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康复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0045发布日期:2018-07-27 18:5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呼吸康复训练仪。



背景技术:

呼吸康复训练仪是集呼吸训练和振动排痰于一体的,用于增强胸廓的活动、加强呼吸肌功能、提高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增加有效通气、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系统功能,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的物理治疗康复设备。本产品主要用于痰液过多不易咳出及肺部呼吸低适应性人群。

目前,公开号为cn2899866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呼吸训练器,含有气球,其特征在于还含有吹气管,吹气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气端和出气端,其出气端插入气球进气口内且出气端外圆与气球进气口间呈密封状连接在一起;吹气管的进气端内有进气阀,该进气阀为片状,其一边借助一弹性铰链铰接在吹气管的内壁上并能使其在进气端有气体进入时向出气端一侧倾斜;吹气管管壁上有泄气孔,泄气孔处有泄气阀;泄气阀为片状,其形状与吹气管的管壁形状相同,其一边借助一弹性铰链铰接在邻近进气阀一侧的泄气孔边沿上。

这种简易呼吸训练器虽然能够进行呼吸训练,但是无法调节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阻抗,康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康复训练仪,其能够调节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阻抗,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康复训练仪,包括装载壳、开设在装载壳内的第一空腔和开设在装载壳内的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有能够调节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阻抗的呼吸训练仪主体,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有助于患者排痰的振动排痰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康复状况调节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阻抗,使处于不同恢复训练阶段的患者能够选择与其相适应的阻抗,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振动排痰器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排痰,使患者呼吸顺畅,进而能够顺利的进行呼吸训练,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载壳的侧壁上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呼吸训练仪主体包括进气管、出气管、气流箱、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调节装置,所述气流箱设置在第一空腔内,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气流箱,另一端贯穿装载壳并延伸至装载壳外,所述气流箱上设有第一通口,所述出气管连接于气流箱,出气管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通口的中心轴线共线,且所述出气管背离气流箱的一端朝向出气口,

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电机、传动机构、中空状丝杠、螺母座、吸杆、弹簧,所述电机通过驱动壳设置在第一空腔内,所述驱动壳靠近进气口的一侧设有通风口,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驱动壳内,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传动机构的输入端,所述吸杆通过支撑壳设置在第一空腔内,所述吸杆的一端贯穿支撑壳并延伸至气流箱内,所述吸杆的横截面为十字形,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支撑壳靠近气流箱的一侧,且所述吸杆穿过压力传感器,所述中空状丝杠套设在吸杆背离气流箱的一端,且所述中空状丝杠的长度小于吸杆的长度,吸杆与中空状丝杠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螺母座套设在中空状丝杠上,所述弹簧套设在吸杆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触螺母座,另一端抵触压力传感器,所述中空状丝杠通过滑移构件与传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移构件用于改变中空状丝杠与滑移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装载壳上还设有显示器和电控板,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电控板连接显示器,所述进气管内还设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通过电控板连接显示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呼气训练时,对准进气管吹气,吹出的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气流箱内,再通过气流箱进入到出气管内,由出气管排放至出气口处,从而完成呼气训练;在进行吸气训练时,启动电机,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中空状丝杠转动,中空状丝杠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母座移动,在螺母座移动过程中,弹簧不断的朝向压力传感器方向压紧,从而改变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通过电控板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将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调节至适当位置,患者对准进气管吸气,气体通过装载壳上的进气口进入,并通过通风口进入到吸杆与中空状丝杠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内,再通过气流通道进入到气流箱内,再通过进气管吸入,完成一次吸气过程,若患者吸气的力量足够大,可以将吸杆朝向进气管方向吸动,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选择不同的阻抗,调节压力传感器收到的压力,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设置为中空状,所述滑移构件包括滑片和滑槽,所述滑槽设置在从动齿轮的内侧壁上,所述滑片设置在中空状丝杠背离压力传感器的一端,所述滑片插入滑槽内,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中空状丝杠转动,从而改变螺母座的位置,并通过弹簧改变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实现在训练吸气时调节阻抗的目的,在吸气时,吸杆被患者朝向进气管方向吸动,中空状丝杠随着吸杆一起运动,滑片从滑槽内脱离出来,达到吸气训练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壳内设有用于对螺母座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的限位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构件能够对螺母座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避免螺母座的运动行程过大,从中空状丝杠上掉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构件包括限位块和限位条,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支撑壳上,所述限位条设置在螺母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条随着螺母座一起运动,当限位条在运动过程中抵触于限位块时,螺母座无法继续运动,从而实现对螺母座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导向构件,所述导向构件包括导向条和导向槽,所述导向条设置在支撑壳上,所述导向槽设置在螺母座上,所述导向条与导向槽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母座移动过程中,导向槽沿着导向条滑动,导向构件对螺母座进行限位,避免螺母座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口上设有格栅板,所述出气管靠近气流箱的一端设有限位杆,限位杆与格栅板之间的空间内设有呼吸软片,所述限位杆上设有插槽,所述格栅板上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穿过呼吸软片并插入插槽内,所述呼吸软片的中心轴线与插杆的中心轴线共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呼气时,气体通过格栅板朝向出气管方向运动,呼吸软片受到气流的压力发生形变,导致呼吸软片与出气管之间形成空隙,气体从呼吸软片与出气管之间的空隙排出;在吸气时,出气管外部的气压大于气流箱内的气压,呼吸软片紧贴在格栅板上,从而实现对出气管进行封堵的目的,使患者只能吸入吸杆与中空状丝杠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内的气体,避免外部的气体通过出气管进入到气流箱内,导致患者无法吸动吸杆,影响吸气训练。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载壳上还设有用于遮挡第一空腔的第一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盖板的设置能够将第一空腔遮挡起来,避免吹尘落入到第一空腔内,使呼吸训练仪主体蒙上灰尘,提高了呼吸训练仪主体的洁净度,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排痰器包括吹气管、振动球,锥形斗和限位罩,所述锥形斗设置在吹气管的一端,所述振动球的直径大于锥形斗的小口直径,且所述振动球处于锥形斗内,振动球设置为若干个不同型号,所述限位罩卡接在吹气管连接有锥形斗的一端,且所述限位罩处于锥形斗上方,所述限位罩上设有气流口,所述吹气管上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设有把手,所述导气管背离吹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气压管,所述气压管背离导气管的一端穿出把手并连接有气压传感器,且气压传感器通过电控板连接于显示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对吹气管背离振动球的一端吹气,吹出的气体通过锥形斗进入到限位罩内,锥形斗内的振动球随着气体的吹入产生震荡,吹气管随着振动球一起震荡,通过震荡松脱黏着、积聚于呼吸道壁上的痰液,将痰液导引道咽喉再借由咳嗽将痰液吐出,有利于患者的呼吸训练。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载壳上还设有用于遮挡第二空腔的第二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盖板的设置能够将第二空腔进行遮挡,避免灰尘落入到第二空腔内,导致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呼吸训练仪主体能够调节呼吸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阻抗,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阻抗,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2、导向构件的设置能够对螺母座进行限位,避免螺母座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转动;

3、第一盖板的设置能够将第一空腔遮挡起来,避免吹尘落入到第一空腔内,影响呼吸训练仪主体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呼吸训练仪主体和振动排痰器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呼吸训练仪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气流箱与出气管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用于体现限位杆与出气管之间位置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用于体现传动机构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气流箱与支撑壳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用于体现限位构件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压力传感器与气流箱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从动齿轮与中空状丝杠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用于体现滑移构件的d部结构放大图;

图1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电机与驱动壳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支撑壳与螺母座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用于体现导向构件的e部结构放大图;

图17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吹气管与把手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振动排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载壳;2、出气口;3、进气口;4、呼吸训练仪主体;41、进气管;42、出气管;43、气流箱;44、压力传感器;45、压力调节装置;451、电机;452、传动机构;4521、主动齿轮;4522、从动齿轮;453、中空状丝杠;454、螺母座;455、吸杆;456、弹簧;5、第一通口;6、驱动壳;7、支撑壳;8、滑移构件;81、滑片;82、滑槽;9、显示器;10、电控板;11、限位构件;111、限位块;112、限位条;12、导向构件;121、导向条;122、导向槽;13、格栅板;14、限位杆;15、呼吸软片;16、插槽;17、插杆;18、第一盖板;19、振动排痰器;191、吹气管;192、振动球;193、锥形斗;194、限位罩;20、导气管;21、把手;22、气压管;23、气压传感器;24、第二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呼吸康复训练仪,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装载壳1、开设在装载壳1内的第一空腔、开设在装载壳1内的第二空腔、设置在第一空腔内的呼吸训练仪主体4和设置在第二空腔内的振动排痰器19,呼吸训练仪主体4有助于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振动排痰器19有助于患者排痰,如图3所示,装载壳1的侧壁上设有出气口2和进气口3,如图1和图2所示,装载壳1上还设有显示器9、电控板10、用于遮挡第一空腔的第一盖板18和用于遮挡第二空腔的第二盖板24。

如图2和图4所示,呼吸训练仪主体4包括进气管41、出气管42、气流箱43、压力传感器44和压力调节装置45,气流箱43设置在第一空腔内,进气管41的一端连接气流箱43,另一端贯穿装载壳1并延伸至装载壳1外,进气管41内还设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通过电控板10连接显示器9。如图5和图6所示,气流箱43上设有第一通口5,出气管42连接于气流箱43,出气管4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通口5的中心轴线共线,如图4所示,出气管42背离气流箱43的一端朝向出气口2,如图6所示,第一通口5上设有格栅板13,出气管42靠近气流箱43的一端设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与格栅板13之间的空间内设有呼吸软片15,限位杆14上设有插槽16,格栅板13上设有插杆17,插杆17穿过呼吸软片15并插入插槽16内,呼吸软片15的中心轴线与插杆17的中心轴线共线,且呼吸软片15由硅橡胶制成。

如图7和图8所示,压力调节装置45包括电机451、传动机构452、中空状丝杠453、螺母座454、吸杆455、弹簧456,传动机构452包括主动齿轮4521和从动齿轮4522,且从动齿轮4522设置为中空状,如图9所示,吸杆455通过支撑壳7设置在第一空腔内,吸杆455的一端贯穿支撑壳7并延伸至气流箱43内,吸杆455的横截面为十字形,压力传感器44设置在支撑壳7靠近气流箱43的一侧,且吸杆455穿过压力传感器44,如图10所示,中空状丝杠453套设在吸杆455背离气流箱43的一端,且中空状丝杠453的长度小于吸杆455的长度,吸杆455与中空状丝杠45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螺母座454套设在中空状丝杠453上,弹簧456套设在吸杆455上,且弹簧456的一端抵触螺母座454,另一端抵触压力传感器44,压力传感器44通过电控板10连接显示器9(如图11所示),如图12和图13所示,中空状丝杠453通过滑移构件8与从动齿轮4522连接,滑移构件8包括滑片81和滑槽82,滑槽82设置在从动齿轮4522的内侧壁上,滑片81设置在中空状丝杠453背离压力传感器44的一端,滑片81插入滑槽82内,如图14所示,电机451通过驱动壳6设置在第一空腔内,驱动壳6靠近进气口3的一侧设有通风口,主动齿轮4521设置在电机451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4521与从动齿轮4522啮合。

如图10所示,支撑壳7内设有用于对螺母座454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的限位构件11,限位构件11包括限位块111和限位条112,限位块111设置在支撑壳7上,限位条112设置在螺母座454上,如图15和图16所示,支撑壳7与螺母座454之间还设有导向构件12,导向构件12包括导向条121和导向槽122,导向条121设置在支撑壳7上,导向槽122设置在螺母座454上,导向条121与导向槽122相匹配。

如图17和图18所示,振动排痰器19包括吹气管191、振动球192,锥形斗193和限位罩194,锥形斗193设置在吹气管191的一端,振动球192的直径大于锥形斗193的小口直径,且振动球192处于锥形斗193内,振动球192设置为若干个不同型号,以便供不同人群使用,本实施例中,振动球192设置为四个,限位罩194设置在吹气管191连接有锥形斗193的一端,限位罩194与吹气管191卡接,且限位罩194处于锥形斗193上方,限位罩194上设有气流口,吹气管191上设有导气管20,导气管20上设有把手21,导气管20背离吹气管191的一端连接有气压管22,如图2和图18所示,气压管22背离导气管20的一端穿出把手21并连接有气压传感器23,且气压传感器23通过电控板10连接于显示器9。

实施过程:在进行呼气训练时,对准进气管41吹气,吹出的气体通过进气管41进入到气流箱43内,气体通过格栅板13朝向出气管42方向运动,呼吸软片15受到气流的压力发生形变,导致呼吸软片15与出气管42之间形成空隙,气体从呼吸软片15与出气管42之间的空隙排出并进入到出气管42内,由出气管42排放至出气口2处,从而完成呼气训练。

在进行吸气训练时,启动电机451,电机451带动主动齿轮4521转动,主动齿轮4521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4522转动,从动齿轮4522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中空状丝杠453转动,中空状丝杠453在转动过程带动螺母座454移动,导向槽122沿着导向条121滑动,导向构件12对螺母座454进行限位,避免螺母座454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转动,且限位条112随着螺母座454一起移动,若限位条112抵触于限位块111,则螺母座454移动到最大行程,无法继续前进,在螺母座454移动过程中,弹簧456不断的朝向压力传感器44方向压紧,从而改变压力传感器44受到的压力,压力传感器44受到的压力通过电控板10在显示器9上显示出来,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状况调节吸气过程中遇到的阻抗,将压力传感器44受到的压力调节至适当位置。

患者对准进气管41吸气,出气管42外部的气压大于气流箱43内的气压,呼吸软片15紧贴在格栅板13上,呼吸软片15将出气管42的管口封闭,气体通过装载壳1上的进气口3进入,并通过通风口进入到吸杆455与中空状丝杠453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内,再通过气流通道进入到气流箱43内,再通过进气管41吸入,完成一次吸气过程,若患者吸气的力量足够大,可以将吸杆455朝向进气管41方向吸动,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选择不同的阻抗,调节压力传感器44收到的压力,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且在患者呼气或者吸气时,进气管41内的流量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进气管41内的气流量大小,患者将每次测量的气流量大小进行比较,即可看出恢复训练情况。

患者根据呼吸力度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振动球192,将振动球192放入锥形斗193中,再将限位罩194卡接在吹气管191上,患者对吹气管191背离振动球192的一端呼气,吹出的气体通过锥形斗193进入到限位罩194内,锥形斗193内的振动球192随着气体的吹入产生震荡,吹气管191随着振动球192一起震荡,通过震荡松脱黏着、积聚于呼吸道壁上的痰液,将痰液导引道咽喉再借由咳嗽将痰液吐出,有利于患者的呼吸训练,且患者在呼气时的正压可通过气压传感器23在显示器9上显示出来,使患者能够观察到实时效果。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