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用双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432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用双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用双杠。



背景技术:

双杠起源于德国,是一种体育健身器材。双杠主要训练学生在负担自身体重的情况下,发展支撑和支撑摆动的动作练习,对弥补上肢和躯干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有重要作用。申请号为:201620171436.1的中国专利,具体内容为:提供一种新型双杠,包括四根立柱、一对内杠体和一对外杠体,内杠体固定于立柱上,内杠体和外杠体一一对应,内杠体的外侧面靠近其两端处均具有连接杆,连接杆为弧形,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内杠体上,另一端朝向内杠体外面上方延伸,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于外杠体上。上述专利中的双杠虽设置有两种不同高度的杠体,但由于两种杠体并列设置,在利用外杠体锻炼时,内杠体容易对训练者造成干扰,且训练时杠体两端容易撞伤训练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用双杠。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用双杠,包括高杠和低杠,所述高杠和所述低杠上面均设置有防滑套,所述高杠和所述低杠之间通过过渡杆连接,所述高杠和所述低杠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支腿,其中所述高杠一侧的所述支腿内侧面设置有辅助脚踏,所述辅助脚踏中间设置有弹簧轴,两侧的所述支腿底部均设置有长垫脚。

上述结构中,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可按学生的身高不同分开训练,高个子在所述高杠侧,矮个子在所述低杠侧,同时训练,互不干扰,可增加每个人的训练次数,提高训练效率,对于身材特别矮小的学生,可在所述高杠侧训练,借助所述辅助脚踏即可轻松上到所述高杠上,在训练上,外扩型的所述支腿使学生在训练前后摆体时,避免碰撞腿部,且所述高杠及所述低杠两端均为圆角过渡,有效避免学生撞伤。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用双杠的使用效果,所述过渡杆为倾斜杆,由所述高杠一端向下倾斜至所述低杠一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用双杠的使用效果,所述高杠、所述低杠、所述过渡杆以及所述支腿均为同种规格钢管。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用双杠的使用效果,所述高杠与所述支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低杠与所述支腿的连接处均有圆角过渡,且所述高杠和所述支腿由同根钢管弯曲而成,所述低杠和所述支腿由同根钢管弯曲而成,所述过渡杆两端与所述高杠和所述低杠焊接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用双杠的使用效果,所述支腿为上窄下宽的U型。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用双杠的使用效果,所述长垫脚共有四个,分别焊接在所述支腿的四角位置,所述垫脚由槽钢加工而成,上面设置安装孔。

有益效果在于:所述高杠和所述低杠分开设置,避免训练时相互干扰,两端可同时训练,提高训练效率,且所有连接部位均有圆角过渡,有效避免学生撞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用双杠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用双杠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用双杠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长垫脚;2、防滑套;3、高杠;4、过渡杆;5、低杠;6、支腿;7、辅助脚踏;8、弹簧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用双杠,包括高杠3和低杠5,高杠3和低杠5上面均设置有防滑套2,防滑套2用于增加高杠3和低杠5的表面摩擦力,避免训练时手部打滑,高杠3和低杠5之间通过过渡杆4连接,高杠3和低杠5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支腿6,其中高杠3一侧的支腿6内侧面设置有辅助脚踏7,辅助脚踏7中间设置有弹簧轴8,弹簧轴8用于使辅助脚踏7在不使用时自动扣合在支腿6上,避免在训练时划伤腿部,两侧的支腿6底部均设置有长垫脚1,长垫脚1用于将双杠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提高双杠底部支撑力。

上述结构中,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可按学生的身高不同分开训练,高个子在高杠3侧,矮个子在低杠5侧,同时训练,互不干扰,可增加每个人的训练次数,提高训练效率,对于身材特别矮小的学生,可在高杠3侧训练,借助辅助脚踏7即可轻松上到高杠3上,在训练上,外扩型的支腿6使学生在训练前后摆体时,避免碰撞腿部,且高杠3及低杠5两端均为圆角过渡,有效避免学生撞伤。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用双杠的使用效果,过渡杆4为倾斜杆,由高杠3一端向下倾斜至低杠5一端,高杠3、低杠5、过渡杆4以及支腿6均为同种规格钢管,高杠3与支腿6的连接处以及低杠5与支腿6的连接处均有圆角过渡,且高杠3和支腿6由同根钢管弯曲而成,低杠5和支腿6由同根钢管弯曲而成,过渡杆4两端与高杠3和低杠5焊接连接,支腿6为上窄下宽的U型,长垫脚1共有四个,分别焊接在支腿6的四角位置,长垫脚1由槽钢加工而成,上面设置安装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