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0698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木制品艺品需要进行开榫加工,即在木制品的侧面铣出相应形状的槽。目前普遍使用立式单轴工铣床来为该木制品进行开榫,一根该木制品要分两次开榫,手工装卸。
[0003]在此工艺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工件进行运输,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人手动进行操作,这种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进行木料传输的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水平轨道和第二水平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可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和第二水平轨道间运动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与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和第二水平轨道等高,所述第一水平轨道上设有将工件推入所述工作台上的第一送料装置,所述第二水平轨道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工件推出的出料装置。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台面、设置在所述台面上的第二送料装置,限位块以及位于所述台面上方的夹紧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用于水平推送工件,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工件的运动轨迹上,且其上还设有控制所述夹紧装置向下运动的第一接触开关。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上的物料架,所述工件自下而上依次叠放在所述物料架上,所述第一水平轨道上还设有一可水平往复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高度低于所述工件的厚度。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送料装置包括通过第二旋转装置驱动旋转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台面的最小距离m小于所述工件的厚度。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装置包括通过第三旋转装置驱动旋转的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二水平轨道间的最小距离η小于所述工件的厚度。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至少其外层为橡胶制。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上的第一缸体,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缸体和工作台上且可伸缩的第一气缸臂。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装置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工作台顶部的第二缸体以及一端与该第二缸体连接且可竖直伸缩的第二气缸臂。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装置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工作台顶部的第二缸体以及一端与该第二缸体连接且可竖直伸缩的第二气缸臂。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自动方式实现木料工件的运输,保证了加工效率,而且降低了操作的风险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2_第一水平轨道;4_和第二水平轨道;6_工作台;7_出料装置;8_台面;9-滑动块;10-第二送料装置;12-夹紧装置;14_物料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水平轨道2和第二水平轨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可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和第二水平轨道4间运动的工作台6,所述工作台6与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和第二水平轨道4等高,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上设有将工件推入所述工作台6上的第一送料装置,所述第二水平轨道4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工件推出的出料装置7。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台6上设有台面8、设置在所述台面8上的第二送料装置10,限位块以及位于所述台面8上方的夹紧装置12,所述第二送料装置10用于水平推送工件,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工件的运动轨迹上,且其上还设有控制所述夹紧装置12向下运动的第一接触开关。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上的物料架14,所述工件自下而上依次叠放在所述物料架14上,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上还设有一可水平往复滑动的滑动块9,所述滑动块9的高度低于所述工件的厚度。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送料装置10包括通过第二旋转装置驱动旋转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台面8的最小距离m小于所述工件的厚度。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装置7包括通过第三旋转装置驱动旋转的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二水平轨道4间的最小距离η小于所述工件的厚度。
[00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至少其外层为橡胶制。
[00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上的第一缸体,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缸体和工作台6上且可伸缩的第一气缸臂。
[00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装置12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工作台6顶部的第二缸体以及一端与该第二缸体连接且可竖直伸缩的第二气缸臂。
[0026]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步骤如下:
[0027](I)将工件自上而下装载到物料架14子中;
[0028](2)滑动块9水平滑动,推动物料架14最底部的工件沿着第一水平轨道2运动;
[0029](3)工件运输到第二滚轮的下方与第二滚轮进行接触,第二滚轮与工件摩擦产生的摩擦力驱动工件继续向前运动,直到运动到被限位块阻挡,此时工件与第一接触开关接触;
[0030](4)第一接触开关与工件接触后驱动第二气缸臂向下运动,将工件夹紧;
[0031](5)工件夹紧后,第一气缸臂水平运动将工作台6推送到第二水平轨道4上;
[0032](6)此时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加工完成后,第三滚轮转动,第三滚轮与工件摩擦产生的摩擦力将工件送出第二水平轨道4,整个运输工序完成。
[0033]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滚轮与台面8的最小距离m以及第三滚轮与第二水平轨道4间的最小距离η均小于工件的厚度,这样保证第二、三滚轮与工件有足够的接触,以便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另外,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的外层为橡胶层,采用这种结构,它们在与工件接触时,产生弹性变形。从而避免了与工件刚性摩擦产生的塑形变形导致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的机械磨损,有利于提高其寿命。
[0034]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水平轨道(2)和第二水平轨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可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和第二水平轨道(4)间运动的工作台(6),所述工作台(6)与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和第二水平轨道(4)等高,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上设有将工件推入所述工作台(6)上的第一送料装置,所述第二水平轨道(4)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工件推出的出料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6)上设有台面(8)、设置在所述台面⑶上的第二送料装置(10),限位块以及位于所述台面⑶上方的夹紧装置(12),所述第二送料装置(10)用于水平推送工件,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工件的运动轨迹上,且其上还设有控制所述夹紧装置(12)向下运动的第一接触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上的物料架(14),所述工件自下而上依次叠放在所述物料架(14)上,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上还设有一可水平往复滑动的滑动块(9),所述滑动块(9)的高度低于所述工件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料装置(10)包括通过第二旋转装置驱动旋转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台面(8)的最小距离m小于所述工件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7)包括通过第三旋转装置驱动旋转的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二水平轨道(4)间的最小距离η小于所述工件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至少其外层为橡胶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上的第一缸体,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缸体和工作台(6)上且可伸缩的第一气缸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12)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工作台(6)顶部的第二缸体以及一端与该第二缸体连接且可竖直伸缩的第二气缸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料自动传输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水平轨道(2)和第二水平轨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可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和第二水平轨道(4)间运动的工作台(6),所述工作台(6)与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和第二水平轨道(4)等高,所述第一水平轨道(2)上设有将工件推入所述工作台(6)上的第一送料装置,所述第二水平轨道(4)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工件推出的出料装置(7)。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自动方式实现木料工件的运输,保证了加工效率,而且降低了操作的风险性。
【IPC分类】B27F5/02, B27F5/06
【公开号】CN204658604
【申请号】CN201420743035
【发明人】潘义君
【申请人】潘义君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