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0145发布日期:2019-04-24 00:23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辅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下肢损伤患者均需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其正确方法是让患者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绷紧,踝关节尽量背伸保持10秒,再缓慢放松为一组,如此反复,但很多患者因为伤后或术后疼痛原因不愿意或者不能进行上述主动锻炼以至于患肢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甚至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延长愈合周期。除此对于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无法进行足背伸,长此可致足下垂。基于上述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器具以被动帮助患者锻炼股四头肌功能以及足背伸,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下肢肌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正常人足背伸角度在10-20︒之间,临床上不同患者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时足背伸的程度也不同,如髌骨骨折患者基本足背伸角度同正常人;对于小腿骨折患者因肢体肿胀明显,术前术后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时足背伸角度较小;而对于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足不能背伸,针对不同患者行功能锻炼时就需因人而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脚踏板、支架、弹簧和弹簧曲轴,所述脚踏板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状,所述支架为由倾斜板和水平板构成的折弯件,所述脚踏板下部与所述支架的弯折处连接,所述弹簧曲轴一端与所述脚踏板连接,弹簧曲轴另一端穿过所述倾斜板,所述支架弯折处设有扇形角度盘。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脚踏板和支架,患者平躺腿部平放即可康复锻炼,通过调节弹簧曲轴在脚踏板和倾斜板之间的长度,并配合支架上的刻度盘,不同患者根据自身足背伸角度来调节脚踏板与水平板之间的夹角。脚踏板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状,使患者足跟能够附贴脚踏板,感觉更舒适、更省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脚踏板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抽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环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角度盘的示意图。

其中,1-脚踏板,2-支架,3-弹簧,4-弹簧曲轴,5-倾斜板,6-水平板,7-角度盘,8-脚踏板左侧挡边,9-脚踏板右侧挡边,10-支架左侧挡边,11-支架右侧挡边,12-转轴孔,13-转轴, 14-抽拉板,15-抽拉板侧挡边,16-T形滑块,17-滑槽孔,18-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20-第一螺纹,21-第二螺纹,22-第一螺母,23-第二螺母,24-固定带,25-固定环件,26-固定片,27-固定环,28-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10所示,一种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脚踏板1、支架2、弹簧3和弹簧曲轴4,所述脚踏板1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状,所述支架2为由倾斜板5和水平板6构成的折弯件,所述脚踏板1下部与所述支架2的弯折处连接,所述弹簧曲轴4一端与所述脚踏板1连接,弹簧曲轴4另一端穿过所述倾斜板5,所述支架2弯折处设有扇形角度盘7。

所述的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倾斜板5是长方形,水平板6是梯形,所述倾斜板5和水平板6连接处呈弯曲状。

所述的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脚踏板1的两侧边垂直形成有脚踏板左侧挡边8和脚踏板右侧挡边9,所述支架2的两侧边垂直形成有支架左侧挡边10和支架右侧挡边11,所述脚踏板左侧挡边8与脚踏板右侧挡边9下部对称设有转轴孔12,所述支架2弯折处的支架左侧挡边10与支架右侧挡边11上对称设有转轴孔12,所述支架2弯折处的支架左侧挡边10与脚踏板左侧挡边8下部通过转轴13活动连接,所述支架2弯折处的支架右侧挡边11与脚踏板右侧挡边9下部通过转轴13活动连接。

所述的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扇形角度盘7设置在所述支架2弯折处的支架右侧挡边11外侧,在角度盘7上设有角度刻度。

所述的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水平板6下部设有梯形抽拉板14,所述水平板6与抽拉板14滑动连接,所述抽拉板14两侧边垂直形成有抽拉板侧挡边15。

所述的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水平板6底面中部设有T形滑块16,所述抽拉板14中部设有与所述T形滑块16相配合的矩形滑槽孔17。

所述的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脚踏板1中部设有第一通孔18,所述倾斜板5上部设有第二通孔19,所述弹簧曲轴4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螺纹20和第二螺纹21,所述第一螺纹20端螺接有两个第一螺母22,所述第二螺纹21端螺接有一个第二螺母23,所述弹簧曲轴4的第一螺纹20端穿过第一通孔18,所述弹簧曲轴4的第二螺纹21端穿过第二通孔19,所述脚踏板1夹持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一螺母22之间。

所述的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水平板6上设有条形固定带24,所述固定带24一端与所述水平板6处的支架右侧挡边11通过转轴13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带24另一端和固定带24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所述水平板6处的支架左侧挡边10外侧设有固定环件25,所述固定带24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环件25并与固定带24上表面通过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粘接连接,所述固定环件25与支架左侧挡边10通过铆钉铆接。

所述的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固定环件25包括固定片26和矩形固定环27,所述固定片26形状为底边相对且相连的两个三角形,两个底边的连接处呈弧形槽,所述矩形固定环27一边穿过所述弧形槽,两个底边对应的两个顶角设有固定孔28。

所述的脚踏式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倾斜板5和水平板6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本实用新型中的脚踏板1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状,斜边和短直角边形成的夹角为60°-75°,使患者足跟能够附贴脚踏板,感觉更舒适、更省力,否则,脚踩脚踏板1时,足跟不能与脚踏板1接触,患者踩踏时使不上力气,影响锻炼。

为了使患者腿部接触支架感觉舒服,可以在平行板6上增加海绵垫,并在平行板6上设置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设置抽拉板14,不同身高的患者根据腿部长短调节抽拉板14从平行板6下滑出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轴13一端形成有弧形挡块29,上部开设十字槽,转轴13另一端外圆周上形成有螺纹。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螺母22和第二螺母23均是六角螺母。

本实用新型中的扇形角度盘7顶角设有通孔,角度盘7铆接在支架2弯折处的支架右侧挡边11外侧壁上,扇形角度盘7材质是塑料。

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带24一端与所述水平板6部的支架右侧挡边11上均设有通孔,转轴13穿过通孔并通过铆钉连接固定。水平板6上的固定带24靠近支架2的弯折处,数量是1;抽拉板14上的固定带24靠近抽拉板14的两端,数量是2。固定带24材质是棉麻织物。固定带24自由端和固定带24外表面上部通过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粘接连接,患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松紧。

本实用新型材质是塑料,脚踏板1的长度是26.5cm,宽度是10cm;倾斜板5的长度是15cm,水平板6的长度是30cm,倾斜板5的宽度是11.5cm,水平板6的最宽处宽度是13.5cm;梯形抽拉板14的长度是26.5cm,最宽处的宽度是15.5c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平躺,将本实用新型平放在床上,并使倾斜板5后部上沿直抵床尾。患者腿部放在平行板6上,脚部抵接脚踏板1,扎紧固定带24。脚踩脚踏板1,随着脚踏板1往后压,带有第二螺母23的弹簧曲轴4一端向倾斜板5后下方移动。患者脚下踩然后放松,借助弹簧3力量使足处于背伸状态维持10秒钟再次重复以上动作。通过第二螺纹21旋过第二螺母23的长度,来调节脚踏板1的倾斜度,并根据角度盘的数值来调节脚踏板1与平行板6之间的夹角,从而根据不同病种患者脚背伸情况来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患者解放双手,尤其是对于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时可以进行锻炼,不仅输液时可以使用,睡觉时也可使足维持背伸状态。患者不仅可以锻炼股四头肌功能,防止肌肉萎缩,还能防止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足下垂,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栓发生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