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装置及模拟体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1480发布日期:2019-01-22 18:5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训练装置及模拟体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训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训练装置及模拟体验系统。



背景技术:

野外徒步探险的需求正在快速扩大,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野外探险前需要学习及训练,但传统的方式主要为在实际场地进行教学及训练,由于环境较为复杂,存在场地局限及安全隐患,学员并不能充分的进行练习,教学及训练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训练效果好的训练装置及模拟体验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训练装置,包括竖筒单元及横筒单元,所述竖筒单元内设有竖向通道,所述竖筒单元的顶端设有固定组件及与所述竖向通道连通的入口,所述固定组件用于与绳索连接,所述横筒单元内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筒单元与所述竖筒单元连接,所述竖向通道与所述横向通道连通,所述竖筒单元的底端设有与所述竖向通道连通的第一出口;和/或所述横筒单元上设有与所述横向通道连通的第二出口。

上述训练装置,通过竖筒单元与横筒单元的组合,可模拟天然洞穴的环境,训练人员可将绳索连接于固定组件上,并将绳索放入竖筒单元的竖向通道内,可利用绳索在竖筒单元内模拟训练在野外环境下的上升、下降操作,或由竖向通道进入横向通道,在横向通道内模拟训练在狭窄地形下的攀爬及横向穿越操作,使训练人员能够进行多种训练,训练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竖筒单元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绳索或攀岩抓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为与所述竖向通道连通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竖筒单元的顶端设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外边缘伸出所述竖筒单元的端面,所述操作台的外边缘处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绳索,所述入口设于所述操作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架及固定横杆,所述支撑架包括加强框及至少三个支脚,所述支脚围绕所述入口设置,所述加强框通过所述支脚与所述操作台连接,所述加强框围成与所述入口相对设置的安装空间,所述固定横杆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固定横杆的两端均与所述加强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筒单元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用于安装绳索。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通道和/或所述横向通道内设有障碍物。

进一步地,所述竖筒单元的顶端还设有滴水组件,所述滴水组件包括流速调节器及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用于向所述竖向通道内供水,所述流速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出水管的出水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通道的内壁上;和/或所述竖向通道的底部设有积水槽。

一种模拟体验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训练装置,所述竖筒单元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竖筒单元分别为第一竖筒及第二竖筒,所述横筒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筒及所述第二竖筒连接。

上述模拟体验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竖筒、第二竖筒,并利用横筒单元分别与第一竖筒、第二竖筒连接,可模拟较为复杂的洞穴环境,训练人员可通过横向通道由第一竖筒进入第二竖筒,或同时在第一竖筒、第二竖筒内进行升降操作,进行多种训练,训练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模拟体验系统的斜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模拟体验系统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竖筒单元,101、第一竖筒,102、第二竖筒,110、入口,120、第一出口,130、第一安装部,140、操作台,141、加强板,142、护栏,200、横筒单元,300、固定组件,310、支撑架,311、加强框,312、支脚,320、固定横杆,400、栈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训练装置,包括竖筒单元100及横筒单元200,竖筒单元100内设有竖向通道,竖筒单元100的顶端设有固定组件300及与竖向通道连通的入口110,固定组件300用于与绳索连接,横筒单元200内设有横向通道,横筒单元200与竖筒单元100连接,竖向通道与横向通道连通,竖筒单元100的底端设有与竖向通道连通的第一出口120;和/或横筒单元200上设有与横向通道连通的第二出口。

上述训练装置,通过竖筒单元100与横筒单元200的组合,可模拟天然洞穴的环境,训练人员可将绳索连接于固定组件300上,并将绳索放入竖筒单元100的竖向通道内,可利用绳索在竖筒单元100内模拟训练在野外环境下的上升、下降操作,或由竖向通道进入横向通道,在横向通道内模拟训练在狭窄地形下的攀爬及横向穿越操作,使训练人员能够进行多种训练,训练效果好。

上述训练装置,相比于传统的在实地进行教学及训练的方式,不需要去往实地,因此不会在路程中由于不熟悉野外环境导致出现安全问题,同时训练装置在可进行攀爬、横向穿越或升降的绳攀操作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了简化,使训练人员可针对性的进行基础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及效率。

具体地,竖筒单元100沿竖直方向或近似竖直方向设置,横筒单元200沿横向或近似横向方向设置。由于在训练时设施的难度不能太高,因此在设置竖筒单元100及横筒单元200时对洞穴环境进行了简化,防止由于设施难度过高导致的安全隐患。

具体地,横筒单元200与竖筒单元100的中部连接。此时需要训练人员在竖向通道内下降一定距离后再由竖筒单元100进入横筒单元200内,可使训练人员更好的体验不同的单元,训练效果更好。

可选地,上述训练装置还包括绳攀组件,绳攀组件用于与绳索配合,绳攀组件可沿绳索进行移动及停止。具体地,绳攀组件包括下降器及供训练人员穿戴的安全带,下降器安装于安全带上,下降器用于与绳索配合。通过绳攀组件与绳索的配合,可方便训练人员进行上升及下降的绳攀操作,同时可保证训练人员在练习时的人身安全。

可选地,横向通道可为一条通道;或为至少两条并排设置的通道;或为由一条主要通道分叉为至少两条分支通道;或为由至少两条通道交叉形成的通道网络等。可根据训练的难度等级进行相应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3所示,竖筒单元100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部130,第一安装部130用于安装绳索或攀岩抓手。此时在竖筒单元100内部可进行绳攀上升或下降操作的基础上,也可在竖筒单元100的外侧面上,利用第一安装部130安装绳索或攀岩抓手,使训练人员能够在竖筒单元100外进行绳攀或攀岩训练,则训练人员可在竖筒单元100内外进行不同环境下的绳攀训练,且能够进行攀岩训练,训练的种类更多,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30也可用于安装摄像头等其他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部130为与竖向通道连通的安装孔。此时安装孔可利用螺栓组件形成用于固定绳索的锚点,或安装攀岩抓手、攀岩墙,且能够拆卸,方便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更换,且此时竖向通道内外均可安装上述结构,适用性更好。此外,安装孔可透光,防止竖向通道内过暗引起训练人员的紧张,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30也可为设置在竖筒单元100外侧的挂钩、吊环等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竖筒单元100的顶端设有操作台140,操作台140的外边缘伸出竖筒单元100的端面,操作台140的外边缘处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绳索,入口110设于操作台140上。操作台140的面积大于竖筒单元100端面的面积,可方便多个人员同时站立,有利于教练对训练人员进行指导,且操作台140的外边缘处设有用于安装绳索的第二安装部,可由操作台140的外边缘处进行上升或下降的绳攀操作,进一步丰富训练的种类。

可选地,如图3所示,操作台140的外边缘处设有加强板141,加强板141分别与操作台140、竖筒单元100的外侧面连接,第二安装部设于加强板141上。此时加强板141提高操作台140与竖筒单元100连接强度的作用。

具体地,第二安装部为设于加强板141上的通孔。此外,第二安装部也可为设置在加强板141上的挂钩、吊环等结构。

具体地,加强板141为多个,加强板141沿周向围绕竖筒单元100设置。

可选地,操作台140上设有围绕入口110设置的护栏142。可保护训练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固定组件300包括相连接的支撑架310及固定横杆320,支撑架310包括加强框311及至少三个支脚312,支脚312围绕入口110设置,加强框311通过支脚312与操作台140连接,加强框311围成与入口110相对设置的安装空间,固定横杆320设于安装空间内,固定横杆320的两端均与加强框311连接。此时夹脚可提供对支撑架310及固定横杆320的稳定支撑,由于安装空间与入口110相对设置,则固定横杆320也与入口110相对,当在固定横杆320的中部系绳索时,训练人员通过绳索进入竖向通道内时,绳索不会与入口110的边缘处发生碰撞或摩擦,也就不会由于绳索的磨损导致绳索断裂,保证了训练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横筒单元200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用于安装绳索。横筒单元200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且不能由横筒单元200的外侧面直接进行下降操作,因此可利用横筒单元200上的第三安装部安装绳索,操作人员再通过绳索进行先上升再下降的绳攀操作,由于横筒单元200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竖筒单元100的高度,则横筒单元200可适合进行初级训练,同时训练的过程便于教练观察指导。

具体地,第三安装部为设于与横筒空间连通的过孔。此外,第三安装部也可为设置在横筒单元200外侧面上的挂钩、吊环等结构。

进一步地,竖向通道和/或横向通道内设有障碍物。通过在竖向通道和/或横向通道内设置障碍物,可模拟洞穴内高低起伏的环境,提高训练效果。

可选地,障碍物可设于竖向通道、横向通道的内壁上,或障碍物可悬空设于竖向通道、横向通道内。

可选地,障碍物可为表面覆盖有沉积物的岩石。可模拟自然环境下洞穴内的环境。

可选地,障碍物的材质也可为泡沫塑料、橡胶等柔性材料。在提高训练难度的同时,可防止训练人员与障碍物磕碰导致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竖筒单元100的顶端还设有滴水组件,滴水组件包括流速调节器及出水管,出水管用于向竖向通道内供水,流速调节器用于调节出水管的出水速度。此时可通过滴水组件向竖向通道内供水,模拟洞穴内滴水的环境,使训练人员更好的适应洞穴内的不同环境,提高训练效果。

可选地,出水管可由入口110处伸入竖向通道内,或出水管用于将水输出至竖向通道的内壁上。模拟洞穴内滴水或模拟洞穴的壁面上滴水的情况。

进一步地,横向通道的内壁上;和/或竖向通道的底部设有积水槽。此时可在积水槽内放水,模拟洞穴内的积水环境,提高训练的效果。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拟体验系统,包括如上述的训练装置,竖筒单元100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竖筒单元100分别为第一竖筒101及第二竖筒102,横筒单元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筒101及第二竖筒102连接。

上述模拟体验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竖筒101、第二竖筒102,并利用横筒单元200分别与第一竖筒101、第二竖筒102连接,可模拟较为复杂的洞穴环境,训练人员可通过横向通道由第一竖筒101进入第二竖筒102,或同时在第一竖筒101、第二竖筒102内进行升降操作,进行多种训练,训练的效果好。

可选地,上述模拟体验系统还包括栈桥400,第一竖筒101的顶端与第二竖筒102的顶端通过栈桥400连接。此时可方便在不同竖筒之间的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竖筒单元100的数量也可为至少三个,横筒单元200的数量也可为至少两个,不同的竖筒单元100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竖筒单元100通过横筒单元200连接。可形成立体的通道网络,提高训练强度,方便训练人员适应不同的洞穴环境。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