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49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跑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跑步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户外运动和健身房健身锻炼,跑步机是人们健康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的辅助健身器材,而传统的跑步机都是靠电工作的,因此现有的跑步机必须放在有电源和插座的地方,不然就没法运作,工作局限性较大。同时,现有的跑步机的跑步台多为平面结构,如果需要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运动需求需要通过调节跑步台的倾斜角度实现,而该调节过程需要通过升降机构实现,因此增加了跑步机的成本,并且调节方式单一。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跑步机的结构设计不合理,跑步带经常出现打滑,使得跑步带前后转速不一致,造成跑步带出现上下弹跳,容易导致使用者摔倒。

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跑步机,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跑步机,包括机架、跑步带、同步机构,其中,

所述机架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滚动装置;

所述跑步带通过所述滚动装置支撑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滚动装置驱动所述跑步带绕所述机架旋转;

所述同步机构驱动两所述滚动装置同步滚动,使所述跑步带的各位置保持同步运行;

所述机架的上部设置有呈内凹弧形的支撑部,运动到所述支撑部处的所述跑步带与所述支撑部接触形成呈内凹弧形的跑步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通过所述滚动装置支撑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跑步带的内侧面连接,使所述固定带与所述跑步带一同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跑步带的所述内侧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呈弯钩状的第一限位件;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部形状相适应的呈内凹弧形的导板;运动到所述支撑部处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端部与所述导板的底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与运动到所述机架的下部的所述固定带的内侧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端部设置有第一滚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同步轮设置在各所述滚动装置的同一侧端部,所述同步带套置在各所述同步轮外部并带动各所述同步轮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机构还包括涨紧轮,所述涨紧轮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通过改变所述涨紧轮与所述同步带的接触位置调整所述同步带的松紧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涨紧轮至少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两端靠近所述滚动装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部的转轴,各所述转轴呈内凹弧形间隔排布形成与所述跑步带接触的弧形支撑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的上部两相对内侧面上分别对称设置有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呈内凹弧形间隔排布的第二滚动件,所述跑步带的两内侧边分别与各所述第二滚动件形成的弧形支撑面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阻力调节装置,所述阻力调节装置包括传动带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带由所述滚动装置的一端和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共同支撑,通过改变所述输出轴的转速驱动所述传动带改变所述滚动装置的转动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发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滚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的滚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滚轴两端的滚轮,所述滚轮驱动所述跑步带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滚动装置上设置有单向轴承,使所述滚动装置只能带动所述跑步带绕所述机架单向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动,所述驱动装置的运动为所述控制系统提供电力。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机架的上部设置有弧形的支撑部,运动到支撑部处的跑步带能够与支撑部接触形成相应的内凹弧形,从而形成内凹弧形跑步台,使用者可通过站在弧形跑步台的不同位置实现不同的运动模式。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位于机架两端的滚动装置之间设置有同步机构,因此能够保证滚动装置的同步滚动,从而使跑步带的各位置始终能够保持同步运行,避免由于滚动装置转速不同出现的跑步带上下跳动现象,提高了使用安全性。3、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有阻力调节装置,阻力调节装置与控制系统和滚动装置连接,因此可根据需要通过控制系统调节滚动装置的运动阻力,满足不同的运动需求。4、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滚动装置上设置有单向轴承,因此使得跑步带只可绕机架单向旋转,避免跑步带双向均可旋转时使用者误操作造成摔倒等危险情况的出现。5、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由于采用发电机,因此使用者在跑动时可通过滚动装置将动能传递给发电机并转换为电能,从而为控制系统供电,实现跑步机的自行供电。6、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跑步带的内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件,在支撑部下方设置有与支撑部形状相适应的内凹弧形的导板,运动到支撑部处的第一限位件的端部与导板的底面接触,因此可防止机架上部的跑步带发生跳动,抵消跑步带的波动力。7、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的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带的内侧面接触,因此可防止机架下部的跑步带发生跳动,抵消跑步带的波动力。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的另一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的内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跑步机的机架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的同步机构和跑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带的链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架上的导板和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跑步机的机架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跑步机的内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的第一种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的第二种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跑步机的第三种使用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跑步机,包括机架1、跑步带2、同步机构3,其中,

机架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滚动装置4;

跑步带2通过滚动装置4支撑在机架1上,滚动装置4通过滚动运动驱动跑步带2能够绕机架1循环旋转;

同步机构3设置在机架1上,驱动滚动装置4同步滚动,使跑步带2的各位置均能够始终保持同步运行;

机架1的上部设置有呈内凹弧形的支撑部5,运动到支撑部5处的跑步带2与支撑部5接触形成内凹弧形跑步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滚动装置4至少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同步机构3包括多个同步轮31和同步带32,各同步轮31设置在各滚动装置4的同一侧端部,同步带32套置在各同步轮31外部并带动各同步轮31同步转动。

具体的,同步轮31至少为两个,两同步轮31布置在机架1的同一侧,并分别与伸出该侧机架1的两滚动装置4的端部紧固连接,同步带32由两同步轮31共同支撑,在同步带32的传动作用下,使得两个同步轮31能够同步旋转。

为了增加传动效率,同步带32采用多楔带,在同步轮31上开设有与同步带32上的楔形导条相配合的导槽,通过导槽与楔形导条的接触进而增加同步轮31与同步带32的传动能力,避免出现打滑现象。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同步机构3还包括涨紧轮33,涨紧轮33与机架1滑动连接,通过改变涨紧轮33与同步带32的接触位置调整同步带32的松紧度。

具体的,涨紧轮33至少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机架1两端靠近滚动装置4处。在机架1上开设有弧形滑槽,涨紧轮33通过转轴在弧形滑槽中滑动,当涨紧轮33滑动至靠近同步轮31处的同步带32时,同步带32被压紧。当涨紧轮33滑动至远离同步轮31处时,同步带32相对放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在机架1的上部两相对内侧面上分别对称设置有支撑部5,支撑部5包括多个呈内凹弧形间隔排布的滚动件51,跑步带2的两侧边分别与各滚动件51形成的弧形支撑面接触,使跑步带2运行更加顺畅。其中,滚动件51为滚轮或轴承。

需要说明的是,各滚动件51呈内凹弧形间隔排布,即位于机架1两端处的滚动件51高于位于机架1中间位置处的滚动件51,各滚动件51在机架1上的位置由两端向中间逐渐降低。各滚动件51可等间隔或不等间隔排布,只要保证与跑步带2的侧边接触时,跑步带2不会因滚动件51之间间隔过大沉入间隔中即可,即保证跑步带2位于支撑部5处的跑步带2的端面能够形成平滑的弧形支撑面。

为了便于使用,可将机架1上部设置为与支撑部5形状相一致的弧形结构,一方面增加机架1的美观程度,另一方面与跑步带2相配合,避免跑步带2两侧的机架1突出,磕伤或绊倒使用者,提高安全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5包括多个水平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部的转轴(图中未示出),各转轴呈内凹弧形间隔排布形成与跑步带接触的弧形支撑面。

需要说明的是,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转动连接,各转轴呈内凹弧形间隔排布,即位于机架1两端处的转轴高于位于机架1中间位置处的转轴,各转轴在机架1上的位置由两端向中间逐渐降低。各转轴可等间隔或不等间隔排布,只要保证与跑步带2的侧边接触时,跑步带2不会因转轴之间间隔过大沉入间隔中即可,即保证跑步带2位于支撑部5处的跑步带2的端面能够形成平滑的弧形支撑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还包括阻力调节装置6,阻力调节装置6包括传动带61和驱动装置62,驱动装置62设置在机架1上,传动带61由滚动装置4的一端和驱动装置62的输出轴共同支撑,通过改变输出轴的转速调节滚动装置的转动阻力。

其中,驱动装置62为发电机或电机,优选地为电磁铁发电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2固定连接在机架1与同步机构3相对的一侧,驱动装置62的输出轴与滚动装置4平行设置,当输出轴转动时,传动带61将作用力传递到滚动装置4处,使滚动装置4和输出轴一同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不需要调节滚动装置4的转动阻力时,输出轴不加载力,在传动带61的带动下随滚动装置4以相同的转速进行转动,即驱动装置62不工作空转。当需要调节转动阻力时,控制输出轴的转动惯量,进而使传动带61在滚动装置4的带动下不易驱动输出轴转动,从而增加滚动装置4的转动阻力,进一步的,当滚动装置4转动阻力增加时,由滚动装置4带动的跑步带2绕机架1的旋转也变得困难,因此需要使用者腿部提供更多的动力,带动跑步带2和滚动装置4运动。

为了增加传动效率,传动带61采用多楔带,在输出轴和滚动装置4上分别开设有与楔形导条相配合的导槽,通过导槽与楔形导条的摩擦进而增加传动带61的传动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机架1上设置有把持架11,把持架11用于供使用者扶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把持架11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与驱动装置62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2发送控制指令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到调节阻力的指令后改变驱动装置62的输出轴的转速或转动惯量。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2优选的采用发电机,当使用者在跑步带2上跑动时,跑步带2和滚动装置4的旋转通过传动带61传递给输出轴,输出轴在转动时将动能转化为为控制系统和控制面板12提供电量的电能。因此跑步机可以不需要外部电源供电,通过使用者运动时产生的动能即可转换为供跑步机所使用的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62具有多个档位,使用者根据运动需要,通过控制面板12和控制系统对驱动装置62进行多档位阻力调节,优选的为3-12个档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滚动装置4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滚轴41,以及设置在滚轴41两端的滚轮42,滚轮42的外缘与跑步带2的内侧边接触并带动跑步带2运转。

具体的,为了提高滚动装置4与跑步带2的传动效率,可在跑步带2的两内侧边上间隔设置一圈凸起(如图4所示),在滚轮42的外缘上沿周向开设多个插孔,插孔与凸起相配合,当滚轮42转动时,移动到滚轮42处的跑步带2的凸起会插入到相应的插孔中并随插孔一同移动一定距离后从插孔中脱出,该过程可提高滚轮42带动跑步带2绕机架1旋转的传动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滚动装置4上设置有单向轴承(图中未示出),使滚动装置4只能带动跑步带2绕机架1单向旋转,从而解决跑步带2两个方向旋转可能带来使用者操作失误出现摔倒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同步机构3包括固定带43,固定带43通过滚动装置4支撑在机架1上且与跑步带2的内侧面连接,使固定带43与跑步带2一同运动。固定带43可提高滚轮42与跑步带2的传动稳定性,同时避免滚轮42与跑步带2直接接触,对跑步带2造成磨损。当固定带43运动到支撑部5处时,固定带43与支撑部5接触呈内凹型,使固定带43与运动到支撑部5处的跑步带2能够完全配合,使两者形变和运动状态保持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跑步带2为封闭的环形带结构。为了提高跑步带2的旋转灵活度,跑步带2可采用若干链板21相互连接围成环形带结构,相邻的两链板21之间留有间隙,避免在跑步带2运动到拐弯处时相邻的链板间出现运动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带43为一个封闭的环形带结构,其宽度与跑步带2宽度相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带43为两个封闭的环形带结构,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两侧,各滚动装置4的同一侧端部共同支撑一个固定带43,各滚动装置4的另一侧端部共同支撑另一个固定带43。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跑步带2的内侧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呈弯钩状的第一限位件;在支撑部5的下方设置有与支撑部5形状相适应的呈内凹弧形的导板18(如图8所示);运动到支撑部5处的第一限位件的端部与导板18的底面接触。当运动到支撑部5处的跑步带2在人的重力作用下将要发生上下跳动时,与导板18接触的第一限位件可抵消跑步带2上下跳动产生的波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限位件211设置在链板21朝向机架1内部的一侧,即链板21的内侧面,且第一限位件211分别设置在链板21的两端,第一限位件211的弯钩状的端部分别指向导板18,从而使运动到导板18处的第一限位件211的弯钩状的端部能够钩挂住导板18,起到防止跑步带2向上跳动的限位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可在链板21的内侧面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凸起214,定位凸起214可插置在固定带43上,使固定带43和跑步带2能够固定连接且一同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在机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件212,第二限位件212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第二限位件212的另一端与运动到机架1的下部的固定带43的内侧面接触,从而起到防止跑步带2向下跳动的限位作用。通过在跑步带2的内侧上下均设置有限位件,实现跑步带2的整体防跳动,避免运动人员在运动中受伤。

其中,第二限位件212为多个,分别对称且间隔设置在机架1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件2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滚动件213(如图7所示),第一滚动件213采用轴承或滚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机架1上设置有提手19(如图1所示),用于便于机架1的移动。

如图10-12所示,跑步机运动方式有下面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登步锻炼,这种方式锻炼时需要在跑步机上调节一定的阻力才能锻炼。

第二种是走步锻炼,这种方式是要站在机架1的中间位置,靠人本身运动的速度来进行走步锻炼,

第三种是跑步锻炼。这种方式锻炼时一种快速运动,人体要站在机架1的前端,跑步的速度是靠人体本身运动的速度来决定的。

下面通过两个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机架1包括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以及连接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多个连接管15,从而构成一体的机架1。为了便于移动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底部均设置有垫脚16和万向轮17。

滚动装置4的滚轴41转动连接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之间,且位于机架1的两端。滚轴41两端的滚轮42位于左侧板13的内侧和右侧板14的内侧。

跑步带2套置在机架1两端的滚动装置4的外部,并通过各滚轮42支撑。跑步带2位于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之间,并在滚轮42的带动下,在机架1上可循环的旋转。

支撑部5设置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相对的两内侧面上,支撑部5包括多个呈内凹弧形间隔排布的滚动件51,跑步带2的两侧边分别与各滚动件51形成的弧形支撑面完全接触,使运转到支撑部5位置处的跑步带2呈内凹弧形。

同步机构3的两同步轮31布置在左侧板13的外侧面,并分别套置在滚轴41伸出左侧板13的端部,同步带32套置在两同步轮31外部并带动两同步轮31同步转动。

涨紧轮33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机架1的左侧板13的两端靠近滚轴41处。

阻力调节装置6包括传动带61和驱动装置62,驱动装置62设置在机架1的右侧板14的外侧面,传动带61由滚轴41的一端和驱动装置62的输出轴共同支撑,通过改变输出轴的转速调节滚动装置的转动阻力。驱动装置62为发电机。

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上设置有把持架11,把持架11用于供使用者扶持。在把持架11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与驱动装置62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2发送控制指令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到调节阻力的指令后改变驱动装置62的输出轴的转速或转动惯量。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2优选的采用发电机,当使用者在跑步带2上跑动时,跑步带2和滚动装置4的旋转通过传动带61传递给输出轴,输出轴在转动时将动能转化为为控制系统和控制面板12提供电量的电能。因此跑步机可以不需要外部电源供电,通过使用者运动时产生的动能即可转换为供跑步机所使用的电能。

实施例2

如图6-10所示,机架1包括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以及谅解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多个连接管15,从而构成一体的机架1。为了便于移动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底部均设置有垫脚16和万向轮17。

滚动装置4的滚轴41转动连接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之间,且位于机架1的两端。滚轴41两端的滚轮42位于左侧板13的内侧和右侧板14的内侧。

同步机构3包括固定带43,固定带43套置在机架1两端的滚动装置4的外部,并通过各滚轮42支撑,跑步带2套置在固定带43的外部且跑步带2的内侧面与固定带43的外侧面连接,使固定带43与跑步带2一同运动。跑步带2位于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之间,在滚轮42的带动下,固定带43与跑步带2在机架1上一同可循环的旋转。

其中固定带43为两个,分别位于机架1的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上。

支撑部5设置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相对的两内侧面上,支撑部5包括多个呈内凹弧形间隔排布的滚动件51,固定带43分别与各滚动件51形成的弧形支撑面完全接触,使运转到支撑部5位置处的跑步带2呈内凹弧形。

在跑步带2的内侧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呈弯钩状的第一限位件211;在支撑部5的下方设置有与支撑部5形状相适应的呈内凹弧形的导板18(如图8所示);运动到支撑部5处的第一限位件的端部与导板18的底面接触。当运动到支撑部5处的跑步带2在人的重力作用下将要发生上下跳动时,与导板18接触的第一限位件可抵消跑步带2上下跳动产生的波动力。

第一限位件211设置在链板21朝向机架1内部的一侧,即链板21的内侧面,且第一限位件211分别设置在链板21的两端,第一限位件211的弯钩状的端部分别指向导板18,从而使运动到导板18处的第一限位件211的弯钩状的端部能够钩挂住导板18,起到防止跑步带2向上跳动的限位作用。

在链板21的内侧面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凸起214,定位凸起214可插置在固定带43上,使固定带43和跑步带2能够固定连接且一同运动。

在机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件212,第二限位件212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第二限位件212的另一端与运动到机架1的下部的固定带43的内侧面接触,从而起到防止跑步带2向下跳动的限位作用。通过在跑步带2的内侧上下均设置有限位件,实现跑步带2的整体防跳动,避免运动人员在运动中受伤。

其中,第二限位件212为多个,分别对称且间隔设置在机架1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件2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滚动件213(如图7所示),第一滚动件213采用轴承或滚轮。

阻力调节装置6包括传动带61和驱动装置62,驱动装置62设置在机架1的右侧板14的外侧面,传动带61由滚轴41的一端和驱动装置62的输出轴共同支撑,通过改变输出轴的转速调节滚动装置的转动阻力。驱动装置62为发电机。

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上设置有把持架11,把持架11用于供使用者扶持。在把持架11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与驱动装置62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2发送控制指令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到调节阻力的指令后改变驱动装置62的输出轴的转速或转动惯量。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2优选的采用发电机,当使用者在跑步带2上跑动时,跑步带2和滚动装置4的旋转通过传动带61传递给输出轴,输出轴在转动时将动能转化为为控制系统和控制面板12提供电量的电能。因此跑步机可以不需要外部电源供电,通过使用者运动时产生的动能即可转换为供跑步机所使用的电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