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支数麻棉混纺纱线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939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支数麻棉混纺纱线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麻棉混纺纱线,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支数麻棉混纺纱线及其制造工艺,所述的麻指亚麻。
背景技术
棉麻纤维属天然纤维,其织物穿着舒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因而成为当今服装业的时尚面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综合麻棉两种纤维的不同优势,生产纱线时多采用麻棉混纺,目前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技术还很落后,麻棉混纺多直接采用28-48mm的亚麻短纤维直接与棉纤维混纺,这种原料的选择和处置存在着以下不足第一,亚麻纤维比较僵硬,棉结杂质较多,其纱线织物缺乏柔软性,外观也很不光滑;第二,由于这种亚麻纤维分裂度很低,抱合力差,难以纺出较高支数,如15英支以上的纱线。做为公知的常识,支数是纱线的重要性能指标,亚麻棉纤维混纺支数难以提高是制约其市场开发的主要障碍,另外,国内现有的麻棉混纺工艺也难以满足纺制高支纱的要求,而且纱线的质量问题也相当多。图1为现有技术的麻棉混纺工艺流程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数较高,而且质地柔软,棉结杂质少,表面光洁,圆整度良好的麻棉混纺纱线,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该高支麻棉混纺纱线的制造工艺。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麻棉混纺纱线支数为35-45英支,原料中麻纤维占50-55%,棉纤维占45-55%,所使用的麻纤维,可以为煮漂过的亚麻粗纱头,也可以为亚麻纤维,亚麻纤维在使用前需进行煮漂处理。
亚麻纤维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煮漂,这项技术要求对于本方案发明目的之实现是至关重要的,通常经煮漂后亚麻纤维分裂度可达2000以上,为高支数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基础,使用亚麻粗纱头则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本发明高支麻棉混纺纱线的制造工艺较现有技术做了如下改进。
(一) 清棉工序亚麻原料经煮漂、机械开松与棉纤维、混合后在清棉工序进行开松除杂,并实现均匀混合,其工艺要点是(1)重定量,棉卷定量在490-498g/m,卷长32.2-32.4为宜。(2)低速度,梳针打手速度480-500r/min。
(二)梳棉工序主要工艺要点是(1)适当提高锡林、刺辊间的速比,锡林速度330-360r/min,刺辊速度960-1070r/min,道夫速度16.6r/min。(2)锡林和盖板之间五点隔距分别为0.3mm,0.25mm,0.25mm,0.25mm,0.3mm。棉条定量干重22-23g/5m。
(三)精梳工序在梳棉和并条间加一道精梳工序,以排除一定长度,如<16mm,不适合使用的短纤维,清除纤维间包含的棉结,杂质,使条干均匀。
(四)粗纱工序粗纱捻系数选105-109,粗纱干重4.74-4.90g/10m(五)细纱工序细纱工序的牵伸采用强制牵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亚麻原料先经过煮漂,提高了亚麻纤维的柔软度和分裂度,增加了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了纤维的整齐度和可纺性,为加工高支数纱线打下了重要基础,由于制造工艺中诸多工艺指标的改进,纱线杂质少,且条干均匀,尤其是合股后的纱线表面光洁,圆整度优良,耐磨性能好,是一种高档织物的纺织原料。


图1为现有技术麻棉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流程2为本发明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例1纱线的支数为35英支,亚麻、棉纤维的混比为55∶45,所述的亚麻为经煮漂过的亚麻纤维。其煮漂工艺为A、碱煮液的重量份组成NaoH3.5-4.0份 渗透剂0.5份水玻璃1-1.5份 水600-800份B、碱煮操作a、将1份亚麻纤维置上述碱煮液中,90-100℃温度下煮60-80分钟,后用常温清水洗净,至PH7-8。
b、在600-800份清水中溶入7-8份麻用柔软剂,如RS3,将1份亚麻纤维放入,50-60℃下浸泡40-45分钟,脱水后烘干。
例2纱线的支数为45英支,亚麻、棉纤维的混比为50∶50,所述的亚麻为亚麻粗纱头。其余同例1。
例3混纺纱线的支数为40英支,亚麻、棉混比为52∶48。其余同例1或例2。
例4关于混纺纱线的制造工艺见图2,较图1所示的现有麻棉混纺纱线工艺在部分工序和部分工艺指标做了一些改进。
1、亚麻纤维的煮漂。
2、将煮漂过的亚麻的纤维经过机械开松处理后达到28-38mm,以适合棉纺要求。
3、将上述亚麻纤维与棉混合。
4、混合后的亚麻棉纤维经清棉工序进行开松除杂、均匀混合。由于开松后的亚麻纤维杂质少、分裂度高,所在在开清棉工序采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多收适落。贯彻重定量、低速度、大隔距的工艺原则。适当放大打手与给棉罗拉的隔距。降低梳针打手速度至480-500r/min,以减少纤维损伤和产生短绒。采用防粘罗拉、加大紧压罗拉的压力以防止粘卷。由于开松后的亚麻纤维短绒含量较高,所以采用重定量控制。棉卷定量的490g/m-498g/m,卷长32.2-32.4m为宜。
5、经梳棉工序进行一步分梳。梳棉工序要体现深化梳理,精细除杂,少伤纤维,顺利转移的工艺原则。适当提高锡林、刺辊间的速比,锡林速度为330-360r/min、刺辊速度为960-1070r/min。梳棉机各部位的隔距应使纤维得到充分梳理。使纤维顺利转移及时排除短绒、杂质。锡林和盖板之间五点隔距为0.3mm、0.25mm、0.25mm、0.25mm、0.3mm。适当加大上罩板的上口隔距,可加强对短绒及细杂的排除。由于麻纤维表面光滑几乎无卷曲,纤维间抱合力差,在梳棉工序采用重定量,低速度的工艺。棉条定量适当加重。干重一般为22g/5m-23g/5m。道夫速度为16.6r/min为宜。
例5由于梳棉条中含短纤维、杂质疵点较多,在梳棉和并条工序间增加一道精梳工序通过精梳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清除纤维间包含的棉结、杂质,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分离。制成条干均匀的精梳条子。
并条工序用“低速度,重加压”的工艺原则,压力适当加重,增加对纤维的控制,使握持力和牵伸力相适应,确保纤维在牵伸中稳定运动,以提高成纱条干水平。并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可减少纤维缠绕罗拉和皮辊现象,保护各机通道光洁,无毛刺挂花。其余同例4。
例6粗纱工序采用“低速度、较大的捻系数、重加压”的工艺原则,在细纱不出硬头的前提下,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才能有效地防止因纤维滑脱造成细节。注意控制粗纱伸长率,减少须条意外牵伸,以利于改善细纱条干,粗纱捻系数选105-109,粗纱干重4.74g/10m-4.90g/10m。其余同例5例7细纱工序常规纺麻棉时细纱工序使用滑溜牵伸。而用煮漂过的亚麻纤维与棉混纺时不用滑溜牵伸,改用同棉纺一样的强制牵伸。其余同例6。
络筒工序、并纱工序、捻线工序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支数麻棉混纺纱线,原料为亚麻和棉纤维,其特征是纱线支数为35-45英支,原料中麻纤维占50-55%,棉纤维占45-55%,所述的麻纤维可以为煮漂过的亚麻粗纱头,也可以为亚麻纤维,亚麻纤维在使用前需进行煮漂处理。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数麻棉混纺纱线的制造工艺,包括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其特征是清棉工序采用以下工艺亚麻原料经煮漂、机械开松与棉纤维混合后在清棉工序进行开松除杂,并实现均匀混合,其工艺要点是(1)重定量,棉卷定量在490-498g/m,卷长32.2-32.4为宜;(2)低速度,梳针打手速度480-500r/min;梳棉工序采用以下工艺(1)采用较高锡林、刺辊间的速比,锡林速度330-360r/min,刺辊速度960-1070r/min,道夫速度16.6r/min;(2)锡林和盖板之间五点隔距分别为0.3mm,0.25mm,0.25mm,0.25mm,0.3mm;棉条定量干重22-23g/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支数麻棉混纺纱线的制造工艺,其特征是在梳棉和并条工序间加一道精梳工序,排除不适合使用的短纤维,清除纤维间包含的棉结、杂质,做到条干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支数麻棉混纺纱线的制造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粗纱工序中粗纱捻系数选105-109,粗纱干重4.74-4.90g/10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支数麻棉混纺纱线的制造工艺,其特征是细纱工序中牵伸采用强制牵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支数麻棉混纺纱线及其制造工艺,该麻棉混纺纱线支数为35-45英支,原料中麻纤维占50-55%,棉纤维占45-55%,所使用的麻纤维,可以为煮漂过的亚麻粗纱头,也可以为亚麻纤维,亚麻纤维在使用前需进行煮漂处理;其制造工艺在清棉、梳棉、精梳、粗纱、细纱等工序都做了改进;其有益效果是由于亚麻原料先经过煮漂,提高了亚麻纤维的柔软度和分裂度,增加了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了纤维的整齐度和可纺性,为加工高支数纱线打下了重要基础,由于制造工艺中诸多工艺指标的改进,纱线杂质少,且条干均匀,尤其是合股后的纱线表面光洁,圆整度优良,耐磨性能好,是一种高档织物的纺织原料。
文档编号D02G3/04GK1654730SQ20041004373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6日
发明者王志刚, 赵久成, 石井水, 刘莉 申请人:王志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