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图像载体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47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洁装置、图像载体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用电子照相式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清 洁装置、以及使用该清洁装置的图像载体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JP-A-1-273083中公开的技术作为如下装置是公知的,其 中,在使用电子照相式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 中,调色剂图像从例如感光鼓等图像载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然后去 除残留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
JP-A-1-273083中公开的清洁装置具有软导电辊,其中分散有 微小的磨粒,并且充电为具有与附着于感光部件的调色剂相同的极 性;以及毛刷,其由导电纤维构成,并且被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 偏压。首先,软导电辊与感光部件的表面滑动接触,从而朝着与感光 部件相同的方向运动。然后,毛刷与感光部件接触,使得通过电吸引 力去除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

发明内容
需要用于从图像载体去除调色剂的清洁装置不仅能够稳定而有 效地去除调色剂,而且能够稳定而有效地去除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含 有调色剂的产物、放电产物等,而不对图像载体造成磨损或刮痕。
本发明能够去除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放电产物等,同时抑制 对图像载体造成磨损或刮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清洁 部件,其与保持图像的图像载体接触并包括由导电纤维制成的布而形
成的表面层,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清洁所述
图像载体;第二清洁部件,其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
所述第二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一收集部件,其 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 第一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 收集附着物;以及第二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 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二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 附着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 装置,其中,形成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层并且由导电纤维制成的 布选自于下述群组,所述群组包括导电纤维针织而成的布、导电纤 维机织而成的布、以及导电纤维构成的非织造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清洁 部件,其与保持图像的图像载体接触并包括由导电纤维制成的布而形 成的表面层,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清洁所述 图像载体;第二清洁部件,其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 所述第二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一收集部件,其
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 第一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
收集附着物;以及第二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
釆用施加于所述第二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
附着物,其中,施加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所述 第一收集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收集部件的各预定电压至少包含同相的
AC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清洁 装置,其中,确定施加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以便所述第 二清洁部件去除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带正电荷的附着物和带负电荷的 附着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 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包括位于所述表面层下面的导电弹性 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载体单元,包括图像
载体,其承载调色剂;以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 载体,其保持图像;显影部分,其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显影成调 色剂图像;转印部分,其转印所述图像载体保持的调色剂图像;以及 清洁部分,其去除所述转印部分没有转印并且残留在所述图像载体上 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清洁部分包括第一清洁部件,其与所述图像 载体接触并包括由导电纤维制成的布而形成的表面层,并且采用施加 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去除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第二 清洁部件,其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二清洁部 件的预定电压去除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第一收集部件,其与所 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 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调色剂;以及第二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二 清洁部件接触,并且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的图像 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收集部件和所述第二收集部件各自被施加 至少包含同相AC电压的预定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所述的图像 形成装置,其中,确定施加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一收集部件 的各预定电压,以便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在从所述图像载体上去除调色 剂的同时在所述表面层上保持预定量的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所述的图像 形成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层所保持的预定量的调 色剂为大约30g/n^至大约150g/m2。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述的图
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分,其控制所述显影部分、所述转印部 分和所述清洁部分中至少之一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具有将调 色剂供给到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层上用以便所述表面层保持所 述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控制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所述的 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层所保持的调色剂
量为大约20g/n^至大约150g/n^,所述控制部分在所述图像载体不保 持图像的状态下使所述图像载体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H" —方面所述的 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在图像形成过程中设定所述调色 剂供给控制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所述的 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分不在图像形成过程中设定所述调 色剂供给控制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没有提供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 去除图像载体上的例如调色剂、放电产物等附着物,同时抑制对图像 载体造成磨损和刮痕。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没有提供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 将第一清洁部件与图像载体的滑动接触力设定为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即使收集的材料突然从第一清洁部件 泄漏,第二清洁部件也可以有效地收集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去除图像载体上的带正电荷的例 如调色剂等附着物以及带负电荷的例如调色剂等附着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没有提供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 调节第一清洁部件的弹性,可以设定与图像载体的表面特性对应的较 低滑动接触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容易地更换图像载体和清洁装置, 以便去除例如调色剂、放电产物等附着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没有提供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 去除图像载体上的例如调色剂和放电产物等附着物,同时抑制对图像 载体造成磨损等,并且可以抑制由于放电产物、图像载体的磨损等而 造成的图像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即使在从图像载体收集附着物之后, 收集的材料突然从第一清洁部件泄漏,第二清洁部件也可以有效地收
集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可以通过第一清洁部件保持的调色剂
去除例如放电产物等附着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可以令人满意地去除调色剂和例如放 电产物等附着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与没有提供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 以促进第一清洁部件上调色剂的保持,从而增强去除例如放电产物等 附着物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可以令人满意地去除例如放电产物 等附着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可以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去除例如放 电产物等附着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可以不在图像形成过程中集中地去 除例如放电产物等附着物。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彩色打印机 的构造的视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的视图3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中鼓清洁器的构造的视图4是第一清洁辊的剖视图5是示出清洁辊、收集辊和刮板的轴向长度之间的关系的示
意图6是收集辊放置为使得第一收集辊不位于调色剂掉落路径中
的构造实例的视图7是示出施加给鼓清洁器的各辊的偏压实例的视图8是示出第一清洁辊的纤维层中保持的调色剂量的测量结果
的视图9是示出实验中使用的记录纸的视图IO是用于评价如下关系的视图,即第一清洁辊的纤维层中 保持的调色剂量与因为感光鼓表面上的放电产物而导致的图像缺失
发生与否;
图11是示出测量结果的视图,其中在供应给第一清洁辊的偏压 和供应给第一收集辊的偏压变化的情况下测量纤维层中保持的调色 剂量;以及
图12是示出另一种彩色打印机的构造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作为应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彩 色打印机1的构造的视图。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的视图。
图1所示彩色打印机1由下面部件构造图像形成处理部分20,
其构造成所谓的串联类型,并且与各颜色的图像数据对应地执行图像
形成;图像处理部分22,其例如与个人计算机(PC) 3和例如扫描 器等图像读取装置4相连,并且对接收的图像数据施加预定的图像处 理;控制部分60,其控制构成彩色打印机1的各个部分;以及电源 部分65,其向彩色打印机1的各个部分供电。
图像形成处理部分20包括以恒定间距以平行方式布置的四个图 像形成单元30Y、 30M、 30C、 30K(下面总称为"图像形成单元30")。
如图2所示,各图像形成单元30包括感光鼓31,其用作图像 载体,当图像载体朝着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 潜像,然后形成调色剂图像;充电器32,其将感光鼓31的表面均匀 地充电为预定电势,并且例如由格栅电晕管构成;显影器33,其用 作将形成于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调色剂显影的显影部分,以 形成作为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清洁前充电器34,在通过一次转印部 分Tl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之后,该清洁前充电器 导致残留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等具有相同的带电极性(例 如,负极性);去静电灯35,其去除转印之后感光鼓31上的表面电 荷;鼓清洁器36,其作为清洁装置的实例,用于清除转印之后残留 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等;以及充电前灯37,其擦去充电之 前产生的静电潜像历史。
除了存储在显影器33中的调色剂之外,图像形成单元30Y、 30M、 30C、 30K以基本上相同的方式构成。
图像形成处理部分20的单元构造不限于图像形成单元30。作为 选择,可以通过将感光鼓31与鼓清洁器36结合来构造图像载体单元, 并且该图像形成处理部分可以构造成,可以以图像载体单元为单位进 行更换。这种图像载体单元可以构成图像形成单元30。
图像形成处理部分20还包括激光曝光装置26,其将设置在各 个图像形成单元30中的感光鼓31曝光;中间转印带41,其用作转 印部件,形成于图像形成单元30的感光鼓31上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 多重转印到该转印部件上; 一次转印辊42,其用作转印部分,其使 图像形成单元30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分Tl中顺 次地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二次转印辊40,其导致 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的重叠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T2中 一起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以及定影装置80,其将二
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中间转印带41通过如下部件张紧在循环通过图像形成单元
30Y、 30M、 30C、 30K的路径中,并且通过旋转单元(未示出)导 致的驱动辊45的旋转而沿着图1中箭头B的方向循环地运动,所述 部件包括驱动辊45;支撑辊46,其在二次转印部分T2中从背侧 支撑中间转印带41;惰辊47,其支撑中间转印带41,等等。中间转 印带41包括设置为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带清洁器50。
彩色打印机1还包括纸张托盘71,其存储用作记录介质的记录 纸张P;以及记录纸张传送机构,其传送存储在纸张托盘71中的记 录纸张P。
记录纸张传送机构由如下部件构造而成拾取辊72,其从纸张 托盘71中取出记录纸张P;传送辊73,其将记录纸张P传送到二次 转印部分T2;定位辊74,其限定记录纸张P的位置;以及将记录纸 张从二次转印部分T2传送到定影装置80的传送带75等。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中,在控制部分60的控制下 在图像形成处理部分20中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具体地说,从个人计
算机3或图像读取装置4提供的各颜色成分的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部
分22进行预定图像处理,然后供应到激光曝光装置26。激光曝光装 置26对图像形成单元30的感光鼓31进行扫描曝光。例如在用于黄 色(Y)的图像形成单元30Y中,通过激光光束将由充电器32均匀 充电为预定电势的感光鼓31进行扫描曝光,该激光光束由激光曝光 装置26根据黄色(Y)成分的图像数据进行调制,从而在感光鼓31 上形成黄色(Y)成分的静电潜像。显影器33将形成的静电潜像显 影,使得在感光鼓31上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图像。另外,在图 像形成单元30M、 30C、 30K中,类似地形成品红色(M)、蓝绿色 或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显 影器33将调色剂充电为负极性。
一次转印辊42将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中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 图像顺次地静电转印到沿着图2中箭头B的方向循环运动的中间转 印带41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41上形成各颜色调色剂图像重叠的调 色剂图像(重叠调色剂图像)。随着中间转印带41的运动,重叠调 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2,在该二次转印部分设置有二次转 印辊40和支撑辊46。另一方面,拾取辊72从纸张托盘71中取出记 录纸张P,并且传送辊73将记录纸张P逐一地传送到定位辊74的位 置。
当重叠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2时,与调色剂图像传 送到二次转印部分T2同时地,将记录纸张P从定位辊74供应到二 次转印部分T2。在二次转印部分T2中,重叠调色剂图像通过在二次 转印辊40和支撑辊46之间形成的转印电场一起转印(二次转印)到 记录纸张P上。
然后,其上已经转印有重叠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与中间转 印带41分离,并且在由传送带75吸引和支撑的同时传送到定影装置 80。定影装置80通过热量和压力对传送到定影装置80的记录纸张P 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处理,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 录纸张P上。其上形成有定影图像的记录纸张P传送到设置在图像 形成装置的排出部分中的排出纸张堆叠部分91。另一方面,抵靠中
间转印带41的带清洁器50去除二次转印之后附着于中间转印带41 的调色剂(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使得单元准备下一个图像形成循 环。
另一方面,在一次转印部分T1中执行转印处理之后,在感光鼓 31的表面中,残留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41 转印的调色剂等的带电极性由清洁前充电器34设定为负极性。转印 之后感光鼓31的表面电荷由去静电灯35减小为大约0V。残留在感 光鼓3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等由鼓清洁器36去除。经过鼓清洁器36 的感光鼓31的整个表面由充电前灯37曝光,从而在充电器32进行 充电处理之前进行擦去前一图像形成循环中产生的潜像历史的处理。
在彩色打印机1中,为每次图像形成执行上述图像形成循环。
接下来将描述作为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的鼓清洁器36。
图3是示出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鼓清洁器36的构造的视图,图4 是鼓清洁器的第一清洁辊365A的剖视图。
在外壳361内部,鼓清洁器36包括去除附着于感光鼓31的调 色剂的两个清洁辊(用作第一清洁部件的第一清洁辊365A,和用作 第二清洁部件的第二清洁辊365B)。鼓清洁器36还包括第一收集 辊366A,其用作收集清洁辊365A、 365B所去除的调色剂的第一收 集部件;以及第一刮板367A,其刮掉转移到第一收集辊366A的表 面上的调色剂。鼓清洁器36还包括第二收集辊366B,其用作收集 第二清洁辊365B所去除的调色剂的第二收集部件;以及第二刮板 367B,其刮掉转移到第二收集辊366B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下面,在不需要特别地分开描述清洁辊的情况下,将第一清洁 辊365A和第二清洁辊365B简单地称为清洁辊365A、 365B。此外, 将第一收集辊366A和第二收集辊366B称为收集辊366A、 366B,将 第一刮板367A和第二刮板367B称为刮板367A、 367B。
第一清洁辊365A和第二清洁辊365B设置为与感光鼓31接触。 在由感光鼓31的旋转而引起的周面运动方向上,第二清洁辊365B 位于第一清洁辊365A的下游侧。
第一收集辊366A设置在第一清洁辊365A和第二清洁辊365B
之间,从而与两个清洁辊接触。采用该构造,第一收集辊366A可以 从第一清洁辊365A和第二清洁辊365B收集调色剂。
第二收集辊366B设置为仅与第二清洁辊365B接触。采用该构 造,第二收集辊366B只从第二清洁辊365B收集调色剂。
从设置在电源部分65中的第一清洁辊偏压电源651A将预定偏 压供应给第一清洁辊365A。
从设置在电源部分65中的第二清洁辊偏压电源651B将预定偏 压供应给第二清洁辊365B。
从设置在电源部分65中的第一收集辊偏压电源652A将预定偏 压供应给第一收集辊366A。
从设置在电源部分65中的第二收集辊偏压电源652B将预定偏 压供应给第二收集辊366B。
通过未示出的旋转机构使清洁辊365A、 365B和收集辊366A、 366B旋转。
外壳361形成有存储收集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存储部分362,并且 包括下游密封件363和上游密封件364,其封闭外壳与感光鼓31 之间的间隙;以及传送螺杆368,其将存储在调色剂存储部分362中 的调色剂排出到未示出的收集盒中,该收集盒置于图像形成单元30 的外部。
电源部分65由彩色打印机1的控制部分60 (参见图1)控制。 也就是说,施加给清洁辊365A、 365B和收集辊366A、 366B的偏压 由控制部分60控制,并且清洁辊365A、 365B和收集辊366A、 366B 的旋转由控制部分60控制。
下面将具体描述鼓清洁器36的各部分。
第一清洁辊365A是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361上并且具有预定外 径的辊。如图4所示,该辊通过下面方式而构成,即,围绕具有预定 直径的轴365c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弹性层365b,并且纤维层365a 用作具有例如900pm厚度的表面层,从而覆盖弹性层365b的表面。
轴365c由例如铁或SUS等金属构成。弹性层365b由例如海绵 状发泡聚氨酯构成,该聚氨酯与例如炭黑等导电剂混合,从而调节为具有预定电阻。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发泡聚氨酯。作为选择,
可以适当地使用例如NBR、 SBR或EPDM等橡胶材料。
纤维层365a由例如如下部件构成其中针织有导电纤维的布状 部件、或者其中机织有导电纤维的布状部件、或者由导电纤维构成的 非织造布。作为导电纤维,例如使用其中分散有炭黑并且厚度为0.5 旦尼尔(248T/450F)的导电尼龙纱(由KB SEIREN, LTD.制造)的 分段纤维。当以这种方式使用非常细的导电纤维时,纤维层365a的 表面积增大,使得可以保持大量调色剂,并且可以提供清洁性能。在 该情况下,从调色剂保持特性和清洁性能的观点来看,适当的是使用 厚度为2旦尼尔(大约15pm直径)或更小,优选地为1旦尼尔(大 约llpm直径)或更小的导电纤维。
作为非织造布,例如干式非织造布、海绵带和湿式非织造布是 公知的。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干式非织造布。具体地说, 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干式非织造布,g卩,通过梳棉机或气动机将长度为 几厘米的纤维形成为薄片状,并且根据需要堆叠几个这样的薄片。通 过喷射水流使纤维缠绕来实现纤维的结合。
如上所述,在第一清洁辊365A中,软导电纤维构成的纤维层 365a位于表面,弹性层365b形成于纤维层365a下面,从而减小施 加给感光鼓31的表面的滑动接触力。
第一清洁辊365A设置为沿轴向抵靠感光鼓31,并且构造成在 抵靠部分中沿着与感光鼓31相同的方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 转。在该情况下,第一清洁辊365A的旋转速度(圆周速度)设定为 感光鼓31的圆周速度的大约0.9倍。也就是说,第一清洁辊365A相 对于感光鼓31的周面滑动地运动。可以根据感光鼓31和调色剂等的 种类设定第一清洁辊365A的旋转方向和速度。
第二清洁辊365B是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361上并且具有预定外 径的辊,或者具体地说,是围绕具有预定直径的金属轴设置软导电刷 的刷辊。导电刷由例如其中分散有炭黑的导电尼龙纱构成。作为导电 纱,可以使用与构成第一清洁辊365A表面的导电纱相同的纱。然而, 可以考虑感光鼓31的硬度、与调色剂的兼容性等而适当确定刷的厚 度、密度和长度。
第二清洁辊365B设置为沿轴向与感光鼓31接触,并且构造成 在接触部分中沿着与感光鼓31相反的方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 旋转。
可以根据感光鼓31和调色剂等的种类设定旋转方向和速度。
第二清洁辊365B不限于这种刷辊,可以是其中表面层按照与第 一清洁辊365A相同的方式形成为纤维层的辊。第一清洁辊具有去除 放电产物的功能。因此,第二清洁辊的清洁参数(例如,接触压力) 可以设定为低于传统清洁辊的参数,并且出于感光部件的刮痕、成膜 和磨损的观点,这是有利的。然而,可以根据感光部件的硬度、调色 剂的种类等适当地确定这些参数。
收集辊366A、 366B是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361上并且具有预 定外径的辊。这些辊由其中分散有炭黑以调节电阻的酚醛树脂形成。 作为选择,可以使用例如铝合金或不锈钢合金等金属。为了使刮板 367A、 367B可以平滑地滑动,可以使用其中形成有例如氟树脂(例 如Teflon (注册商标))的膜的部件。然而,收集辊的构造不限于上 述几种,可以根据系统适当地选择。
如上所述,第一收集辊366A设置为沿轴向抵靠第一清洁辊365A 和第二清洁辊365B,并且构造成沿着与第一清洁辊365A相同的方 向旋转,使得在第一收集辊366A与第一清洁辊365A抵靠的部分中 第一收集辊366A与第一清洁辊365A的运动方向彼此相反。第二收 集辊366B设置为沿轴向抵靠第二清洁辊365B,并且构造成沿着与 第二清洁辊365B相同的方向旋转,使得在抵靠部分中第二收集辊 366B与第二清洁辊365B的运动方向彼此相反。可以根据从清洁辊 365A、 365B收集调色剂的效率等设定旋转方向和速度。
刮板367A、 367B是由铁、不锈钢合金等构成的板状部件,并 且沿着收集辊366A、 366B的轴向抵靠收集辊366A、 366B,从而沿 着收集辊366A、366B的旋转方向与收集辊相对。转移到收集辊366A、 366B的调色剂被刮掉,然后存储在调色剂存储部分362中。
以这种方式存储在调色剂存储部分362中的调色剂被传送螺杆
368排出到置于图像形成单元30外部的收集盒(未示出)中。
清洁辊365A、 365B,收集辊366A、 366B和刮板367A、 367B 的轴向长度设定为具有下面关系。图5是示出该长度关系的示意图。
也就是说,清洁辊365A、 365B设定为在横向上比感光鼓31的 充电宽度长预定余量。收集辊366A、 366B设定为在横向上比清洁辊 365A、 365B的长度长预定余量。刮板367A、 367B设定为在横向上 比收集辊366A、 366B的长度长预定余量。
收集辊366A、 366B和刮板367A、 367B构造成具有如下位置关系。
如图3所示,收集辊366A、 366B中的一个(第一收集辊366A) 没有位于刮板367B从位于上侧的另一个收集辊(第二收集辊366B) 去除调色剂等的位置下方(处于掉落路径中)。在图3的构造中,第 一收集辊366A和第二收集辊366B放置为彼此竖直地重叠,但是第 二收集辊366B的直径设定为更大,从而使得第一收集辊366A没有 位于调色剂掉落路径中。
图6是收集辊366A、 366B设置为使得第一收集辊366A不位于 调色剂掉落路径中的构造实例的视图。
在图6所示的布置构造中,使用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直径的收集 辊366A、 366B,在另外包括清洁辊365A、 365B的位置关系中,第 一收集辊366A设定为没有位于刮板367B从位于上侧的第二收集辊 366B刮掉调色剂的位置下方(处于掉落路径中)。
接下来描述如此构造的鼓清洁器36的功能等。描述中部件的附 图标记与上述图1至图4中的相同。
在控制部分60的控制下由电源部分65 (电源)对各辊施加预定 偏压,鼓清洁器36如下所述用于清洁感光鼓31的感光表面。
这里,在感光鼓31的将要由鼓清洁器36清洁的表面中,存在 带正负两种极性电荷的调色剂。
也就是说,残留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大部分保持由显 影器33充电所带的负极性,并且通过清洁前充电器34的充电功能均 匀地设定为负极性。相反,当感光鼓31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 部分T1中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时,由一次转印辊42施加的 转印电压充电为正极性的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尽管有 清洁前充电器34的充电功能但仍然保持正极性,这样的调色剂仅仅 少量存在(例如,大约10%至20%)。
在该构造中,第一清洁辊365A和第二清洁辊365B从感光鼓31 上去除带两种极性的电荷的调色剂。第一清洁辊365A保持预定量的 调色剂,并且从感光鼓31的表面去除成膜、放电产物等。
在清洁操作中,将如下偏压分别施加给第一清洁辊365A、第二 清洁辊365B、第一收集辊366A、第二收集辊366B。在这些偏压中, 分别用于辊365A、 365B、 366A、 366B的不同DC电压重叠到相同 电压和相位的AC电压上。根据该构造,AC电压偏移相应的DC电 压。
也就是说,第二清洁辊365B的电压设定为变为正极性和负极 性,以便能够静电吸引和保持带负电的调色剂和带正电的调色剂。
第一清洁辊365A的电压设定为比第二清洁辊365B的电压高预 定值。第一收集辊366A的电压设定为比第一清洁辊365A的电压高 预定值。
第二收集辊366B的电压设定为比第二清洁辊365B的电压低预 定值。电压差设定为在不产生放电的范围内尽可能大(放电开始电压 以下)。然而,根据调色剂和外部添加剂的类型、环境等,存在明显 地出现如下现象的情况,即电荷从清洁辊注入调色剂。因此,需要另 外考虑该现象来适当地确定电压。
图7是示出各偏压的实例的视图。在该实例中,感光鼓31的表 面电势设定为0V。
将400V的AC电压和+200V的DC电压施加给第一清洁辊 365A。因此,第一清洁辊365A总是保持0V或更高的电势以及正极 性。
只将400V的AC电压(即,+0V的DC电压)施加给第二清 洁辊365B。因此,第二清洁辊365B在正电势和负电势之间交替。 将400V的AC电压和+ 175V的DC电压施加给从第一清洁辊
365A和第二清洁辊365B收集调色剂的第一收集辊366A。因此,在 第一收集辊366A中,相对于第一清洁辊365A —直产生一25V的电 势差,相对于第二清洁辊365B—直产生+175V的电势差。
将400V的AC电压和一300V的DC电压施加给从第二清洁辊 365B收集调色剂的第二收集辊366B。因此,在第二收集辊366B中, 相对于第二清洁辊365B —直产生一300V的电势差。
所施加的AC电压的频率是3.2kHz。然而,频率不限于此。可 以考虑清洁性能、电源成本等适当地选择该频率。
按照上述方式设定各辊之间电势差的鼓清洁器36以下面方式操作。
尽管将AC电压施加给第一清洁辊365A,但是第一清洁辊365A 总是为OV或更高电势,因此第一清洁辊365A静电吸引感光鼓31上 的带负电的调色剂(从感光鼓31的表面去除调色剂),并且将调色 剂保持在纤维层365a中。
此时,在从第一清洁辊365A收集调色剂的第一收集辊366A中, 相对于第一清洁辊365A —直设定一25V的电势差。该电势差导致第 一清洁辊365A总是保持预定量的调色剂,并且第一收集辊366A收 集多余量的调色剂。下面将详细地描述关于保持预定量调色剂的功 能。
第一刮板367A将第一收集辊366A从第一清洁辊365A收集的 调色剂从第一收集辊366A的表面上刮掉。
相反,第二收集辊366B吸引并保持没有被第一清洁辊365A去 除的带正电的调色剂以及没有被第一清洁辊365A去除的带负电的调 色剂。也就是说,由于将400V的AC电压和+ OV的DC电压施加给 第二清洁辊365B,因此,第二清洁辊365B在正电势和负电势之间 交替地重复。当该辊具有负电势时,该辊吸附并保持带正电的调色剂; 当该辊具有正电势时,该辊吸附并保持带负电的调色剂。
将400V的AC电压和一300V的DC电压施加给第二收集辊 366B。因此,该辊总是具有负电势,并且相对于第二清洁辊365B — 直产生一300V的电势差。因此,第二收集辊366B收集第二清洁辊 365B保持的基本上全部带正电的调色剂。第二刮板367B将第二收 集辊366B收集的调色剂从第二收集辊366B的表面上刮掉。
第二清洁辊365B保持的带负电的调色剂由第一收集辊366A收 集。也就是说,第一收集辊366A相对于第二清洁辊365B—直具有 + 175V的电势差,并且因为该电势差,可以收集第二清洁辊365B 保持的带负电的调色剂。
也就是说,设置为不仅与第一清洁辊365A接触而且与第二清洁 辊365B接触的第一收集辊366A从第二清洁辊365B收集没有被第二 收集辊366B收集的带负电的调色剂。因此,第二收集辊366B上的 全部调色剂得到收集,不会出现调色剂聚积在第二清洁辊365B上从 而导致清洁不良的现象。
如上所述,第二清洁辊365B可以从感光鼓收集带正电的调色剂 和带负电的调色剂。即使第一清洁辊365A保持的调色剂突然向感光 鼓31放电,并且在放电的调色剂中混合地存在带正电的调色剂和带 负电的调色剂,也可以去除全部调色剂。如果采用第二清洁辊365B 只去除带正电的调色剂的构造,则不能去除带负电的调色剂,并且调 色剂会残留下来,从而导致在形成的图像中出现点状图像缺陷。根据 该构造,就不会出现该现象。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第一清洁辊365A保持预定量调色剂、第一收 集辊366A从第一清洁辊365A收集调色剂以及第一清洁辊365A从 感光鼓31去除放电产物等的操作。
如上所述,第一清洁辊365A静电吸引感光鼓31上的带负电的 调色剂,并且将调色剂保持在纤维层365a中。另一方面,在第一收 集辊366A中,相对于第一清洁辊365A —直设定一25V的电势差。
当第一清洁辊365A保持在纤维层365a中的调色剂量较小时, 第一收集辊366A的电势低于第一清洁辊365A的最外表面层电势的 状态得到保持。结果,保持在第一清洁辊365A的纤维层365a中的 调色剂没有被第一收集辊366A收集,并且仍然保持在纤维层365a 中。
然而,当纤维层365a中保持的调色剂量增大至超出预定量时,
带负电的调色剂导致第一清洁辊365A的表面电势降低。结果,形成
第一收集辊366A的电势高于第一清洁辊365A的最外表面层电势的 状态。当达到该状态时,出现如下现象,即第一清洁辊365A的纤 维层365a中保持的调色剂开始转移到第一收集辊366A并且由第一 收集辊366A收集。
当预定量的调色剂从第一清洁辊365A转移到第一收集辊366A 时,再次形成第一收集辊366A的电势低于第一清洁辊365A的最外 表面层电势的状态,并且调色剂向第一收集辊366A的转移停止。
当以这种方式将施加给第一收集辊366A的偏压设定为低于施 加给第一清洁辊365A的偏压时,可以维持在第一清洁辊365A的纤 维层365a中总是保持预定量调色剂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调节施 加给第一收集辊366A的偏压与施加给第一清洁辊365A的偏压之间 的电压差,可以适当地调节纤维层365a中的调色剂保持量。
由第一清洁辊365A保持在周面(纤维层365a)中的调色剂具 有将形成于感光鼓31的表面上的成膜、放电产物等去除的功能。
成膜会导致如下现象。通过清洁部件(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清 洁辊365A、 365B)的机械滑动接触力从感光鼓31的表面(感光部 件)刮下来的成分会再次固附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从而在感光鼓 31的表面中产生点状或雨滴状附着区域。结果,在形成的图像中产 生诸如点状或雨滴状空白区等图像缺陷。
在图像形成循环中由充电器32对感光鼓31充电时所导致的放 电会产生放电产物。在例如高速机器或彩色复印机等处理速度较高的 机器中,大量产生放电产物。当这种放电产物附着于感光鼓31的表 面上时,特别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例如,温度28°C,湿度85 %),电阻降低。这导致感光鼓31的表面中的电荷泄漏,从而降低 潜像的电势差,并且在图像中产生空白区。
当增强滑动接触力时,也可以通过普通的弹性辊或刷辊等去除 放电产物。然而,在该情况下,会刮擦感光部件并且导致上述成膜。 此外,会縮短感光鼓31的寿命。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鼓清洁器36中,第一清洁辊365A的纤维
层365a保持调色剂,并且处于调色剂保持状态中的纤维层365a与感 光鼓31的表面滑动接触。因此,纤维层365a保持的调色剂去除附着 于感光鼓31表面的放电产物等。这是基于本发明人进行的实验所获 得的发现。去除的机理并非完全为人公知。然而,推测是例如聚乙烯 或聚苯乙烯等构成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成分吸收放电产物等。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清洁辊365A与第一收集辊366A之间的电 势差以及第一清洁辊365A的纤维层365a中保持的调色剂量之间的 关系。
图8示出在将第一清洁辊365A的偏压设定为DC + 300V并且将 第一收集辊366A的偏压设定为DC + 275V (电势差为一25V)时第 一清洁辊365A的纤维层365a中保持的调色剂量(每单位面积的重 量g/m2)的测量结果。图9示出实验中使用的记录纸。
在图8的实验中,对1000张带状记录纸连续进行打印操作 (1KPV),然后对2000张全白(纯色)记录纸连续进行打印操作 (2KPV),在带状纸记录纸中,沿着图9所示的记录纸张P的前进 方向形成预定宽度的带状纯色图像部分。
当对这种带状纸记录纸进行打印操作时,在感光鼓31的与带状 记录纸的纯色图像部分对应的区域中,附着0.5g/n^的调色剂作为转 印后的残留调色剂。在白色记录纸的情况下,附着0.01至0.02g/m2 的调色剂作为转印后的残留调色剂。
结果,如图8所示,当对IOOO张带状记录纸连续进行打印操作 时,0.5g/n^的调色剂供给到纤维层365a的与纯色图像部分对应的区 域中。因此,在进行大约500次打印操作时,调色剂的保持量达到饱 和至约90 g/m2。在1000次打印操作之前该状态得到保持。在1000 次打印操作时,将带状记录纸换为白色记录纸,并且供应0.01至 0.02g/n^的调色剂。因此,纤维层365a的与纯色图像部分对应的区 域中保持的调色剂逐渐由第一收集辊366A收集,然后调色剂保持量 达到饱和至约40 g/m2。
在纤维层365a的与除纯色图像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对应的区域 中,在带状记录纸和白色记录纸上进行的打印操作中都供应0.01至
0.02g/n^的调色剂。因此,在进行大约500次打印操作时,调色剂的 保持量达到饱和至约40 g/m2。在3000次打印操作之前该状态得到保 持。
从图8的结果很显然可以看出,当施加给第一清洁辊365A的偏 压设定为+300V并且施加给第一收集辊366A的偏压设定为+275V 时,在纤维层365a的供应用于纯色图像部分的0.5 g/mM周色剂的区 域中保持的调色剂量保持为大约90 g/m2,在纤维层365a的供应用于 白色区域的0.01至0.02 g/mS调色剂的区域中保持的调色剂量保持为 大约40g/m2。因此,在该电压设定中,纤维层365a中保持的调色剂 量保持在下限值为40 g/n^与上限值为卯g/n^之间。
图IO是在一直保持预定量调色剂的该示例性实施例的鼓清洁器 36中用于评价下面关系的视图第一清洁辊365A的纤维层365a中 保持的调色剂量(g/m2)与因为感光鼓31表面的放电产物而导致的 图像缺失的发生与否之间的关系、调色剂保持量与因为刮擦感光鼓 31的表面而导致的成膜的发生与否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色剂保持量 与调色剂清洁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评价在进行10000次打印操作然后一昼夜(大约24小时) 不进行操作之后获得的第一图像来进行图IO的评估。附着于感光鼓 31的表面的放电产物逐渐吸收水分,从而降低感光层的电阻。随着 电阻降低,更容易出现由于图像缺失而产生的空白区。因此,评价一 昼夜不进行操作之后获得的打印图像。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感光鼓 31的表面来判断是否出现成膜。通过在感光鼓31经过鼓清洁器36 清洁之后观察感光鼓31的表面来评价清洁性能。
根据结果,可以注意到,在调色剂的保持量为20g/n^或更低的 范围内出现图像缺失,并且在调色剂的保持量为30g/i^或更高的范 围内不出现图像缺失。因此,可以发现,当纤维层365a保持30g/m2 或更多的调色剂时,可以在抑制出现图像缺失的程度上从感光鼓31 去除附着于感光鼓31表面的放电产物。
在该情况下,作为在显微镜下观察感光鼓31的表面的结果,可 以确认,在调色剂保持量的任何范围中都没有出现成膜。似乎这是因
为第一清洁辊365A与感光鼓31表面的滑动接触力设定为较低,并
且调色剂去除了成膜材料。
相反,在调色剂的保持量超出150g/n^的范围内,纤维层365a 的调色剂收集能力降低,因此清洁性能不能充分地发挥。
从图10的评价结果来看,为了去除放电产物以抑制图像缺失和 成膜的出现并且确保对调色剂的清洁性能,优选的是,纤维层365a 保持的调色剂量为30至150g/n^或者大约30至大约150g/m2。
然而,根据其它实验,可以获得如下结果当感光鼓31在调色 剂一直由纤维层365a保持的状态下旋转预定时间段(例如,5分钟) 时,即使调色剂的保持量是20g/m2,也可以抑制图像缺失的出现。 因此,如果假设在图像形成之前或之后的循环中进行这种操作,也可 以将纤维层365a保持的调色剂量设定为20至150g/ri^或者大约20 至大约150g/m2。
接下来,将描述为了将纤维层365a保持的调色剂量设定为20 至150g/n^而设定的第一清洁辊365A和第一收集辊366A之间的电 压关系。
图11是示出测量结果的视图,其中在供应给第一清洁辊365A 的偏压固定为+300V并且供应给第一收集辊366A的偏压变化的情 况下测量纤维层365a中保持的调色剂量。
根据图11所示的结果,为了将白色部分中的调色剂保持量设定 为20 g/n^或更大,供应给第一收集辊366A的偏压的上限为+ 325V。
为了将纯色图像部分中的调色剂保持量设定为150 g/m2或更 小,供应给第一收集辊366A的偏压的下限为+ 150V。因此,当供应 给第一清洁辊365A的偏压为+ 300V时,优选的是,供应给第一收 集辊366A的偏压为+ 150V至+ 325V。
根据上述内容,为了将纤维层365a保持的调色剂量设定为20 至150g/m2,需要将第一清洁辊365A的电压与第一收集辊366A的 电压之间的差值(=第一清洁辊365A的电压一第一收集辊366A的 电压)设定为一25V至150V。还包括使用正极性调色剂并且对第一 清洁辊365A和第一收集辊366A施加负偏压的情况,通常需要将第
一清洁辊365A的电压绝对值与第一收集辊366A的电压绝对值之间 的差值(=|第一清洁辊365A的电压l一i第一收集辊366A的电压|) 设定为一25V至150V。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中,如上面图10所示,即使 在白色记录纸的情况下,大约500次打印操作就会导致纤维层365a 保持的调色剂量为大约40g/m2。因此,在彩色打印机1的初始配置 中,当按照正常方法使用时,与放电产物的去除有关的问题出现得更 少。然而,假设在使用方法中,在彩色打印机1的初始配置中(例如, 在0至500次之间的打印操作)也必须进行放电产物的充分去除,那 么另外设定调色剂供给模式是有效的。根据调色剂供给模式,在彩色 打印机l的初始配置中,在各图像形成单元30中,例如在感光鼓31 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中形成宽度为3cm的带状纯色图像,停止一 次转印辊42的操作以中止一次转印部分Tl中的转印过程,并且将 全部调色剂供给到第一清洁辊365A。根据该构造,即使在初始打印 操作中,也可以将纤维层365a保持的调色剂量设定为大约40g/m2。 在上面,停止一次转印辊42的操作,并且将大量显影剂供给到第一 清洁辊365A。然而,根据系统可以适当地采取对策。例如,不完全 地停止一次转印辊42的操作,减弱转印电场,从而根据转印效率等 增加转印后的残留调色剂量。
调色剂供给模式不限于彩色打印机1的初始配置。例如,可以 在每次执行预定张数的打印操作例如500次打印操作时执行该模式。 根据该构造,即使连续打印图像密度不均匀的图像,也可以使第一清 洁辊365A的整个轴向范围内的调色剂保持量均匀化。
执行调色剂供给模式的定时可以是图像形成循环之前或之后, 或者图像形成循环之间。
在该情况下,由控制部分60设定调色剂供给模式,控制部分60 用作调色剂供给模式设定部分。
在如此构造的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中,可以令人满 意地从感光鼓31去除调色剂。此外,第一清洁辊365A的纤维层365a 保持预定量的调色剂,从而使得可以去除附着的放电产物,而不导致
感光鼓31的磨损或刮痕。因此,可以抑制因为放电产物而导致的图 像缺失和空白区。此外,可以抑制感光鼓31的感光部件的磨损。因 此,可以抑制出现成膜现象。即使出现成膜现象,也可以去除成膜, 并且可以避免产生图像缺陷。
对具有上述构造的彩色打印机1进行30000张纸张的纸张通过
测试。直到最后一张纸张通过也没有出现由于放电产物而导致的空白 区、由于成膜而导致的空白区以及清洁不良。另外,没有导致点状图 像缺陷。结果,该构造的有效性得到证实。
该测试中使用的第一清洁辊365A为导电尼龙布辊,其中通过在 具有(p6mm轴径和cpl2mm外径的海绵辊上缠绕大约90pm的片材而 形成纤维层365a,片材通过针织0.5d (旦尼尔)的导电尼龙而构成。
第二清洁辊365B是上述导电尼龙刷。
在纸张通过测试中,图像形成的各种参数如下 感光鼓(感光鼓31)
OPC, (p84mm
充电器(充电器32)
格栅电晕管一945pA,格栅电压620V 曝光装置(激光曝光装置26)
激光器780nm 中间转印部件(中间转印带41)聚酰亚胺
处理速度
420mm/s 潜像电势
背景部分一600V
图像部分一300V 显影器(显影器33)
显影方式两组分显影方式
显影辊套筒直径(pl6mm 套筒转速800mm/s
感光部件与显影辊之间的间隙0.3mm
显影偏压
DC分量一500V AC分量1.5kVP-P (6kHz) 转印条件
一次转印辊+40pA 二次转印辊+ 1600V
如上所述,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中,鼓清洁器36 可以从感光鼓31的表面去除带两种极性的电荷的调色剂,表面包括 由导电纤维构成的纤维层365a的第一清洁辊365A保持调色剂,从 而可以从感光鼓31的表面有效地清除放电产物等。因此,可以长时 间进行稳定而优良的图像形成操作。
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进行适当修改。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在第一清洁辊365A的表面中设置 由导电纤维构成的纤维层365a以保持调色剂,第一清洁辊365A设 置在感光鼓3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收集调色剂的第二清洁辊365B 设置在下游侧。作为选择,可以将第一清洁辊365A和第二清洁辊 365B的上下游关系颠倒地设置。
本发明的清洁装置不限于清洁感光鼓的清洁装置。例如,本发 明可以应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等的清洁装置(例如,该示例性实施例 中图l所示的带清洁器50)中。
彩色打印机可以具有图12中彩色打印机1'所示的结构。该图 中的附图标记与图l所示彩色打印机1的共用。
彩色打印机l'具有如下构造,其中图像形成单元30(30Y、30M、 30C、 30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41下方,激光曝光装置26设置在图 像形成单元下方。中间转印带41沿着图中顺时针方向循环,并且构 造成这样中间转印带41保持的调色剂图像在位于图中循环路径左 侧的二次转印部分T2中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根据该构造,承载有 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41在一次转印部分Tl与二次转印部分T2 之间的移动距离可以设定为较短,在一次转印部分T1中,调色剂图
像从图像形成单元3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在二次转印部分T2 中,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41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
当然,本发明的构造可以应用于单色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和效果如下。
(1) 清洁辊365A、 365B设定为比感光鼓31的充电宽度长, 收集辊366A、 366B设定为比清洁辊365A、 365B长,刮板367A、 367B设定为比收集辊366A、 366B长。因此,能够可靠地清洁感光 鼓,并且能够可靠地排除已去除的调色剂等。
(2) 在收集辊366A、 366B中,第一收集辊366A设定为没有 位于刮板367B从位于上侧的第二收集辊366B去除调色剂等的位置 下方。因此,不会出现如下现象刮板367B从第二收集辊366B去 除的调色剂等掉落在位于下侧的第一收集辊366A上,从而导致问题。
(3) 在第一清洁辊365A中,软导电纤维构成的纤维层365a置 于表面中,弹性层365b形成于纤维层365a下面。因此,该辊可以以 较高的接触度和较低的压力与第一收集辊366A接触。结果,在收集 辊366A、 366B的表面中难以形成刮痕,可以避免由于这种刮痕而导 致的调色剂收集不良。
(4) 在第一清洁辊365A中,可以将通过调色剂的效果去除放 电产物的滑动接触力设定为较低。因此,感光鼓31的刮除成分固附 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从而导致成膜的可能性较低。此外,调色剂不 仅吸收和去除放电产物而且吸收和去除感光鼓31的刮除成分。因此, 导致成膜的可能性较低。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清洁部件,其与保持图像的图像载体接触并包括由导电纤维制成的布而形成的表面层,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二清洁部件,其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一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一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附着物;以及第二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二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附着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形成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层并且由导电纤维制成的布选自 于下述群组,所述群组包括导电纤维针织而成的布、导电纤维机织 而成的布、以及导电纤维构成的非织造布。
3. —种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清洁部件,其与保持图像的图像载体接触并包括由导电纤 维制成的布而形成的表面层,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预 定电压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二清洁部件,其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 第二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一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 触,并且釆用施加于所述第一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从所述第一清洁部 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附着物;以及第二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 所述第二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附着物,其中,施加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所述第 一收集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收集部件的各预定电压至少包含同相的AC 电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 确定施加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以便所述第二清洁部件去除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带正电荷的附着物和带负电荷的附着物。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包括位于所述表面层下面的导电弹性层。
6. —种图像载体单元,包括图像载体,其承载调色剂;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
7.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其保持图像;显影部分,其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分,其转印所述图像载体保持的调色剂图像;以及清洁部分,其去除所述转印部分没有转印并且残留在所述图像 载体上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清洁部分包括第一清洁部件,其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并包括由导电纤维 制成的布而形成的表面层,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预定 电压去除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第二清洁部件,其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 所述第二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去除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第一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调色剂; 以及第二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从所述 第二清洁部件收集调色剂。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收集部件和所述第二收集部件各自被施加至少包含同相AC电压的预定电压。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确定施加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一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以便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在从所述图像载体上去除调色剂的同时在 所述表面层上保持预定量的调色剂。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由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层所保持的预定量的调色剂为大约30g/m2至大约150g/m2。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控制部分,其控制所述显影部分、所述转印部分和所述清洁部分中至少之一的操作,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具有将调色剂供给到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 表面层上以便所述表面层保持所述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控制功能。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由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表面层所保持的调色剂量为大约20g/m2至大约150g/m2,并且所述控制部分在所述图像载体不保持图像的状态下使所述图像 载体旋转。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在图像形成过程中设定所述调色剂供给控制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不在图像形成过程中设定所述调色剂供给控制功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清洁部件,其与保持图像的图像载体接触并包括由导电纤维制成的布而形成的表面层,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二清洁部件,其与所述图像载体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的预定电压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一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一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从所述第一清洁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附着物;以及第二收集部件,其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接触,并且采用施加于所述第二收集部件的预定电压从所述第二清洁部件收集附着物。
文档编号D04H1/4334GK101174129SQ200710130570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1日
发明者岩崎仁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