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32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尤指一种位于染布机的染色通道的喷嘴近出口处,以加强染液的雾化效果,进而使布匹以极低的浴比,快速且均匀地完成染色作业。
背景技术
参见图1,习知传统染布机主要在一机具主体1周边设置一传输机构2、一储布槽3、一气体管路4、一染液管路5及一染色通道6,其中该机具主体1依设计不同可为圆形或U形,图示机具主体1为圆形。
该传输机构2在图中以一带布轮为代表,用以带动布匹7行进,使布匹7展开后经过染色通道6堆叠于储布槽3内。
该气体管路4一端连接于鼓风机,以产生高速气流,另一端出口8插接至染色通道6内,使高速气流能由出口8中喷出;该布匹7的行进除了由传输机构2带动之外,气体管路4出口8喷出的高速气流亦有助于布匹7快速经过染色通道6,此乃习知技术,在此不另赘述。
该染液管路5一端连接于染液泵,另一端管接于气体管路4,使染液进入气体管路4后,由气体管路4内的高速气流使之产生雾化,并由气体管路出口8喷洒而出。
因此,当传输机构2带动布匹7行进而经过染色通道6时,由气体管路出口8喷洒出的高速气流及雾化的染液,即可使染液附着于布匹7上,以完成布匹7的染色作业;换言之,布匹7染色作业的均匀度,取决于气体管路出口8喷洒出的高速气流中所含的染液是否被均匀地雾化。
但是,由习知传统染布机的系统架构中可以明显看出染液经染液管路5注入气体管路4之中,使染液先与气流混合雾化后,须再经过一段气体管路4,才由出口8喷洒出来;如此一来,已经雾化的染液在由出口8喷洒前,就会有部分染液附着于气体管路4的内壁,同时部分雾化的染液微粒在出口8前亦会再次产生结合,而使染液的雾化效果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当染液经染液管路5注入气体管路4中时,若气流速度稳定,而染液注入的流量太多,因重力推挤作用,将使高速气流无法均匀的将染液雾化,若染液注入的流量太少,又无法将布匹7均匀的染色,再加上若气流速度因附着于气体管路4内壁的染液的影响而无法保持稳定,将使操作人员在染色的过程中,必须经常地调校气体及染液的流速,方能保持染色的均匀度,不但造成操作上的麻烦,而且喷染出来的布匹品质及喷染速度也极不稳定,实有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其在染色通道内至少设置一对位于布匹上下方的喷嘴,该喷嘴近出口位置至少设有一个气液混合口与染液室相通,使气室与染液室在近喷嘴出口处交汇,染液可经气液混合口混入气流中而产生雾化,并立即由喷嘴出口的雾化喷嘴喷出,使喷洒的染液雾化效果较佳,进而使布匹能以极低的浴比,快速且均匀的完成染色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由于染液及高速气流于近喷嘴出口处混合后立即喷出,使混合后的雾化染液及气流的行进路径不必再经过一段管路,因此,较易控制染液的流量,并可使空气流速保持稳定,除了染色均匀稳定之外,也有利于机具的操作,不须经常调校,以便于使用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是在染色通道内至少设置一对位于布匹上、下方的喷嘴,该喷嘴连接于与染液室相互隔离的气室,其特征在于喷嘴近出口位置至少设有一个与染液室相通的气液混合口,使气室与染液室在近喷嘴出口位置处交汇,当气室内快速流通的气流经过气液混合口时,染液室内的染液可经气液混合口混入高速气流中而产生雾化,并立即由喷嘴出口喷出。其中所述气液混合口设置于一挡板上,该挡板位于喷嘴的出口前,并设有供高速气流流通的若干气孔,且各气孔与气液混合口相通,高速气流行经气孔时,染液即经气液混合口混入气孔而雾化,并立即由喷嘴的出口喷出。
所述气孔为复数个并列,则其排列方式可为放射状排列。
所述喷嘴设置于染色通道内的前方。
所述喷嘴设置于染色通道内的前方,该染色通道内的后方另设置一对上、下喷嘴。
所述各喷嘴内的气液混合口设有两个,分别连通于两个相互隔离的染液室,高速气流由气室流经两个气液混合口时,该二气液混合口可分别注入染液,再由各喷嘴的出口喷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设有双喷嘴和一气液混合口或双气液混合口,一方面易于控制染液混入的流量,使染液雾化得更为均匀,另一方面两个相互隔离的染液室可分别供应不同的染液或其他布匹染色所需的药剂;另外,亦可在染色通道内的后方再添设一对上、下喷嘴,当布匹行进至染色通道后方时,此添设的上、下喷嘴所喷出的高速气流及雾化染液,一方面可再次喷染布匹,使布匹染色更为均匀,另一方面高速气流亦可使布匹行进得更为快速及顺畅。


图1,为传统染布机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染色通道及喷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染色通道及喷嘴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喷嘴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喷嘴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液混合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一种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主要在一机具主体10周边设置一传输机构20、一储布槽30、一气体管路40、一染液管路50及一染色通道60,其中该气体管路40及染液管路50连通至染色通道60周围,分别形成上、下相对应的气室41及染液室51,且该气室41及染液室51相互隔离,而该气室41末端位于染色通道60内形成一喷嘴70,使染色通道60的上、下方相对应位置处各具有一喷嘴70,当传输机构20带动布匹80行进而经过染色通道60时,由上、下喷嘴70喷洒出的高速气流及雾化的染液,可使染液附着于布匹80上,以完成布匹80的染色作业。
该布匹80的行进除了由传输机构20带动之外,该上、下喷嘴70的位置宜设置于染色通道60内的前方,当喷嘴70喷出的高速气流及染液的作用力,于布匹80的上下端面相互交汇而形成一水平作用力,即可协力推动布匹80在染色通道60内,以悬浮状态高速行进;并利用气流作用力加速布匹80行进速度的技术原理亦属习知,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于气室41的喷嘴70在接近出口71的位置,至少设有一个与染液室51相通的气液混合口90,使气室41与染液室51在近喷嘴70出口71的位置处交汇,当气室41内快速流通的气流经过气液混合口90时,该染液室51内的染液可经气液混合口90混入气流中而产生雾化,并立即由喷嘴70的出口71喷出。
上述气室41内快速流通的气流经过气液混合口90时,该染液室51内的染液可经气液混合口90混入气流中而产生雾化效果,主要是因为当高速气流通过气液混合口90时,会对染液室51产生负压的伯努力原理,使染液室51内的染液自动经过气液混合口90注入近喷嘴70出口71的位置,并因为高速气流对注入染液的冲击而使染液雾化,故当高速气流由喷嘴70的出口71喷出时,喷出的气流中即饱含雾化的染液,故能对布匹80进行染色作业,并使布匹以极低的浴比,快速且均匀的完成染色作业。
参见图4、5,上述气液混合口90运行时,可设置于一具有适当厚度的挡板91,该挡板91位于喷嘴70的出口71前,并设有若干气孔92,该气孔92方向和高速气流行进的方向相同,以供高速气流流通,且该气孔92与气液混合口90相通,当行经气孔92时,染液即经气液混合口90混入高速气流而雾化,并立即由喷嘴70的出口71喷出。
参见图5,该气孔92若为复数个并列,则其排列方式亦可为放射状排列,使雾化的染液由喷嘴70的出口71喷出时的范围更广。
参见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时,该上、下喷嘴70除了设置于染色通道60内的前方之外,亦可在染色通道60内的后方再添设一对上、下喷嘴70,当布匹80行进至染色通道60后方时,此添设的上、下喷嘴70所喷出的高速气流及雾化染液,一方面可再次喷染布匹80,使布匹80染色更为均匀,另一方面高速气流亦可使布匹80行进得更为快速及顺畅。
参见图7,该喷嘴70在接近出口71的位置,至少设有一个气液混合口90,而该气液混合口90实施时,亦可以如图所示设置为两个,以分别连通于两个相互隔离的染液室51,当高速气流由气室41流经两个气液混合口90时,此二气液混合口90可分别注入适量的染液,再由喷嘴70的出口71处喷出,一方面易于控制染液混入的流量,使染液雾化得更为均匀,另一方面两个相互隔离的染液室51可分别供应不同的染液或其他布匹染色所需的药剂。
权利要求1.一种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是在染色通道内至少设置一对位于布匹上、下方的喷嘴,该喷嘴连接于与染液室相互隔离的气室,其特征在于喷嘴近出口位置至少设有一个与染液室相通的气液混合口,使气室与染液室在近喷嘴出口位置处交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口设置于一挡板上,该挡板位于喷嘴的出口前,并设有供高速气流流通的若干气孔,且各气孔与气液混合口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为复数个并列,则其排列方式可为放射状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设置于染色通道内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设置于染色通道内的前方,该染色通道内的后方另设置一对上、下喷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喷嘴内的气液混合口设有两个,分别连通于两个相互隔离的染液室。
专利摘要一种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构造,旨在加强染布机的染液雾化效果,进而使布匹迅速且均匀的完成染色作业。该染液雾化构造主要是于染色通道内至少设置一对位于布匹上下方的喷嘴,该喷嘴连接于与染液室相互隔离的气室,其喷嘴近出口位置至少设有一个与染液室相通的气液混合口,使气室与染液室在近喷嘴出口位置交汇,当气室内快速流通的气流经过气液混合口时,染液室内的染液可经气液混合口混入气流中而产生雾化,并立即由喷嘴出口喷出。
文档编号D06B3/28GK2630286SQ03203609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9日
发明者邓志宏 申请人:邓志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