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76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设计,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编织绳索、钢索或带体的编织机后侧,可针对卷收滚筒予以省力取卸的编织机滚筒起重机构设计,以达到轻松装卸该卷收滚筒的效果。
该卷收滚筒40于使用时是必须呈可转动状枢设于编织机后侧,以将编织完成的绳索、钢索或带体卷收,但是习见编织机装设卷收滚筒40的结构设计,均须作业者搬动提高该卷收滚筒40以进行活动装设,而无其他省力的辅助机构,所以该作业者进行卷收滚筒40装设时,即相当费力辛苦,尤其当卷收滚筒40全部卷满绳索、钢索或带体后,将其卸下则更为一费力的苦差事。
又习见编织机编织绳索、钢索或带体时,其绳索或带体中间常须另外设有一纱线或铜线等,所以必须于编织机前端另外设有一大纱筒将该纱线或铜线引至机台10上,以让上述的纱线301缠绕编织。其中该大纱筒拆装时,亦有相同于该卷收滚筒40取卸的费力缺点,因而造成作业者的工作更为艰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是包括一摇臂机构、两连杆及两支架,其特征是摇臂机构,是由一轴杆、一摇臂及两曲臂构成,该轴杆于两侧杆身分别固设一径向的曲臂,轴杆一侧端固设一摇臂,并将轴杆呈可转动状横跨设置于编织机后端,构成受摇臂扳动而呈转动两曲臂状;连杆,是形成为长杆状,利用两支连杆分别装设于摇臂机构及支架之间而呈联动状;支架,其是形成Y形的板片状,于上端设有一凹槽,于中间部设有横向销孔供枢设于编织机后端两侧的滚筒架而呈可翻转状;两连杆分别以前端枢接于摇臂机构的曲臂末端,并令后端分别枢接于两支架下端。
该摇臂机构乃以一轴杆呈可转动状横设于编织机的后端,于其杆身固设有两支下伸的曲臂并于轴杆一侧端设有一摇臂;两连杆是呈长杆状,分别以前端枢设于摇臂机构的曲臂下端,并令后端枢设于两支架的下端;而两支架是为略呈Y形的板片,并分别框设于编织机后端两侧的滚筒架内侧;籍此,即组成扳动该摇臂可利用连杆推拉两支架翻转的滚筒起重机构,从而达到应用两支架省力取卸编织机滚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次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设计,其中,该两支架后侧的滚筒架内侧处是可分别设有一微调装置,藉此控制两支架翻转的定位位置,使卷收滚筒的齿轮与编织机的齿轮准确咬合运转,以进行绳索、钢索或带体的卷收。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设计,其中,该编织机前端是可另设有一省力操作的起重机构,以于编织带体中央需设一纱线或铜线等时,可将一大纱筒轻松架设于编织机前端,而将其纱线或铜线牵引至编织机上进行编织作业。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起重机构的组合状态立体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起重机构的分解状态立体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起重机构的组装状态侧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起重机构的装卸动作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立体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拆卸动作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装置动作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应用时,(请参考图5所示)是可往后扳动该摇臂机构1的摇臂12,使轴杆11及曲臂13向前回转带动连杆2拉扯两支架3的底端,令两支架3同步向后下方翻转,若此作业者即可将空卷收滚筒40推移契入,再将摇臂12往前扳动,使两支架3往上翻转撑起有齿轮401的卷收滚筒40,藉此轻松将卷收滚筒40装设于编织机后端,以卷收编织完成的绳索、钢索或带体。同理,当卷收滚筒40绕满绳索、钢索或带体时,即可轻松扳动摇臂12使两支架3向后翻转,进而卸下该沉重的卷收滚筒40,获致轻松方便的装卸效果。
其次,本实用新型籍该曲臂13、连杆2以及支架3的数个销孔131、21、23、32等设计,使用者是可自由调整连杆2枢设位置,藉以适当控制该两支架3翻转的角度。又利用该微调装置34设计,当两支架3撑起卷收滚筒40令其齿轮401与编织机的传动齿轮60咬合时,即可籍微调装置34的微调螺栓341抵靠于两支架3后端(如图4所示)以使两齿轮40、60精确咬合运转。
再者,(如


图1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亦可于编织机的前端(或一侧端)另设有一起重机构4,其是包括一手推把41、两支撑架42及两座板43组成,其中该手推把41是为一横杆411于两端分设有一扳杆412而构成冂形状,该两支撑架42是呈L形板片状,于上端开设有一凹槽421,而该两座板43是分别形成为板片状;藉此,将两座板43分别固设于编织机前端(或一侧端)的两边,令该两支撑架42分别枢设于两座板43侧,并令手推把41的两扳杆41底端分别固设于两支撑架42侧边,即构成可取卸习见大纱筒70的起重机构。
若此,当编织机其绳索、钢索或带体的编织作业,该绳索或带体中间须另外设有一纱线或铜线,而必须于编织机前端(或一侧端)另外设有一大纱筒70,以将该纱线或铜线牵迁引至机台10中央进行编织时,其装设该大纱筒70的作业即可利用起重机构4轻松完成。(请参考图7及图8所示)作业者是可扳动手推把41使两支撑架42往下翻转,再将大纱筒70滚入与支撑架42的凹槽421契合,若此再轻松扳起手推把41时,即可以该两支撑架42撑起大纱筒70,以令大纱筒70装置架设于编织机前端(或一侧端),并牵引其纱线至机台10上方进行编织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仍是在于前述包括一摇臂机构1、两连杆2及两支架3所组成的编织机滚筒起重机构,其不仅可如前述装置于编织机后端,亦可装设于编织机的前端或一侧端,藉此应用于轻松装卸该大纱筒70。由此可见,凡运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所为的简易变更、置换,仍应包括于本案的专利范围及技术精神中。
权利要求1.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是包括一摇臂机构、两连杆及两支架,其特征是摇臂机构,是由一轴杆、一摇臂及两曲臂构成,该轴杆于两侧杆身分别固设一径向的曲臂,轴杆一例端固设一摇臂,并将轴杆呈可转动状横跨设置于编织机后端,构成受摇臂扳动而呈转动两曲臂状;连杆,是形成为长杆状,利用两支连杆分别装设于摇臂机构及支架之间而呈联动状;支架,其是形成Y形的板片状,于上端设有一凹槽,于中间部设有横向销孔供枢设于编织机后端两侧的滚筒架而呈可翻转状;两连杆分别以前端枢接于摇臂机构的曲臂末端,并令后端分别枢接于两支架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其特征是该摇臂机构的轴杆两侧杆身分别套设一轴承座,轴承座固定于编织机后端,轴杆形成可转动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其特征是该摇臂机构的轴杆一侧端套设一定位环,于定位环径向设有一定位螺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其特征是该摇臂机构的曲臂末端杆身设有一排销孔,以供与连杆前端枢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其特征是该连杆的前后端是分别设有销孔,以供螺栓及螺帽穿设与曲臂及支架构成枢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其特征是该支架下端是设有数个销孔,以与连杆后端枢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编织机的滚筒起重机构,其特征是该支架枢设处的后侧滚筒架,设有一微调装置,微调装置是形成为一座状,于其上端并螺设有一微调螺栓以抵靠于支架后端。
专利摘要编织机的起重机构。使编织机操作更加省力,防止故障。包括一摇臂机构、两连杆及两支架,其特征是摇臂机构,是由一轴杆、一摇臂及两曲臂构成,该轴杆于两侧杆身分别固设一径向的曲臂,轴杆一侧端固设一摇臂,并将轴杆呈可转动状横跨设置于编织机后端,构成受摇臂扳动而呈转动两曲臂状;连杆,是形成为长杆状,利用两支连杆分别装设于摇臂机构及支架之间而呈联动状。
文档编号D07B7/00GK2529895SQ0220163
公开日2003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7日
发明者陈妙翰 申请人:陈妙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