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桉木工艺品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89489阅读:19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桉木工艺品的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桉木工艺品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木材作为低碳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等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材也逐渐被应用到工艺品,木质工艺品有极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产品远销国外,受到消费者喜欢,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它们的生物特质特殊,存在依然、易裂、易虫蛀等缺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性处理,以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使其更容易加工和运输储存,提高观赏价值和实用性,现有常规的处理手段是通过改性剂对材料浸泡处理,以实现做旧、提高力学性能和产品稳定性的效果,但目前技术中实现以上效果需要分别根据要实现的功能配置改性剂,操作过程较为繁琐。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人工速生林木材成为木材工业原料的主体,桉树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速生人工树种之一,我国的桉树人工林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桉树人工木材的利用缺未能解决,由于桉树木材中有大量的可溶性物质,尺寸稳定性差,本文中对桉木作工艺品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和讨论。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桉木工艺品的加工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桉木工艺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新伐桉木在6周内进行加工,然后在温度为65-75℃、质量浓度为0.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2小时,取出后在通风处晾干备用;(2)将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和质量浓度为6-10g/l的硅酸锂溶液混合,其中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和硅酸锂的摩尔比为1:1,在温度为40-4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2小时,然后加入模数为2.2-2.6的水玻璃,水玻璃与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40-45,搅拌反应2-4小时后,加入相当于水玻璃重量2-4%的氯化钾陈化处理6-8小时,浓缩后干燥喷雾,得到粉体,再将粉体转入马弗炉中,在685-720℃下煅烧结晶30min,再经粉碎过筛得到改性料;(3)将上述所得改性料、油酸钾、硫化棉籽油以重量比7:4:1混合,然后稀释35-40倍后,将桉木制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浸泡2-4小时后,在温度为120-140℃的热风烘干至桉木制品表面含水量为40-45%时,将桉木制品放入变温箱中;(4)在变温箱中,控制变温箱最高温度为50℃,最低温为15℃,以每分钟5℃的速度在最高温和最低温之间升温或降温,处理1-2小时后取出即得。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桉木为尾叶桉、雷林一号桉、窿缘桉中的一种;所述步骤(2)中将陈化处理后的产物浓缩至原体积的1/5后,在320-380℃的条件下喷雾干燥;所述硫化棉籽油为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a;所述步骤(3)重复操作1-2次。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在高温条件下用氢氧化钠溶液对桉木进行处理,能够有效脱除桉木材料中的可溶物质,同时减少木材强度的降低,避免桉木材料裂隙的产生,再利用改性的水玻璃与油酸钾、硫化棉籽油对桉木制品浸泡处理,改性的水玻璃由于分子量较小,进入细胞腔和细胞间隙,硫化棉籽油增强其凝胶作用,干固后长期保留,可使桉木制品保持充胀状态,干缩性降低,提高尺寸稳定性;同时改性料、油酸钾和硫化棉籽油协同作用,在变温箱条件处理下,能在桉木制品表面形成封闭的无极层膜,能够改善组织可溶物的渗出,提高了桉木制品表面的光滑性和紧致度,增强其防开裂和防吸潮的能力,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所得桉木制品观赏性好,商品性增加。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桉木工艺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新伐桉木在6周内进行加工,然后在温度为70℃、质量浓度为0.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2小时,取出后在通风处晾干备用;(2)将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和质量浓度为8g/l的硅酸锂溶液混合,其中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和硅酸锂的摩尔比为1:1,在温度为42℃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5小时,然后加入模数为2.4的水玻璃,水玻璃与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42,搅拌反应3小时后,加入相当于水玻璃重量3%的氯化钾陈化处理7小时,陈化处理后的产物浓缩至原体积的1/5后,在350℃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粉体,再将粉体转入马弗炉中,在700℃下煅烧结晶30min,再经粉碎过筛得到改性料;(3)将上述所得改性料、油酸钾、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a以重量比7:4:1混合,然后稀释38倍后,将桉木制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浸泡3小时后,在温度为130℃的热风烘干至桉木制品表面含水量为42%时,将桉木制品放入变温箱中;(4)在变温箱中,控制变温箱最高温度为50℃,最低温为15℃,以每分钟5℃的速度在最高温和最低温之间升温或降温,处理1.5小时后取出即得。实施例2一种桉木工艺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新伐桉木在6周内进行加工,然后在温度为65℃、质量浓度为0.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2小时,取出后在通风处晾干备用;(2)将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和质量浓度为10g/l的硅酸锂溶液混合,其中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和硅酸锂的摩尔比为1:1,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小时,然后加入模数为2.2的水玻璃,水玻璃与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45,搅拌反应4小时后,加入相当于水玻璃重量4%的氯化钾陈化处理8小时,陈化处理后的产物浓缩至原体积的1/5后,在320℃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粉体,再将粉体转入马弗炉中,在720℃下煅烧结晶30min,再经粉碎过筛得到改性料;(3)将上述所得改性料、油酸钾、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a以重量比7:4:1混合,然后稀释40倍后,将桉木制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浸泡2小时后,在温度为140℃的热风烘干至桉木制品表面含水量为45%时,将桉木制品放入变温箱中;(4)在变温箱中,控制变温箱最高温度为50℃,最低温为15℃,以每分钟5℃的速度在最高温和最低温之间升温或降温,处理2小时后取出即得。实施例3一种桉木工艺品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新伐桉木在6周内进行加工,然后在温度为75℃、质量浓度为0.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2小时,取出后在通风处晾干备用;(2)将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和质量浓度为6g/l的硅酸锂溶液混合,其中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和硅酸锂的摩尔比为1:1,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模数为2.6的水玻璃,水玻璃与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40,搅拌反应2小时后,加入相当于水玻璃重量2%的氯化钾陈化处理6小时,陈化处理后的产物浓缩至原体积的1/5后,在320-380℃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粉体,再将粉体转入马弗炉中,在685℃下煅烧结晶30min,再经粉碎过筛得到改性料;(3)将上述所得改性料、油酸钾、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a以重量比7:4:1混合,然后稀释35倍后,将桉木制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浸泡4小时后,在温度为120℃的热风烘干至桉木制品表面含水量为40%时,将桉木制品放入变温箱中;(4)在变温箱中,控制变温箱最高温度为50℃,最低温为15℃,以每分钟5℃的速度在最高温和最低温之间升温或降温,处理1小时后取出即得。设置对照组1,将实施例1步骤(2)去掉、步骤(3)中改性料替换为等重量的硅酸钠,其余内容不变;设置对照组2,将实施例1中油酸钾去掉,其余内容不变;设置对照组3,将实施例1中硫化烯烃棉籽油t405a去掉,其余内容不变;设置对照组4,将步骤(4)去掉,直接在步骤(3)中120℃的热风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12-15%,其余内容不变;设计实验,以尾叶桉为实验树种,对各组滤出物效果进行检测,并对裂隙程度进行检测,得到以下结果:表1组别抽出物(%)裂隙程度(mm/cm²)28天静曲强度(mpa)实施例113.64.28.2实施例213.74.37.6实施例313.44.67.9如果延长氢氧化钠溶液的浸泡时间,就会增加裂隙程度和严重降低28天静曲强度,如果改变温度或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均会改变脱除可溶物的效果,因此,本发明中方法在缩短处理时间的同时提高对桉木材料的浸提效果,保证桉木材料的强度和光滑度。处理完成后,对各组桉木制品的稳定性能进行检测:其中抗干缩系数=(未处理木材体积干缩率-处理木材体积干缩率)/未处理木材体积干缩率×100%;抗吸水系数=(未处理木材体积吸水率-处理木材体积吸水率)/未处理木材体积吸水率×100%;抗吸湿系数=(未处理木材体积吸湿率-处理木材体积吸湿率)/未处理木材体积吸湿率×100%;表2组别体积抗干缩系数(%)抗吸水系数(%)抗吸湿系数(%)实施例126.928.620.4实施例226.328.420.1实施例326.528.520.2对照组111.524.715.4对照组214.625.316.2对照组315.222.915.8对照组418.318.612.4通过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加工方法能提高桉木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还能提高桉木制品的强度,减少桉木制品在存放过程中可溶物渗出表面对其造成污染,提高艺术观赏性。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