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374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下肢康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下肢康复装置,使患者肢体适时处于良肢位,有利于康复治疗,包括:主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小腿支撑部、弯曲部、大腿支撑部,弯曲部连在小腿、大腿支撑部之间具有不变或可调的弯曲角度;主体在内弯内侧表面具有与下肢外形匹配的凹槽并具有柔性保护垫层,主体具有穿透内侧表面的透孔或透槽;柔性封闭结构沿主体延伸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封闭凹槽开口;多个柔性紧固带相互平行分开设置在主体上,横越过凹槽开口上的柔性封闭结构以将下肢紧固于主体;足调节板,通过带组件连到小腿支撑部以与其延伸方向成90~110度,带组件包括将足调节板根部连到小腿支撑部末端的系带和将足部环绕以紧固到足调节板的环带。
【专利说明】下肢康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类的死亡原因,占死亡总数的22.45%。我国每年有新发脑血管病例约200-250万。脑血管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并发症多的特点。大量资料表明:患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肢体偏瘫、关节僵硬、挛缩等,其中约有3/4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有16%的患者长期卧床或住院,2/3需人帮助料理生活,只有10%?20%的患者可达到基本痊愈。脑血管病不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生活行为和生理功能,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医疗、经济、精神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和负担。
[0003]对于占大多数情况的肢体偏瘫患者而言,在患病后的早期,偏瘫肢体的正确摆放姿势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水平及康复时间。人体四肢肌肉在功能上分为伸肌和屈肌,伸肌和屈肌在脑功能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处于平衡状态;而当脑卒中或脑外伤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长期卧床状态时,下肢的屈肌占主导模式,在没有良好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下肢肌肉的肌张力会逐渐升高,导致肢体内收僵硬、膝关节或踝关节活动度受限、关节僵硬等。因此,在患者患病后的早期,偏瘫肢体的姿势的正确摆放至关重要。
[0004]目前市场上仅有简单的起着支撑作用的支架产品,基本没有改善患侧肢体正确姿势的康复器具。这样的支架器具仅能进行简单的支撑,而没有考虑到患者具体肢体的生理结构等因素,所以无法使患者肢体处于良肢位,因而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康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肢体僵硬或肌肉功能萎缩而使得康复治疗事倍功半,甚至由此使康复治疗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康复装置,能够使患者肢体适时地处于良肢位,由此更有利于康复治疗。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包括:
[0007]主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小腿支撑部、弯曲部、大腿支撑部,所述弯曲部连接在小腿支撑部与大腿支撑部之间并且具有不变的或可调的弯曲角度;其中,所述主体在内弯的内侧表面具有与下肢外形匹配的凹槽并具有柔性保护垫层,所述主体具有穿透所述内侧表面的用于透气的多个透孔或透槽;
[0008]柔性封闭结构,其沿所述主体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凹槽的开Π ;
[0009]多个柔性紧固带,其相互平行分开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每个柔性紧固带横越过所述凹槽的开口上的所述柔性封闭结构以将下肢紧固于所述主体;[0010]足调节板,其通过带组件连接到所述小腿支撑部以与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形成90?110度,所述带组件包括:将所述足调节板的根部连接到所述小腿支撑部的末端的系带、和将足部环绕以紧固到所述足调节板的环带。
[001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
[001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小腿支撑部或所述大腿支撑部的自由端是可伸缩的端部。
[0013]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孔或透槽在所述主体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分开地分布。
[0014]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带组件包括:长度可调的一对调节带,所述的一对调节带在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足调节板的两个侧边,并在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到沿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多个定位孔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定位孔沿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分开设置。
[0015]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具有可调的弯曲角度,并包括保持小腿支撑部与大腿支撑部之间角度的角度锁定结构。
[0016]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具有不变的弯曲角度,该弯曲角度为160?170度。
[0017]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封闭结构包括:拉链、粘片、弹力带中的至少一种。
[0018]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封闭结构的朝向所述凹槽的内侧上具有缓冲衬垫。
[0019]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从小腿支撑部经弯曲部平滑地延伸到大腿支撑部。
[002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提供的下肢康复装置,能够使患者肢体适时地处于良肢位,由此更有利于康复治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说明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0022]图1显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下肢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下肢康复装置相对于其主体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案或者实施例有更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案或实施例。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康复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解释。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包括:
[0027]主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小腿支撑部、弯曲部、大腿支撑部,所述弯曲部连接在小腿支撑部与大腿支撑部之间并且具有不变的或可调的弯曲角度;其中,所述主体在内弯的内侧表面具有与下肢外形匹配的凹槽并具有柔性保护垫层,所述主体具有穿透所述内侧表面的用于透气的多个透孔或透槽;
[0028]柔性封闭结构,其沿所述主体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凹槽的开Π ;
[0029]多个柔性紧固带,其相互平行分开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每个柔性紧固带横越过所述凹槽的开口上的所述柔性封闭结构以将下肢紧固于所述主体;
[0030]足调节板,其通过带组件连接到所述小腿支撑部以与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形成90?110度,所述带组件包括:将所述足调节板的根部连接到所述小腿支撑部的末端的系带、和将足部环绕以紧固到所述足调节板的环带。
[0031]其中,所述主体的小腿支撑部、弯曲部、大腿支撑部在相应的内弯的内侧表面具有与下肢外形匹配的凹槽,由此共同形成了与肢体接触支撑的具有柔性保护垫层的柔性的支撑面,将肢体保持在所述支撑面与柔性封闭结构之间的良肢位,以利于康复治疗。
[0032]为了防止肢体意外错动而影响其位置,还利用多个柔性紧固带在柔性封闭结构外侧越过凹槽开口扎紧,由此将下肢紧固于所述主体而保持在其良肢位。
[0033]设置经主体内侧表面穿透所述主体的用于透气的多个透孔或透槽,可有效确保被封闭在主体支撑凹槽与柔性封闭结构之间的肢体能够获得足够透气通风,以使肢体处于相对较好的局部康复环境中。
[0034]主体的弯曲部连接在小腿支撑部与大腿支撑部之间并且具有不变的或可调的弯曲角度,这样可匹配于正常的下肢形状,其中弯曲部对应于膝关节部分。应理解,弯曲部可为不同于小腿支撑部和大腿支撑部的独立的部件,也可与小腿支撑部或大腿支撑部即成为一体。另外,弯曲部的角度也可根据情况而选择或调整(例如基于不同的康复治疗阶段而定)。
[0035]这样,主体(例如支架、支板等)可利用其内弯内侧表面的具有柔性保护垫层的凹槽来与下肢外形配合,将下肢保持在凹槽中的良肢位就位;而柔性封闭结构则在凹槽的对面封闭凹槽开口,从而将下肢保持(例如,至少部分地封闭)在凹槽的柔性支撑面与柔性封闭结构之间就位,以利于康复治疗。其中,上述柔性的结构有利于形成缓冲以减少患者肢体因摩擦或碰撞而受伤的可能性。
[0036]使患者肢体适合地保持在凹槽柔性支撑面与柔性封闭结构之间的良肢位,可避免患者的患侧肢体因屈肌张力高而导致肢体肌肉僵硬、屈曲僵硬、关节内收僵硬、甚至关节挛缩等情况的发生,尽可能预防或减少患侧肢体的肌肉僵硬、关节僵硬甚至关节挛缩,由此为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0037]与小腿支撑部相连的足调节板用于支撑足部,使得足部的伸展方向与小腿的延伸方向形成适合角度,例如90?110度,以防止足下垂等不良症状的出现,其中,利用环带环绕足部(例如,大致水平地环绕脚腕,或大致竖直地环绕脚背和脚底下方的足调节板)以将足部紧固到足调节板,从而避免足部与足调节板脱离。[0038]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这样,一方面与肢体的外形相匹配,另一方面也可利于制造以节约成本。
[0039]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小腿支撑部或所述大腿支撑部的自由端是可伸缩的端部。这样,对于不同腿长的患者,可相应调整小腿支撑部或大腿支撑部的长度,由此提高更好的临床适应性。
[004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孔或透槽在所述主体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分开地分布。这样,多个透气结构(透孔或透槽)可沿下肢的延伸方向分布,从而在下肢的大部分或整个范围提供透气功能。
[004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槽平行于或垂直于沿所述主体的延伸方向延伸。这样,可根据需要(例如或下肢的生理状态或受伤状况)而适当地设置透槽的样式,以利于患者的健康。
[004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带组件包括:长度可调的一对调节带,所述的一对调节带在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足调节板的两个侧边,并在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到沿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多个定位孔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定位孔沿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分开设置。
[0043]这样,足调节板的根部(S卩,对应于患者足部的后脚跟所处的部分)通过系带(例如图1中所示的系带41)连接到小腿支撑部的末端,系带的长度保持不变;而连接到足调节板两个侧边的调节带(例如图1中所示的调节带42)的长度则是可调的,使得调节带所连接的足调节板的中间部分与小腿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也由此可调,即,当调节带收紧而长度缩短时,带动足调节板的中间部分围绕足调节板根部而转动,使得足调节板的延展方向(对应于患者的足背的延展方向)与小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对应于患者的小腿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变小。
[0044]在可替代方案中或在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中,足调节板延展方向与小腿支撑部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还可通过使调节带与小腿支撑部的连接端选择性地连接到多个定位孔中的一个而实现:由于多个定位孔沿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分开地设置,因此它们与足调节板的中间部分(即,调节带连接到足调节板的侧边处)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样,如果将调节带变为连接到与足调节板相距较远的定位孔处,则调节带即使本身的长度不变,也会带动足调节板的中间部分围绕足调节板根部而转动,使得足调节板的延展方向与小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变小,从而调节患者足部与小腿之间的角度使其处于适合状态。
[0045]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具有可调的弯曲角度,并包括保持小腿支撑部与大腿支撑部之间角度的角度锁定结构。这样,根据患者的生理差异或者康复治疗需要,可将弯曲部调整到适合的角度并利用角度锁定结构锁定,从而使小腿支撑部与大腿支撑部之间保持在所需的角度,以利于患者康复治疗。
[0046]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具有不变的弯曲角度,该弯曲角度为160?170度。
[0047]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封闭结构包括:拉链、粘片、弹力带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利用不同结构均可实现柔性封闭结构的封闭功能,由此可将肢体封闭在所述支撑面与柔性封闭结构之间的空间内保持处于良肢位,以防止由于患者意外活动而使肢体错位而对康复治疗产生不良影响。[0048]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封闭结构的朝向所述凹槽的内侧上具有缓冲衬垫。这样,不仅具有柔性保护垫层的支撑面可从肢体上方支撑保持肢体,而且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柔性封闭结构具有缓冲衬垫来从肢体下方支撑保持肢体,从而以柔性缓冲方式将肢体保持在它们之间的良肢位,以避免肢体由于摩擦或碰撞而受伤。
[0049]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从小腿支撑部经弯曲部平滑地延伸到大腿支撑部。这样,下肢可连续平滑地处于所述凹槽中而保持在良肢位,以利于康复治疗。
[0050]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下肢康复装置可用于脑中风、脑外伤、截瘫、长期卧床的病人使用,能够使偏瘫肢体保持在相应的功能位,即良肢位,由此避免患侧肢体因所处姿态或位置不当而导致肌肉或关节的僵硬变形,从而可为进一步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0051]图1显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下肢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下肢康复装置相对于其主体延伸方向(在图1中,例如为从右到左下方延伸的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2中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下肢康复装置包括:
[0052]主体I,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大腿支撑部110、弯曲部120、小腿支撑部130,所述弯曲部120连接在大腿支撑部110与小腿支撑部130之间并且具有不变的或可调的弯曲角度;其中,所述主体I在内弯的内侧表面(例如图1中的小腿支撑部130的右侧表面、弯曲部120的右下侧表面、大腿支撑部110的下侧表面,在图2中以附图标记140表示)具有与下肢(肢体的横截面在图2中以虚线圆900表示)外形匹配的凹槽150并具有柔性保护垫层(在图中未示出),所述主体I具有穿透所述内侧表面150的用于透气的多个透孔或透槽160(在图2中仅示意性显示出其中一个,并以虚点线表示);
[0053]柔性封闭结构2,其沿所述主体I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地封闭(在图2中显示处于其封闭状态)所述凹槽150的开口(在图2中显示为向下开放的开口);
[0054]多个柔性紧固带3 (在图2中显示处于其紧固状态),其相互平行分开地设置在所述主体I上,且每个柔性紧固带3横越过所述凹槽150的开口上的所述柔性封闭结构2以将下肢900紧固于所述主体I;
[0055]足调节板4,通过带组件连接到所述小腿支撑部130以与所述小腿支撑部130的延伸方向形成90?110度,所述带组件包括:将所述足调节板4的根部(例如图1中所示足调节板4的右端)连接到所述小腿支撑部130的末端(例如图1中所示小腿支撑部130的下端)的系带41、和将足部环绕以紧固到所述足调节板4的环带(图中未示出)。
[0056]其中,所述主体的小腿支撑部、弯曲部、大腿支撑部在相应的内弯的内侧表面(例如图1中的朝向右下方的内侧表面)具有与下肢外形匹配的凹槽,由此共同形成了与肢体接触支撑的具有柔性保护垫层的柔性的支撑面,将肢体保持在所述支撑面与柔性封闭结构之间的良肢位,以利于康复治疗。
[0057]在使用时,患者的患侧肢体900被保持在由内侧表面140限定的凹槽150与柔性封闭机构2之间的空间中而处于肢体功能位,即,良肢位。患者身体在水平仰卧姿势时,膝关节略屈曲,屈曲角度可为10?20度,此时,大腿与小腿成160?170度,对应于所述弯曲部的角度,足尖朝上而使足部的延展方向与小腿延伸方向形成90?110度的角度(此时,足底平面与水平面大约成70?90度),由此处于良肢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肢康复装置(例如,图1和2中所示的下肢康复装置)沿其延伸方向支撑在相应延伸的患者肢体下方,使得肢体900可形状匹配地处于凹槽150内,由此将肢体900保持就位。凹槽150内设有柔性保护垫层以减少肢体900与主体I之间的摩擦,由此避免皮肤损伤;同时,为达到通风透气的目的,主体I上可具有多个(例如多排)透孔或透槽160,其从内侧表面150穿透主体1,以进一步达到通风透气、保护皮肤的作用。凹槽150的向上开放的开口利用在其对面的柔性封闭机构2进行封闭(至少部分地封闭),柔性封闭机构2可以采用质地良好、透气性好、弹性良好的化纤布料制作。
[0058]在较佳实施例中,柔性封闭机构2的一侧固定于主体I上,其另一侧安装有拉链,以方便将肢体900置入就位。为了防止肢体900意外错动而影响其位置,还利用多个柔性紧固带3在柔性封闭结构2外侧越过凹槽150的开口扎紧,由此将下肢900紧固于所述主体I而保持在其良肢位。
[0059]当下肢处于所述良肢位时,可适当增强下肢屈肌的力量及功能并同时适当抑制下肢伸肌的力量及功能,从而预防下肢肌肉僵硬,关节僵硬以及挛缩的情况发生。
[00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康复装置中,利用足调节板使足部与小腿之间的角度保持在适宜的水平,即,足部的延展方向(在实践中例如可基于足背的延展方向或足底的延伸方向,足底的延伸方向可与足调节板的延伸方向一致)与小腿的延伸方向之间保持90?110度的角度,而且这一角度可利用所述多个定位孔而进行定时调整,由此不仅可以缓解踝关节及肌肉的疲劳,还能避免足下垂情况发生。
[0061]主体I的弯曲部120连接在小腿支撑部130与大腿支撑部110之间(如图1中所示)并具有不变的或可调的弯曲角度,这样可适应于正常的延伸的下肢的形状,其中弯曲部120可对应于膝关节部分。应理解,弯曲部120可为不同于小腿支撑部和大腿支撑部的独立的部件(如图1中所示),也可与小腿支撑部或大腿支撑部即成为一体。另外,弯曲部的角度也可根据情况而选择或调整(例如基于不同的康复治疗阶段而定)。
[0062]与现有技术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至少一种优点:
[0063]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64]2、在形状上与肢体外形相匹配,符合人体肢体的生理解剖性质。
[0065]3、通过柔性保护垫层和透气构造(例如透孔或透槽)保护皮肤,避免皮肤摩擦损伤及感染。
[0066]4、足调节板与小腿支撑部之间的角度可适应性调节,因而可防止出现足下垂症状并缓解踝关节的紧张和疲劳。
[0067]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提供的下肢康复装置,能够使患者肢体适时地处于良肢位,由此更有利于康复治疗。
[006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沿其延伸方向依次包括:小腿支撑部、弯曲部、大腿支撑部,所述弯曲部连接在小腿支撑部与大腿支撑部之间并且具有不变的或可调的弯曲角度;其中,所述主体在内弯的内侧表面具有与下肢外形匹配的凹槽并具有柔性保护垫层,所述主体具有穿透所述内侧表面的用于透气的多个透孔或透槽; 柔性封闭结构,其沿所述主体的延伸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凹槽的开口 ;多个柔性紧固带,其相互平行分开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每个柔性紧固带横越过所述凹槽的开口上的所述柔性封闭结构以将下肢紧固于所述主体; 足调节板,其通过带组件连接到所述小腿支撑部以与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形成90?110度,所述带组件包括:将所述足调节板的根部连接到所述小腿支撑部的末端的系带、和将足部环绕以紧固到所述足调节板的环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支撑部或所述大腿支撑部的自由端是可伸缩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透孔或透槽在所述主体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分开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组件包括:长度可调的一对调节带,所述的一对调节带在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足调节板的两个侧边,并在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到沿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多个定位孔中的一个,所述多个定位孔沿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分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具有可调的弯曲角度,并包括保持小腿支撑部与大腿支撑部之间角度的角度锁定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具有不变的弯曲角度,该弯曲角度为160?17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封闭结构包括:拉链、粘片、弹力带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封闭结构的朝向所述凹槽的内侧上具有缓冲衬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从小腿支撑部经弯曲部平滑地延伸到大腿支撑部。
【文档编号】A61F5/05GK203483555SQ201320621197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9日
【发明者】黄文清, 黄勋福, 刘震, 冯顺燕, 李正宇 申请人:黄文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