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人体全向移动输入平台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71604阅读:来源:国知局
稳定性好,能对人体运动时起到约束作用,使得人体运行时不易发生摔倒现象,防护效果好,且不易对人体运动时造成干扰,能满足人体奔跑、行走或跳跃等动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万向跑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架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约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约束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随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万向跑台1、基座11、跑台座111、机身安装座112、弧形凹面12、弧形面121、弧形板122、长平行边122a、短平行边122b、中心平面13、中心板131、正多边形围框14、侧板141、延伸框15、封板16、跑台外壳17、第一筒状壳171、第二筒状壳172、立柱2、下杆体21、悬臂3、上杆体31、悬架4、安装杆41、曲杆42、第一连接段421、悬挂段422、第二连接段423、第一弧形连接部424、第二弧形连接部425、套体43、膨大部431、人体约束机构5、约束筒体51、开口 52、封口结构53、柔性封口片531、可拆卸结构532、筒状架体54、第一缺口541、第一弧形圈542、第二缺口 543、第二弧形圈544、第一连接杆545、第二连接杆546、第一弧形部547、第二弧形部548、第三弧形部549、第四弧形部549a、固定环55、连接带551、外围层552、人体随动连接结构6、万向轴承61、通孔611、滑槽62、条形凸起63、限位块64、弹簧65、悬臂罩66、锥形孔661、高度调节结构7、调节座71、顶压块72、窗口 73、阻尼机构74、阻尼杆75、安装筒座76、上传动片77、下传动片78、让位结构8。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如图1-4所示,本虚拟现实人体全向移动输入平台,包括万向跑台1,所述的万向跑台I的一侧设有立柱2,所述的立柱2上设有位于万向跑台I上方的悬臂3,所述的悬臂3上连接有向下延伸的悬架4,在悬架4的下端连接有位于万向跑台I上方的人体约束机构5,这里万向跑台I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11,所述的基座11包括跑台座111和自跑台座111侧部向外侧水平延伸的用于安装立柱2的机身安装座112,所述的跑台座111顶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弧形凹面12 ;弧形凹面12底部中心设有水平设置中心平面13 ;弧形凹面12由若干周向分布且均位于中心平面13周向外围的弧形面121拼成;每一弧形面121分别对应形成在一弧形板122上,所述的中心平面13形成在一中心板131上,所述的弧形板122的外端分别设有长平行边122a,所述的弧形板122的内端分别设有短平行边122b,且各个弧形板122的长平行边122a拼接成正多边形,各个弧形板122的短平行边122b拼接成正多边形,所述的中心平面13为正多边形且各侧边分别与所述的短平行边122b —一对应吻合;弧形板122和中心板131连为一体且由刚性材料制成;跑台座111包括由若干侧板141拼合而成的正多边形围框14,所述的机身安装座112包括延伸框15,所述的延伸框15固连在正多边形围框14的任意一侧边,所述的正多边形围框14的侧板141与所述长平行边122a —一对应地设置,所述的正多边形围框14和/或延伸框15底部固定有封板16 ;基座11设置在跑台外壳17内,所述的跑台外壳17包括设于跑台座111外围且呈正多边形的第一筒状壳171和设于机身安装座112外围且呈抛物线形的第二筒状壳172,所述的第二筒状壳172的尺寸由下至上逐渐变小,所述的第一筒状壳171和第二筒状壳172内部贯通且连为一体,所述的立柱上设有摄像头,且所述的摄像头与设置在第二筒状壳172内的平台主机相连,使用时,使用者穿上具有滚珠或其他滚动结构的鞋子从而实现在万向跑台I上完成行走、奔跑与跳跃等动作,人体约束机构5将使用者约束于悬架4上,使得人体运动时能得到保护,不易出现摔倒等现象。
[0029]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立柱2包括至少一根竖直设置的下杆体21,所述的悬臂3包括至少一根竖直设置的上杆体31且上杆体31的上端弯曲延伸至万向跑台I上方,所述的下杆体21与上杆体31 —一对应且相互套接,所述的高度调节结构7设置在下杆体21与上杆体31之间。优选地,这里的下杆体21与上杆体31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万向轴承61设置在上杆体上端弯曲端部,通过高度调节结构7来控制上杆体31移动高度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体使用。这里的高度调节结构7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下杆体21或上杆体31上的调节座71,所述的调节座71上螺纹连接有顶压块72,所述的下杆体21或上杆体31上开有窗口73,所述的顶压块72能穿过窗口 73从而顶压在上杆体31或下杆体21上;所述的立柱2与悬臂3之间设有阻尼机构74 ;所述的阻尼机构74包括竖直设置的阻尼杆75,阻尼杆75的一端与立柱2相连,另一端与悬臂3相连。优选地,这里的阻尼杆75设置在与机身安装座112相连且平行于下杆体的安装筒座76内,且阻尼杆75的输出杆连接有与上杆体31相连的上传动片77,所述的阻尼杆75穿设固定在与下杆体21相连的下传动片78。
[0030]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悬架4上端通过人体随动连接结构6与悬臂3相连;所述的立柱2与悬臂3之间设有能调节悬臂3高度从而适应不同身高人群使用的高度调节结构7,即使用时高度调节结构7能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体的使用,人体约束于悬架4上且人体随动连接结构6能满足人体运动时的跑步、跳跃等动作。其中,这里的悬架4上形成当人体连接在人体约束机构5上且在万向跑台I上活动时能避免与人体接触的让位结构8,优选地,这里的让位结构8能避免人体运动时与悬架接触,这样避免对人体运动时造成干扰。其中,这里的悬架4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杆41,所述的安装杆41与呈弯曲状且其下端能与人体约束机构5相连的曲杆42相连,所述的曲杆42上形成当人体连接在人体约束机构5上且在万向跑台I上活动时能避免与人体接触的所述让位结构8,即人体约束机构5设置在曲杆42下端,曲杆42上端通过安装杆41与悬臂3活动相连。为了提高防干扰的效果,这里的曲杆42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段421,第一连接段421的一端与安装杆41相连,另一端与向下延伸的悬挂段422相连,所述的悬挂段422的下端与横向设置且能与人体约束机构5相连的第二连接段423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段421位于第二连接段423的正上方且在两者之间形成上述的让位结构8。其中,这里的第一连接段421、悬挂段422和第二连接段423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第一连接段421与悬挂段422上端之间形成第一弧形连接部424,所述的悬挂段422下端与第二连接段423之间形成第二弧形连接部425 ;所述的第一连接段421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段423的长度;所述的第一弧形连接部424的尺寸大于第二弧形连接部425的尺寸,优选地,所述的安装杆41与曲杆42连为一体或者通过可拆卸结构固连;所述的安装杆41与曲杆42的外围套有一体式结构的套体43 ;所述的套体43位于安装杆与曲杆结合部形成底部小上部大的膨大部431,优选地,这里的套体43由柔性材料制成,这样能有效地减少人体运动时与曲杆42之间碰撞产生的冲击力。
[0031]如图1-3和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人体约束机构5包括与悬架4相连且呈筒状的约束筒体51,所述的约束筒体51的侧部设有轴向延伸的开口 52,在约束筒体51上设有能使所述的开口 52封闭或开启的封口结构53,优选地,这里的约束筒体51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呈C的筒状架体54,弹性材料制成的筒状架体54使得安装时能将开口 52增大,这样便于安装,在筒状架体54的外围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外围层55;所述的封口结构53包括柔性封口片531,所述的柔性封口片531两端分别与约束筒体51相连,且至少一端与约束筒体51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532相连;所述的可拆卸结构532为钮扣、魔术贴、揿扣、拉链和挂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筒状架体54包括具有第一缺口 541的第一弧形圈542,所述的第一弧形圈542下方设有具有与第一缺口 541同向设置的第二缺口 543的第二弧形圈544,且所述的第一弧形圈542 —端通过第一连接杆545与第二弧形圈544 —端相连,所述的第一弧形圈542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546与第二弧形圈544另一端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杆545与第二连接杆546之间形成上述的开口 52 ;所述的第一弧形圈542与第二弧形圈544相对倾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