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87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锭子,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高速化纤倍捻锭 子,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之前,已有化纤倍捻机的锭子结构如图1所
示,主要由转杯r、导丝器2'、静止杯3'、内磁罩4,、内磁环5'、 锭杆6'、锭盘7,、塑料件8,、龙带9,等组成,其中,锭杆6,和锭盘 7,的配合面在转杯l'的下部,由此造成转杯r和龙带9'之间的距离
加大,锭子的重心上移,使转杯r旋转的转动力传递路线加长,转杯 r高速旋转时易产生震动,致使被加捻丝易产生毛丝和断裂,从而影 响纱线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化纤倍捻机锭子的弊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运行平稳、高速的化纤倍捻机锭子。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速化纤倍捻机 锭子,包括锭杆,静止盘安装在锭杆上,内磁罩安装在静止盘上,导 纱瓷件安装在锭杆上的纱线出口位置,锭盘一端与锭杆相接触,另一 端与龙带联动连接,转杯安装在锭盘上,其特征在于锭盘与锭杆相 接触的一端设置在转杯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锭盘设置为方形体或楔形体。
锭盘的任意一倒外缘与转杯的相应内缘相接触。 在锭盘上对应锭杆上纱线出口的位置开设有孔。 锭盘与锭杆的接触面应保证覆盖住锭杆上的纱线出口位置。 安装在转杯上对应着锭盘的孔的位置安装有出口瓷件。 在内磁罩内安装有磁钢架,磁铁置于磁钢架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 通过将锭盘设置在转杯的内部,这样, 一方面,锭杆与锭盘的配合面 在转杯的内部,将縮短锭子转杯与龙带间的距离,使锭子重心下降, 减少锭子转动时震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纱线的瞬间张力波动;另一
方面,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比,省去了塑料件等辅助装置,结构更
简单,且更节能省电,功耗更低;另外,由于锭盘安装在转杯的内部, 锭盘的外缘与转杯的内缘相接触,从而很好地定位了转杯,使两者的 同轴度更好,运行更为稳定顺畅。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结构,磁铁1置于磁 钢架2上,磁钢架2置于内磁罩8内,内磁罩8安装在静止盘3上, 静止盘3通过轴承9和轴承10安装在锭杆7上,导纱瓷件11安装在 锭杆7上的纱线出口位置,锭盘5压配在锭杆7上,转杯4通过螺钉6装在锭盘5上,锭盘5可设置为方形体,为方便安装固定,也可设 置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楔形体,其一端是与锭杆7的接触端5!,接 触端51设置在转杯4内,另一端是与龙带13的联接端52,锭盘5 的接触端51任意一侧外缘与转杯4的相应内缘相接触,在锭盘5上 对应锭杆7上纱线出口的位置开设有孔14,锭盘5与锭杆7的接触 面应保证覆盖住锭杆7上的纱线出口位置,以防止导纱瓷件11跑出, 出口瓷件12安装在转杯4上,对应着锭盘5的孔14,龙带13与锭 盘5的联接端52联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龙带13带动锭盘5转动, 锭盘5带动转杯4转动,从而完成纱线的加捻。
权利要求1、一种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包括锭杆(7),静止盘(3)安装在锭杆(7)上,导纱瓷件(11)安装在锭杆(7)上的纱线出口位置,锭盘(5)一端与锭杆(7)相接触,另一端与龙带(13)联动连接,转杯(4)安装在锭盘(5)上,其特征在于锭盘(5)与锭杆(7)相接触的一端设置在转杯(4)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其特征在于: 锭盘(5)设置为方形体或楔形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其特征在于 锭盘(5)的任意一侧外缘与转杯(4)的相应内缘相接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化纤倍埝机锭子,其特征在于 在锭盘(5)上对应锭杆(7)上纱线出口的位置开设有孔(14)。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其特征在于: 锭盘(5)与锭杆(7)的接触面覆盖锭杆(7)上的纱线出口位置。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其特征在于 在转杯(4)上对应着锭盘(5)的孔(14)的位置安装有出口瓷件(12)。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其特征在于 在静止盘(3)上安装有内磁罩(8),在内磁罩(8)内安装有磁钢架(2),磁铁(1)置于磁钢架(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化纤倍捻机锭子,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锭杆,静止盘安装在锭杆上,内磁罩安装在静止盘上,导纱瓷件安装在锭杆上的纱线出口位置,锭盘一端与锭杆相接触,另一端与龙带联动连接,转杯安装在锭盘上,其特征在于锭盘与锭杆相接触的一端设置在转杯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锭盘设置在转杯的内部,锭杆与锭盘的配合面在转杯的内部,缩短锭子转杯与龙带间的距离,使锭子重心下降,减少锭子转动时震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纱线的瞬间张力波动。
文档编号D01H7/86GK201296818SQ20082016816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4日
发明者刘光容 申请人:朱爱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