽,方便滚轮正常的来回滑动,便于患者上下肢左右来回训练。

3、悬吊架可随患者需要进行角度的调节,方便患者多角度的减重康复训练;且不同角度的减重康复训练主要有以下效果:促进多方向外力反应能力;增加上下肢的承重能力以及功能的稳定性;

4、悬吊架头部设有用于拿取滚轮的开口,尾部设有挡塞,使用时可以将开口关闭,一方面防止滚轮从头部掉落砸伤患者,另一方面防止滚轮从悬吊架尾部滑落至支撑架中,影响患者体验。

5、吊绳两端与悬吊袋连接处设有吊绳长度调节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吊绳的长度进行调节,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减重康复训练。

6、吊绳除了连接悬吊袋的功能外,另一方面对肢体产生牵引的效果;

7、所述的悬吊袋用于支撑患者上肢和下肢,通过悬吊袋可根据需要进行多种训练动作,从而实现肌肉放松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肌肉势能训练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床边减重训练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支架主体 2.减重康复训练器

3.调节固定螺母 4.万向轮

5.支架底座 6.悬吊架

7.支撑架 8.滚轮

9.吊绳 10.悬吊袋

11.吊钩 12.挡塞

13.吊绳长度调节装置 14.病床

请参看附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床边减重训练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一种床边减重训练装置,所述的减重训练装置包括支架主体1、减重康复训练器2、调节固定螺母3、可固定万向轮4;所述的支架主体1包括支架底座5、悬吊架6、支撑架7;所述的悬吊架6与支撑架7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的悬吊架中设有滚轮8;所述的减重康复训练器2包括吊绳9、悬吊袋10、吊钩11;所述的吊绳9两端分别与悬吊袋10两端连接;所述的吊绳9中部悬挂于吊钩11上;所述的吊绳9两端设有吊绳长度调节装置13;所述的吊钩11顶端与滚轮8连接;所述的滚轮8与悬吊架6呈滚珠式连接;所述的调节固定螺母3设于支撑架7与悬吊架6的连接处;所述的万向轮4分别设置于支撑架7底部以及支架底座5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支架底座5呈V字型,夹角为60-90度;所述的支架底座5长度各为50-60cm;所述的支撑架7高度为150cm-180cm;所述的悬吊架6长度为100cm-120cm;所述的万向轮4半径大小为2-4cm;所述的万向 轮4装有可刹车片,使用时通过万向轮4将支架底座5移至病床14底部,再通过万向轮4的刹车片将万向轮4固定住,保证万向轮4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移动,患者不用下床即可进行训练,既便捷又保护人身安全;所述的悬吊架6底部设有可供滚轮8与吊钩11连接的槽,方便滚轮8正常的来回滑动,便于患者上下肢左右来回训练;所述的支撑架7上半部分与悬吊架6为插入的连接方式,连接处设有调节固定螺母3,当需要旋转悬吊架6的角度时,松开调节固定螺母3,使得悬吊架6与支撑架7的连接处为非锁紧状态,此时,可以手动旋转悬吊架6,悬吊架6能够相对支撑架7转动,当旋转好悬吊架6的角度后,将调节固定螺母3旋进,通过调节固定螺母3挤压的方式对悬吊架6进行锁定,悬吊架6可可转动。这样使得悬吊架6可随患者需要进行角度的调节,方便患者多角度的减重康复训练;且不同角度的减重康复训练主要有以下效果:1.促进多方向外力反应能力;2.增加上下肢的承重能力以及功能的稳定性。

所述的悬吊袋10为弧形向内凹的结构形式,能够与上下肢具有契合部,在进行训练过程中不会脱落。

所述的减重康复训练器2包括为至少一个,优选减重康复训练器2为两个,这样能够同时度两个下肢或上肢进行减重训练。

所述减重康复训练器包括吊绳9、悬吊袋10、吊钩11;其中,吊绳9除了连接悬吊袋10的功能外,另一方面对肢体产生牵引的效果;所述的悬吊袋10用于支撑患者上肢和下肢,通过悬吊袋10可根据需要进行多种训练动作,从而实现肌肉放松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肌肉势能训练等。如可将下肢远端置放在悬吊袋10上,下肢远端可以自由移动,可对股内侧肌以及股外侧肌进行训练。

所述的悬吊架6头部设有用于拿取滚轮8的开口,尾部设有挡塞12,使用时可以将开口关闭,一方面防止滚轮8从头部掉落砸伤患者,另一方面防止滚轮8从悬吊架6尾部滑落至支撑架7中,影响患者体验;装有吊绳长度调节装置13的吊绳9,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吊绳的长度进行调节,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减重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床边减重训练装置,多角度训练,减重康复训练与一体,安全便利,方便卧床患者;利用万向轮4装有可刹车片,使用时通过万向轮4将支架底座移至床底,再通过万向轮4的刹车片将万向轮固定住,保证万向轮44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移动,患者不用下床即可进行训练,既便捷又保护人身安 全;悬吊架底部设有可供滚轮与吊钩连接的槽,方便滚轮正常的来回滑动,便于患者上下肢左右来回训练;悬吊架6可随患者需要进行角度的调节,方便患者多角度的减重康复训练;且不同角度的减重康复训练主要有以下效果:促进多方向外力反应能力;增加上下肢的承重能力以及功能的稳定性;悬吊架头部设有用于拿取滚轮的开口,尾部设有挡塞,使用时可以将开口关闭,一方面防止滚轮从头部掉落砸伤患者,另一方面防止滚轮从悬吊架尾部滑落至支撑架中,影响患者体验;吊绳两端与悬吊袋10连接处设有吊绳长度调节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吊绳的长度进行调节,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减重康复训练;吊绳除了连接悬吊袋10的功能外,另一方面对肢体产生牵引的效果;所述的悬吊袋10用于支撑患者上肢和下肢,通过悬吊袋10可根据需要进行多种训练动作,从而实现肌肉放松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肌肉势能训练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