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织机新型门圈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87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圆织机新型门圈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织机,特别涉及圆织机的新型双滚轴式门圈组合。
技术背景以往的平面凸轮圆织机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原有的圆织机是通过梭子上的八个梭轮固定在门圈组合内滚动。由于门圈组合的结构决定,梭子在滚动的过程中,梭子上有四个梭轮必须与经线接触。因此设备对经线的强度有一定的限制。对强度不好的经线,设备无法正常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圆织机梭轮与经线必须接触的弊端,提供一种新型的门圈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点在于主要包括,上门圈、钢丝栅、内滚轴、内棕丝、外棕丝、下门圈、深沟球轴承、内滚轴压盖、外滚轴安装座、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外滚轴、梭子、 纬线、经线,其特征在于外棕丝和内棕丝在做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使经线形成交叉,上门圈与下门圈上设置至少32个以上的内滚轴与外滚轴,纬线装在梭子上,梭子在外力的作用下与内滚轴与外滚轴滚动接触,在上门圈与下门圈之间作圆周运动,从而穿过往复交叉的经线,梭子在作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门圈组合上设置的内滚轴,外滚轴与经线没有接触。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还在于上门圈上至少设置一个内滚轴,下门圈上至少设置一个内滚轴,上门圈与下门圈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外滚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梭子在新型门圈组合上作圆周运动的过程中,经线与门圈组合、内滚轴、外滚轴都没有接触。因此,设备对经线的强度要求非常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产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在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圆织机新型门圈组合,主要包括,上门圈1、钢丝栅2、 内滚轴3、内棕丝4、外棕丝5、下门圈6、深沟球轴承7、内滚轴压盖8、外滚轴安装座9、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外滚轴11、梭子12、纬线13、经线14,外棕丝5和内棕丝4在做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使经线14形成交叉,上门圈1与下门圈6上设置至少32个以上的内滚轴3 与外滚轴11,纬线13装在梭子12上,梭子12在外力的作用下与内滚轴3与外滚轴11滚动接触,在上门圈1与下门圈6之间作圆周运动,从而穿过往复交叉的经线14,梭子12在作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门圈组合上设置的内滚轴3,外滚轴11与经线14没有接触,上门圈1上至少设置一个内滚轴3,下门圈6上至少设置一个内滚轴3,上门圈1与下门圈6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外滚轴11。
权利要求1.一种圆织机新型门圈组合,主要包括,上门圈(1)、钢丝栅O)、内滚轴(3)、内棕丝 (4)、外棕丝(5)、下门圈(6)、深沟球轴承(7)、内滚轴压盖(8)、外滚轴安装座(9)、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外滚轴(11)、梭子(12)、纬线(13)、经线(14),其特征在于外棕丝(5)和内棕丝(4)在做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使经线(14)形成交叉,上门圈(1)与下门圈(6)上设置至少32个以上的内滚轴(3)与外滚轴(11),纬线(13)装在梭子(12)上,梭子(12)在外力的作用下与内滚轴⑶与外滚轴(11)滚动接触,在上门圈⑴与下门圈(6)之间作圆周运动,从而穿过往复交叉的经线(14),梭子(12)在作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门圈组合上设置的内滚轴(3),外滚轴(11)与经线(14)没有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织机新型门圈组合,其特征在于上门圈(1)上至少设置一个内滚轴(3),下门圈(6)上至少设置一个内滚轴(3),上门圈⑴与下门圈(6)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外滚轴(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织机新型门圈组合,主要包括,上门圈(1)、钢丝栅(2)、内滚轴(3)、内棕丝(4)、外棕丝(5)、下门圈(6)、深沟球轴承(7)、内滚轴压盖(8)、外滚轴安装座(9)、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0)、外滚轴(11)、梭子(12)、纬线(13)、经线(14),外棕丝(5)和内棕丝(4)在做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使经线(14)形成交叉,上门圈(1)与下门圈(6)上设置至少32个以上的内滚轴(3)与外滚轴(11),纬线(13)装在梭子(12)上,梭子(12)在外力的作用下与内滚轴(3)与外滚轴(11)滚动接触,在上门圈(1)与下门圈(6)之间作圆周运动,从而穿过往复交叉的经线(14),门圈组合上设置的内滚轴(3),外滚轴(11)与经线(14)没有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设备的产量。
文档编号D03D37/00GK202017096SQ20112009862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7日
发明者胡圣桃 申请人:胡圣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