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穿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08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穿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多种缝制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具有从针板至针孔的高度不同的两根缝针的缝纫机中, 已知一种向该两根缝针的针孔中进行穿线的穿线装置。上述的穿线装 置具有穿线轴,其与针棒并排地设置,同时下端部具有穿线钩;摆 动台,其利用与针棒平行的支撑轴可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架上,同时 可上下移动地支撑穿线轴;穿线杆,其向穿线轴输入向下方的移动动 作;以及穿线引导部件,其决定穿线时的穿线钩的高度(例如,参照 专利文献1)。
上述穿线轴可上下移动及进行旋转动作地支撑在摆动台上。
穿线钩位于穿线轴的下端部,沿以该穿线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 配置。通过穿线轴以使穿线钩插入缝针的针孔的方式向一个方向旋 转,使穿线钩勾住位于前方的缝线的端部,通过穿线轴以使穿线钩从 缝针的针孔拔出的方式向反方向旋转,将缝线引入针孔中,实现穿线。
在穿线杆上沿斜向形成凸轮槽,在穿线轴上设置与凸轮槽卡合 的从动销钉。另外,在穿线轴上设置引导销钉,其在穿线轴下降移动 的途中,与穿线引导部件的抵接面抵接。因此,通过将穿线杆向下方 按压操作而使穿线轴与其一起下降移动,在该下降移动的途中,穿线 轴的引导销钉与穿线引导部件的抵接面抵接。
由此,穿线轴成为下降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如果继续将穿线 杆向下方操作,则从动销钉相对于凸轮槽相对地上升移动,穿线轴相 对于穿线杆旋转而使穿线钩进行前进移动。此时,穿线钩插入某一个 缝针的针孔中进行穿线。
此外,两根缝针的配置不同,各缝针的针孔的高度也不同。在200810096981.9
上述穿线装置中,可以利用摆动台的摆动而改变穿线轴的位置,从而 使穿线钩通过各缝针的位置。另外,在穿线引导部件上设置高度不同 的两个抵接面,通过利用摆动台的摆动使穿线轴的位置变更,使引导 销钉与各抵接面抵接,从而与各缝针的针孔的高度差对应。
艮P,如果将摆动台调整至规定角度并将穿线杆向下方按压,则 穿线轴与穿线杆一起下降,其引导销钉与一个抵接面抵接,通过从动 销钉和凸轮槽的作用而使穿线轴旋转,使穿线钩插入一个缝针的针孔 中,进行穿线。另外,如果将摆动台调整至其他的规定角度并将穿线 杆向下方按压,则穿线轴的配置切换,在利用穿线杆的操作而使穿线 轴下降时,其引导销钉与另一个抵接面抵接,穿线轴旋转而使穿线钩
插入另一个缝针的针孔中,进行穿线。
专利文献l:特开平10— 1374S1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来出现以一台缝纫机实现多种缝制的缝纫机,例如,在可以
由一台缝纫机实现包缝和绷缝这两者的缝纫机中,设置5根缝针。另 夕卜,在上述具有大于或等于3根缝针的缝纫机中,不仅是各缝针的针 孔高度不同,各缝针的配置也并不是排列在横向的一条直线上,而是 例如成为在布料进给方向上分离地排列的复杂配置,在此情况下,难 以通过如上述现有的缝纫机所示,利用摆动台的摆动进行穿线轴的位 置调节,从而将穿线钩向各缝针引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将至少三根或三根以上的缝针在水平方 向上以二维方式配置的缝纫机中,将穿线钩准确地向各缝针引导。
技术方案1记述的发明为, 一种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对在水 平方向上以二维方式配置的大于或等于三根的缝针进行穿线,其特征
在于,具有穿线轴(11),其保持穿线钩,该穿线钩通过前进而进 入缝针的针孔中,并通过后退而将捕捉到的缝线插入上述针孔中;穿 线动作输入机构(300),其经由上述穿线轴向上述穿线钩施加缝线 插入动作;第一支撑机构(100),其支撑上述穿线轴,使上述穿线 轴可以在水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机构(200),其支撑上述穿线轴,使上述穿线轴可以在上述水平面中与上述第一方向正
交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以及定位机构(400),其通过操作而使上述
穿线轴以与上述各缝针的配置对应的轨迹移动,上述定位机构具有 移动操作部(401),其通过操作进行向上述各缝针的位置切换;第 一凸轮机构(420),其通过该移动操作部的操作,向上述穿线轴施 加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动作;第二凸轮机构(430),其通过上述移动 操作部的操作,向上述穿线轴施加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动作;以及连结 机构(95a、 101、 102、 201、 202、 203a),其与上述移动操作部的 操作对应,合成由上述第一及第二凸轮机构施加的向第一方向及第二 方向的移动,并传递至穿线轴,上述定位机构与上述移动操作部的操 作对应,使上述穿线轴按顺序移动至与上述各缝针的水平方向上的配 置对应的位置。
技术方案2记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述的 发明相同的结构,同时还具有缝线保持部,其隔着前述缝针配置在前 述穿线钩的相反侧,保持缝线,使上述缝线保持部与上述穿线轴安装 在相同的框体上,从而使它们一起移动。
技术方案3记述的发明为, 一种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对在水 平方向上以二维方式配置的大于或等于三根的缝针进行穿线,其特征 在于,具有穿线轴(11),其以可上下移动且可旋转的方式支撑, 并在下端保持穿线钩,该穿线钩通过前进而进入缝针的针孔中,通过 后退而将捕捉到的缝线插入上述针孔中;操作杆(310),其与上述 穿线轴连结,可在上下移动方向上对其进行操作;移动操作部(401), 其配置为可以手动操作上述穿线轴,以切换上述穿线轴相对于各缝针 的位置;第一凸轮(421a),其在该移动操作部操作时,向上述穿线 轴施加沿水平面中的第一方向的位移;第二凸轮(431b),其在上述 移动操作部操作时,向上述穿线轴施加沿水平面中的第二方向的位 移;第一框体(101),其与第一凸轮连结,可以从动于上述第一凸 轮而沿水平面中的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框体(201),其与第二凸轮 连结,可以从动于上述第二凸轮而使上述第一框体沿水平面中的与上 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连结机构(95a、 101、 102、201、 202、 203a),其在上述移动操作部的操作时,合成由上述第一 及第二凸轮施加的第一及第二框体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位移,并 传递至穿线轴,上述穿线装置使上述穿线轴按顺序移动至与上述各缝 针的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对应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利用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支撑穿线轴,使 该穿线轴可以在与缝针垂直的平面中的第一及第二方向上移动,所以 可以使穿线轴移动至上述平面中的任意位置。另外,由于定位机构具 有使穿线轴在第一及第二方向上移动的两个凸轮机构,所以可以利用 这些凸轮机构的协同动作,将穿线轴按顺序定位在上述平面中与各缝 针对应的位置上。即,即使在缝针大于或等于三根且在平面观察下的 配置并不是如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简单的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穿线 轴按顺序定位在其对应的位置上,可以对所述大于或等于三根的缝针 可靠地进行穿线。 —
另外,所谓"与各缝针的配置对应的位置"是指,在将穿线轴定 位至该各位置上的状态下,如果使穿线钩前进,则可以使穿线钩插入 各缝针的针孔中的位置。
另外,与缝针垂直的平面中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必须是均 与垂直于缝针的平面平行,但彼此不平行的方向。
在技术方案2记述的发明中,由于缝线保持部与穿线轴借助相 同的框体进行移动,所以缝线保持部也与穿线轴相同地,可以恰当地 相对于各缝针定位。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穿线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穿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去除穿线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4是去除穿线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穿线轴的下端部的放大斜视图。图6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穿线装置的斜视图。 图7是省略一部分后的穿线装置的后视图。
图8是从右侧观察移动操作部的分级切换部的侧视图。 图9 (A)是展开第一凸轮来表示分级切换位置的说明图,图9 (B)是展开第二凸轮来表示分级切换位置的说明图。 图IO是穿线动作输入机构的斜视图。 图11是穿线凸轮机构的要部说明图。 图12是下侧穿线引导部件的斜视图。
图13是表示在利用定位机构将穿线轴定位在与各缝针对应的位 置上的情况下,各引导销钉和各抵接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图13 (A) (E)分别与各缝针的每一个的配置对应。
图14是下侧穿线引导部件和上侧穿线引导部件的放大斜视图。 图15 (A)是使用偏心销钉作为引导销钉的情况的斜视图,图 15 (B)表示利用偏心销钉进行高度调节前的状态,图15 (C)表示 利用偏心销钉进行高度调节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缝纫机的穿线装置的整体结构) 基于图1 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10。
搭载有穿线装置10的缝纫机,是可以由一台缝纫机实现包缝和 绷缝(cover stitch)这两者的缝纫机,具有五根缝针1 5,在包缝中 使用的两根缝针l、 2在俯视观察下配置为排成一列,在装饰绷缝中 使用的三根缝针3、 4、 5在俯视观察下配置为排成一列。另外,缝针 1、 2和缝针3、 4、 5之间排列方向彼此平行,但在与排列方向正交 的方向上错开地配置。另外,各缝针1 5由一根针棒6保持。
另外,在下述说明中,将与针棒6平行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高 度方向),将与针棒6垂直的方向中,缝针1、 2或3、 4、 5的排列 方向设为X轴方向(与布料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一方向),将 与针棒6垂直并与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布料进给方向、第二方向)。
穿线装置IO搭载于缝纫机的面部,与针棒6相邻地配置。 穿线装置10具有穿线轴ll,其保持穿线钩20,该穿线钩20
通过前进而进入缝针1 5的针孔中,并且通过后退而将捕捉到的缝 线插入针孔中;穿线动作输入机构300,其经由穿线轴11向穿线钩 20施加前后移动动作;缝线保持部件50,其隔着缝针1 5而配置在 穿线钩20的相反侧,用于保持缝线;缝线保持部支撑机构60,其支 撑缝线保持部50,使其可以在隔着缝针1 5配置于穿线钩20的相 反侧上的穿线位置、和远离缝针1 5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支 撑机构100,其支撑穿线轴ll,使穿线轴11可在X轴方向(与布料 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机构200,其支 撑穿线轴11,使穿线轴11可在Y轴方向(布料进给方向、第二方向) 上移动;定位机构400,其通过向作为移动操作部的移动操作转盘401 的输入操作,使穿线轴11以与各缝针1 5的配置对应的轨迹移动; 以及主框架90,其支撑各结构。 (穿线轴和穿线钩)
穿线轴11如图1至图2所示为圆棒形,配置在针棒6的附近, 可以与该针棒6平行地沿Z轴方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图5中,在穿线轴11的下端部经由钩保持臂21安装穿线钩 20。钩保持臂21沿着以穿线轴11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并且向下 方延伸。
穿线钩20安装在钩保持臂21的前端部,沿着以穿线轴11为中 心的圆的切线方向延伸安装。另外,由于穿线钩20在以穿线轴11 为中心的圆周上朝向切线方向配置,所以通过穿线轴11的正向旋转 而使其前端部向前方前进,通过逆向旋转而后退。
而且,穿线钩20在其前端部形成钩状的倒钩部,在前进时,其 前端部插入某一个缝针1 5的针孔中,同时通过其前端部的倒钩部 捕捉缝线,在后退时,将捕捉的缝线引入针孔,从而执行穿线。
在钩保持臂21的前端部上,在穿线钩20的两侧设置一对导向 板22、 23,使其平板面与穿线钩20和穿线轴11这两者大致平行地彼此相对。所述导向板22、 23弯曲为随着向前端部而彼此之间变宽 的形状,同时设定为彼此的间隔比通常的缝针的粗细略宽。利用所述 导向板22、 23,可以在前进移动时将某一个缝针1 5的针孔正确地 向穿线钩20引导。
另外,在各导向板22、 23上,沿穿线钩20的延伸方向,在与 穿线钩20相比略低的位置上形成缝线导向用的切口,从而可以在前 进移动时,将缝线引导至适当的高度而被穿线钩20捕捉。 (主框架)
主框架90如图1及图4所示,是通过板金加工形成的构造体, 固定安装在未图示的缝纫机架上。所述主框架90由大致平面状的背 面板91和通过弯折而具有三个侧壁部的正面框体92固定连结而构 成。
背面板91以其平板面沿X — Z平面的方式,固定支撑在缝纫机 架上,在其背面侧保持定位机构400的主要结构。
正面框体92由下述部分构成沿X — Z平面的背面侧壁部93, 其与背面板91的正面侧紧贴;以及彼此相对的两个左右侧壁部94、 95,它们从该背面侧壁部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以直角弯折,均面向Y 一Z平面。这些相对的左右侧壁部94、 95中的处于缝纫机面部侧(下 面称为左侧。另外与其相反的一侧在下面称为右侧)的左侧壁部94, 设定为与右侧壁部95相比Y轴方向宽度非常小。
另外,沿X — Z平面的背面侧壁部93,设定为与背面板91相比 X轴方向宽度较窄,背面板91相对于背面侧壁部93向左侧较大地伸 出。
并且,在成为正面框体92内侧的区域中,配置第二支撑机构 200,并在第二支撑机构200的内侧配置第一支撑机构100。 (第二支撑机构)
第二支撑机构200如图4所示,是通过板金加工形成的构造体, 具有第二框体201,其可沿Y轴方向移动地支撑在主框架90的正 面框体92上;以及导向轴202,其将该第二框体201可沿Y轴方向 移动地与正面框体92连结。第二框体201由沿X — Z平面的背面侧壁部203和沿Y — Z平面 的右侧壁部204构成,该背面侧壁部203与正面框体92的背面侧壁 部93正对,该右侧壁部204从该背面侧壁部203的右端部以直角弯 折而形成,与正面框体92的右侧壁部95正对。
导向轴202是分别在右侧壁部20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直立设 置的圆柱形凸起,在正面框体92的右侧壁部95中对应的位置上,形 成使各导向轴202插入的沿Y轴方向的长孔95a。各长孔95a以与各 导向轴202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宽度形成,各导向轴202在其前端部安 装C型环205,防止其从长孔95a脱落。另外,在右侧壁部204的下 端部设置沿Y轴方向并列的两根导向轴202。
第二框体201可以通过使各导向轴202沿长孔95a进行滑动而 在Y轴方向上移动。g卩,第二支撑机构200可以使由第二框体201 支撑的全部结构沿Y轴方向移动。
而且,在第二框体201的背面侧壁部203的与背面侧壁部93的 相对面上,朝向该背面侧壁部93而沿Y轴方向直立设置托架状的传 动臂206。所述的传动臂206穿过设置在主框架90上的通孔90a延 伸至背面板91的背面侧,其前端部与后述的定位机构400连结。
gp,第二框体201从所述的传动臂206沿Y轴方向输入移动力。 (第一支撑机构)
第一支撑机构IOO如图4所示,是通过板金加工形成的构造体, 具有第一框体101,其可沿X轴方向移动地支撑在第二支撑机构 200的第二框体201上;以及导向轴102,其将该第一框体101可沿 X轴方向移动地与第二框体201连结。
第一框体101由沿X—Z平面的背面侧壁部103、彼此相对的两 个左右侧壁部104、 105、和沿X — Z平面的正面侧壁部106构成, 该背面侧壁部103与第二框体201的背面侧壁部203相对,该两个左 右侧壁部104、105从该背面侧壁部103的两端部以直角弯折而形成, 该正面侧壁部106从右侧壁部105的一端部弯折而形成。
在背面侧壁部103的正面侧,如图3、 4所示,设置沿上下排列 的两个支撑托架107。在各支撑托架107上,在沿Z轴方向的同心位置上设置将穿线轴11插入的通孔,第一框体101通过使穿线轴11 插入这些通孔,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支撑该穿线轴11。
另外,在背面侧壁部103的背面侧,分别在其上端部和下端部
直立设置导向轴102。所述导向轴102是圆柱形的凸起,在第二框体 的背面侧壁部203中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使各导向轴102插入的沿X 轴方向的长孔203a。各长孔203a以与各导向轴102的外径大致相等 的宽度形成,各导向轴102在其前端部安装C型环108,防止其从长 孔203a脱落。另外,在背面侧壁103的下端部设置沿X轴方向并列 的两根导向轴102。
第一框体IOI可以通过使各导向轴102沿长孔203a进行滑动而 在X轴方向上移动。即,第一支撑机构100可以使由第一框体101 支撑的全部结构相对于第二框体201在X轴方向上移动。由此,通 过第一支撑机构IOO和第二支撑机构200的协同动作,可以使由第一 框体101支撑的全部结构相对于主框架卯在X轴方向上及Y轴方向 上任意移动。
在左侧壁部104的左侧面上,如图4所示,沿X轴方向直立设 置从正面观察为大致"〕"字状的传动托架109。所述传动托架109 的前端部与后述的定位机构400连结。
艮口,从所述传动托架109向第一框体101沿X轴方向输入移动力。
在正面侧壁部106上如图1、 2所示,形成导向槽106a、 106b, 它们引导缝线保持部件支撑机构60的移动体61在待机位置和穿线位 置之间的移动。各导向槽106a、 106b朝向右下方平行地形成。 (定位机构整体结构)
基于图4、 6、 7、 8、 9说明定位机构400。
定位机构400的各结构主要支撑在主框架90的背面板91的背 面侧。
定位机构400具有移动操作转盘401,其用于按顺序输入使穿 线轴11向各缝针1 5切换的位置切换操作;分级切换部410,其对 移动操作转盘401的旋转操作进行间歇地切分,从而进行针对每个缝针1 5的分级切换操作;第一凸轮机构420,其利用移动操作转盘 401的输入操作,向穿线轴11施加沿X轴方向的移动动作;以及第
二凸轮机构430,其利用移动操作转盘401的输入操作,向穿线轴11 施加沿Y轴方向的移动动作。
(定位机构移动操作转盘和分级切换部)
移动操作转盘401,在其中心位置与第一旋转支撑轴422的一端 部固定连结,其中,该第一旋转支撑轴422上固定并轴支撑第一凸轮 机构420的第一凸轮421。 gp,可以通过对移动操作转盘401进行旋 转操作而向第一凸轮421输入旋转操作。
另外,在第一旋转支撑轴422的另一端部上安装分级切换部410 的旋转体411。即,分级切换部410如图8所示,具有旋转体4U, 其固定支撑在第一旋转支撑轴422上,在外周具有与各缝针1 5分 别对应的卡止凹部412 416;以及板簧417,其与各卡止凹部412 416卡合而限制旋转体411的旋'转。
板簧417在前端侧形成卡合凸起,该卡合凸起在以按压旋转体 411的方式预紧的状态下安装在背面板91上。因此,如果使移动操 作转盘401旋转,则卡合凸起按顺序进入设置在外周上的各卡止凹部 412 416中,由此限制旋转。即,使旋转操作间歇地进行。另外, 将各卡止凹部412 416的角度间隔设定为,使各卡止凹部412 416 之间的旋转操作量,成为穿线轴ll在各缝针1 5之间移动所需要的 操作量。
(定位机构第一凸轮机构)
第一凸轮机构420具有第一旋转支撑轴422,其以沿X轴方 向的状态可旋转地支撑在背面板91的背面侧;作为槽凸轮的第一凸 轮421 (在图4中省略图示),其以与第一旋转支撑轴422 —体旋转 的方式被支撑;以及摆动臂423,其具有作为凸轮从动件的凸起423a, 该凸起423a与形成在第一凸轮421的外周上的凸轮槽421a卡合。
第一凸轮421为圆筒状,在其外周面形成大致螺旋状的凸轮槽 421a。图7示出从动凸起423a位于凸轮槽421a的一端部上的状态, 在该位置上,成为支撑在穿线轴11上的穿线钩20可以向缝针1穿线的配置。
摆动臂423经由设置在其另一端部上的卡合销钉423b,与设置 在第一框体101上的传动托架109连结。在传动托架109上,如图4 所示形成沿Y轴方向的长孔109a,在该长孔109a中插入摆动臂423 的卡合销钉423b。
这样,如果使第一凸轮421从左方观察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则向摆动臂423的从动凸起423a向X轴方向(右方)施加移动力。 由此,摆动臂423的另一端部向左方移动,经由传动托架109而使第 一框体101向左方移动。另外,如果第一凸轮421向反方向旋转,则 第一框体101向右方移动。
另外,传动托架109的长孔109a,用于容许摆动臂423的另一 端部在转动时产生的Y轴方向的位移,同时容许随着由后述第二凸 轮机构430导致的第二框体201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而使第一框体 101在Y轴方向上移动。
(定位机构第二凸轮机构)
第二凸轮机构430具有作为直动凸轮的第二凸轮431,其在摆 动臂423摆动的同时沿X轴方向进行移动;第二旋转支撑轴432,其 以沿X轴方向的状态可旋转地支撑在背面板91的背面侧;从动凸起 433,其设置在旋转支撑轴432上,将第二凸轮431的直线运动动作 变换为旋转动作,并传递至第二旋转支撑轴432;以及大致L字状的 连杆部件434,其通过第二旋转支撑轴432的旋转,经由传动臂206 向前述第二框体201施加Y轴方向的移动动作。
第二凸轮431为将内部中空的圆柱的外周面切去一部分的形状, 以在其中心插入第二旋转支撑轴432的状态,由该第二旋转支撑轴432 可沿X轴方向滑动地支撑。
另外,在第二凸轮431的外周面上设置向外侧凸出的卡合凸起 431a,插入上述摆动臂423的一端部侧上沿长度方向形成的长孔423c 中。由此,如果通过第一凸轮421的旋转而使摆动臂423进行摆动, 则第二凸轮431沿X轴方向进行移动。另外,图7中示出的标号435, 是形成有沿X轴方向的长孔435a的防止第二凸轮431旋转的部件。通过将卡合凸起431a插入长孔435a中,限制该卡合凸起431a在Y轴方 向上的移动,从而限制第二凸轮431的旋转。
另外,第二凸轮431在其外周面形成沿X轴方向的长孔431b,使 从动凸起433的前端部插入该长孔431b中。该长孔431b在其中间为 一部分沿圆周方向产生变形的区间,如果第二凸轮431沿第二旋转支 撑轴432滑动,从动凸起433到达变形区间,则可以通过该从动凸起 433沿周向移动,使第二旋转支撑轴432旋转。
连杆部件434由第二旋转支轴432轴支撑,与该第二旋转支撑轴 432 —起进行旋转。另外,连杆部件434以大致朝向Z轴方向的状态配 置,其旋转端部与从第二框体201延伸出的传动臂206连结。由此, 如果通过第二凸轮431的直线运动而使第二旋转支撑轴432及连杆部 件434转动,则向传动臂206施加沿Y轴方向的移动力,使第二框体 201及第一框体101在Y轴方向上移动。 (定位机构动作说明)
下面,基于图9说明通过利用移动操作转盘401进行五级的切换, 从而由各凸轮421、 431对其从动件施加的移动状态。
(1) 将使移动操作转盘410与下述位置对齐的状态作为第l状态, 即板簧417的卡合凸起与卡合凹部412嵌合的位置。此时,凸起423a 位于第一凸轮421的凸轮槽421a的一端侧即图9 (A)的第l位置上, 第一框体101成为位于最右侧的状态。另外,从动凸起433位于第二 凸轮431的长孔431b的一端部即图9 (B)的第1位置上,第二框体 201位于最靠近背面侧的位置。通过第一及第二框体101、 201的上述 配置,穿线轴11成为穿线钩20向缝针1进行穿线的位置。
(2) 将使移动操作转盘410与下述位置对齐的状态作为第2状态, 即板簧417的卡合凸起与卡合凹部413嵌合的位置。此时,凸起423a 位于第一凸轮421的凸轮槽421a的图9 (A)的第2位置上,第一框 体101向左方移动。另外,从动凸起433位于第二凸轮431的长孔431b 的图9 (B)的第2位置上,第二框体201并没有从(1)的状态开始 移动。此时的第一框体101的移动距离与缝针1和缝针2在X轴方向 上的间隔一致,通过第一及第二框体101、 201的上述配置,穿线轴11成为穿线钩20向缝针2进行穿线的位置。
(3) 将使移动操作转盘410与下述位置对齐的状态作为第3状态, 即板簧417的卡合凸起与卡合凹部414嵌合的位置。此时,凸起423a 位于第一凸轮421的凸轮槽421a的图9 (A)的第3位置上,第一框 体101向左方移动。另外,从动凸起433位于第二凸轮431的长孔431b 的图9 (B)的第3位置上,第二框体201向正面侧移动。此时的第一 框体101的移动距离与缝针2和缝针3在X轴方向上的间隔一致,第 二框体201的移动距离与缝针2和缝针3在Y轴方向上的间隔一致。 由此,通过第一及第二框体101、 201的上述配置,穿线轴11成为穿 线钩20向缝针3进行穿线的位置。
(4) 将使移动操作转盘410与下述位置对齐的状态为作第4状态, 即板簧417的卡合凸起与卡合凹部415嵌合的位置。此时,凸起423a 位于第一凸轮421的凸轮槽421a的图9 (A)的第4位置上,第一框 体101向左方移动。另外,从动凸起433位于第二凸轮431的长孔431b 的图9 (B)的第4位置上,第二框体201并没有从(3)的状态开始 移动。此时的第一框体101的移动距离与缝针3和缝针4在X轴方向 上的间隔一致,通过第一及第二框体101、 201的上述配置,穿线轴11 成为穿线钩20向缝针4进行穿线的位置。
(5) 将使移动操作转盘410与下述位置对齐的状态作为第5状态, 即板簧417的卡合凸起与卡合凹部416嵌合的位置。此时,凸起423a 位于第一凸轮421的凸轮槽421a的图9 (A)的第5位置上,第一框 体101向左方移动。另外,从动凸起433位于第二凸轮431的长孔431b 的图9 (B)的第5位置上,第二框体201并没有从(3)的状态开始 移动。此时的第一框体101的移动距离与缝针4和缝针5在X轴方向 上的间隔一致,通过第一及第二框体101、 201的上述配置,穿线轴11 成为穿线钩20向缝针5进行穿线的位置。
如上述(1) (5)所示,通过将移动操作转盘401从第一状态 至第五状态按顺序进行位置切换操作,可以将穿线轴11定位在使穿线 钩20可以向缝针1 5的各位置穿线的位置上,从而可以分别进行穿 线。上述各部件95a、 101、 102、 201、 202、 203a构成连结机构,其 与上述移动操作转盘401的操作对应,将由上述第一及第二凸轮机构 420、 430形成的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移动合成。 (穿线动作输入机构整体结构)
基于图2、 3、 10 14说明穿线动作输入机构300。
穿线动作输入机构300具有作为穿线操作输入单元的操作杆 310,其使穿线轴11向下方移动而输入穿线动作;作为升降框体的穿 线滑动引导部件320,其利用来自操作杆310的向下方的输入操作,从 而与穿线轴11 一起进行下降动作;高度调节机构330,其以与各缝针 1 5的针孔的高度对应的多个高度,阻止穿线轴ll的下降;以及穿线 凸轮机构340,其在仅穿线滑动引导部件320相对于穿线轴11向下方 移动时,使穿线轴11沿穿线钩20前进的方向旋转。 (穿线动作输入机构穿线滑动引导部件)
穿线滑动引导部件320具有剖面为弧状的背板321,其上下较 长;板状支撑部322、 323,它们二体地设置在背板321的上下两端部 上,形成有使穿线轴11插入的通孔;以及卡合轴324,其从背板321 沿X轴方向向左方延伸,与操作杆310卡合。
—上述支撑部322、 323为沿X — Y平面的板状,均形成有使穿线轴 ll插入的通孔,经由所述通孔,穿线滑动引导部件320与穿线轴11可 沿该穿线轴ll滑动地连结。另外,由于在上侧支撑部322和设置在后 述穿线轴上的第一引导销钉331之间插入压縮螺旋弹簧325,在穿线轴 11的上端部设置与支撑部322的上表面抵接的止动器lla,所以穿线 轴11和穿线滑动引导部件320的相互之间以下述方式常时预紧,艮P, 将穿线轴11向下方按压,将穿线滑动引导部件320向上方按压。 (穿线动作输入机构操作杆)
操作杆310如图3、 IO所示,设置在主框架90的左侧壁部94的 左侧面上,具有上下方向的长孔311,该长孔311用于使在该左侧壁部 94的左侧面的上下位置向左方凸出的两个导向轴96插入,此外,利用 设置在各导向轴96的前端部上的C型环97进行保持以使该操作杆310 不会脱落。操作杆310通过上述构造,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主框架90上。
另外,操作杆310具有沿上下方向的长条状的主体部312;臂
部313,其在主体部312的中间附近,向与该主体部312正交的方向(Y 轴方向)延伸;以及缝线保持部件操作部314,其在臂部313的前端部 以直角弯折而形成,沿X轴方向延伸。
在主体部312上贯穿形成上述长孔311。另外,主体部312的下 端部形成输入部315,其以直角弯折而形成,沿X轴方向延伸,从这 里输入向下方的按压操作。并且,主体部312与主框架90之间利用拉 伸弹簧316连结,始终施加向上方的拉伸力。
另一方面,在臂部313上沿Y轴方向贯穿形成长孔317,使从穿 线滑动引导部件320延伸出的卡合轴324插入其中。由此,输入至操 作杆310的下降移动动作,从臂部313经由卡合轴324传递至穿线滑 动引导部件320及穿线轴11。另外,臂部313的长孔317沿Y轴方向, 是为了容许由第二支撑机构200产生的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
缝线保持部件操作部314用于在穿线钩20前进时,施加用于使缝 线保持部件50向缝针侧接近移动的动作。通过在操作杆310上设置缝 线保持部件操作部314,实现穿线钩20的前进动作和缝线保持部件50 的接近动作的联动。另外,对于缝线保持部件操作部314向缝线保持 部件50的作用,在说明缝线保持部件支撑机构60时详细叙述。 (穿线动作输入机构穿线凸轮机构)
穿线凸轮机构340具有卡合凸起341,其从穿线轴ll向穿线滑 动引导部件320的背板321沿水平方向凸出;以及作为槽凸轮的长孔 部342,其形成于穿线滑动引导部件320的背板321上。
上述卡合凸起341实际上是贯穿安装在穿线轴ll上的后述第一引 导销钉331的后端部。所述卡合凸起341插入贯穿形成于背板321上 的长孔部342中,其长度设定为贯穿至背板321的外侧。
长孔部342以其长度方向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另外, 卡合凸起341,通过设置在穿线轴11和穿线滑动引导部件320之间的 压縮螺旋弹簧325的作用,通常保持位于长孔部342的下端部的状态。 所述长孔部342的倾斜方向为,在卡合凸起341沿该长孔部342上升时,使卡合凸起341产生位移,该位移方向为使穿线轴11沿穿线钩20
前进的方向进行旋转的方向。即,由于通过穿线轴11在俯视观察下顺
时针旋转能够使穿线钩20进行前进移动,所以长孔部342随着朝向上 方而沿Y轴方向中的朝向背面侧的方向倾斜。
另外,卡合凸起341沿长孔部342向上方移动,是在穿线滑动引 导部件320相对于穿线轴11相对下降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上述所示, 通过设置在穿线轴11和穿线滑动引导部件320之间的压縮螺旋弹簧 325、和穿线轴11上端部的止动器lla的作用,穿线轴ll和穿线滑动 引导部件320仅在没有被施加与压縮螺旋弹簧325的按压力相比更大 的力时, 一起进行上下移动。由此,在穿线轴11的下降路线的中途设 置高度调节机构330,其阻止穿线轴11的下降,如果利用操作杆310 而向穿线滑动引导部件320及穿线轴11输入下降动作,则在途中仅阻 止穿线轴11的下降。此时,如果从操作杆310输入与压縮螺旋弹簧325 相比更大的按压力,则穿线滑动引导部件320相对于穿线轴ll相对下 降,通过穿线凸轮机构340的作用而使穿线轴11旋转,穿线钩20前 进而进行穿线。另外,穿线钩20的后退,通过放开操作杆310从而利 用压縮螺旋弹簧325的恢复力进行。
(穿线动作输入机构高度调节机构)
高度调节机构330具有下述功能为了使穿线凸轮机构340动作 而仅阻止穿线轴11下降的功能;以及在向各缝针1 5穿线时,通过 与对应于缝针的配置而对穿线轴11进行移动定位的定位机构400协同 动作,按各缝针1 5进行穿线钩20的高度调节的功能。
艮P,规定穿线轴11的Z轴方向(高度方向)位置的高度调节机构 330具有第一和第二引导销钉331、 332,其设置在穿线轴11上;下 侧穿线引导部件350,其具有使任一个引导销钉331、 332从上方与其 抵接的五个抵接部351 355;以及上侧穿线引导部件360 (在图10中 省略图示),其在穿线轴11转动时,引导各引导销钉331、 332的旋 转移动。
第一及第二引导销钉331、 332均相对于穿线轴11垂直地设置, 第一引导销钉331配置于上方。另外,两个引导销钉331、 332在X —Y平面上,以穿线轴ll为中心,以不同的角度配置在穿线轴11上。
下侧穿线引导部件350固定支撑在针棒6上,是上部具有五个抵 接部351 355的块状部件。
如图13 (A)所示,抵接部351配置为,在穿线轴11被定位在向 缝针l进行穿线的位置时,第一引导销钉331下降而与其抵接,如图 13 (B)所示,抵接部352配置为,在穿线轴11被定位至向缝针2进 行穿线的位置时,第一引导销钉331下降而与其抵接,如图13 (C) 所示,抵接部353配置为,在穿线轴11被定位至向缝针3进行穿线的 位置时,第二引导销钉332下降而与其抵接,如图13 (D)所示,抵 接部354配置为,在穿线轴11被定位至向缝针4进行穿线的位置时, 第二引导销钉332下降而与其抵接,如图13 (E)所示,抵接部355 配置为,在穿线轴11被定位至向缝针5进行穿线的位置时,第二引导 销钉332下降而与其抵接。
另外,为了可以在穿线轴11由于抵接而转动时,各引导销钉33K 332维持抵接状态,而使各抵接部351 355的平面均形成大致圆弧状。
另外,由于各抵接部351 355分别决定穿线时的穿线轴11及穿 线钩20的高度,所以它们的平面高度分别与各缝针1 5的针孔的高 度对应而设定为不同的高度。
另外,抵接部351、 352和抵接部353、 354、 355,分别与引导销 钉331、 332以穿线轴11为中心的张开角度对应而分离地配置。由此 使多个抵接部与销钉的数量对应而分散配置,避免在各抵接部的配置 中产生干涉。
另外,存在两根引导销钉331、 332,但在第一引导销钉331和第 二引导销钉332之间设有高度差,以使得在某一个与抵接部抵接的情 况下,另一个不与任意一个抵接部抵接。另外,形成相对于上表面降 低一部分的避让部356,以使得一侧的销钉与抵接部抵接时,另一侧的 销钉不与除下侧穿线引导部件350的抵接部之外的位置抵接(参照图 13 (A))。
另外,由于下侧穿线引导部件350具有决定穿线时穿线钩20的高 度的功能,所以要求高度必须落在固定区间中。因此,在穿线时,为了使针棒必然位于该可以穿线的区间,而进行缝纫机电动机的控制, 使上轴角度落在预先确定的固定区间中。
图14是下侧穿线引导部件350和上侧穿线引导部件360的放大斜视图。
上侧穿线引导部件360具有下述功能在与下侧穿线引导部件350 的各抵接部351 355抵接的任一个引导销钉331、 332,由于穿线轴 11的旋转而在抵接部351 355的上表面移动时,为了维持引导销钉和 抵接部间的抵接,由上侧穿线引导部件360从上方与引导销钉抵接并 进行引导。
由此,如图14所示,上侧穿线引导部件360具有引导部361, 其在第一引导销钉331与下侧穿线引导部件350的抵接部351抵接而 进行移动时,与该第一引导销钉331抵接而进行引导;引导部362,其 在第一引导销钉331与抵接部352抵接而进行移动时,与该第一引导 销钉331抵接而进行引导;引导部363,其在第二引导销钉332与抵接 部353抵接而进行移动时,与该第二引导销钉332抵接而进行引导; 引导部364,其在第二引导销钉332与抵接部354抵接而进行移动时, 与该第二引导销钉332抵接而进行引导;引导部365,其在第二引导销 钉332与抵接部355抵接而进行移动时,与该第二引导销钉332抵接 而进行引导;避让部366,其在穿线轴ll下降时,容许第一引导销钉 331的下降;以及避让部367,其在穿线轴11的下降时,容许第二引 导销钉332下降。
(缝线保持部)
缝线保持部50是通过板金弯折加工而形成的部件,如图2所示, 具有两个架线部51、 52,其在下端部进行架线;以及夹持部53,其 具有夹持缝线端部的板簧。两个架线部51、 52分别具有架设缝线的未 图示的切口,可以通过在上述切口中架设缝线而沿X轴方向搭设缝线。 另外,夹持部53构成为保持板和板簧压接,可以通过在它们之间插入 缝线端部而进行夹持。另外,夹持部53在两个架线部51、 52的排列 方向上与它们邻接,通过在搭设于两个架线部51、 52上的状态下进行 架线的情况下,使夹持部53夹持缝线的富余端部,可以维持在两个架线部51、 52之间沿X轴方向张紧设置缝线的状态。
这样,通过以沿x轴方向张紧设置缝线的状态夹持缝线而在穿线
钩20的相反侧配置缝线保持部件50,可以使沿Y轴方向前进的穿线 钩20通过与其正交的缝线的正上方,并在穿线钩20后退时利用倒钩 部顺利地进行缝线的捕捉。
(缝线保持部件支撑机构)
缝线保持部件支撑机构60如图2、 4所示,具有移动体61,其 可摆动地保持缝线保持部50,利用正面侧壁部106的导向槽106a、106b 进行移动;联动部件62,其随着穿线轴11的下降而使移动体下降;以 及摆动杆63,其使位于穿线位置的缝线保持部50向缝针侧摆动。
移动体61为长条状的平板,沿上下方向配置,在其上部的两个位 置设置导向轴64、 64。所述各导向轴64分别插入正面侧壁部106的导 向槽106a、 106b中,从正面侧利用C型环65固定。根据所述构造, 移动体61可以沿导向槽106a、 106b移动。另外,将移动体61位于导 向槽106a、 106b的上端部时的缝线保持部50的位置作为待机位置, 将移动体61位于导向槽106a、 106b的下端部时的缝线保持部50的位 置作为穿线位置。
在移动体61的上端部背面侧设置凸出状的凸起61b,使与穿线轴 11 一起进行升降的联动部件62从上方抵接。
并且,移动体61在其下部具有以直角弯折而沿Y—Z平面的平面 部61a,在该平面部61a的下端部上,利用沿X轴方向的支撑轴轴支撑 缝线保持部50。另外,在该平面部61a的上部,同样利用沿X轴方向 的支撑轴轴支撑摆动杆63。
缝线保持部50在支撑轴的上方具有与摆动杆63抵接的抵接部54。
另一方面,摆动杆63具有向下方垂下的摆动部63a,在该摆动部 63a上设置凸起63b。所述凸起63b与缝线保持部50的抵接部54从背 面侧抵接。另外,在摆动杆63的上部背面侧,具有使上述操作杆310 的缝线保持部件操作部314从上方抵接的卡止延伸部63c。如果操作杆 310的缝线保持部件操作部314从上方与所述卡止延伸部63c抵接,则 摆动杆63的摆动部63a摆动,凸起63b向正面侧按压缝线保持部50的抵接部54,使缝线保持部50摆动。通过该摆动,缝线保持部50的 下端部的架线部51、 52接近缝线1 5侧,从而可以向穿线钩20供给 缝线。
另外,由于缝线保持部件支撑机构60的移动体61利用联动部件 62与穿线轴11联动而下降,所以如果穿线轴11由下侧穿线引导部件 350的各抵接部351 355调整至适当的高度,则可以经由移动体61将 缝线保持部50调整至适当的高度。 (穿线装置的动作说明) 说明以上述结构构成的穿线装置10的穿线动作。 首先,通过移动操作转盘401的旋转操作,选择进行穿线的缝针
1 5。
此时,与移动操作转盘401的角度位置对应,第一凸轮机构420 使第一支撑机构100的第一框体101向X轴方向移动,第二凸轮机构 430使第二支撑机构200的第二框体201向Y轴方向移动。这样,通 过上述协同动作,将穿线轴11移动定位在X — Y平面内的规定位置上。
在此时刻,高度调节机构330决定引导销钉331、 332的哪一个与 抵接部351 355的哪一个抵接。
然后,如果将操作杆310向下方操作,则穿线轴ll和穿线滑动引 导部件320 —起开始下降动作。另外,通过穿线轴11的上端部的联动 部件62,将移动体61向下方按压,从而缝线保持部50也开始下降动 作。
然后,如果从穿线轴11延伸出的规定的引导销钉331、 332与规 定的抵接部351 355抵接,则阻止下降动作,与该抵接部的设定高度 对应,将穿线轴11及穿线钩20调整至所选择的缝针的高度。另外, 利用联动部件62进行联动的缝线保持部50也相同地,调整至所选择 的缝针的高度。
如果在此时刻继续将操作杆310向下方按压,则仅穿线滑动引导 部件320相对于穿线轴ll进行下降移动,其结果,通过穿线凸轮机构 340的作用而使穿线轴1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操作杆310的缝 线保持部件操作部314从上方按压摆动杆63的摆动部63c,使摆动杆
2363转动。其结果,穿线钩20前进移动而插入规定的缝针的针孔中,缝 线保持部50向缝针侧倾斜,使沿X轴方向张紧设置的缝线接近穿线钩 20的正面。其结果,由穿线钩20的倒钩部捕捉缝线。
然后,如果将操作杆310从向下方按压的状态放开,则穿线钩20 开始后退移动,将捕捉到的缝线引入缝针的针孔中,从而执行穿线。
并且,在向其他缝针进行穿线的情况下,再次对移动操作转盘401 进行旋转操作,并将操作杆310向下方操作。 (穿线装置的效果)
穿线装置IO中,利用第一支撑机构100和第二支撑机构200支撑 穿线轴ll,使其可移动至X — Y平面的任意位置上,定位机构400通 过两个凸轮机构420、 430的协同动作而与移动操作转盘401的旋转操 作对应,选择性地将穿线轴11移动定位至与各缝针1 5对应的5个 位置上。
由此,即使在如可以由一台缝纫机实现包缝和绷缝的缝纫机这 样,搭载五根缝针1 5,这些缝针并非例如排成一列这样简单的配 置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向多个方向分别进行位置调整动作的输入,可 以仅通过移动操作转盘401的旋转操作而定位穿线轴11,并且,可 以对所有的缝针1 5按顺序进行位置对齐。由此,可以对所有缝针 1 5可靠地进行穿线。
另外,由于在第一框体101上经由移动体61安装缝线保持部50, 所以不仅穿线轴11,缝线保持部50也可以仅通过移动操作转盘401 的旋转操作而在X — Y方向上对所有的缝针1 5按顺序进行位置对 齐,进而,可以对所有缝针1 5进行可靠的穿线。
另外,由于穿线装置10中,穿线动作输入机构300的下侧穿线 引导部件350的各抵接部351 355,与各缝针1 5分别对应而设定 其高度,所以可以将穿线钩20相对于各缝针1 5的针孔调整至适当
咼度°
这样,即使在如可以由一台缝纫机实现包缝和绷缝的缝纫机这
样,搭载五根缝针1 5的情况下,由于具有两根引导销钉331、 332, 所以可以将各抵接部351 355分散设置在下侧穿线引导部件350上,可以适当地进行穿线钩20的高度调节,能够更准确地实现穿线。 (其他)设置在穿线轴11上的引导销钉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三根。 另外,也可以在下述情况下实施,艮口,各缝针配置为高度方向 相等而在水平方向上二维配置不同。另外,对于至少任一侧的引导销钉331、 332,也可以使用构成 为具有偏心轴的轴部件。图15 (A)示出将第二引导销钉332替换为 偏心销钉332A的情况。偏心销钉332A如图15 (B) 、 (C)所示,可以通过旋转调节 而变更与各抵接部351 355抵接的下表面的高度,例如在包缝时使 用的缝针l、 2和绷缝中使用的缝针3、 4、 5之间产生高度变化的情 况下,可以实现迅速地调整、适应。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对在水平方向上以二维方式配置的大于或等于三根的缝针进行穿线,其特征在于,具有穿线轴,其保持穿线钩,该穿线钩通过前进而进入缝针的针孔中,并通过后退而将捕捉到的缝线插入上述针孔中;穿线动作输入机构,其经由上述穿线轴向上述穿线钩施加缝线插入动作;第一支撑机构,其支撑上述穿线轴,使上述穿线轴可以在水平方向平面中的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机构,其支撑上述穿线轴,使上述穿线轴可以在水平方向平面中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以及定位机构,其通过操作而使上述穿线轴以与上述各缝针的配置对应的轨迹移动,上述定位机构具有移动操作部,其通过操作进行向上述各缝针的位置切换;第一凸轮机构,其通过该移动操作部的操作,向上述穿线轴施加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动作;第二凸轮机构,其通过上述移动操作部的操作,向上述穿线轴施加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动作;以及连结机构,其与上述移动操作部的操作对应,合成由上述第一及第二凸轮机构施加的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移动,并传递至穿线轴,上述定位机构与上述移动操作部的操作对应,使上述穿线轴按顺序移动至与上述各缝针的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对应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缝线保持部,其隔着前述缝针配置在前述穿线钩的相反侧,保持缝线,使上述缝线保持部与上述穿线轴安装在相同的框体上,从而使 它们一起移动。
3. —种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对在水平方向上以二维方式配置 的大于或等于三根的缝针进行穿线, 其特征在于,具有穿线轴,其以可上下移动且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并在下端保持 穿线钩,该穿线钩通过前进而进入缝针的针孔中,通过后退而将捕捉 到的缝线插入上述针孔中;操作杆,其与上述穿线轴连结,可在上下移动方向上对其进行操作;移动操作部,其配置为可以手动操作上述穿线轴,以切换上述 穿线轴相对于各缝针的位置;第一凸轮,其在该移动操作部操作时,向上述穿线轴施加沿水平面中的第一方向的位移r第二凸轮,其在上述移动操作部操作时,向上述穿线轴施加沿 水平面中的第二方向的位移;第一框体,其与第一凸轮连结,可以从动于上述第一凸轮而沿 水平面中的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框体,其与第二凸轮连结,可以从动于上述第二凸轮而使 上述第一框体沿水平面中的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移动;以 及连结机构,其在上述移动操作部的操作时,合成由上述第一及 第二凸轮施加的第一及第二框体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位移,并传 递至穿线轴,上述穿线装置使上述穿线轴按顺序移动至与上述各缝针的水平 方向上的配置对应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可以将穿线钩准确地向大于或等于三根的缝针引导。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具有穿线轴,其保持穿线钩;穿线动作输入机构,其施加穿线钩的前后动作;缝线保持部件,其在穿线时隔着缝针而保持缝线;第一支撑机构,其可沿X轴方向移动地支撑穿线轴;第二支撑机构,其可沿Y轴方向移动地支撑穿线轴以及定位机构,其利用向移动操作部的输入操作,使穿线轴以与各缝针的配置对应的轨迹移动,定位机构具有第一凸轮机构,其利用移动操作部的输入操作而使穿线轴沿X轴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凸轮机构,其使穿线轴向Y轴方向移动,在这里,通过第一及第二凸轮机构协同动作而使穿线轴按顺序移动至与各缝针的配置对应的位置。
文档编号D05B87/00GK101307537SQ20081009698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5日
发明者三好贵直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