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络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73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络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自动络纱机的构成简化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曰本特开2001-15903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屏蔽板的构成,该屏 蔽板使对抽吸嘴和风管道进行连接的连接管内的吸引流的流动停止,上述 抽吸嘴对巻装侧的纱头进行吸引保持。
但是, 一般在构成自动络纱机的各纱线巻绕单元中,需要除去附着在 行进的纱线上的杂质或者从巻装捕捉纱头。在自动络纱机中通常具备负压 源,并在各纱线巻绕单元中搭载有利用负压源来吸引除去附着在行进的纱 线上的杂质的清洁管和利用负压源来从巻装吸引捕捉纱头的抽吸嘴等。上 述清洁管和抽吸嘴,在运转中不是必须持续吸引杂质以及纱头,而更为合 理的是仅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吸引杂质和纱头。
但是,为了实现上述运转,必须设置能够对清洁管和抽吸嘴的各自进 行控制的风门,自然地自动络纱机的构成就复杂化。当考虑成本方面和维 护方面时,还留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各点而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自动络 纱机的构成简化的技术,该自动络纱机具有多个与上述负压源连接并对杂 质和纱线等进行吸引的部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对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和其效 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使从供纱管解舒的纱线一
边往复动一边巻绕在巻取管上而形成巻装的纱线巻绕装置;和用于产生负 压的负压源;该自动络纱机如下地构成。上述纱线巻绕装置具有多个用于
对纱线及杂质的至少一方进行吸引的吸引构件。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各基端与上述负压源经由吸引控制部而接合。根据以上的构成,与通过在每个 吸引构件中设置的吸引控制部来对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吸引进行控制的构 成相比较,实现了简化构成的自动络纱机。
上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如下地构成。上述吸引控制部包括一体形成的 屏蔽板,该屏蔽板能够转动,以便将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上述各基端封闭 或开放。通过采用以上的构成,实现了上述吸引控制部的简化构成。
上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如下地构成。上述吸引控制部构成为,能够有 选择地控制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吸引。根据以上的构成,实现了如下的自 由度较高的控制允许上述多个吸引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吸引构件的吸引, 禁止该吸引构件以外的吸引构件的吸弓I 。
上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如下地构成。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上述各基端, 向上述屏蔽板的转动方向相对错开。根据以上的构成,实现了如下的自由 度较高的控制允许上述多个吸引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吸引构件的吸引,禁 止该吸引构件以外的吸引构件的吸引。能够将这种有选择的控制切换为上 述屏蔽板的转动角的大小而进行控制。
上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如下地构成。上述纱线巻绕装置,作为上述吸 引构件而具备第一集尘构件、第二集尘构件以及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 中的至少2个以上;上述第一集尘构件对附着在行进的上述纱线上的杂质 进行吸引;上述第二集尘构件对在接头装置中产生的回丝进行吸引,该接 头装置对上述供纱管侧的纱线即下纱线和上述巻装侧的纱线即上纱线进行 接头;上述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吸引捕捉上述上纱线并引导至上述接 头装置。即,在上述纱线巻绕装置具备上述各构件中的至少2个以上时, 有意义地发挥通过上述吸引控制部而实现的效果。
上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如下地构成。上述纱线巻绕装置,作为上述吸 引构件而具备第一集尘构件、第二集尘构件以及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
上述第一集尘构件对附着在行进的上述纱线上的杂质进行吸引;上述第二
集尘构件安装在接头装置上并对在上述接头装置中产生的回丝进行吸引, 上述接头装置对上述供纱管侧的纱线即下纱线和上述巻装侧的纱线即上纱
线进行接头;上述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吸引捕捉上述上纱线并引导至 上述接头装置。上述吸引控制部构成为包括一体形成的屏蔽板,该屏蔽板 能够转动,以便将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上述各基端封闭或开放。在上述第一集尘构件内形成的流路即第一吸引流路、在上述第二集尘构件内形成的 流路即第二吸引流路和在上述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内形成的流路即第 三吸引流路,通过上述屏蔽板的转动而有选择地允许上述负压源与上述各 吸引流路的连接。仅通过上述屏蔽板的转动而实现如下的一系列动作..在 上述纱线巻绕装置的稳定运转时吸引除去附着在行进的上述纱线上的杂 质,并且随时吸引回收在上述接头装置中产生的回丝,在接头时暂时中止 这些吸引,吸引捕捉上述上纱线并引导至上述接头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要素、过程、步骤、特色和优点,将通过结合附 图对下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纱线巻绕单元的示意 正视图及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吸引控制单元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3-3'线向视截面图。 图4是图3的4-4'线向视截面图。
图5是表示单元控制部和屏蔽板控制构件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与图3类似的图、是表示稳定运转时的情况的图。 图7是与图3类似的图、是表示回丝回收时的情况的图。 图8是与图3类似的图、是表示接头时的情况的图。 图9是与图3类似的图、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 自动络纱机的纱线巻绕单元的示意正视图及框图。
首先根据图1说明自动纺纱机1的纱线巻绕单元2(纱线巻绕装置)。该 纱线巻绕单元2为,通过往复滚筒5使从供纱管3解舒的纱线4 一边往复 动一边巻绕在巻绕筒管6上而形成纱层,并形成锥形状的巻装7。在图1中 仅图示了 1台纱线巻绕单元2,但通过在省略图示的机体上排列设置多个这 种纱线巻绕单元2,由此构成自动络纱机1 。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巻绕筒管6及巻装7统称为巻取管。即,未形成有纱层的巻取管为巻绕筒管6,形成有纱层的巻取管为巻装7。
纱线巻绕单元2具备摇架8,可装卸地支持上述巻绕筒管6;和往复
滚筒5,在与上述巻绕筒管6的周面或者巻装7的周面接触的同时以规定的 转速旋转。上述摇架8构成为,能够夹持并自由旋转地支持上述巻绕筒管6 的两端。该摇架8构成为以转动轴IO为中心自由倾斜活动,并构成为通过 摇架8的转动能够吸收伴随纱线4向巻取管6、7巻绕的巻变大(纱层直径的 增大)。在往复滚筒5的周面上刻设有用于使纱线4相对于巻取管6、 7往复 动的往复槽9。巻取管6、 7通过与往复滚筒5转动接触而从动旋转。
在每个纱线巻绕单元2中都具有负责纱线巻绕单元2的控制的单元控 制部50。
接着,说明接头装置14、清纱器15(纱线监视器)、上蜡装置24以及清 洁管25(吸引构件、第一集尘构件)。g卩,上述纱线巻绕单元2构成为,在 供纱管3和往复滚筒5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从供纱管3侧按顺序配设 有接头装置14、清纱器15、上蜡装置24和清洁管25。
接头装置14构^K为,在清纱器5检测出纱疵而进行剪纱时、或者在来 自供纱管3的纱线4的断纱时,对供纱管3侧的纱线4即下纱线4L和巻装 7侧的纱线4即上纱线4U进行接头。在该接头装置14中设有临时收容在 接头装置14中产生的回丝的集尘器26。在集尘器26中具备回丝回收管 27(吸引构件、第二集尘构件),以便能够吸引并回收在该集尘器26中收容 的回丝,回丝回收管27的基端27b与后述的吸引控制单元30(吸引控制部) 连接。
清纱器15用于检测纱线4的粗节,由适当的传感器对通过清纱器15 的检测部的部分的纱线4的粗细进行检测,并由分析器23分析来自该传感 器的信号。由此检测疙瘩纱等纱疵。在该清纱器15中设有用于在检测出纱 疵时立即切断纱线4的切刀16。
在接头装置14的下侧和上侧设有下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17,吸引 捕捉供纱管3侧的下纱线4L并向接头装置14引导;和上纱线吸引捕捉引 导构件20(吸引构件),吸引捕捉巻装7侧的上纱线4U并向接头装置14引 导。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20构成为管状,并在前端具备嘴22。上纱线 吸引捕捉引导构件20由抽吸嘴20a和连接管20b构成,上述抽吸嘴20a被 设置为能够以轴21为中心上下转动,上述连接管20b连接该抽吸嘴20a和
7后述的吸引控制单元30。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20的基端20c与吸引控 制单元30连接。下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17也构成为管状,并在前端具 备吸引口 19。下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17由中继管17a和未图示的连接管 构成,上述中继管17a被设置为能够以轴18为中心上下转动,上述未图示 的连接管连接该中继管17a和风管道60。
上蜡装置24对行进的纱线4涂敷适当的蜡。
清洁管25吸引除去附着在行进的纱线4上的杂质。该清洁管25的基 端25b与吸引控制单元30连接,在清洁管25的前端形成有吸引口 25a。该 清洁管25的吸引口 25a接近在上蜡装置24和往复滚筒5之间行进的纱线4。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纱线巻绕单元2具有多个用于对纱线4 或者杂质中的至少某一方进行吸引的吸引构件。详细地说,纱线巻绕单元2 作为上述吸引构件而具有(i) (iii): (i)对附着在行进的纱线4上的杂质进行 吸引的清洁管25; (ii)对在接头装置14中产生的回丝进行吸引的回丝回收 管27; (iii)吸引捕捉上纱线4U并向接头装置14引导的上纱线吸引捕捉引 导构件20。上述清洁管25的基端25b、回丝回收管27的基端27b以及上 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20(吸引构件)的基端20c都与吸引控制单元30连接。
风管道60与省略图示的负压产生装置61连结。并且,用于产生负压 的负压源62由风管道60和负压产生装置61构成。风管道60沿着排列设 置的多个纱线巻绕单元2的排列设置方向延伸,各纱线巻绕单元2所具备 的吸引控制单元30经由风管70与上述风管道60连接。
自动纺纱机1由排列设置的多个纱线巻绕单元2和这些纱线巻绕单元2 共用的负压源62构成。
在以上的构成中,各纱线巻绕单元2具备上述吸引控制单元30,上述 多个吸引构件25、 27、 20的各基端25b、 27b、 20c与负压源62经由吸引 控制单元30接合。各基端25b、 27b、 20c与吸引控制单元30连接。吸引 控制单元30与负压源62经由风管70连接。以下,参照图2 图4详细说明 该吸引控制单元30的构成。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吸引控制单元的 分解图。图3是图2的3-3'线向视截面图。图4是图3的4-4'线向视截面图。
如图2所示,吸引控制单元30包括第一平板部31,相对于纱线巻绕 单元2的未图示的框架固定;第二平板部32,与该第一平板部31相对置; 风门33(屏蔽板),夹插在第一平板部31与第二平板部32之间;以及风门驱动机构34,作为使该风门33转动的驱动源。
在第二平板部32上设有:(i)供清洁管25的基端25b连接的清洁孔32a; (ii)供回丝回收管27的基端27b连接的回丝孔32b; (iii)供连接管20b的基 端20c连接的抽吸孔32c。另一方面,在第一平板部31上设有供上述风管 70连接的风孔31c。
并且,在将第二平板部32相对于第一平板部31紧固固定时,风孔31c 的中心与抽吸孔32c的中心大致一致。
如图3所示,风门33为大致扇形且一体形成,并能够在第一平板部31 与第二平板部32之间以转动轴33a为中心转动,以便将各基端25b、 27b、 20c封闭或开放。
风门驱动机构34包括设置在第一平板部31上的步进电动机35;固 定在风门33的转动轴33a上的带轮36;和巻挂在步进电动机35的输出轴 和带轮36上的平带37。步进电动机35的输出经由平带37和带轮36而传 动至风门33。
在第一平板部31与第二平板部32之间夹装有密封部件38,该密封部 件38用于将风门33转动的空间保持密封。
如图4所示,上述清洁孔32a、回丝孔32b、抽吸孔32c以及连接有风 管70的风孔31c,经由风门33的转动空间即接合空间G而相互连通(接合), 该接合空间G形成在第一平板部3.1与第二平板部32之间。图4中的粗箭 头大致表示通过负压源62的吸引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的方向。
接着,根据图3详细说明清洁孔32a、回丝孔32b和抽吸孔32c的配置 方式以及风门33的形状。在图3中,以双点划线大致表示清洁孔32a和回 丝孔32b的轮廓,抽吸孔32c的轮廓由于与风孔31c的轮廓重复的关系,因 此省略图示。如图3所示,清洁孔32a、回丝孔32b以及抽吸孔32c向由符 号S表示的风门33的转动方向,按照该顺序错开。具体地说,以风门33 的转动轴33a为中心进行观察,回丝孔32b设置在抽吸孔32c的顺时针侧, 清洁孔32a设置在回丝孔32b的顺时针侧。吸引控制单元30能够有选择地 控制各吸引构件25、 27、 20的吸引。在风门33处于图3所示的位置时, 风门33封闭清洁孔32a、回丝孔32b以及抽吸孔32c的全部。通过该风门 33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如图6所示仅清洁孔32a被开放, 或者如图7所示仅清洁孔32a和回丝孔32b被开放,或者如图8所示仅抽
9吸孔32c被开放。
接着,说明单元控制部50的控制。如1所示的单元控制部50具备省 略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在 单元控制部50所具有的ROM中,存储有用于使CPU等作为屏蔽板控制构 件51起作用的控制软件。按照图5所示的控制流程说明单元控制部50和 屏蔽板控制构件51的控制。
当接通自动络纱机1的电源时(S300),风门33如图3所示处于封闭清 洁孔32a、回丝孔32b以及抽吸孔32c的全部的位置。向步进电动机35发 送适当的信号,以使该风门33逆时针转动,而如图6所示仅开放清洁孔 32a(S310)。省略图示的自动落纱装置将供纱管3的纱线4巻挂在巻绕筒管 6上,由此开始纱线巻绕单元2的纱线4的巻绕。在该巻绕中,清洁管25 的基端25b未被风门33封闭(同时参照图4),因此附着在行进的纱线4上 的杂质(例如附着在纱线4上的蜡粉或回丝等)在通过吸引口 25a的附近时由 风管道60吸引除去。
单元控制部50判定是否存在接头请求(S320)。在没有接头请求的情况 下(S320:否),使处理前进到S350。在存在接头请求的情况下(S320:是), 屏蔽板控制构件51向步进电动机35发送适当的信号,以使如图6所示那 样处于仅使清洁孔32a开放的位置的风门33较大地逆时针转动,而如图8 所示那样仅使抽吸孔32c开放(S330)。由此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20的 嘴22成为吸引状态,当单元控制部50使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20转动 时,从巻装7的外周吸引捕捉纱头。单元控制部50待机直到从接头装置14 接收到与接头结束相关的信号(S340:否)。如果单元控制部50接收到信号 (S340:是),则屏蔽板控制构件51向步进电动机35发送适当的信号,以便 再次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单元控制部50使处理前进到S350。
单元控制部50使用省略图示的计时器电路来计测从上述巻绕开始时刻 开始的经过时间。在该经过时间未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350:否),处理 返回S310。在该经过时间达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350:是),屏蔽板控制 构件51向步进电动机35发送适当的信号,以使如图6所示那样处于封闭 回丝孔32b和抽吸孔32c的位置的风门33逆时针转动,而如图7所示那样 除清洁孔32a以外还使回丝孔32b开放(S360)。由此,在接头装置14中产生的回丝被风管道60吸引回收。单元控制部50在将上述计时器电路复位 (S370)之后,向步进电动机35发送适当的信号,以便再次成为图6的状态, 单元控制部50将处理返回S310。
自动络纱机1具备用于使从供纱管3解舒的纱线4 一边往复动一边 巻绕在巻取管6、 7上而形成巻装7的纱线巻绕单元2;和用于产生负压的 负压源62。上述纱线巻绕单元2具有多个用于对纱线4以及杂质中的至少 任意一方进行吸引的吸引构件25、 27、 20。上述多个吸引构件25、 27、 20 的各基端25b、 27b、 20c和负压源62经由吸引控制单元30接合。与通过 在各吸引构件25、 27、 20中设置的吸引控制部来对上述多个吸引构件25、 27、 20的吸引进行控制的构成相比较,实现了简化构成的自动络纱机l。
上述吸引控制单元30包括一体形成的风门33,该风门33能够转动, 以便将上述多个吸引构件25、 27、 20的各基端25b、 27b、 20c封闭或开放。 通过采用以上的构成,能够以简化构成来实现上述吸引控制单元3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门33为一体形成,但"一体形成的风门 33"包括由一个板构成的情况和将多个板拼接而成的情况的双方。
上述吸引控制单元30构成为,能够有选择地控制上述多个吸引构件25、
27、 20的吸引。根据以上的构成,实现了如下的自由度较髙的控制允许 上述多个吸引构件25、 27、 20中的任意一个吸引构件的吸引,而禁止该吸 引构件以外的吸引构件的吸引。
优选各吸引构件25、 27、 20的各基端25b、 27b、 20c向上述风门33 的转动方向相对错开。根据以上的构成,实现了如下的自由度较高的控制 允许上述多个吸引构件25、 27、 20中的任意一个吸引构件的吸引,而禁止
该吸引构件以外的吸引构件的吸引。并且,能够将这种有选择的控制置换 为上述风门33的转动角的大小而进行控制。
上述纱线巻绕单元2,作为上述吸引构件而具备清洁管25、回丝回收 管27以及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20;上述清洁管25对附着在行进的上 述纱线4上的杂质进行吸引;上述回丝回收管路27对在接头装置14中产 生的回丝进行吸引,该接头装置14对上述供纱管3侧的纱线4即下纱线4L 和上述巻装7侧的纱线4即上纱线4U进行接头;上述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 构件20吸引捕捉上述上纱线4U并引导至上述接头装置14。在上述纱线巻 绕单元2具备上述各构件时,有意义地发挥通过上述吸引控制单元30而实现的效果。
代替上述实施方式,在作为上述吸引构件而具备清洁管25、回丝回收
管27以及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20中的任意2个的情况下,也能够有 意义地发挥上述效果。
在清洁管25内形成的清洁流路25r(同时参照图2)、在回丝回收管27 内形成的回丝流路27r以及在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20内形成的抽吸流 路20r,通过上述风门33的转动而有选择地允许负压源62与各吸引流路 25r、 27r、 20r的连接。根据以上的构成,仅通过上述风门33的转动而实现 如下的一系列动作在上述纱线巻绕单元2的稳定运转时,吸引除去附着 在行进的上述纱线4上的杂质,并且随时吸引回收在上述接头装置14中产 生的回丝,在接头时暂时中止这些吸引,吸引捕捉上述上纱线4U并引导至 上述接头装置1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清洁孔32a、回丝孔32b以及 抽吸孔32c按照该顺序逆时针配设,但是代替该情况,也可以考虑按照该 顺序顺时针配设。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如下地变 更并实施。
对比参照图6和图9。图9是与图6类似的图、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变形 例的图。gP,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门33如图6所示那样形成为大致扇形。 并且,风门33在仅开放清洁孔32a时,如本图6所示那样,风门33成为 从清洁孔32a逆时针退避的位置。与此相对,在本变形例中,如图9所示 那样在风门33上形成有突出部39,在从转动轴33a侧观察风门33时该突 出部39向右侦lj(即向顺时针侦lj)突出;在该突出部39上设有孔40,在风门 33处于图6所示的位置时,该孔40与清洁孔32a成为重复的关系。并且, 在风门33与第一平板部31之间粘贴有包围该孔40的毡制的保持密封部件 41。由于该保持密封部件41的存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较,能够抑制稳 定运转时的空气泄漏。
虽然此处利用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此处揭示的发明除了上面 特别举出描述的实施例之外,还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 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附加的专利申请范围中涵盖不脱离本发明精 神实质和范围的所有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使从供纱管解舒的纱线一边往复动一边卷绕在卷取管上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和用于产生负压的负压源,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卷绕装置具有多个用于对纱线以及杂质的至少一方进行吸引的吸引构件,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各基端与上述负压源经由吸引控制部而接合。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引控制部构成为,包括一体形成的屏蔽板,该屏蔽板能够转动 以便将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上述各基端封闭或开放。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引控制部构成为,能够有选择地控制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吸引。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上述各基端向上述屏蔽板的转动方向相对错开。
5、 如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线巻绕装置,作为上述吸引构件而具备第一集尘构件、第二集尘构件以及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中的至少2个以上;上述第一集尘构 件对附着在行进的上述纱线上的杂质进行吸引;上述第二集尘构件对在接 头装置中产生的回丝进行吸引,该接头装置对上述供纱管侧的纱线即下纱 线和上述巻装侧的纱线即上纱线进行接头;上述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 吸弓I捕捉上述上纱线并弓I导至上述接头装置。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线巻绕装置,作为上述吸引构件而具备第一集尘构件、第二集尘构件以及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上述第一集尘构件对附着在行进的 上述纱线上的杂质进行吸引;上述第二集尘构件附设在接头装置中并对在上述接头装置中产生的回丝进行吸引,上述接头装置对上述供纱管侧的纱 线即下纱线和上述巻装侧的纱线即上纱线进行接头;上述上纱线吸引捕捉 引导构件吸引捕捉上述上纱线并引导至上述接头装置;上述吸引控制部构成为,包括一体形成的屏蔽板,该屏蔽板能够转动 以便将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上述各基端封闭或开放;在上述第一集尘构件内形成的流路即第一吸引流路、在上述第二集尘 构件内形成的流路即第二吸引流路以及在上述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内 形成的流路即第三吸引流路,通过上述屏蔽板的转动,有选择地允许上述 负压源与上述各吸引流路的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络纱机,具备纱线卷绕单元(2),用于使从供纱管(3)解舒的纱线(4)一边往复动一边卷绕在卷取管(6、7)上而形成卷装(7);和用于产生负压的负压源(62)。上述纱线卷绕单元(2)具有多个用于对纱线(4)及杂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吸引的吸引构件(25、27、20)。上述多个吸引构件(25、27、20)的各基端(25b、27b、20c)和负压源(62)经由吸引控制单元(30)而接合。
文档编号D01H15/00GK101549809SQ20091012620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1日
发明者中川隆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