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涤混纺面料及其制做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596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涤混纺面料及其制做工艺的制作方法
竹/涤混纺面料及其制做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轻纺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竹/涤混纺面料 及其制做工艺。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竹纤维与涤纶混纺(抢系数372)
竹纤维(22.4tex(26S))与涤纶(吸湿排汗纤维)混纺比例70/30(重量)
按照如下工艺路线制备竹/涤混纺纱
清花_^FA002抓棉机FA016A混棉机一FA106A梳针开棉机 FA046A振动棉箱给棉机—FA141A成巻机—FA201B梳棉机
竹纤维梳棉生条
WA306并条机(头并)—FA306并条机(二并)
涤纤维梳棉生条^
FA306并条机(三并)—FA458A粗纱机—FA506细纱机 GA013络筒机
各道工序的回潮率控制在10%—13%,以提高可纺性。制做针织面料
采用如下工艺路线制备竹纤维针织双珠地网眼布面料
机型经绰单面机 JWE1163-34 机号28针/25.4mm 筒经34"
原料22.4tex(26S)竹/涤(吸湿排汗纤维)混纺纱(70/30) 毛坯克重175g/m2 毛坯门幅120cm线圈长度26cm/100枚 排针AB
-条她a a门n 二角排n门a a
穿纱方式4路1循环,每路穿纱相同(单纱)
编织时纱线喂入张力一般控制在5—10g较为适宜;设计克重针织布 下偏掌握(收缩量5%左右一8%左右)。
纯竹纤维存在缩水率在10-》0%,强力偏低、特别是湿强更低的问题, 以及印染上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纱线脆性大、弹性差,布面结构不宜 太紧密,竹纤维强力偏低。按照本发明进行混纺后,强力可上升10-20%, 按工艺设计克重针织布下偏掌握(收缩量5%左右一8%左右),其中弹子顶破 强力(N)GB/8878-2001,达到了 325,且染色后光泽保持竹纤维面料原有风 格,强力优于其它品种。竹纤维与涤纶混纺(抢系数375)
竹纤维与涤纶混纺比例80/20(重量),其它与实施例l相同。竹纤维与涤纶混紡(抢系数350)
竹纤维与涤纶混纺比例60/40(重量),其它与实施例l相同。
以上实施例的目的只是为了具体说明本发明,它们不能理解为对本发 明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同时应该注意到,在不违背本发明基本精神的前 提下,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动或调 整。这些技术方案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竹/涤混纺面料,由竹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涤混纺面料,其中竹/涤混纺的重量比例 为60-80 : 40-2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涤混纺面料,其中竹/涤混纺的重量比例 为70 : 30。
4. 权利要求1所述竹/涤混纺面料的制做工艺,包括清花、抓棉、混棉、 开棉、梳棉、并条步骤,其中各工序的回潮率控制在10%—13%。
5. 权利要求4所述的竹/涤混纺面料的制做工艺,其中混纺、捻系数为 350-375。
6. 权利要求4所述的竹/涤混纺面料的制做工艺,其中编织时纱线喂入 张力控制在5-10g;设计克重针织布下偏掌握(收缩量5%左右一8%左右)。
7. 权利要求4所述竹/涤混纺面料的制做工艺,包括清花、抓棉、混棉、 开棉、梳棉、并条步骤,其中各工序的回潮率控制在10%—13%,混纺、 捻系数为350-375,编织时纱线喂入张力控制在5-10g;设计克重针织布下 偏掌握(收缩量5%左右-8%左右)。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竹/涤混纺面料的制做工艺,其中竹/涤混纺的 重量比例为60-80:40-20。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竹/涤混纺面料的制做工艺,其中竹/涤混纺的 重量比例为70: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涤混纺面料及其制做工艺。竹纤维和涤纶纤维二者的重量比例为60-80∶40-20,混纺、捻系数350-375。严格控制混纺工艺条件以提高可纺性。按照本发明进行混纺后,强力可上升10-20%,按工艺设计克重针织布下偏掌握(收缩量5%左右-8%左右),其中弹子顶破强力(N)GB/8878-2001,达到了325,且染色后光泽保持竹纤维面料原有风格,强力优于其它品种。
文档编号D03D15/00GK101413171SQ20071016407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8日
发明者洪朝阳 申请人:福建宏远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