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竹筷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1851发布日期:2019-01-29 18:23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竹筷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娱乐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竹筷枪。



背景技术:

传统竹筷枪的结构不外乎枪身、扳机、枪柄三个主要组件,常用材料有圆型竹筷或方型木筷两种,分单发型和连发型两种,虽然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但外型看起来总让人有看是枪不似枪的感觉,连发型更因结构上的限制,很难突破5发以上装弹量并顺利击发,且针对射击者眼睛没有任何防护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竹筷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竹筷枪,包括枪身总成、扳机总成和枪柄总成,所述枪身总成与枪柄总成通过胶合方式连接,枪柄总成安装在枪身总成的端部,扳机总成安装在枪身总成上的中间偏后称为扳机活动空间处,扳机总成包括连接在枪身总成上的扳机枢轴、设置在扳机枢轴下的扳机、设置在扳机枢轴上端的击发头、开设在枪身总成上的橡皮筋穿孔或缺口和穿过橡皮筋穿孔的橡皮筋,所述橡皮筋束紧在扳机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枪身总成包括枪管、连接在枪管下部的枪管支撑、连接在枪管与枪管支撑左右侧的左侧护木和右侧护木,左侧护木和右侧护木在枪柄总成的结合处各开一65°~70°的斜向缺口,所述枪柄总成有两支向上的延伸体即通过此斜向缺口和枪身总成结合,枪柄总成向上延伸越过枪身总成的部份组成防逆射闸门兼描准照门,斜向缺口后侧的左侧护木尾部a与右侧护木尾部c和枪管尾部b与枪管支撑尾部d组成枪柄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枪身总成还包括飞返装填杆,飞返装填杆向后倾斜,枪身总成上开设有一个直径为1.5-2.5mm的斜孔,飞返装填杆呈倾斜70°的方向插入到斜孔内,飞返装填杆的外端安装有防钩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枪柄总成包括由若干支筷子组合成的六瓣梅花形状的枪柄,其中左前和右前的两支筷子往上伸长形成左杆a和右杆b,左杆a通过枪身总成的左斜向缺口15a往上延伸;右杆b通过枪身总成的右斜向缺口15b往上延伸,两个延伸部份组成防逆射闸门兼描准照门,枪柄总成以大约70°的倾斜角度与枪身总成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枪柄总成的中间的三支筷子向后倾斜并雕刻成半圆状,位于左后的筷子和位于右后的筷子雕成内斜状。正好可以和枪身总成下方的圆筷结合,加上左杆a和左斜向缺口15a、右杆b和右斜向缺口15b,一共有七个接触点,只要少量胶水就可以轻易将枪身总成和枪柄总成稳固结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枪柄由七只筷子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击发头呈食指形状,指纹面面向枪口,指甲面面向枪尾。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扳机枢轴为金属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精度高,无论单手或双手持枪射击更舒适、更稳定、更安全,同时使整个竹筷枪外型更像真枪,以增加把玩乐趣,防逆射闸门、食指形击发头、飞返装填杆和防钩球四者是增加连发射击装弹量,并确保安全、顺利连续击发的关键技术所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单发型竹筷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的单发、连发两用竹筷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枪身左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左视分解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枪身俯视示意图;

图6为实施2俯视分解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的枪身仰视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仰视分解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的后视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装弹动作示意图,分A、B、C三小图;

A图为8发装弹时最先2发﹙#8、#7﹚完成图;

B图为橡皮筋装弹路径示意图,虚线部份系绕过飞返装填杆返回部份;

C图为8发装弹完成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射击动作示意图,分A、B、C、D四小图;

A图为8发装弹完成图;

B图为第#1发射击完成图;

C图系第#2发装填初始图;

D图系第#2发装填完成图;

图12为传统竹筷枪立体结构图,分A、B二图:

A图系单发型;

B图系连发型。

图中:10、枪身总成﹙组件﹚;11、枪管;111、枪口缺口;112、枪口横杆;113、防逆射横杆;12、枪管支撑;13、左侧护木;14、右侧护木;15、斜向缺口;15a、左斜向缺口;15b、右斜向缺口、16、枪柄脚;16a、左侧护木尾部;16b、枪管尾部;16c、右侧护木尾部;16d、枪管支撑尾部;17飞返装填杆;18、防钩捄;20、扳机总成;21、扳机;22、击发头;23、扳机枢轴;24、扳机橡皮筋穿孔;25扳机橡皮筋;30、枪柄总成;31、梅花形枪柄;32、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32a、左杆;32b、右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5、图6、图7、图8、图9,一种新型竹筷枪,包括枪身总成10、扳机总成20和枪柄总成30,所述枪身总成10与枪柄总成30通过胶合方式连接,枪柄总成30安装在枪身总成10的端部,扳机总成20安装在枪身总成10上的中间偏后部,扳机总成20包括连接在枪身总成10上的扳机枢轴23、铰接在扳机枢轴23上的扳机21、设置在扳机21顶端的击发头22、开设在枪身总成10上的橡皮筋穿孔24和穿过橡皮筋穿孔24的橡皮筋25,所述枪管11和枪管支撑12上开设有扳机总成20活动空间,所述橡皮筋25束紧在扳机21上。所述枪身总成10包括枪管11、连接在枪管11下部的枪管支撑12、连接在枪管11与枪管支撑12左右侧的左侧护木13和后侧护木14,左侧护木13和右侧护木14在枪柄总成30的结合处各开一65°~70°的斜向缺口15,斜向缺口15后侧的左侧护木尾部16a与右侧护木尾部16c和枪管尾部16b与枪管支撑尾部16d组成枪柄脚16。所述枪柄总成30包括由若干支筷子组合成的六瓣梅花形状的枪柄31,其中左前和右前的两支筷子往上伸长形成左杆32a和右杆32b,左杆32a通过枪身总成10的左斜向缺口15a往上延伸;右杆32b通过枪身总成10的右斜向缺口15b往上延伸,两个延伸部份组成防逆射闸门兼描准照门32,枪柄总成30以大70°的倾斜角度与枪身总成10相连接。所述枪柄总成30的中间的三支筷子向后倾斜并雕刻成半圆状,位于左后的筷子和位于右后的筷子雕成内斜状。正好可以和枪身总成10下方的圆筷结合,加上左杆32a和左斜向缺口15a、右杆32b和右斜向缺口15b,一共有七个接触点,只要少量胶水就可以轻易将枪身总成10和枪柄总成30稳固结合。所述枪柄31由七只筷子组成。所述击发头22呈竹筷尖端形状。所述扳机枢轴23为金属材质。

本实施例为单发竹筷枪。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枪身总成10还包括飞返装填杆17,飞返装填杆17向后倾斜,枪身总成10上开设有一个斜孔,飞返装填杆17呈倾斜70°的方向插入到斜孔内,飞返装填杆17的外端安装有防钩球18。所述斜孔直径为1.5-2.5mm。所述击发头22呈食指形状且指纹面面向枪口方向。

本实施例为连发竹筷枪。

工作原理:以实施例2为例进行解释,本实用新型在枪身、扳机、枪柄三个组件中作大幅改良或增设,包含四个部位:一、食指形击发头22﹙连发型特有﹚;二、飞返装填杆17和防钩球18﹙连发型特有﹚;三、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32;四、枪柄31和枪柄脚16。

请先参考图10装弹示意图,B图是多发装弹时橡皮筋路径图,橡皮筋从枪口缺口111两边出发→沿着枪管11→通过食指形击发头22两侧→经过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32→到达飞返装填杆17在左侧会合→绕过右侧﹙虚线﹚→往回再通过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32→到达终点–食指形击发头22前缘﹙指纹面﹚。此时食指形击发头22应如A图所示向枪口方向倾斜(扣扳机状态),橡皮筋才得以在击发头前缘﹙指纹面﹚钩住,到了最上一发(第#1发)才放松扳机;

A图显示8发装弹时第#8发和第#7发已装弹完成,第#8发橡皮筋扭转数比第#7发多3个﹙只是示意﹚,原因是装弹时第#8发在最下面,橡皮筋从指尖处沿前缘﹙指纹面﹚向下滚动到达最下面,最下面一条滚动的路径最长,扭转数也最多;相对地,第#7发滚动路径比第#8发稍短,扭转数也较少;

再看C图,这是8发装弹完成图,可以看到越往上的橡皮筋扭转数越少,这说明一件事,不管橡皮筋装弹﹙注﹚先后,射击间自动装填﹙注﹚时,每一条橡皮筋回到指尖时的反转扭力都差不多,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确保所有橡皮筋得以顺利装填和击发。注:装弹是射击前的全部装弹;装填是射击间单发半自动装填。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发射击示意图,A图和上述图10的C图一样,是8发装弹完成图,这是连发射击前的最后状态,当扳机21向后扣,食指形击发头22向枪管方向前倾,到了一定角度,#1号橡皮筋沿着指甲面上升,最后从指尖处溜出﹙释放﹚,完成第一发射击﹙B图﹚。接着扳机21慢慢放开,食指形击发头22往后倾,到了一定角度,#2号橡皮筋沿着指纹面上升,最后也从指尖溜出﹙释放﹚,这一部份必须详细说明如下:相对于指甲面,指纹面的斜度比较大,因此,若以同一前倾或后仰角度而言,指纹面的橡皮筋应比指甲面提早溜出﹙释放﹚。但是,参考图10的B图可以看出,实际上橡皮筋在指尖处向前﹙x y﹚和向后﹙y z﹚的长度并不一样,和枪身轴线的角度也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击发头22要作成食指形的原因,目的是补偿两方角度的差异。

再回到图11,请看C图,当#2号橡皮筋从指尖处释放后,会以飞快的速度绕过飞返装填杆17又回到食指形击发头22指甲面,请注意#3号橡皮筋,实际上,前述#2号橡皮筋往上升时,其它橡皮筋也都想往上升,只是被上方的橡皮筋挡住,当#2号橡皮筋释放后又回到击发头22指甲面,这个时间只在数十毫秒瞬间﹙高速照相分析﹚,这时,#3号橡皮筋还没上升到指纹面就立刻被飞返的#2号橡皮筋挡住,如此就完成#2号橡皮筋的装填动作﹙D图﹚,其它橡皮筋也循此模式完成装填和射击。

传统连发型竹筷枪比单发型多三个部件如图12:一、飞返装填杆17;二、枪口横杆112;三、防逆射横杆113,飞返装填杆是旧有的部件,只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将之缩小成一斜向金属杆,斜向的目的是让装弹时的橡皮筋向下紧实排列,那么杆上为什么多一个防钩球呢?详述如下:

上述装填过程中,橡皮筋以飞快速度释放又回到食指形击发头22,这个过程当中,橡皮筋并非规规矩矩地两边并行绕行一周回到食指形击发头22之指甲面,而是以各种奇怪的形状快速甩尾绕过飞返装填杆17,它们就像一个个套索,很容易就套进飞返装填杆中,因而使连发射击中断,防钩球18的作用就是防止飞返中的橡皮筋套进飞返装填杆中,造成半自动连发射击中断。

传统连发型竹筷枪之枪口横杆112和防逆射横杆113,与本段落要叙述的部件有密切关系,那就是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枪口横杆112和防逆射横杆113两者设置的目的和本实用新型中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32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防止装填过程中橡皮筋不听话突然发射或是逆射,只是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32更胜一筹,它有三个作用:一、抑制橡皮筋的甩尾、振荡能量,防止暴冲或逆射;二、阻挡万一逆射的橡皮筋,包括从枪口附近突然断裂的橡皮筋也可能逆射,以保护射击者眼睛;三、当作瞄准照门。

在本实用新型研发过程中,最初并没有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32的设置,在不断试验中发现常有逆射现像发生,后经用高速照相﹙每秒120张﹚记录,这才发现橡皮筋真的是很难驾驭的东西,详述如下:

在上述飞返装填过程中,橡皮筋从释放又回到原处的瞬间只有几十毫秒,从高速照相中发现没有防逆射闸时,橡皮筋回到击发头22指甲面瞬间,整条橡皮筋左右振荡非常厉害,其能量波甚至会从击发头22沿着枪管一路冲出枪口缺口111,导致橡皮筋逃离枪口缺口111造成突射或逆射。

设置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32之后振荡明显减少,原因是整个装填过程中,甩尾的橡皮筋两度碰撞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左、右杆﹙32a、32b﹚,以图10中B图的装弹路径为例,释放后首先碰撞防逆射闸门右杆32b→绕过飞返装填杆17之后→再碰撞防逆射闸门左杆32a才回到食指形击发头22指甲面,两次碰撞大大抑制橡皮筋甩尾能量,装设防逆射闸门32之后橡皮筋振荡明显减少,也没有再出现突射或逆射现象,如果将防逆射闸门32去掉一支只留左杆32a或右杆32b逆射现象又会出现,防逆射闸门32还可以兼作射击时的描准照门。

发明传统连发型竹筷枪的人可能也常遇到突射或逆射现象才会设置枪口横杆112和防逆射横杆113,比较图12A、B可以发现,连发型枪口横杆112的位置比单发型枪口缺口111的最深处更往后移,其作用相当于替代枪口缺口111,并增加缺口纵深,以防止装填瞬间橡皮筋逃离枪口造成突射或逆射,同时防止多发装弹时枪口缺口111有裂开之虞;至于防逆射横杆113的作用应和本实用新型的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32作用是异曲同工,但是闸门比横杆具有更好的美观性。

传统竹筷枪无论是单发型或连发型,枪柄一般都是2支筷子或3支筷子组成,虽然简单,但却是让竹筷枪看起来不像枪的元凶,且抓握、瞄准都不稳固,兹将改良构想和实施要点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将7支筷子组合成梅花形状枪柄﹙六瓣梅花﹚,中间一列共3支削成半圆凹槽状,正好与枪身总成10中的枪管支撑尾部16d接合;另外左、右各有2支共4支,后面2支削成内斜状,正好与枪身总成10的左侧护木尾部16a、右侧护木尾部16c接合;前面2支往上伸长,初伸出的部份和枪身总成10的枪身与枪柄结合缺口15a、15b接合;更往上伸的部份组成防逆射闸兼瞄准照门的左杆32a、右杆32b。以上这些部件组合成一个单一组件枪柄总成30,使得大量生产时更方便。因此综观上述,枪身总成10与枪柄总成30结合时一共有7个接合点,这些接合点只需抹上少量的胶就可以稳固接合,甚至如果精度足够的话,例如用仿竹、木塑料射出成型或碳纤管或金属材料雕刻、焊接、铸造等,可以制成要用时才组合,以方便收藏。

枪柄总成30和枪身总成10结合之后,枪柄脚16和梅花形枪柄31之间产生一个65°~70°的夹角,持枪时,人手虎口位置正好顶在这个位置,使得射击时抓握更稳固、更舒适。

新型竹筷枪可为竹、木、塑料管、碳纖管、金属管胶合或焊接而成,或用模具成型方式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