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1168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包括肺活量监测筒呼吸管连接通道、大气连接通道和呼气末正压装置,所述肺活量监测筒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活塞,所述肺活量监测筒垂直设置,呼吸管连接通道与肺活量监测筒的上端连通,大气连接通道与连通肺活量监测筒的下端连通,所述大气连接通道上安装有呼气末正压装置,本装置针对术后患者的呼吸运动不同程度受限,提供一种直观看到吸气是否达到深呼吸的标准的工具,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有目标的呼吸运动锻炼,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专利说明】
一种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
【背景技术】
[0002] 全身麻醉后的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病人住院天数延长、预后不良和死亡率增高的 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合并肺部疾病的患者容易出 现肺不张、肺部感染,导致术后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究其原由,全身麻醉下术后发 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高龄、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哮喘、吸烟、糖尿病、心 衰、低蛋白血症,以及胸部、上腹部和头部外伤和手术等,由于全身麻醉后的肺部并发症与 呼吸衰竭患者有本质的不同,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帮助呼吸功能快速恢复的工具,因此 如何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一直是临床探讨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针对全身麻醉后待 回复的病患,可让医生和患者观察到深呼吸时的肺容量、从而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 同时通过呼气末正压装置保证呼气时的压力、减少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病发症发生的 一种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包括肺活量监 测筒、呼吸管连接通道、大气连接通道和呼气末正压装置,所述肺活量监测筒内设置有可上 下滑动的活塞,所述肺活量监测筒垂直设置,呼吸管连接通道与肺活量监测筒的上端连通, 大气连接通道与连通肺活量监测筒的下端连通,所述大气连接通道上安装有呼气末正压装 置,所述呼气末正压装置上设有将呼气末正压在〇~15cmH 20之间调节的调节阀。
[0005] 还包括吸气速度监测筒,所述吸气速度监测筒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浮标,所述 呼吸管连接通道与吸气速度监测筒的上端连通,大气连接通道与吸气速度监测筒的下端连 通,所述吸气速度监测筒直径和容量小于肺活量监测筒。
[0006] 所述肺活量监测筒和吸气速度监测筒的内壁均光滑,肺活量监测筒的外壁上设有 与整个装置容量相匹配的容积刻度,吸气速度监测筒的外壁上设有显示浮标跳动范围的区 间刻度。
[0007] 所述肺活量监测筒的外部还设有容量刻度标尺,所述容量刻度标尺可沿肺活量监 测筒上的容积刻度上下移动。
[0008] 与大气连接通道装配呼气末正压装置后,呼气运动末可增加闭合气量,有助于萎 陷小气道和肺泡开放。
[0009] 所述呼吸管连接通道内设有水汽过滤器。
[0010] 所述呼气末正压装置包括L形管体,所述L形管体的进口与大气连接通道连接,所 述L形管体进口的内侧上设有一个可以封闭进口的挡片,所述挡片活动安装在与进口平行 设置导杆上,所述挡片可沿导杆移动,所述导杆固定管体内壁上,所述导杆上套装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挡片上,另一端固定在管体内壁上,从而呼气末正压的压力由弹簧 的弹力决定。
[0011]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装置主要为全身麻醉下手术后患者提供可进行呼吸运动锻 炼的器械,研究表明全身麻醉后的患者深呼吸是提高肺容量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本装置 通过肺活量监测筒可以使得医生和患者直观看到吸气是否达到深呼吸的标准,从而帮助患 者进行有效的,有目标的呼吸运动锻炼,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设置可调节呼气 末正压的呼气末正压装置,呼气运动末可增加闭合气量,有助于萎陷小气道和肺泡开放,从 而可以在吸气时解除正压而在呼气时给一个正压,这样可避免肺泡早期闭合,使肺泡扩张, 功能残气量增加,改善通气和氧合;另外通过吸气速度监测筒内的浮标,可以监控患者呼吸 运动时的气流速度,所述水汽过滤器防止患者呼出气体中的水汽进入到肺活量监测筒。
[0012] 综上所述,本装置针对术后患者的呼吸运动不同程度受限,设计一种可准确测定 患者深呼吸时肺容量增加的工具,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有目标的呼吸运动锻炼,减少术后 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末正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2所示,一种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包括肺活量监测筒1、呼吸管连接通道 5、大气连接通道9和呼气末正压装置,所述肺活量监测筒1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活塞3,所 述肺活量监测筒1垂直设置,呼吸管连接通道5与肺活量监测筒1的上端连通,大气连接通道 9与连通肺活量监测筒1的下端连通,所述大气连接通道9上安装有呼气末正压装置,所述呼 气末正压装置,所述呼气末正压装置上设有将呼气末正压在0~15cmH20之间调节的调节 阀。
[0018] 还包括吸气速度监测筒4,所述吸气速度监测筒4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浮标7,所 述呼吸管连接通道5与吸气速度监测筒4的上端连通,大气连接通道9与吸气速度监测筒4的 下端连通,所述吸气速度监测筒4直径和容量小于肺活量监测筒1。所述肺活量监测筒1和吸 气速度监测筒4的内壁均光滑,肺活量监测筒1的外壁上设有与整个装置容量相匹配的容积 刻度,吸气速度监测筒的外壁上设有显示浮标跳动范围的区间刻度6。所述肺活量监测筒1 的外部还设有容量刻度标尺2,所述容量刻度标尺2可沿肺活量监测筒上的容积刻度上下移 动。所述呼吸管连接通道内设有水汽过滤器。
[0019] 如图3所示,呼气末正压装置包括L形管体10,在L形管体10的进口 11到出□ 15之间 设置有压力密封装置,L形管体10进口 11的内侧上设有一个可以封闭进口的挡片12,所述挡 片12活动安装在与进口平行设置导杆13上,所述挡片12可沿导杆13移动,所述导杆13固定 管体内壁上,所述导杆13上套装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一端固定在挡片12上,另一端固定 在管体内壁上,从而呼气末正压的压力由弹簧的弹力决定。
[0020] 实施例:
[0021 ]实施对象:全身麻醉后手术患者,具有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如术前合 并慢性肺部疾患、老年患者、肥胖、吸烟、胸腹部手术后、长时间手术后、大量输血输液后等。
[0022] 患者麻醉苏醒后,指导患者使用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进行深呼吸运动,促进肺 膨胀,减少小气道和肺泡闭合,锻炼呼吸肌,提高通气量,加快呼吸功能的恢复,增加血氧饱 和度,降低血液二氧化碳水平,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0023] 最大吸气量训练:将吹嘴和呼吸管与呼吸管连接通道5相连,患者深吸气后,气体 通过单向吸气阀进入患者肺部,带动肺活量监测筒1内活塞3向上移动,活塞3上缘达到的刻 度指示最大吸气量。同时吸气速度浮标7上浮,达到不同速度区间。医务人员按照下表1和表 2或医生处方将肺活量监测筒1外的容量刻度标尺2放置于目标吸气量的位置,以提醒病人 目标所在。
[0024] 肺泡膨胀训练:在大气连接通道9上安装有呼气末正压装置,呼气末正压装置在患 者呼气时给一个正压值,使得患者用力呼吸时维持患者呼气末肺泡和小气道膨胀。
[0025]表1:成年女性肺活量参考值:

【主权项】
1. 一种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肺活量监测筒、呼吸管连接通道、大 气连接通道和呼气末正压装置,所述肺活量监测筒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活塞,所述肺活 量监测筒垂直设置,呼吸管连接通道与肺活量监测筒的上端连通,大气连接通道与连通肺 活量监测筒的下端连通,所述大气连接通道上安装有呼气末正压装置,所述呼气末正压装 置上设有调节呼气末正压大小的调节阀。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速度监测 筒,所述吸气速度监测筒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浮标,所述呼吸管连接通道与吸气速度监 测筒的上端连通,大气连接通道与吸气速度监测筒的下端连通,所述吸气速度监测筒直径 和容量小于肺活量监测筒。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肺活量监测筒和吸 气速度监测筒的内壁均光滑,肺活量监测筒的外壁上设有与整个装置容量相匹配的容积刻 度,吸气速度监测筒的外壁上设有显示浮标跳动范围的区间刻度。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肺活量监测筒的外 部还设有容量刻度标尺,所述容量刻度标尺可沿肺活量监测筒上的容积刻度上下移动。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连 接通道内设有水汽过滤器。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可将呼气 末正压在0~15cmH2〇之间调节。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麻后呼吸运动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末正压装置包 括L形管体,所述L形管体的进口与大气连接通道连接,所述L形管体进口的内侧上设有一个 可以封闭进口的挡片,所述挡片活动安装在与进口平行设置导杆上,所述挡片可沿导杆移 动,所述导杆固定管体内壁上,所述导杆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挡片上,另 一端固定在管体内壁上,从而呼气末正压的压力由弹簧的弹力决定。
【文档编号】A61B5/08GK205598547SQ201620205529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王锷, 黄佳鹏
【申请人】王锷, 黄佳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