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棉被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71570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融合棉被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被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被子包括纯棉被和纯化纤材料形式,纯棉花被具有厚重板结的缺陷纯化纤被则整体蓬松,无定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既具有棉花的优点,又具有化纤蓬松性能的融合棉被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融合棉被,其特征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层区域、中间层区域、下层区域,其中上层区域、下层区域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所述保暖纤维层是由天然棉、中空纤维、超细纤维及硅油混合组成,且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天然棉45 55%
中空纤维为 4(Γ50% 超细纤维3、%
硅油ο. οΓο. 1%。所述中空纤维的线密度为5、D,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 78^1. 33D。所述中空纤维的线密度为6. 64D,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 78和1. 33D,且超细纤维中线密度为0. 78D和1. 33D的两种超细纤维的重量比为1:1。一种融合棉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将天然棉、中空纤维、硅油、超细纤维混合,依次经开松、梳棉成网、铺网形成复合物,然后在复合物的正反两面分别进行针刺处理,形成上下层区域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的融合棉被。本发明产品结构合理,具有棉花的柔和,无刺激、无异味、无污染,气息清新、自然保暖、健康、环保,同时具有化纤质轻、蓬松、透气性好、柔滑舒适的优点,克服了纯棉花厚重板结的弱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天然棉、中空纤维、硅油、超细纤维混合,依次经开松、梳棉成网、铺网形成复合物,然后在复合物的正反两面分别进行针刺处理,形成上层区域1、下层区域3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2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的融合棉被。所述保暖纤维层是由天然棉、中空纤维、超细纤维及硅油混合组成,且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天然棉45 55% (例 45%、50%、55%)
中空纤维为 40 50% (例40%、45%、50%) 超细纤维3、% (例3%、5%、8%)
硅油0. ΟΓΟ. 1% (例 0. 01%、0· 05%、0. 1%)。所述中空纤维的线密度为5、D(例5D、6.64D、8D),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
0.78 1. 33D (例 0. 78、1D、1. 33D)。或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 78和1. 33D两种,且超细纤维中线密度为0. 78D和
1.33D的两种超细纤维的重量比为1:1。
权利要求
1.一种融合棉被,其特征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层区域、中间层区域、下层区域,其中上层区域、下层区域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棉被,其特征是所述保暖纤维层是由天然棉、中空纤维、超细纤维及硅油混合组成,且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天然棉45 55%中空纤维为 4(Γ50%超细纤维3、%硅油ο. οΓο. 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棉被,其特征是所述中空纤维的线密度为5 8D,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 78^1. 33D。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棉被,其特征是所述中空纤维的线密度为6.64D,所述超细纤维的线密度为0. 78和1. 33D,且超细纤维中线密度为0. 78D和1. 33D的两种超细纤维的重量比为1:1。
5.一种融合棉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将天然棉、中空纤维、硅油、超细纤维混合,依次经开松、梳棉成网、铺网形成复合物,然后在复合物的正反两面分别进行针刺处理,形成上下层区域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的融合棉被。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棉被及其生产方法,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层区域、中间层区域、下层区域,其中上层区域、下层区域均为多层保暖纤维层针刺复合组成的紧密区域,中间层区域为多层保暖纤维层叠加的蓬松区域。本发明产品结构合理,具有棉花的柔和,无刺激、无异味、无污染,气息清新、自然保暖、健康、环保,同时具有化纤质轻、蓬松、透气性好、柔滑舒适的优点,克服了纯棉花厚重板结的缺陷。
文档编号D04H1/42GK102178419SQ20111010399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沈展望 申请人:沈展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