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的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2818阅读:9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形的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形的玩具车。



背景技术:

玩具作为小孩智力开发以及娱乐玩耍的重要用具,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玩具的品质和功能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玩具在追求智力开发活动的同时,更应该增加其趣味性,从而提高孩子的兴趣。生活中的变形机械人电影,凭借其逼真的特效,吸引了一大群的粉丝,而由其衍生出来的许多玩具,深受粉丝的追棒。但现有变形机械人玩具由于其做工比较粗糙、仿真性不高,或者由于其自动化程度不高,变形过程繁琐,因此满足不了现代人对于高品质玩具的追求。

另外,现有的变形玩具档次有高有低,其中较低档次的变形玩具为手动操作变形的玩具,这类玩具的趣味性较低,对于处于电子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的小孩来说,这类玩具难以获得他们的青睐。而档次较高的变形玩具为全自动电控的变形玩具,这类玩具一般通过遥控器遥控实现变形,同时还配有声光效果,能极大地吸引小孩的兴趣。然而这类玩具不但价钱昂贵,而且零部件和机械传动部件比较多,因此比较容易损坏,不小心碰撞或摔倒就会导致内部的零件出现损伤而无法控制变形玩耍。

因此,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变形玩具是中档次的变形玩具,这类玩具并非通过电动控制变形,而是通过磁性控制变形。然而这类玩具包括多个外部件和多个内部件,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成本相对较高,当变形为第二形态时会由于转出部件而使重心偏移无法站立或移动,从而影响玩耍的趣味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形的玩具车,其结构设计巧妙,能够通过一键按压使得玩具车从车子外观变形为其他形态的玩具,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玩具车的娱乐性及趣味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变形的玩具车,包括车底架以及设置在车底架上方的车身部;所述车身部包括前车身以及后车身;所述前车身通过一升降件与所述车底架活动连接,且所述前车身的前端还通过一卡扣件与所述车底架的前端相互卡接;所述后车身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翅膀部,所述翅膀部包括羽毛部以及转动设置在该羽毛部下方的喷气部;所述羽毛部的前端与所述前车身的后端通过一扭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羽毛部的后端固定有一卡板,并通过该卡板与所述车底架的后端卡合。

由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变形的玩具车,其结构设计巧妙,包括车底架、车身部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可变形结构,并且通过解锁所述卡扣件使得该玩具车能够变形为第二形态的外观,使得玩具车可以在车子形态与第二形态之间切换。另外,车身部上的前车身与后车身通过扭动件的惯性作用相互发生转动,两个动作同时连贯发生,使得该玩具车的变形过程更具动态效果,变形动作更加顺畅,进一步增加玩具的趣味性。再者,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并且变化独特有趣,可适用于各种不同造型、款式以及功能的玩具车。

进一步地,所述扭动件上设有一限位块,且通过该限位块使得所述玩具车变形后所述羽毛部相对于前车身向外转动90°。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羽毛部转动并与前车身相互垂直,从而组合成第二形态玩具的上身部分,使其动作形态更加逼真。

进一步地,所述车底架的后端设有与所述卡板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卡板扣合在该凹槽中。通过此处限定,便于卡板扣合在车底架的后端,进一步便于后车身能够通过该卡板扣合在车底架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件的下端通过一扭簧机构与所述车底架活动连接,其上端通过一转动轴与所述前车身活动连接。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升降件分别灵活地与车底架、前车身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件包括固定板以及与该固定板连接的卡扣板,所述车底架的前端设有与该卡扣板相配套的卡扣孔,所述卡扣件通过卡扣板与所述车底架的卡扣孔相互卡接。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卡扣件与车底架之间的扣合,并使得变形动作更加简洁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件的上方还设有一触发件;该触发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通过此处限定,使得卡扣件的解锁动作只需通过按压触发件就可完成,简洁顺畅。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件的上方还安装有一按压件,该按压件活动套设在所述触发件上。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使得玩具车的外形更加形象逼真,并且可灵活地更换不同的按压件,使其外形具有多种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前车身内部还安装有发光机构、发声机构、电源以及电源开关,所述发光机构、发声机构分别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电源的启闭,且该电源开关设置在所述触发件与固定板之间。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增加玩具车的功能,并使得玩具车在变形的同时具有多个动态的动作效果,进一步增加其趣味性和娱乐性。

进一步地,所述车底架包括车底盘以及设置在车底盘上的前驱动机构、后驱动机构。通过此处限定,便于玩具车在车子的形态以及在机器人的形态时均可通过前驱动机构、后驱动机构驱动行驶。

进一步地,所述前驱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车底盘前端两侧的前车轮,所述后驱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车底盘后端两侧的后车轮;所述前车轮以及后车轮驱动所述车底盘行驶。通过此处限定,便于玩具车的驱动结构更加紧凑结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的玩具车的车子外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的玩具车的第二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的玩具车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的玩具车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得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的玩具车的车子外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的玩具车的第二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的玩具车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的玩具车的爆炸图。

一种可变形的玩具车,包括车底架10以及设置在车底架10上方的车身部20;所述车身部20包括前车身21以及后车身22;所述前车身21通过一升降件30与所述车底架10活动连接,且所述前车身21的前端还通过一卡扣件40与所述车底架10的前端相互卡接;所述后车身22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翅膀部23,所述翅膀部23包括羽毛部24以及转动设置在该羽毛部24下方的喷气部25;所述羽毛部24的前端与所述前车身21的后端通过一扭动件50活动连接,所述羽毛部24的后端固定有一卡板26,并通过该卡板26与所述车底架10的后端卡合。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按压所述卡扣件40能够使得该玩具车一键解锁并变形为第二形态的玩具,并且变形的过程中动态效果形象逼真,非常具有娱乐性以及观赏性。

具体地,所述车底架10包括车底盘11以及设置在车底盘11上的前驱动机构12、后驱动机构13。其中,所述前驱动机构12包括对称设置在车底盘11前端两侧的前车轮,所述后驱动机构13包括对称设置在车底盘11后端两侧的后车轮;所述前车轮以及后车轮驱动所述车底盘11行驶。另外,所述车底架10的后端设有与所述卡板26相配合的凹槽14,该卡板26扣合在该凹槽14中。

用于连接所述羽毛部24与所述前车身21的扭动件50上设有一限位块27,且通过该限位块26使得所述玩具车变形后,所述羽毛部24相对于前车身21向外转动90°并与前车身21相互垂直。

另外,变形后的所述喷气部25由于惯性的作用,相对于羽毛部24垂直地布置在所述羽毛部25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件30的下端通过一扭簧机构与所述车底架10活动连接,其上端通过一转动轴与所述前车身21活动连接。

所述卡扣件40包括固定板41以及与该固定板41连接的卡扣板42,所述车底架10的前端设有与该卡扣板42相配套的卡扣孔15,所述卡扣件40通过卡扣板42与所述车底架10的卡扣孔15相互卡接。另外,所述卡扣件40的上方还设有一触发件60;该触发件60安装在所述固定板41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触发件60的上方还安装有一按压件70,该按压件70活动套设在所述触发件60上。

另外,为了增加玩具车的变身动态效果,优选地,所述前车身21的内部还安装有发光机构、发声机构、电源以及电源开关,所述发光机构、发声机构分别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电源的启闭,且该电源开关设置在所述触发件60与固定板41之间。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变身机器人玩具车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玩具车具有车子形态的玩法以及第二形态的玩法,并且通过变形机构能够在这两种玩法之间来回切换。

其中,当玩具车的外形为车子外形时,通过车底架10上的前驱动机构12、后驱动机构13实现车子的前后行驶功能。

当玩具车从车子的外形变形第二形态的外形时,只需通过往下压按压件70,按压件70通过触发件60同时触发电源开关以及卡扣件40,卡扣件40上的卡扣板42从车底架10上的卡扣孔15中脱离出来,与此同时,卡板26也从车底架10上的凹槽14中脱离出来,并且整个车身部20通过升降件30的作用向上升起,直至升降件30升到固定的位置,车身部20完成上升动作,并且羽毛部24相对于前车身21向外转动90°至与前车身21相互垂直,完成变身动作。

其中,在变身的过程中,由于触发件60同时触发电源开关,使得玩具车在变形的过程中还具有发光、发声的动态效果,使得变形过程更加形象逼真。

而当玩具车从第二形态变回车子外形时,首先将羽毛部24转动90°至前车身21的正后方并将卡板26扣在车底架10的凹槽14中,然后通过升降件30将车身部20下降并将卡扣板42扣进车底架10上的卡扣孔15中,完成复位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变形的玩具车,其结构设计巧妙,包括车底架、车身部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可变形结构,并且通过解锁所述卡扣件使得该玩具车能够变形为第二形态的外观,使得玩具车可以在车子形态与第二形态之间切换。另外,车身部上的前车身与后车身通过扭动件的惯性作用相互发生转动,两个动作同时连贯发生,使得该玩具车的变形过程更具动态效果,变形动作更加顺畅,进一步增加玩具的趣味性。再者,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并且变化独特有趣,可适用于各种不同造型、款式以及功能的玩具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