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运动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0386发布日期:2019-02-10 23:46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身运动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健身运动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健身运动器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健身运动环采用环状弹性杆结构,可通过向弹性杆两端施力,弹性杆对施力者提供一份适切的弹力,从而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传统的健身运动环通常采用环氧玻纤板作为弹性运动器材,将环氧玻纤板两端打孔固定在一个铝接件中形成运动环,然而随着施力次数的增加,固定在铝接件两端的环氧玻纤板不堪重压,会从固定孔位开始裂或分层变形,造成力量衰减,圆形运动环变成椭圆形,耐疲劳寿命极不稳定,当力量衰减15%以上时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无法保证品质。

现有运动环采用在铝接件下端垫塑胶片的方式对环氧玻纤板两端进行补强,由于塑胶片和环氧玻纤板分开且材质不一、长度不够、结构不符合力的分散,且环氧玻纤板、塑胶片、铝接件三种材质应力不同,三种应变力互相作用时导致板材变形力度减小,失去运动所需要的力度,产品不稳定,疲劳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健身运动环疲劳寿命较短、稳定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疲劳寿命较长、稳定效果较好的健身运动环。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有运动板,运动板外部套设有热塑管,热塑管外部套设有硅胶套管,运动板两端对称设有补强板,补强板包括直角面和斜面,直角面设于运动板的端部,运动板的端部通过补强板形成从两端向中间的渐薄结构,运动板两端固定在铝接件中形成运动环。

优选的,铝接件两端设有螺孔,运动板和补强板中设有与螺孔相配合的固定孔,铝接件与运动板通过第一铆钉固定。

优选的,补强板与运动板通过二次固化的方式固定。

优选的,斜面中和运动板中与斜面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定位孔,补强板与运动板通过定位孔处第二铆钉固定。

优选的,补强板与运动板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

优选的,铝接件外侧对称设有应力孔。

优选的,直角面与斜面之间设有过渡圆弧。

优选的,补强板设于运动板的内侧。

优选的,运动板可以是环氧玻纤板、碳纤板、环氧布预浸料或织物。

优选的,补强板材料与运动板相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运动板两端设置渐薄结构的补强板,将与运动板强度相当的织物固化到运动板形成一体,对运动板端部进行孔位补强,在使用过程中,使力量从两端向中间处分散,将作用于运动板二端的力,有效的通过运动板端部的渐薄结构传递出去,从而达到增加疲劳寿命的目的;通过设置补强板的材料与运动板相同,使补强板和运动板具有相同的应力,并在铝接件外侧设置应力孔,使铝接件的应力接近运动板的应力,增加运动环的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动板与补强板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补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动板与铝接件结合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运动板与铝接件结合示意图;

图5为铝接件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铝接件内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抗疲劳测试结果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运动板;2.补强板;3.直角面;4.斜面;5.过渡圆弧;6.铝接件;7.运动环;8.固定孔;9.螺孔;10.第一铆钉;11.应力孔;12.保护壳;13.握套;14.定位孔;15.第二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运动板1,运动板1外部套设有热缩管,热缩管外部套设有硅胶套管,对运动板1起到保护作用,运动板1两端对称设有补强板2,运动板1和补强板2均采用环氧玻纤板,环氧玻纤板拉伸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有效的提高运动板1和补强板2的抗疲劳性能。

优选的,运动板1还可以是碳纤板、环氧布预浸料或织物,补强板2可以是与运动板1相同的碳纤板、环氧布预浸料或织物,也可以是尼龙、ABS、PC板等强度相当的薄板。

如图2所示,补强板2包括直角面3和斜面4,直角面3与斜面4之间设有过渡圆弧5,实现直角面3和斜面4的平稳过渡,直角面3设于运动板1的端部,运动板1的端部通过补强板2形成从两端向中间的渐薄结构,补强板2中直角面3处设有穿过运动板1的固定孔8,如图3所示,运动板1的两端设有铝接件6,铝接件6的两端设有与固定孔8相配合的螺孔9,运动板1的两端插入铝接件6内部,如图4所示,采用第一铆钉10固定螺孔9和固定孔8,将运动板1两端固定连接形成运动环7。

优选的,补强板2也可以是长方形薄板结构。

补强板2设于运动板1的内侧,铝接件6的端部设于补强板2中斜面4的任意位置,采用补强板2对运动板1端部的固定孔8进行补强,在对运动环7施加外力时,由于运动板1端部的渐薄结构,可使力量从运动板1的端部向中间处分散,将作用于运动板1端部的力,有效的通过运动板1端部的渐薄结构传递出去,避免力量集中在运动板1的端部,施力次数过多时出现固定孔8处断裂的现象。

如图5和图6所示,铝接件6为圆弧管件,其弧度与运动环7相同,铝接件6的外侧对称设有应力孔11,使铝接件6的应力接近运动板1的应力,增加运动环7的稳定性能。

如图7所示,运动环7上对称设有握套13,使用者通过手持握套13的方式对运动环7施力,可有效的增加舒适度;铝接件6外部套设有保护壳12,避免铝接件6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可在保护壳12内部安装计数器(图中未示出),使用者可通过计数器直接观察到运动次数,实用方便。

补强板2与运动板1通过二次固化的方式固定;首先对补强板原材(环氧玻纤板)和运动板1进行一次固化,然后在补强板原材和运动板1结合处应用玻纤布进行二次固化,将补强板原材固定在运动板1的端部,应用砂轮将补强板原材打磨成直角面3和斜面4结合形状的补强板2,形成运动板1的渐薄结构,也可通过注塑工艺或拉挤工艺将补强板原材形成直角面3和斜面4结合形状的补强板2;打磨完成后,在补强板2和运动板1外部套设热缩管,热缩管外部套设硅胶套管,加强对补强板2和运动板1固定方式的保护,最后在运动板1两端固定铝接件6形成运动环7。

优选的,首先对补强板原材打磨成直角面3和斜面4结合形状的补强板2,斜面4中和运动板1中与斜面4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定位孔14,定位孔14设于铝接件6的外部,采用第二铆钉15固定定位孔14,与第一铆钉10固定的定位孔8共同将补强板2与运动板1形成固定连接,而后在补强板2和运动板1外部套设热缩管,热缩管外部套设硅胶套管,最后在运动板1两端固定铝接件6形成运动环7。

优选的,补强板2与运动板1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首先对对补强板原材打磨成直角面3和斜面4结合形状的补强板2,将补强板2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在运动板1的端部,而后在补强板2和运动板1外部套设热缩管,热缩管外部套设硅胶套管,最后在运动板1两端固定铝接件6形成运动环7。

优选的,补强板2和运动板1还可以通过嵌入的方式固定在铝接件6中;首先在运动板1外部套设热缩管,热缩管外部套设硅胶套管,而后将运动板1插入铝接件6中,同时将补强板2嵌入铝接件6中的相应位置,而后将铝接件6与运动板1和补强板2固定,形成运动环7。

采用疲劳测试机对运动环7进行抗疲劳测试,测试运动环7的拉力和压力,如图8所示,横坐标为测试次数,纵坐标为测试力度,a为压力测试曲线,b为拉力测试曲线,经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十万次内,拉力b和压力a均趋于平稳状态,由此可见,运动环7的抗疲劳性能良好,稳定性较强。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