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框快速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563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框快速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竹框的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竹框快速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采用竹材料制成的竹框架体结构在各类家居产品中被广泛使用,例如:收纳篮的支撑框架,相框和镜子的框架,桌椅的框架等等。因此,如何提高竹框架体结构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及降低其生产成本就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

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竹框成型设备(申请号:201520985887.4),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成型模具,模具包括内模和外模,外模可相对内模移动,内模和外模相对的侧边形成了竹框成型区,外模相对内模移动后将竹材夹紧于竹框成型区,内模和外模内部设置有热质回路,热质回路的进口和出口连通热源。热源在热质回路内流通对模具加热,竹材放置于竹框成型区,合模过程中,对竹材进行干式加热软化,也就不会增加竹材的湿度,也就不需要在后序进行干燥,软化的同时由外模和内模共同作用对竹材进行弯曲定型,一次性完成软化、定型和粘胶烘干,降低能耗,提高成型效率。然而,虽然多个动模是依次顺序动作,但多个动模是间隔设置的,在相邻动模之间竹条容易向工作台面上方拱起或翘出,尤其是在竹条闭合成竹框的最后两三个外模向内模靠近夹紧的时候。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竹条无法闭合成竹框,另一方面也会直接影响到竹框的成型质量。另外,由于设备没有设计相应脱模结构,在竹材成型竹框后,不能快速地将竹框从内模上脱离出来,从而导致其成型效率得不到更好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竹框快速成型设备。通过对设备的改良,使多层竹条能够顺利闭合成竹框,同时还可以提高竹框的产品质量,而且能快速地将竹框从内模上脱离出来,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方案在于:一种竹框快速成型设备,该设备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内模和围绕在内模周围的外模,外模可相对内模移动,内模和外模相对的侧边形成竹框成型区,外模相对内模移动后将竹材夹紧于竹框成型区。该设备还包括脱模机构和防翘曲压紧机构,所述脱模机构用于使围绕在内模上的竹框快速脱模;所述防翘曲压紧机构,用于配合内模和外模压紧竹材,防止竹材在被夹紧成型时发生翘曲变形,尤其是发生向工作台上方翘曲的变形。

进一步,所述脱模机构包括顶杆,所述顶杆安装在内模周边的工作台上。内模的每个侧边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的顶杆。

进一步,所述顶杆由顶杆驱动机构带动其运动,使其能自动伸出或缩回工作台的台面。顶杆缩回工作台的台面时,其上端与工作台的台面平齐,所述顶杆驱动机构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所述顶杆驱动机构安装在工作台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防翘曲压紧机构包括支架、若干个伸缩机构和压头,所述支架将伸缩机构架设在竹框成型区的上方,所述伸缩机构垂直于竹框成型区,所述压头安装在伸缩机构的伸缩杆末端。所述伸缩机构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

进一步,所述内模的内部设置有热质回路,所述外模为电加热模具。内模采用热质回路供热,可使内模受热更加均匀。而外模采用电加热可以使其活动更加灵活,一方面采用电加热模具有利于减轻模具重量,减小惯量,使其惯性小,运动灵活;另一方面由于外模是做往复的来回运动,导线比热质输送管路能更好地适应其工况需求,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内模为矩形模具,所述外模包括底边凹形模具、左上角l形模具、右上角l形模具和顶边直线模具,所述底边凹形模具、左上角l形模具、右上角l形模具和顶边直线模具分别由各自的驱动机构带动其运动。

进一步,所述左上角l形模具和右上角l形模具的旁侧设置有定位导向结构,所述左上角l形模具和右上角l形模具与定位导向结构滑动配合。一方面提高了左上角l形模具和右上角l形模具运动的平稳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左上角l形模具和右上角l形模具的承受力和加工工位精度。

进一步,所述防翘曲压紧机构具有三个压头,分别为左压头、中间压头和右压头,其中左压头位于左上角l形模具拐角处与内模所形成的竹框成型区的上方,中间压头位于顶边直线模具与内模所形成的竹框成型区的上方,右压头位于右上角l形模具拐角处与内模所形成的竹框成型区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工作台安装在机架上,每个机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工作台,每个工作台上分别设置有内模、若干个外模、脱模机构和防翘曲压紧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增设防翘曲压紧机构和脱模机构,防翘曲压紧机构配合内模和外模的夹紧作业,尤其是对竹框成型区的几个关键点位置,进行辅助压紧竹材,防止竹材在夹紧成型时发生拱起或翘曲变形,尤其是发生向工作台上方拱起或翘曲的变形,减少竹框的次品率和物料损失,提高竹条闭合成框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另外,脱模机构能够使围绕在内模上的竹框快速脱模,提高生产效率。总之,本发明通过对设备的改良,使多层竹条能够顺利闭合成竹框,同时还可以提高竹框的产品质量,而且能快速地将竹框从内模上脱离出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竹框快速成型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竹框快速成型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竹框快速成型设备的左视示意图。

标号说明:1-工作台1.1-机架2-内模3-外模3.1-底边凹形模具3.2-左上角l形模具3.3-右上角l形模具3.4-顶边直线模具3.5-定位导向结构4-脱模机构4.1-顶杆4.2-顶杆驱动机构5-防翘曲压紧机构5.1-支架5.2-伸缩机构5.3-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竹框快速成型设备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内模2和围绕在内模2周围的外模3,外模3可相对内模2移动,内模2和外模3相对的侧边形成竹框成型区,外模相对内模移动后将竹材夹紧于竹框成型区。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竹框快速成型设备还包括脱模机构4和防翘曲压紧机构5,所述脱模机构4用于使围绕在内模上的竹框快速脱模;所述防翘曲压紧机构5,用于配合内模和外模压紧竹材,防止竹材在被夹紧成型时发生翘曲变形,尤其是发生向工作台上方翘曲的变形。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脱模机构4包括顶杆4.1,所述顶杆4.1竖直安装在内模2周边的工作台1上。内模2的每个侧边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的顶杆4.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杆4.1由顶杆驱动机构4.2带动其运动,使其能自动伸出或缩回工作台1的台面(即上表面)。顶杆4.1缩回工作台的台面时,其上端与工作台的台面平齐,所述顶杆驱动机构4.2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所述顶杆驱动机构4.2安装在工作台的下方。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翘曲压紧机构5包括支架5.1、若干个伸缩机构5.2和压头5.3,所述支架5.1将伸缩机构5.2架设在竹框成型区的上方,所述伸缩机构5.2垂直于竹框成型区,所述压头5.3安装在伸缩机构5.2的伸缩杆下端。所述伸缩机构5.2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2的内部设置有热质回路,所述外模3为电加热模具。内模采用热质回路供热,可使内模受热更加均匀。而外模采用电加热可以使其活动更加灵活,一方面采用电加热模具有利于减轻模具重量,减小惯量,使其惯性小,运动灵活;另一方面由于外模是做往复的来回运动,导线比热质输送管路能更好地适应其工况需求,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2为矩形模具,所述外模3包括底边凹形模具3.1、左上角l形模具3.2、右上角l形模具3.3和顶边直线模具3.4,所述底边凹形模具3.1、左上角l形模具3.2、右上角l形模具3.3和顶边直线模具3.4分别由各自的驱动机构带动其运动。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上角l形模具3.2和右上角l形模具3.3的旁侧设置有定位导向结构3.5,所述左上角l形模具和右上角l形模具与定位导向结构滑动配合。一方面提高了左上角l形模具和右上角l形模具运动的平稳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左上角l形模具和右上角l形模具的承受力和加工工位精度。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翘曲压紧机构5具有三个压头5.3,分别为左压头、中间压头和右压头,其中左压头位于左上角l形模具3.2拐角处与内模2所形成的竹框成型区的上方,中间压头位于顶边直线模具3.4与内模2所形成的竹框成型区的上方,右压头位于右上角l形模具3.3拐角处与内模2所形成的竹框成型区的上方。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安装在机架上,每个机架上背靠背对称设置有两个工作台,每个工作台上分别设置有内模、若干个外模、脱模机构和防翘曲压紧机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