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5078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木珠子加工设备都比较大型,而且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不易维修。另外,有的木珠子加工设备虽然结构不复杂,但是不能完成一次性的加工,即需要至少2到3道的工序才能加工完成,这样也提高了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结构简单,只要一个工序即可完成木珠子的加工。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包括一机台和一双向旋转电机,所述机台表面中部设置有一刀具,所述刀具包括一飞刀,飞刀底部垂直设置有一转轴,转轴贯穿所述机台表面,所述转轴底部设置有一飞刀座盘轮,所述飞刀座盘轮位于机台腔体内,所述机台腔体内设置有一飞刀电机,该飞刀电机上设置有一飞刀电机盘轮,所述飞刀电机盘轮经过一皮带与所述飞刀座盘轮连接;所述机台表面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布于刀具的左右两侧,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结构相同,第一夹持组件包括一旋转转轴,该旋转转轴的中部外套有一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尾部设置有一轴承,旋转转轴的尾部设置于轴承内,旋转转轴端部设置有一夹头;所述旋转转轴上套设有一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位于第一套筒内;所述双向旋转电机两端的转动轴均设置有一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双向旋转电机驱动旋转转轴在第一套筒内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套筒底部垂直设置有一升降支杆,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轴承侧壁设置有一第二套筒,该第二套筒内设置有螺旋槽,所述第二套筒内螺旋设置有一螺杆,该螺杆的尾部顶在第二夹持组件的旋转转轴上,通过螺杆的调节使得旋转转轴能在横向上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第二套筒底部垂直设置有一升降支杆,两个升降支杆的尾部为直齿条;两个升降支杆贯穿所述机台表面,所述机台下部横向贯穿设置有一升降手动连杆,该升降手动连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三齿轮,两个第三齿轮分别对应与两个升降支杆尾部的直齿条相啮合;升降手动连杆的端部设置有一手动转盘。
[0005]进一步地,所述螺杆的端部设置有一转动头。
[0006]进一步地,所述机台表面侧壁设置有一防护罩,该防护罩罩住所述双向旋转电机。
[0007]进一步地,所述机台表面设置有一限位钉,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轴承上横向垂直有一固定杆,该固定杆向下垂直设置有一限位柱,该限位柱的位置与限位钉相对应。
[0008]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机台和一双向旋转电机,所述机台表面中部设置有一刀具,所述刀具包括一飞刀,飞刀底部垂直设置有一转轴,转轴贯穿所述机台表面,所述转轴底部设置有一飞刀座盘轮,所述飞刀座盘轮位于机台腔体内,所述机台腔体内设置有一飞刀电机,该飞刀电机上设置有一飞刀电机盘轮,所述飞刀电机盘轮经过一皮带与所述飞刀座盘轮连接;通过飞刀电机的能驱动飞刀进行转动,所述机台表面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通过一升降手动连杆和两个升降支杆的作用能进行上下升降调节,这样将待加工的木块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夹紧,然后通过升降手动连杆的操作,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进行上下位置调整,调整好后,开启电源,飞刀进行圆周转到,两个夹持组件通过双向旋转电机能进行360度转动,从而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只要一个工序即可完成木珠子的加工。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和图2所不,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包括一机台I和一双向旋转电机2,所述机台I表面中部设置有一刀具3,所述刀具3包括一飞刀31,飞刀31底部垂直设置有一转轴32,转轴32贯穿所述机台I表面,所述转轴32底部设置有一飞刀座盘轮33,所述飞刀座盘轮33位于机台I腔体内,所述机台I腔体内设置有一飞刀电机34,该飞刀电机34上设置有一飞刀电机盘轮35,所述飞刀电机盘轮35经过一皮带36与所述飞刀座盘轮33连接;这样通过飞刀电机34工作能带动飞刀31进行圆周转动;所述机台I表面设置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分布于刀具3的左右两侧,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结构相同,第一夹持组件4包括一旋转转轴41,该旋转转轴41的中部外套有一第一套筒42,第一套筒42的尾部设置有一轴承43,旋转转轴41的尾部设置于轴承43内,旋转转轴41端部设置有一夹头44 ;所述旋转转轴41上套设有一第一齿轮45,且第一齿轮45位于第一套筒42内;所述双向旋转电机2两端的转动轴均设置有一第二齿轮21,第二齿轮21与所述第一齿轮45相啮合;所述双向旋转电机2驱动旋转转轴41在第一套筒42内进行旋转;这样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既能夹住木块(未图示),又能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的第一套筒42底部垂直设置有一升降支杆6,所述第二夹持组件5的轴承43侧壁设置有一第二套筒7,该第二套筒7内设置有螺旋槽(未图示),所述第二套筒7内螺旋设置有一螺杆8,该螺杆8的尾部顶在第二夹持组件5的旋转转轴41上,通过螺杆8的调节使得旋转转轴41能在横向上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第二套筒7底部垂直设置有一升降支杆6,两个升降支杆6的尾部为直齿条;两个升降支杆6贯穿所述机台I表面,所述机台I下部横向贯穿设置有一升降手动连杆9,该升降手动连杆9上设置有两个第三齿轮91,两个第三齿轮91分别对应与两个升降支杆6尾部的直齿条相啮合;升降手动连杆9的端部设置有一手动转盘。这样两个升降支杆6在升降手动连杆9的带动下,能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的高度,其中,第一夹持组件4的旋转转轴41不能进行前后调节,第二夹持组件5的旋转转轴通过第二套筒7和螺杆8能进行前后调节,该螺杆8只是尾部顶在第二夹持组件5的旋转转轴41上;并不是一体连接的,这样旋转转轴41在转动的时候,螺杆8并不会进行转动,二者是分离的状态;另外,第一夹持组件4和第二夹持组件5的旋转转轴通过双向旋转电机2的驱动能进行旋转。
[0013]其中,为了操作人员更加方便操作,所述螺杆8的端部设置有一转动头81。所述机台I表面侧壁设置有一防护罩10,该防护罩10罩住所述双向旋转电机2。这样防止双向旋转电机2在工作过程中,伤害到操作人员。
[0014]所述机台I表面设置有一限位钉11,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的轴承43上横向垂直有一固定杆12,该固定杆12向下垂直设置有一限位柱13,该限位柱13的位置与限位钉11相对应。这样第一夹持组件4在升降支杆6的作用下,向下降的时候能防止下降得太低,从而第一夹持组件4的夹头44碰到飞刀31。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台和一双向旋转电机,所述机台表面中部设置有一刀具,所述刀具包括一飞刀,飞刀底部垂直设置有一转轴,转轴贯穿所述机台表面,所述转轴底部设置有一飞刀座盘轮,所述飞刀座盘轮位于机台腔体内,所述机台腔体内设置有一飞刀电机,该飞刀电机上设置有一飞刀电机盘轮,所述飞刀电机盘轮经过一皮带与所述飞刀座盘轮连接;所述机台表面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布于刀具的左右两侧,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结构相同,第一夹持组件包括一旋转转轴,该旋转转轴的中部外套有一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尾部设置有一轴承,旋转转轴的尾部设置于轴承内,旋转转轴端部设置有一夹头;所述旋转转轴上套设有一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位于第一套筒内;所述双向旋转电机两端的转动轴均设置有一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双向旋转电机驱动旋转转轴在第一套筒内进行旋转;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套筒底部垂直设置有一升降支杆,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轴承侧壁设置有一第二套筒,该第二套筒内设置有螺旋槽,所述第二套筒内螺旋设置有一螺杆,该螺杆的尾部顶在第二夹持组件的旋转转轴上,通过螺杆的调节使得旋转转轴能在横向上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第二套筒底部垂直设置有一升降支杆,两个升降支杆的尾部为直齿条;两个升降支杆贯穿所述机台表面,所述机台下部横向贯穿设置有一升降手动连杆,该升降手动连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三齿轮,两个第三齿轮分别对应与两个升降支杆尾部的直齿条相啮合;升降手动连杆的端部设置有一手动转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端部设置有一转动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表面侧壁设置有一防护罩,该防护罩罩住所述双向旋转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表面设置有一限位钉,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轴承上横向垂直有一固定杆,该固定杆向下垂直设置有一限位柱,该限位柱的位置与限位钉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珠子加工设备,包括一机台和一双向旋转电机,所述机台表面中部设置有一刀具,所述刀具包括一飞刀,飞刀底部垂直设置有一转轴,转轴贯穿所述机台表面,所述转轴底部设置有一飞刀座盘轮,所述飞刀座盘轮位于机台腔体内,所述机台腔体内设置有一飞刀电机,该飞刀电机上设置有一飞刀电机盘轮,所述飞刀电机盘轮经过一皮带与所述飞刀座盘轮连接;所述机台表面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通过一升降手动连杆和两个升降支杆的作用能进行上下升降调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只要一个工序即可完成木珠子的加工。
【IPC分类】B27C5/08, B27G21/00, B27C5/06
【公开号】CN204819809
【申请号】CN201520574154
【发明人】黄育彩
【申请人】黄育彩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