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打孔功能的防断裂的人造板滚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6689发布日期:2019-03-15 19:1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打孔功能的防断裂的人造板滚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压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打孔功能的防断裂的人造板滚压机。



背景技术:

人造板滚压机是指加工人造板的机器,人造板是以木板或者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施加或不施加胶黏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而成的板材火模压制品,主要包括胶合板、刨花板和纤维板等三大类产品,其延伸产品和深加工产品达上百种,传统的人造板滚压机仅仅具有给人造板进行加压和固定成型的功能,当人造板将进行下一道程序时,成型的人造板处于一端加工状态,另一端处于悬空的状态,会使得刚刚加工完成的人造板不牢固,极其容易断裂,这样大大降低了加工人造板的流水线的合格率,且传统的人造板滚压机仅仅单独地具有给工件加压和成型的作用,并不能给工件进行打孔,使得打孔这道工艺流入带下一道程序,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流水线的生产时间,降低了流水线的工作效率。

现有的人造板滚压机仅仅只具有加压和固定成型的作用并不具备打孔的功能,同时在加工完成后人造板极其容易发生断裂的现象,进而存在着现有的人造板加工完成后容易断裂以及滚压机不具备打孔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滚压机问题,问题如下:

(1)、现有的人造板加工完成后容易断裂;

(2)、滚压机不具备打孔功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打孔功能的防断裂的人造板滚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第一滚筒设置在第二滚筒的上方,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中部前后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前后两端均活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第一滚筒后端的升降杆的中部活动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后端中部设置有按钮,所述第一滚筒前端的升降杆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铜线,所述第一滚筒的右侧设置有钻孔装置,所述钻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一感应装置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端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孔头,所述机架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机架左侧的固定杆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感应装置,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头和红外线接收头,所述红外线发射头设置在红外线接收头的后端,所述红外线发射头和红外线接收头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机架上,所述机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筒。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的左侧设置有节能灯,所述节能灯与机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筒的下端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铜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内部均匀设置有弹簧网。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挤压装置,挤压装置包括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第一滚筒设置在第二滚筒的上方,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中部前后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轴承,轴承的前后两端均活动连接有升降杆,第一滚筒后端的升降杆的中部活动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的后端中部活动连接有按钮,第一滚筒前端的升降杆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铜线,机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筒;当使用者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使用者将铜线接入外部电动机,带动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转动,升降杆具有调节滚筒间的高度的作用,当使用者拔出固定件中的按钮时,通过升降杆来控制第一滚筒的高度,当调节到需要的高度时,按下按钮,第一滚筒被固定住,从而保证了人造板在加工过程中的厚度,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当开始进行人造板加压成型这道程序时,将人造板从转轴的左侧流入,流入到挤压装置内进行加压成型的工作,成型的人造板从挤压装置的右侧流出,同时右侧也有转轴,人造板可以平稳安全地流入到下一道程序,这样保证了刚加压成型的人造板由于内部胶水沾粘不牢固,不会出现断裂的现象,从而解决了现有的人造板滚压机加工完成后容易断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滚筒的右侧设置有钻孔装置,钻孔装置包括第一感应装置,第一感应装置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端与机架固定连接,固定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孔头;当使用者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当加工完成后的人造板通过转筒传动到钻孔装置时,钻孔装置两侧的第一感应装置检测到人造板的位置,此时开始工作钻孔装置上的钻头,极大的简化操作,减少了生产线的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由于电脑程序控制钻头装置,这样可以覆盖全人造板打孔位置,可以随便在各个位置上进行打孔,给使用者带来个极大的便捷,从而解决了现有的人造板滚压机不具备打孔功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挤压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机架;2、挤压装置;3、第一滚筒;4、第二滚筒;5、轴承;6、升降杆;7、固定件;8、按钮;9、铜线;10、钻孔装置;11、第一感应装置;12、固定块;13、驱动杆;14、钻孔头;15、固定杆;16、第二感应装置;17、红外发射头;18、红外接收头;19、底座;20、转筒;21、节能灯;22、加热丝;23、底盘;24、弹簧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具有打孔功能的防断裂的人造板滚压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挤压装置2,挤压装置2包括第一滚筒3和第二滚筒4,第一滚筒3设置在第二滚筒4的上方,第一滚筒3和第二滚筒4的中部前后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轴承5,轴承5的前后两端均活动连接有升降杆6,第一滚筒3后端的升降杆6的中部活动连接有固定件7,固定件7的后端中部设置有按钮8,第一滚筒3前端的升降杆6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铜线9,第一滚筒3的右侧设置有钻孔装置10,钻孔装置10包括第一感应装置11,第一感应装置11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顶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固定块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13,驱动杆13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孔头14,机架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机架1左侧的固定杆15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感应装置16,第二感应装置16包括红外线发射头17和红外线接收头18,红外线发射头17设置在红外线接收头18的后端,红外线发射头17和红外线接收头18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9,底座19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机架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筒20。

第一滚筒3的左侧设置有节能灯21,节能灯21与机架1固定连接。

转筒20的下端设置有加热丝22,加热丝22与铜线9电性连接。

机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23,底盘23内部均匀设置有弹簧网24。

工作原理:

当使用者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外保护层机架1的中部保护着挤压装置2,挤压装置2包括有第一滚筒3和第二滚筒4,第一滚筒3与第二滚筒4的中间是通过轴承5的转动进行工作的,轴承5的两侧均有升降杆6活动连接,升降杆6连接有固定件7,固定件7设置有控制高度的按钮8;当使用者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使用者将铜线9接入外部电动机,带动第一滚筒3和第二滚筒4的转动,升降杆6具有调节滚筒间的高度的作用,当使用者拔出固定件7中的按钮8时,通过升降杆6来控制第一滚筒3的高度,当调节到需要的高度时,按下按钮8,第一滚筒3被固定住,从而保证了人造板在加工过程中的厚度,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当开始进行人造板加压成型这道程序时,将人造板从转筒20的左侧流入,流入到挤压装置2内进行加压成型的工作,成型的人造板从挤压装置2的右侧流出,同时右侧也有转筒20,人造板可以平稳安全地流入到下一道程序,这样保证了刚加压成型的人造板由于内部胶水沾粘不牢固,不会出现断裂的现象,同时机架1内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起到的支撑固定机架1的作用,保证机架1内部的各个位置的安全的工作,挤压装置2的右侧有钻头装置10,当加工完成后的人造板通过转筒20传动到钻孔装置10时,钻孔装置10两侧的第一感应装置11检测到人造板的位置,并通过电脑操控钻孔装置10上的钻头,极大的简化操作,减少了生产线的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由于电脑程序控制钻头装置10,这样可以覆盖全人造板打孔位置,可以随便在各个位置上进行打孔,给使用者带来个极大的便捷,转筒20左侧前端设置有第二感应装置16,当人造板从上个程序流入到这个程序时,第二感应装置16中的红外发射头17发射出红外线,由红外接收头18接收,当人造板过高或过低时,第二感应装置16所发射出的红外线被人造板遮挡住,机器就不会进行工作加压,人造板视为不合格产品,机器将自动筛选不合格的人造板,这样大大地提高了人造板的质量,红外发射头17和红外接收头18均固定在底座19上,底座19固定在机架1上,挤压装置2的左侧设置有节能灯21,当使用者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打开节能灯21,这样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操作机器,进行手工操作,同时,当该实用新型夜晚进行工作时,起到照明的作用,机架1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加热丝22,当使用者在使用该实用新型时,通过加热加热丝22,给进行挤压的人造板内部的胶水进行加热,可以使得在进行加工成型时的人造板粘合的更加紧密,机架1的底部固定有底盘23,底盘23内部有弹簧网24,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