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7434发布日期:2018-06-28 01:4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卡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卡扣装置;更详细而言,是关于一种用于一水下运动设备的卡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使用于水下运动设备(如:泳镜、蛙镜等)的卡扣装置,其多由多个组件构成,同时得借由一定的安装顺序被组装于该水下运动设备上,以供泳镜/蛙镜调整带等组件予以穿设或卡扣。

然而,现有的卡扣装置因为得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组装,且其是由具较小体积的组件所构成,故现有的卡扣装置除了具有组装上的不便外,其生产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多件式的组装结构呈现予用户的整体视觉感受并无法具有一致性。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使用于一水下运动设备的卡扣装置,使其所具有的一基座与一按压部皆可与该水下运动设备一体成形,借由减少组件数量而得以方便组装并提升生产速度,同时增加整体外观的一致性,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关于揭露一种使用于一水下运动设备的卡扣装置,其所具有的一基座与一按压部皆与水下运动设备一体成形,故得以具有以下优点:1.有效减少组件数量并降低生产成本、2.方便组装以提升生产速度、3.在外观上看起来更为简单流畅。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卡扣装置包括一基座、一卡扣件及至少一按压部。基座延伸自水下运动设备的一第一端并与水下运动设备一体成形;基座具有一旋转轴,使调整带可穿设于旋转轴。卡扣件可枢转地设置于基座上。至少一按压部延伸自水下运动设备的一第二端并同样与水下运动设备一体成形,且至少一按压部邻设于卡扣件。其中,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是为水下运动设备相同侧的相异端,当调整带穿设于旋转轴后,卡扣件适可扣合并固定调整带,且借由按压至少一按压部以松脱卡扣件对调整带的扣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所具有的至少一按压部是为单一按压部,该第二端为位于该第一端的一上侧或一下侧,且该单一按压部是自卡扣件的侧向顶推卡扣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所具有的至少一按压部是为二按压部,该第二端是为二次端部,该二次端部为分别位于该第一端的一上侧及一下侧,使二按压部可分别自该第一端的上侧与下侧延伸自基座的一上端与一下端,自卡扣件的侧向顶推卡扣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所具有的旋转轴是与基座一体成形、或为独立于基座的构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所被使用的水下运动的设备是为蛙镜/泳镜的镜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所具有的基座是选自聚碳酸酯(PC)、ABS树脂、聚丙烯(PP)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群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所具有的基座的一萧氏硬度是介于D50至D80之间。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所具有的基座的一洛氏硬度是介于90-150之间。

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是以较佳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延伸自一水下运动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分解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分解图;及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分解图。

【符号说明】

100 卡扣装置

110 基座

112 旋转轴

114 卡槽

120 卡扣件

122 卡榫

130 按压部

200 水下运动设备

210 第一端

220 第二端

300 调整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卡扣装置100,且卡扣装置100是使用于一水下运动设备200,并可供一调整带300穿设于其上。

请一并参阅图2,卡扣装置100包括一基座110、一卡扣件120及至少一按压部130。其中,基座110是延伸自水下运动设备200的一第一端210并与水下运动设备200一体成形,且基座110具有一旋转轴112,使调整带300可穿设于旋转轴112。卡扣件120是可枢转地设置于基座110上。按压部130延伸自水下运动设备200的一第二端220并与水下运动设备200一体成形,且至少一按压部130邻设于卡扣件120。其中,上述的第一端210与第二端220是为水下运动设置200相同侧的相异端。

如此一来,当调整带300穿设于旋转轴112后,卡扣件120便可在未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借由其初始的安装状态扣合调整带300以达到固定调整带300的目的,而当欲放长或缩短调整带300的长度时,则可借由按压予按压部130以松脱卡扣件120对调整带300的扣合限制。

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卡扣装置100所具有的至少一按压部130是为单一按压部130,且按压部130延伸自水下运动设备200的第二端220并与水下运动设备200一体成形。借由上述设置,当使用者按压按压部130时,按压部130将自卡扣件120的侧向(即:沿Z方向)由下而上地顶推卡扣件120,致使卡扣件120沿Y方向开启一特定角度,借此松脱卡扣件120对调整带300的扣合限制,以完成调整带300的调整作业。

前述关于基座110与按压部130皆延伸自水下运动设备200并与水下运动设备200一体成形的描述,亦可被解释为水下运动设备200具有二延伸部(即:第一端210与第二端220),该二延伸部其中之一形成基座110,该二延伸部其中的另一形成按压部130,且该二延伸部皆与水下运动设备200一体成形。

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乃是将卡扣件120所具有的一卡榫122嵌入于基座110所具有的卡槽114中,以达到使卡扣件120可相对基座110枢转一特定角度的目的,但并非以此作为限制。换言之,卡扣件120亦可通过其他的结合方式可枢转地被设置于基座110上,从而使卡扣件120在未被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对调整带300的扣合,并于被按压部130顶推时松脱其对调整带300的扣合限制。

此外,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单一按压部130在与水下运动设备200一体成形的前提下,除具有可延伸至位于基座110下侧的态样外,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亦将其轻易变化,譬如依据其他设计需求将按压部130延伸至位于基座110的上侧、或将按压部130延伸至位于相对于卡扣件120的另一侧(即:基座110之内侧)等方式,皆同样能够达到在未施加外力时保持对调整带300的扣合,及借由按压按压部130以顶推卡扣件120,从而松脱卡扣件120对调整带300的扣合限制等目的。

于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卡扣装置100所具有的基座110、卡扣件120及按压部130等组件、以及各组件彼此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大致相同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故于此不多加赘述。图3的第二实施例与图2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图3的第二实施例所具有的旋转轴112并非与基座110一体成形。因此,当图3的第二实施例的旋转轴112损坏时,并不需要针对整个基座110进行更换,仅需简单地取下损坏的旋转轴112并换装新的旋转轴112即可。

于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卡扣装置100所具有的基座110、卡扣件120及按压部130等组件、以及各组件彼此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亦大致相同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故于此不多加赘述。图4的第三实施例与图2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图4的第三实施例是具有二按压部130。

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当卡扣装置100所具有的至少一按压部130是为二按压部130时,水下运动设备200的第二端220可被区分为二次端部220’,且二次端部220’是分别位于第一端210的一上侧及一下侧。如此一来,二按压部130便可分别自位于上侧的次端部220’与位于下侧的次端部220’延伸至基座110的一上端与一下端。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施加外力按压时,二按压部130便可同时自卡扣件120的上侧与下侧借由侧向顶推的方式使卡扣件120沿Y方向开启一特定角度,继而松脱卡扣件120对调整带300的扣合限制。

又,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基座110是选自聚碳酸酯(PC)、ABS树脂、聚丙烯(PP)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群组。此外,卡扣装置100与水下运动设备200所具有的萧氏硬度是介于D50至D80之间,且所具有的洛氏硬度是介于90-150之间。

综合上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100所具有的基座110和按压部130皆各别延伸自水下运动设备200、并与水下运动设备200一体成形,当其为第一、三实施例时,仅有卡扣件120需要被组装;当其为第二实施例时,仅有卡扣件120与旋转轴112需要被组装,故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相较于先前技术确实能有效减少组件数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于制作时得以方便组装以提升产速度,同时在外观上看起来更为流畅简单,进而增加使用者的购买欲望。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