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之理,电脑针织横编机对已编织的织物如衣片必须有牵拉才能完成后续 的编织,即只有在牵拉状态下才能使编织顺利进行。由于一般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并不配备 有起底板,因此在进入正式的编织衣片之前,首先使用废纱编织行数约为30-60行,长度 约为20-30 mm的起底织物,在起底织物被针床下部的巻布机构的副罗拉(成对配置)捕取 后,才得以进入衣片的编织。于是每编织一枚衣片便需要由前述的20-30 mm的起底织物过 渡,从而不仅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影响工效。
为了弥补上述欠缺,也有给电脑针织横编机配备起底板,编织开始时,用起底板进 行牵拉,直至使编织物得以由前述的副罗拉擒取,其工作原理如下,先用橡筋线织一个来 回,起底板从初始位置上升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筒口处,使橡筋线落入设置于 起底板上的子母针中的母针的沟槽中,接着使子针上升,把落入于母针的沟槽中的橡筋线 封锁(限定)在母针的沟槽中,再使起底板下降,使子母针下降到针板的板口位置,防止 起针时碰到子母针,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继续运行编织2-4行废纱后进入衣片的正 常编织状态。在此过程中,起底板根据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的运行速度的快慢向下牵拉, 直至起底织物被巻布罗拉巻及,起底板上的子母针中的子针下降,将先前被锁定的即控制 于母针的沟槽内的橡筋线释放,起底板复位到最低位置,即回复到初始的位置状态。
按理说,给电脑针织横编机配套起底板可以节约废纱耗用量和提高工效,但是在实 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暴露出以下技术问题其一,子母针的配合效果难以保障,时常会出 现子针无法对落入到母针的沟底(以下一律称沟槽)中的橡筋线进行有效限定,导致牵拉 失败;其二,供安装子针的子针定位板仅靠面端与子针定位板驱动机构联结,从而导致子 针定位板的整体升降效果无法保障,因为冗长的子针定位板不免存在挠度,而且子针定位 板驱动机构的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维修频繁;其三,驱使起底板升降的起底板升降机构 的结构复杂,并且持久稳定效果难以保证,对此可以由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 CN201155015Y所公开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导引板与起针板升降联动机构得到印证。
5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目前的情形是不论是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生产厂商还是使用者,对电 脑针织横编机配备起底板并无多大兴趣。然而,本发明申请人认为,只要能够消除前述的 欠缺,那么给电脑针织横编机配套起底板无疑具有既节约起底纱线又提髙编织效率的积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设置于起底板上的子母针之间的配合效果 而藉以避免牵拉失败,子针定位板与子针定位板驱动机构的联结理想而可防止子针定位板 产生挠度并且子针定位板驱动机构的结构合理而藉以避免频繁发生故障的电脑针织横编 机的起底板结构。
本发明的还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驱使起底板升降的起底板升降机构与起底板联结方 便并且结构简单而得以保障持久的升降运行稳定性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
为完成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 底板结构,包括一起底板板体,该起底板板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间隔开设有母针槽; 一子 针定位板,该子针定位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上部间隔开设有与所述的母针槽的数量相等 的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子针针踵嵌置槽,下部间隔设置有定位板滚轮,并且在该子针定位板 的长度方向的下部还间隔开设有纵向通孔; 一组数量与所述的母针槽的数量相等的起底 针,各起底针由母针和子针构成,母针的下部嵌置在所述的母针槽中,而上部探出于起底 板板体,并且在母针的上端部开设有一沟槽,子针的下部嵌置在所述的子针针踵嵌置槽内, 上部滑配在母针的子针滑动槽腔中,在子针的上端部构成有一与所述的沟槽相配合的用于 对沟槽的槽口封锁的子针闩头; 一用于驱使所述的子针定位板上下运动的子针定位板驱动 机构,与所述的起底板板体联结,并且还与所述的子针定位板上的所述纵向通孔及定位板 滚轮相配合,所述的起底板板体与一对在使用状态下安装于电脑针织横编机下方的机箱的 对应内壁上的起底板升降机构联结。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还一任务,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对起底板升 降机构各包括一墙板、 一起底板牵引装置和一动力传动装置,墙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一、第 二移动槽,起底板牵引装置设在墙板的外侧,与起底板板体联结并且携起底板板体与所述 的第一、第二移动槽滑动配合,动力传动装置设在墙板的下部,并且与所述的起底板牵引 装置传动联结,所述的起底板板体的两端各具有一靠板,靠板与联结板固定,联结板与升 降连接块固定,而升降连接块与所述起底板牵引装置联结。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子针定位板驱动机构包括一拉杆板、 一对 第一电机、 一对螺杆、 一对第一电机座、 一对螺杆座、拉杆板固定座和拉杆板螺钉,在拉 杆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以间隔状态地开设有与所述的纵向通孔数量相等且位置相对应的 水平滑动槽和开设有与所述的定位板滚轮的数量相等并且相对应的升降滑动槽,拉杆板螺 钉的数量与水平滑动槽的数量相等,并且拉杆板螺钉携导套在穿过所述的水平滑动槽和穿 过所述的纵向通孔后与起针板板体固定,所述的定位板滚轮与升降滑动槽相配合, 一对第 一电机座中的其中一个第一电机座对应于所述拉杆板的一端并且与所述起针板板体的长 度方向的一端的背面固定,而另一个第一电机座对应于拉杆板的另一端并且与起针板板体 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背面固定, 一对第一电机固定在相应的第一电机座上,各第一电机 的第一电机轴与相应的螺杆的一端联结,嫘杆的另一端通过嫘杆螺母设在螵杆座上,而一 对嫘杆座分别固定在相应的拉杆板固定座上, 一对拉杆板固定座分别固定在拉杆板的两 端,各拉杆板固定座还构成一滑动槽,所述的起底板板体位于滑动槽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所述的升降滑
动槽为z字形的台阶槽。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母针上端的沟槽的槽腔由槽底向槽口逐 渐扩大,所述的子针的子针闩头与沟槽的槽口部位的尺寸相适配。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移动槽各自由上端的直槽与
下端的倾斜槽构成,直槽与倾斜槽之间所构成的夹角a的角度为120-135° ,所述的墙板 的上端窄而下端宽并且大体上构成为琵琶形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起底板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第二传动 轮、第一传动带、滑块、第一、第二滚轮、连杆和传动带夹块,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 轮轴而设置在墙板的高度方向一侧的上部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移动槽的上侧部,第二传 动轮通过第二传动轮轴设置在墙板的髙度方向的一侧的下部并且与第一传动轮斜向对应, 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第一滚轮设在第一 滚轮轴上,而第一滚轮轴穿过所述的升降连接块与滑块的一端联结,第二滚轮设在第二滚 轮轴上,第二滚轮轴穿过所述的升降连接块与滑块的另一端联结,滑块的中部与连杆的一 端铰接,而连杆的另一端与移动带夹块铰接,移动带夹块固定在所述的第一传动带上,其 中所述的第一滚轮滑配在所述的第一移动槽上,而所述的第二滚轮滑配在所述的第二移 动槽上,所述的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传动联结。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为链轮或皮带轮, 所述的第一传动带为链条或皮带。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减速箱固定座、第 二电机、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和第二、第三传动带,减速箱固定座固定在所述 的墙板的下部,该减速箱固定座的一端并且朝向外构成有一初级减速箱体,第二电机固定 在所述初级减速箱体上,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轴探入到初级减速箱体的腔体中,第三传动 轮固定在所述的第二电机轴上,第四传动轮位于所述的腔体中,与第五传动轮同轴,而第 五传动轮枢轴设置在减速箱固定座上,第六传动轮枢轴设置在减速箱固定座的另一端,与 所述的起底板牵引装置的第二传动轮同轴,第二传动带套置在第三、第四传动轮上,第三 传动带套置在第五、第六传动轮上。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为 链轮或皮带轮,所述的第二、第三传动带为链条或皮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起底针的结构合理而可有效地将进入到母针的沟槽中的橡 筋线被子针的子针闩头封锁,不会导致牵拉失败;将子针的下端嵌置于开设在子针定位板 上的子针针踵嵌置槽内并且使间隔开设在子针定位板的长度方向上的所有纵向通孔以及 间隔设置的所有定位板滚轮与定位板驱动机构相配合,子针定位板不会出现挠度,从而能 使子针定位板携子针升降平稳;此外,用于驱使起底板板体升降的起底板升降机构的结构 简练,与起底板板体联结方便,能确保起底板板体持久地平衡升降。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起底板板体与起底板升降机构相联结的结构图。 图3为图1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査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 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 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 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1和图3,给出了起底板板体1,在起底板板体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间隔开设有母针槽ll,起底板板体l的长度方向的左、右端各延伸构成有一靠板12,靠板12与 联结板122固定,联结板122与升降连接块121固定,而升降连接块121与起底板升降机 构5联结(图2示)。 一枚子针定位板2对应于起底板板体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即处于 开有母针槽11的起底板板体1的同一侧的下方,在子针定位板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 有子针针踵嵌置槽21,子针针踵嵌置槽21的数量与前述的母针槽11相等并且位置与母针 槽11相对应。在子针定位板2的长度方向的下部间隔开设有纵向通孔23和枢轴设置有一 组定位板滚轮22,优选的方案是将定位板滚轮22与纵向通孔23呈一隔一配置。
与母针槽11的数量相适应的起底针3由母针31和子针32构成,各母针31的下端 具有母针针踵312,母针针踵312与前述的开设在起底板板体1上的母针槽11嵌配,并且 用插条13实施限定。母针31的上端即母针31伸展到起底板板体1外的顶端部位的一侧 构成有一沟槽311,该沟槽311自槽底向槽口逐渐扩大。子针32寄托于母针31的子针滑 动槽腔313中,也就是说,子针32能在母针31的子针滑动槽腔313内作上下滑动,当子 针定位板2上行时,带动子针32上行,反之亦然,因为子针32的下端具有子针针踵322, 子针针踵322嵌置在即定位在子针定位板2上的子针针踵嵌置槽21内,所以当子针定位 板2在子针定位板驱动机构4的作用下上移时,子针32顶部的子针闩头321闩及于前述 的沟槽311的槽口,将进入到沟槽311中的用于编织起底织物即起针织物的橡筋线封锁于 沟槽311中。
前述的子针定位板驱动机构4的拉杆定位板4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区域间隔开设有 水平滑动槽411和升降滑动槽412,水平滑动槽411与升降滑动槽412同样优选以一隔一 设置,并且,水平滑动槽411与前述的纵向通孔23的数量相等位置相对应,而前述的定 位板滚轮22滑配于升降滑动槽412上。由图所示,升降滑动槽412为Z字形(也可称之 字形)的台阶槽,当定位板滚轮22处于升降滑动槽412的上端点时,则子针定位板2上 行,反之则下移,上行时,使子针32的子针闩头321闩及沟槽311的开口处,反之则释 放。由图3所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一对第一电机42分别对应于拉杆板41的两端,各第 一电机42固定在相应的第一电机座44上,而一对第一电机座44中的其中一个第一电机 座44用图1所示的固定螺钉441与起底板板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图1所示的左端) 的背面固定,而另一个第一电机座44同样用固定嫘钉441与起底板板体1的长度方向的 另一端(图1所示的右端)的背面固定。各第一电机42的电机轴421与螺杆43的一端端 部相配接,而螺杆43的另一端通过螺杆螺母431与螺杆座45相配合,螺杆座45固定在
9拉杆板固定座46上,而拉杆板固定座46用嫘钉462与拉杆板41固定,并且拉杆板固定 座46的背面还构成有一滑动槽461,起底板板体1的两端搁置在相应的滑动槽461上。拉 杆板螺钉47配有导套471,各拉杆板螺钉47携导套471在对应于升降滑动槽412处依次 穿及升降滑动槽412和纵向通孔23后与开设在起底板板体1上的拉杆板嫘钉孔14固定, 前述的导套471则位于升降滑动槽412及纵向通孔23处。当第一电机42工作,电机轴421 旋转,螺杆43也旋转,使螺杆座45移动,由于螺杆座45是与拉杆板固定座46固定的, 又由于拉杆板固定座46是与拉杆板41固定的,还由于定位板滚轮22与升降滑动槽412 相配合以及拉杆板螺钉47穿及于水平滑动槽411和纵向通孔23并且还与起底板板体1固 定,因此当拉杆板固定座46随螺杆座45移动时,拉杆板41也相应地移动。例如在第一 电机42的正反转作用下,假定拉杆板41向右移动,那么定位板滚轮22在升降滑动槽412 上的位置处于上端点,子针定位板2便上升,反之则下降。起底板板体l的升降由一对起 底板升降机构5保障。
请见图2,给出了一对结构及安装方式均相同的起底板升降机构5,下面申请人择 其中之一详细说明。 一枚墙板51在使用状态下是固定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下方的机箱6 中的(图4示),墙板1的上部的宽度窄于下部的宽度,使墙板1的形状呈现为整体上类 似于琵琶的形状。在墙板1的上部分别开设有第一、第二移动槽511、 512,第一、第二移 动槽511、 512的上端为直槽即纵向的槽,下端各为倾斜槽,直槽与倾斜槽之间构成有角 度a的度数优选为120-135° ,本实施例选择120° 。前述的起底板板体1通过其靠板12 的升降连接块121与起底板牵引装置52联结。起底板牵引装置52的结构如下 一个第一 传动轮521通过第一传动轮轴5211而枢轴设置于墙板51的上部并且位于第一移动槽511 的上端的一侧。 一个第二传动轮522通过第二传动轮轴5221枢轴设置于墙板51的下端, 该第二传动轮522与第一传动轮521斜向对应。 一第一传动带523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 轮521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522上。由于第二传动轮522的第二传动轮轴5221 是与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动力传动装置53传动联结的,因此,当动力传动装置53工作时, 便使第二传动轮522运动,又由于第一传动带523联结于第一、第二传动轮522、 523上, 因此由第一传动带523带动第二传动带32运动。 一第一滚轮525套置在第一滚轮轴5251 上,并且该第一滚轮525与前述的第一移动槽511相配合,第一滚轮轴5251在穿过前述 的升降连接块121上预设的轴孔后穿及开设在滑块524 —端的第一滚轮轴孔5241并且用 螺母限定,从而由滑块524带动第一滚轮525在第一移动槽511上滑移,并且同时带动起底板板体1升降。 一第二滚轮526套置在第二滚轮轴5261上,并且该第二滚轮526与前 述的第二移动槽512相配合,第二滚轮轴5261在穿过前述的升降连接块121上预设的另 一轴孔后穿及开设以在滑块524另一端的第二滚轮轴孔5242并且用螺母限定,从而由滑 块524带动第二滚轮526在第二移动槽12上滑移,并且同时带动起底板板体1升降。如 前述,由于第一、第二移动槽511、 512的上端为直槽,而下端为倾斜槽,因此,起底板 板体l在升降过程中并不表现已有技术中所揭示(CN201155015Y)的整体垂直升降情形, 而是表现为顺从于第一、第二移动槽511、 512的轨迹升降,具体的技术效果体现为当 起底板板体1在上升时能使起底针3理想地对应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筒口 9处 (图4示);当下降后,能避开对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巻布机构的干涉,编织物不会与起底 板板体1相触,故可省去已有技术中的编织物导引板。一连杆527的一端通过连杆轴5271 与滑块524的近中部铰接,另一端与传动带夹块528铰接,传动带夹块528固定在第一传 动带523上,在该传动带夹块528的一侧延伸有一连杆铰接座5281,该连杆铰接座5281 由铰接轴5272与连杆527的另一端(图示的下端)铰接连结。
请继续见图2,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动力传动装置53的结构如下: 一形状为矩形(长 方形)的减速箱固定座531通过一组支脚5312与墙板51的外侧的下部固定,并且减速箱 固定座531的内壁与墙板51的外壁之间保留有足以避免对前述的第二传动轮522产生阻 碍的间距,在减速箱固定座531的一端即目前由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的外侧构成有一 个初级减速箱体5311,该初级减速箱体5311具有一腔体53111。 一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第二 电机532以水平状态地固定在初级减速箱体5311上,该第二电机532的电机轴探入于腔 体5311中。 一第三传动轮533固定在探入于腔体53111中的第二电机532的电机轴上,一 第四传动轮534位于腔体53111中,与第五传动轮535的第五传动轮轴5351同轴,即, 第四、第五传动轮S34、 535同置于第五传动轮轴5351上,第五传动轮轴5351的一端支 承在减速箱固定座531上,另一端支承在初级减速箱体5311的壁上。 一第六传动轮536 与前述的第二传动轮522同轴,即,第六、第二传动轮536、 522共同地设置在第二传动 轮轴5221上,第二传动轮轴5221的一端支承在墙板51上,另一端支承在减速箱固定座 531上。 一第二传动带537联结在第三、第四传动轮533、 534上,而一第三传动带538 套置在第五、第六传动轮535、 536上。第三、第四传动轮533、 534以及第二传动带537 的配合实现一级(初级)减速,而第五、第六传动轮535、 536以及第三传动带538的配 合实现二级减速。当第二电机532作顺时针运动时,带动第三传动轮533,经第二传动带537带动第 四传动轮534,由第四传动轮534带动第五传动轮轴5351,使第五传动轮535作顺时针运 动,通过第三传动带538带动第六传动轮536顺时针运动,由于第六、第二传动轮536、 522为同轴,因此第二传动轮522也作顺时针运动,第一传动带523运动,由传动带夹块 528通过连杆527使滑块524上行,第一、第二滚轮525、 526分别沿第一、第二移动槽 511、 512上行,带动起底板板体1同时上行,由起底板板体1携子针定位板2以及与子针 定位板2联结的子针定位板驱动机构4上行,起底板板体1上的起底针3对应到由图4所 示的筒口9处,反之亦然。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521、 522、 533、 534、 535、 536均使用皮带轮,并且均为同步带轮;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传动带 523、 537、 538均使用皮带,并且均为同步带,如果用链轮替代皮带轮,同时用链条代替 皮带,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性变换。
请见图4并且结合图1至图3,申请人简述本发明的使用,当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 织机构开始编织织物时,首先要进行起针编织,此时需要启用本发明的起底板升降机构5, 以便使起底板板体1向上运动,具体可见申请人在上面对图2的描述。由起底板板体1上 的起底针3配合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进行起针编织,先织出程度约为3至4行的起 底织物,直至使起底织物被由图4所示的位于针床8下方的巻布机构的一对副罗拉7擒取, 起底板板体1才下降,起底板板体1在未释放对橡筋线10的牵拉时的下降速度应与电脑 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机头的运行速度相适应。在上述编织起底织物时,由于起底针3 对应于筒口 9处,因此由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引入的起底纱线即前述的橡筋线10 落入于或者称喂入于起底针3的母针31的沟槽311中,此时由子针定位板驱动机构4的 工作而使起底针3的子针32上行,使子针32上端的子针闩头321对沟槽311的槽口封锁, 从而完成了对橡筋线10的捕捉,即实现了由起底板板体l对起针织物的牵拉工作。随着 编织的进行,起底板板体1在起底板升降机构5的反向工作下(动力传动装置53的第二 电机532反转)徐缓下降,使起底织物被图4所示的一对副罗拉7挟持,同时在子针定位 板驱动机构4的一对第一电机42的反向工作(反向旋转)下,使子针定位板2下移,子 针32便缩入母针31中,子针32顶端的子针闩头321释放对母针31的沟槽311的封锁, 起针板板体1下行直至恢复到初始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起底板板体(1),该起底板板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间隔开设有母针槽(11);一子针定位板(2),该子针定位板(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上部间隔开设有与所述的母针槽(11)的数量相等的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子针针踵嵌置槽(21),下部间隔设置有定位板滚轮(22),并且在该子针定位板(2)的长度方向的下部还间隔开设有纵向通孔(23);一组数量与所述的母针槽(11)的数量相等的起底针(3),各起底针(3)由母针(31)和子针(32)构成,母针(31)的下部嵌置在所述的母针槽(11)中,而上部探出于起底板板体(1),并且在母针(31)的上端部开设有一沟槽(311),子针(32)的下部嵌置在所述的子针针踵嵌置槽(21)内,上部滑配在母针(31)的子针滑动槽腔(313)中,在子针(32)的上端部构成有一与所述的沟槽(311)相配合的用于对沟槽(311)的槽口封锁的子针闩头(321);一用于驱使所述的子针定位板(2)上下运动的子针定位板驱动机构(4),与所述的起底板板体(1)联结,并且还与所述的子针定位板(2)上的所述纵向通孔(23)及定位板滚轮(22)相配合,所述的起底板板体(1)与一对在使用状态下安装于电脑针织横编机下方的机箱的对应内壁上的起底板升降机构(5)联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 起底板升降机构(5)各包括一墙板(51)、 一起底板牵引装置(52)和一动力传动装置(53),墙 板(51)的上部开设有第一、第二移动槽(5U、 512),起底板牵引装置(52)设在墙板(51)的外 侧,与起底板板体(l)联结并且携起底板板体(l)与所述的第一、第二移动槽(511、 512)滑 动配合,动力传动装置(53)设在墙板(51)的下部,并且与所述的起底板牵引装置(52)传动 联结,所述的起底板板体(1)的两端各具有一靠板(12),靠板(12)与联结板(122)固定,联结 板(122)与升降连接块(121)固定,而升降连接块(121)与所述起底板牵引装置(52)联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子针 定位板驱动机构(4)包括一拉杆板(41)、 一对第一电机(42)、 一对螺杆(43)、 一对第一电机 座(44)、 一对螺杆座(45)、拉杆板固定座(46)和拉杆板螺钉(47),在拉杆板(41)的长度方向 的中部以间隔状态地开设有与所述的纵向通孔(23)数量相等且位置相对应的水平滑动槽 (411)和开设有与所述的定位板滚轮(22)的数量相等并且相对应的升降滑动槽(412),拉杆 板螺钉(47)的数量与水平滑动槽(411)的数量相等,并且拉杆板螺钉(47)携导套(47)在穿过所述的水平滑动槽(411)和穿过所述的纵向通孔(23)后与起针板板体(1)固定,所述的定位 板滚轮(22)与升降滑动槽(412)相配合, 一对第一电机座(44)中的其中一个第一电机座(44) 对应于所述拉杆板(41)的一端并且与所述起针板板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背面固定,而 另一个第一电机座(44)对应于拉杆板(41)的另一端并且与起针板板体(1)的长度方向的另 一端的背面固定,一对第一电机(42)固定在相应的第一电机座(44)上,各第一电机(42)的 第一电机轴(421)与相应的螺杆(43)的一端联结,螺杆(43)的另一端通过螺杆螺母(431)设在 螺杆座(45)上,而一对嫘杆座(45)分别固定在相应的拉杆板固定座(46)上, 一对拉杆板固 定座(46)分别固定在拉杆板(41)的两端,各拉杆板固定座(46)还构成一滑动槽(461),所述 的起底板板体(1)位于滑动槽(461)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电机(42)为正反转电机,所述的升降滑动槽(412)为Z字形的台阶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针(31) 上端的沟槽(311)的槽腔由槽底向槽口逐渐扩大,所述的子针(32)的子针闩头(321)与沟槽 (311)的槽口部位的尺寸相适配。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第二移动槽(511、 512)各自由上端的直槽与下端的倾斜槽构成,直槽与倾斜槽之间所构成 的夹角a的角度为120-135° ,所述的墙板(l)的上端窄而下端宽并且大体上构成为琵琶形 的形状。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底 板牵引装置(52)包括第一、第二传动轮(521、 522)、第一传动带(523)、滑块(524)、第一、 第二滚轮(525、 526)、连杆(537)和传动带夹块(528),第一传动轮(521)通过第一传动轮轴 (5211)而设置在墙板(51)的髙度方向一侧的上部并且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移动槽(511)的上 侧部,第二传动轮(522)通过第二传动轮轴(5221)设置在墙板(5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的下部 并且与第一传动轮(521)斜向对应,第一传动带(53)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521)上,另 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522)上,第一滚轮(525)设在第一滚轮轴(5251)上,而第一滚轮轴 (5251)穿过所述的升降连接块(121)与滑块(524)的一端联结,第二滚轮(526)设在第二滚轮 轴(5261)上,第二滚轮轴(5261)穿过所述的升降连接块(121)与滑块(524)的另一端联结,滑块(524)的中部与连杆(527)的一端铰接,而连杆(527)的另一端与移动带夹块(528)铰接,移 动带夹块(528)固定在所述的第一传动带(523)上,其中所述的第一滚轮(525)滑配在所述 的第一移动槽(511)上,而所述的第二滚轮(526)滑配在所述的第二移动槽(512)上,所述的 第二传动轮(522)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53)传动联结。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第二传动轮(521、 522)为链轮或皮带轮,所述的第一传动带(523)为链条或皮带。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 传动装置(S3)包括减速箱固定座(531)、第二电机(532)、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533、 534、 535、 536)和第二、第三传动带(537、 538),减速箱固定座(531)固定在所述的墙板(51) 的下部,该减速箱固定座(531)的一端并且朝向外构成有一初级减速箱体(5311),第二电机 (532)固定在所述初级减速箱体(5311)上,第二电机(532)的第二电机轴探入到初级减速箱 体(5311)的腔体(53111)中,第三传动轮(533)固定在所述的第二电机轴上,第四传动轮(534) 位于所述的腔体(53111)中,与第五传动轮(535)同轴,而第五传动轮(535)枢轴设置在减速 箱固定座(531)上,第六传动轮(536)枢轴设置在减速箱固定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起底板 牵引装置(52)的第二传动轮(522)同轴,第二传动带(537)套置在第三、第四传动轮(533、534) 上,第三传动带(538)套置在第五、第六传动轮(535、 536)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 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533、 534、 535、 536)为链轮或皮带轮,所述的第二、第三传动 带(537、 538)为链条或皮带。
全文摘要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起底板结构,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技术领域。包括一起底板板体,起底板板体的一侧间隔开设母针槽;一子针定位板,其一侧的上部开设与子针针踵嵌置槽,下部设置定位板滚轮,且在子针定位板的下部开设纵向通孔;一组起底针,各由母针和子针构成,母针的下部嵌置在母针槽中,上部探出于起底板板体,且在母针的上端部开设沟槽,子针的下部嵌置在子针针踵嵌置槽内,上部滑配在母针的子针滑动槽腔中,在子针的上端部构成有子针闩头;一子针定位板驱动机构,与起底板板体联结,起底板板体与一对起底板升降机构联结。优点不会导致牵拉失败;使子针定位板携子针升降平稳;确保起底板板体持久地平衡升降。
文档编号D04B15/00GK101654839SQ20091018291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邵锡良 申请人: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