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18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本发明是保持现有缝纫机的构造的同时,比起现有底线供应装置能够增加底线的一次装载量的新技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通常在缝纫机上设置有用于供应底线的旋转梭装置100。所述旋转梭装置100安装于可旋转地连接于缝纫机的动力装置(动力传送齿轮)的驱动轴10上,并由钩梭体20 (Hook Body)、容纳在钩梭体20的梭匣(Bobbin Case:BC)、卷绕有底线的梭心40(Bobbin)构成。梭匣(BC)容纳于钩梭体20,由梭匣基座30 (Bobbin Case Base)及在梭芯40的外侧用于容纳梭心的梭匣体50 (Bobbin Case Body)构成。在梭匣基座30的底面设置有螺柱31,梭心40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螺柱31上。由梭匣基座30和梭匣体50构成的梭匣(BC)被一体结合,且另设在缝纫机主体的梭匣柄70的突出部75插入于形成在梭匣基座30的凹槽33,从而控制梭匣BC的游动而使其固定。还形成有针孔34,其邻接于所述凹槽33,当针下降时,所述针贯穿所述针孔。梭心40由用于卷绕底线的卷轴41和设置在卷轴41两端的凸缘43、45而构成。根据所述构成,在驱动钩梭体20时,受到钩梭体20的旋转影响,梭匣基座30随着钩梭体一起旋转,此时,梭匣柄70阻止梭匣基座使其保持固定状态,从而上线3穿过所述凹槽33 (确切来说是在所述凹槽内梭匣柄的突出部75和凹槽的侧壁之间)被引导,所述上线被钩梭体20的梭钩21钩住而旋绕梭匣基座30及梭心40而上送底线4 (参照图2)。因此,所述凹槽33可作为插入梭匣柄的突出部75的键槽而使用,而且,为了使上线3穿过时不受影响而其幅度33a形成为宽于突出部的幅度75a而确保上线通道间隔的大小。如上所述的现有旋转梭装置100,当卷绕在梭心40的底线被用尽时需停止缝纫机的动作,并打开梭匣体50来替换梭心40,而替换一个梭心40通常需要I分左右的时间。假设卷绕在梭心40的底线的长度为40m,线迹的长度为1mm,,针杆的往复旋转次数为4000RPM时,工作10分就能用尽底线,因此需10分钟就停止缝纫机来替换梭心40,当为多个(例如50 100个)针杆和旋转梭装置100朝横向排列一列的大型缝纫机时,若卷绕在其中一个梭心40的底线被用尽,则需停止缝纫机的动作来替换全部梭心40。因此,不仅由于替换梭心40而延迟工作,而且,卷绕在剩余梭心40的一些底线也被全部扔掉,所以存在浪费原材料的问题。若在梭心40能够卷绕更多量的底线,则能够解决所述问题,但是卷绕的底线的量受梭心40的外形大小的限制。即,为了增加底线的存积量增加梭心40的直径或幅度即可。但是增加梭心40的直径或幅度时,发生如下问题。当增加梭心40的直径或幅度时,也需增加用于容纳梭心的梭匣BC的大小,但是若增加梭匣的大小,则围绕梭匣BC并上送底线4的上线3的供应长度也要变长。
但是上线3的供应长度受天秤曲柄的行程距离的影响,因此,也应改变天秤曲柄的大小或构造。S卩,需重新设计制作缝纫机,而且,若增加上线的供应长度,则存在如下问题,在与底线一起形成线迹之前,上线上下贯穿材料并进行往复移动的长度变长,因此由于摩擦热上线受损,而且不能形成线迹。为了解决所述摩擦热,需减少针杆的往复旋转次数,但是若减少旋转次数,则工作效率降低而增加底线存积量的实效性也降低。因此,迫切需要在保持原来的针杆的往复旋转次数和上线3的供应长度,并且不改变现有缝纫机构造的范围内,能够只增加底线的装载量的新概念底线供应装置。如图1所示,现有底线供应装置,钩梭体20连接于驱动轴10的端部而高速旋转,由此,即便稍微不均衡也会产生钩梭体20的振动或抖动,尤其,增加钩梭体20的直径时,更容易产生所述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被提出的,其技术课题为如下。第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大大增加底线的一次量的单元。第二,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形成线迹之前用于形成结扣的重要过程中,仍保持挑线时的上线的供应长度,同时能够增加底线的装载量的单元。第三,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现有缝纫机的大部分构造的新型底线供应装置。第四,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高速旋转时也能稳定地支撑钩梭体,从而能够减少钩梭体的振动或抖动的新概念底线供应装置。第五,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底线的残量并告知操作者的单
J Li ο为解决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构成为如下。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供应缝纫机底线的底线供应装置,其包括:壳体100,其固定在缝纫机的主体,形成为沿着中心轴前面和后面被开放的圆筒管形状,且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周面被切开而形成壳体切开部110 ;旋转板2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后端内侧面而进行旋转,所述旋转板连接于缝纫机的动力轴,形成为圆盘形,并在圆盘的前面形成有动力传送突起部210 ;钩梭体300,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形成为前面开放的圆筒形,在后面外侧形成有突起容纳部320,所述突起容纳部啮合于所述动力传送突起部210而得到所述旋转板200的旋转力,在所述钩梭体的后面内侧形成有梭心安装柱330,在一侧外周面设置有梭钩310,所述梭钩穿过随着缝纫机的针下来的上线所形成的线环而带动上线;梭心400,其形成为缠绕有底线的线轴形,并可旋转地插入于所述钩梭体300的梭心安装柱330 ;以及盖子500,其穿过所述梭心400的中心而可拆卸地结合在所述梭心安装柱330,从而防止所述梭心从所述钩梭体300脱离。根据本发明获得以下技术效果。第一,本发明能够大大增加底线的一次装载量。换而言之,本发明在带动上线进行旋转的同时与底线一同形成线迹(stitch)的钩梭体300的内部安装梭心400,从而能够将钩梭体300的内部空间全部使用为底线存放空间,对此,现有底线供应装置在带动上线进行旋转的钩梭体20的内部安装有梭匣基座30,在所述梭匣基座30的内部安装梭心40,因此,钩梭体的大小(外径及幅度)相同时,梭心的大小(直径及幅度)只能缩小。即,本发明与现有底线供应装置不同,在钩梭体300的内部无需另外的梭匣基座30而极大限度地利用钩梭体300的内部空间,从而增加梭心400的大小,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加底线的一次装载量。第二,提出在形成线迹之前形成结扣的过程(挑线过程)中,能够减少被梭钩带动的上线的消耗量的构造,加大钩梭体的外径及高度而能够增加底线的装载量。S卩,如图1所述,现有底线供应装置,当钩梭体20旋转的同时带动线环形上线时,上线被挂在位于梭匣基座30的外周面的导轨的一侧端部,从而以梭钩21为顶点,以“V”字形分开成两条被带动,因此上线需要较多。对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构造,即便钩梭体300进行旋转,由于被梭钩310带动的上线的一侧以梭钩310为顶点越过钩梭体300的后方,而另一侧朝钩梭体300的前方带动,从而到预定地点为止只用一条上线被带动,因此,可以相应地减少上线的量。由此,即便加大安装有梭心400的钩梭体300的外径和高度来增加底线的装载量,在挑线过程中,被梭钩310带动的上线的消耗量也不会超过现有上线的消耗量。第三,由于能够使用现有缝纫机的大部分构造,因此,即便不重新制作新的缝纫机,只要替换底线供应装置,现有缝纫机也能达到与本发明相同的技术效果。换句而言,依旧使用现有缝纫机的动力轴,只连接所要替换的新的底线供应装置的旋转板200和动力轴即可,从而能够减少附加费用,还能大大提高现有装置的性能。第四,即便高速旋转,也能稳定支撑钩梭体,从而能够减少钩梭体的振动或抖动。即,通过实现钩梭体300被容纳在壳体100的内部的状态进行旋转的构造,从而壳体100稳定地支撑钩梭体300,并稳定地引导钩梭体300的旋转。由此,与现有底线供应装置不同,即便在高速旋转时也能有效防止钩梭体300的晃动或抖动。第五,通过判断底线的残量而在适当时间告知操作者,从而操作者能够预测底线的替换时期,并且能够事先预防由于底线的不足(用尽)而导致的虚缝等不良。


图1是现有通常的缝纫机旋转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现有通常的缝纫机旋转梭装置的运转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与图3不同角度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钩梭体300、梭心400、盖子500的构造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截面构造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图11是钩梭体300、梭心400、盖子500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12a是在梭心400的凸缘420设置有条形码610的示意图。
图12b是在梭心400的转轴410设置有条形码610的示意图。图13a是在梭心400的凸缘420设置有光传感器660的示意图。图13b是在梭心400的转轴410设置有光传感器660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从不同的方向示出图14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示出盖子500和梭心400的结合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从不同的方向示出图16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从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所经过的通道的示意图。图19是示出图14的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组装立体图。图20是示出图14的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图21是图14的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外形的俯视示意图。图22是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而与图19不同,具备轨道钩181及导向存库304来代替上线导向部120的示意图。图23是使用在图22的实施例的壳体100及钩梭体导轨B180的构造的立体示意图。图24是使用在图22的实施例的钩梭体300的侧面构造示意图。符号:100:壳体,110:壳体切开部,120:上线导向部,121:上线导向槽,130:旋转板导向槽,140: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50:钩梭体导向槽A,160:钩梭体脱离防止环,170:传感器安装口,180:钩梭体导轨B,181:轨道钩,200:旋转板,210:动力传送突起部,220:旋转板导轨,230:联轴器结合部,240:动力轴结合孔,250:联轴器,260:联轴器脱离防止片,300:钩梭体,301:导槽,302:导向存库A,303:脱离防止片容纳部,304:导向存库B,310:梭钩,320:突起容纳部,330:梭心安装柱,340:底线导向部A,350:结合槽,360:钩梭体导轨A,370:光透过口,380:上线导向部,390:钩梭体导向槽B,400:梭心,410:转轴,420:凸缘,500:盖子,510:张力调整片,520:盖孔,530:底线通孔A,540:夹子,550:盖拆卸杆,551:间隙,552:底线排孔,560:内盖,561:安装柱容纳孔,562:脱离防止片,563:脱离防止突起,564:弹簧,570:外盖,571:底线通孔B,580:底线导向部B,610:条形码,620:条形码感应部,630:光源部,660:光传感器,670: RFID标签,680: RFID阅读器,700:控制部,710:解码器,720:处理部,730:设定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图3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分解立体图,当结合所述分解立体图所示的构成要素时可完成如图6所示的底线供应装置。壳体100固定在缝纫机的主体下部或根据缝纫机的特性固定在适当位置,所述壳体形成为沿着中心轴其前面和后面被开放的圆筒管形状。壳体100能够利用通常的各种支架、固定螺栓、销等固定在缝纫机的主体,在此省略对其的说明。壳体100固定设置在缝纫机的主体,从而即便缝纫机的动力轴被旋转,所述壳体也不会旋转而保持固定状态。
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周面(缝纫机针下达的位置)被切开而形成壳体切开部110,壳体切开部110提供空间以使随着针孔下来并上去的瞬间形成的环形的上线被梭钩310钩住。即,设置于在壳体切开部110旋转的钩梭体300的梭钩310穿过随着针的移动瞬间形成的环形的上线,同时钩住上线后带动上线一起旋转。上线导向部120朝与梭钩310相对的方向设置在壳体100的壳体切开部110,并在两侧形成有上线导向槽121,所述上线导向槽用于容纳梭钩310带动上线进行旋转时所形成的上线的两侧。当钩梭体300的梭钩310带动上线开始旋转时,所述上线导向部120使形成环形上线的两侧始终停留在预定位置。所述上线导向部120可形成为将其他的配件组装在壳体100的构造,还可以与壳体100 —体制作。在壳体100的内部,在旋转板200和钩梭体300之间传送动力,为了旋转板200和钩梭体300稳定地旋转,在壳体100的内侧面形成有引导旋转的要素。如图3或图4所示,旋转板导向槽130是沿着壳体100的后端内侧面形成的阶梯部,与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 —同起引导旋转板200的旋转运动的作用。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为环形并结合在壳体100的后方端部,从而防止旋转板200从旋转板导向槽130脱离,并确保旋转板200的稳定旋转,旋转板导向槽130和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之间的空间宽于旋转板导轨220的厚度,因此,旋转板200朝前后方向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允许范围需限定在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之间的啮合不被解除的范围内。如图3或图4所示,钩梭体导向槽(A)150是沿着壳体100的前端内侧面形成的阶梯部,与钩梭体脱离防止环160 —同起引导钩梭体300的旋转运动的作用。钩梭体脱离防止环160形成为环形部分的与所述壳体切开部110对应的局部区域被切开的形状,所述钩梭体脱离防止环结合在壳体100的前方端部,从而防止钩梭体300从钩梭体导向槽(A) 150脱离,并确保钩梭体300稳定地旋转。旋转板200连接于缝纫机的动力轴,形成为圆盘形,在圆盘的前面(与钩梭体300相对的面)形成有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在壳体100的后端内侧面的旋转板导向槽130及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之间的空间容纳有旋转板导轨220而使所述旋转板200稳定地旋转,旋转板导轨220沿着旋转板200的外径突出形成,并容纳在旋转板导向槽130和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之间的空间,从而,如图3或图4所示,可以沿着旋转板200的外径连续形成,虽图中未显示,还可以形成为多个突起部被隔开而保持预定空间的同时,如锯齿轮形态突出或被突出的外径的局部区域被切开的形态。如图4所示,所述旋转板200能够在圆盘的后面具备与缝纫机的动力轴连接的结构。联轴器结合部230从圆盘的后面突出而保持预定间隔,在图4中,4个突出部以90度的间隔排列来构成联轴器结合部230,可根据需要将2个、3个或5个以上的突出部隔开排列。
在联轴器250的中心设置有动力轴结合孔240以插入结合缝纫机的动力轴,所述联轴器250以动力轴结合孔240为中心延长为放射状而整体呈“十”字形,并容纳在联轴器结合部230之间的空间部。在联轴器脱离防止片260的中心形成有中孔以使缝纫机的动力轴穿过,所述联轴器脱离防止片260结合在联轴器结合部230的后方截面以防止联轴器250被脱离。如上所述结合的联轴器250在结合于联轴器结合部230的状态下需确保间隔以便朝前后方向滑移,所述间隔范围需限定在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之间的啮合不被解除的范围内。这是因为间隔过宽时,旋转板200和联轴器脱离防止片260 —起沿着缝纫机的动力轴往后退而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之间的啮合被解除,从而动力轴的旋转力无法传送到钩梭体 300。如图3、4、5所示,钩梭体300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100的内部,并形成为前面被开放的圆筒形。在钩梭体300的后面外侧形成有突起容纳部320,所述突起容纳部啮合于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而得到旋转板200的旋转力,在钩梭体的后面内侧形成有梭心安装柱330。如图5所示,在钩梭体300的外周面形成有梭钩310,所述梭钩穿过随着缝纟刃机的针下来的上线所形成的线环,并带动上线。当所述旋转板200以所述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啮合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时,钩梭体300也以与旋转板200相同的转速进行旋转,此时,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突起容纳部320之间需确保间隔以使上线穿过。如图5及图8所示,底线导向部(A)340从与钩梭体300的梭钩310相对的方向开始延长而位于钩梭体300的前方并与梭钩310隔开,底线导向部A340起保持间隔的作用以使从梭心400提供的底线与梭钩310接触。在钩梭体300的前端外周面突出有钩梭体导轨(A) 360用于引导钩梭体300的稳定旋转,所述钩梭体导轨(A)容纳在钩梭体导向槽(A) 150和钩梭体脱离防止环160之间的空间并进行旋转运动。如图5所示,梭心400是与通常的卷绕有底线的线轴相同的结构。如图5及图7所示,所述梭心400可旋转地插入于钩梭体300的梭心安装柱330。如图5及图7所示,盖子500通过梭心400的中心可拆卸地结合在梭心安装柱330,从而防止梭心从钩梭体300脱离。盖子500通过盖拆卸杆550和夹子540可拆卸地结合在梭心安装柱330,当朝前方拉盖拆卸杆550时,夹子540和梭心安装柱330的结合被解除而能够分离盖子500,当安装有梭心400的状态下推进盖子时,夹子540结合于梭心安装柱330而防止盖子500分离。虽图中未显示,在盖子500的内侧面进一步设置板簧等的弹性体以弹性支撑梭心400的一侧面,从而能够控制梭心400的转速来防止梭心400空转,由于在现有底线供应装置也包含类似功能,因此省略所述构造的具体图示及说明。如图5所示,张力调整片510,其一侧结合在盖子500的前方一侧,另一侧插入于形成在钩梭体300的内周面的结合槽350,起引导从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通过的作用,同时以预定弹力适当挤压从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从而在与上线一同来形成线迹(stitch)的底线施加适当的张力。而且,为了形成线迹而上线带动底线上去的瞬间以适当的张力抵抗而适当调整底线被释放的速度从而防止回卷现象。S卩,如图7所示,从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穿过张力调整片510的内部,在此过程中,张力调整片510通过弹力轻轻地抓住底线。所述盖子500形成有贯穿中心部的盖孔520,并在安装有张力调整片510的前方侧面形成有底线通孔(A) 530,所述底线通孔与盖孔520连通。如图7所示,通过张力调整片510的底线穿过底线通孔(A)530和盖孔520而位于盖子500的前方,所述底线往上送而与底线导向部(A) 340接触后在面料形成线迹,由于张力调整片510的作用,在面料和盖孔520之间的底线施加预定张力,而成为底线被拉伸预定长度的状态,从而与上线顺利形成线迹。图7及图8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组装图,图7是为了了解截面构造而在组装状态下进行切割的示意图,图8是外形示意图。缝纫机的动力轴旋转时,与其连接的旋转板200进行旋转,由于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相啮合,因此,钩梭体300也与旋转板200
一同旋转。而且,通过张力调整片510,盖子500也啮合于钩梭体300,从而盖子500也与钩梭体300 —同旋转。钩梭体300的梭钩310钩住上线进行旋转时,环形的上线绕过钩梭体300的前后面。此时,越过钩梭体300的后面进行旋转的上线穿过钩梭体300和旋转板200之间的空间,而在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之间形成有间隔以使上线能够穿过。而且,上线导向部120起引导作用以使上线顺利越过钩梭体300的前后面。图9至图13是设置有检测底线的残量的传感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分解立体图,当结合所述分解立体图所示的构成要素时可完成如图10所示的底线供应装置。图11是另外示出梭心400、盖子500及钩梭体300的结合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壳体100固定于缝纫机的主体,并形成为沿着中心轴前面和后面开放的圆筒管形状。壳体100能够利用通常的各种支架、固定螺栓、销等固定在缝纫机的主体,在此省略对其的说明。壳体100固定设置在缝纫机的主体,从而即便缝纫机的动力轴旋转,所述壳体也不会旋转而保持固定状态。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周面(缝纫机针下达的位置)被切开而形成壳体切开部110,壳体切开部110提供空间以使随着针孔下来的环形上线被梭钩310钩住。S卩,设置于在壳体切开部110旋转的钩梭体300的梭钩310穿过随着针下来的环形上线,同时钩住上线后带动上线一起旋转。上线导向部120朝与梭钩310相对的方向设置在壳体100的壳体切开部110,并在两侧形成有上线导向槽121,所述上线导向槽用于容纳在梭钩310带动上线进行旋转时所形成的上线的两侧。
当钩梭体300的梭钩310带动上线开始旋转时,所述上线导向部120使形成环形上线的两侧始终停留在预定位置。所述上线导向部120可形成为将其他的配件组装在壳体100的构造,还可以与壳体100 —体制作。在壳体100的内部,在旋转板200和钩梭体300之间传送动力,为了旋转板200和钩梭体300稳定地旋转,在壳体100的内侧面形成有引导旋转的要素。如图9所示,旋转板导向槽130是沿着壳体100的后端内侧面形成的阶梯部,与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 —同起引导旋转板200的旋转运动的作用。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为环形并结合在壳体100的后方端部,从而防止旋转板200从旋转板导向槽130脱离,并确保旋转板200的稳定旋转,旋转板导向槽130和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之间的空间宽于旋转板导轨220的厚度,因此,旋转板200朝前后方向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允许范围需限定在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之间的啮合不被解除的范围内。如图9所示,钩梭体导向槽(A) 150是沿着壳体100的前端内侧面形成的阶梯部,与钩梭体脱离防止环160 —同起引导钩梭体300的旋转运动的作用。钩梭体脱离防止环160形成为环形部分的与所述壳体切开部110对应的局部区域被切开的形态,所述钩梭体脱离防止环结合在壳体100的前方端部,从而防止钩梭体300从钩梭体导向槽A150脱离,并确保钩梭体300稳定地旋转。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壳体100的外周面与壳体切开部110不同地贯穿有传感器安装口 170。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口 170能够安装条形码感应部620或RFID (RFID)识读器以确认卷绕在梭心400的底线的残量,还可根据需要可一同安装光源部630或只安装光源部 630。旋转板200连接于缝纫机的动力轴,形成为圆盘形,在圆盘的前面(与钩梭体300相对的面)形成有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在壳体100的后端内侧面的旋转板导向槽130及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之间的空间容纳有旋转板导轨220而所述旋转板200稳定地旋转,旋转板导轨220沿着旋转板200的外径突出形成,并容纳在旋转板导向槽130和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之间的空间,从而,如图9所示,可以沿着旋转板200的外径连续形成,虽图中未显示,还可以形成为多个突起部被隔开而保持预定空间的同时,如锯齿轮形态突出或被突出的外径的局部区域被切开的形态。如图9所示,所述旋转板200能够在圆盘的后面具备与缝纫机的动力轴连接的结构。联轴器结合部230从圆盘的后面突出而保持预定间隔,在图4中,4个突出部以90度的间隔被排列来构成联轴器结合部230,可根据需要将2个、3个或5个以上的突出部隔开排列。在联轴器250的中心设置有动力轴结合孔240以插入结合缝纫机的动力轴,所述联轴器250以动力轴结合孔240为中心延长为放射状而整体呈“十”字形,并容纳在联轴器结合部230之间的空间部。在联轴器脱离防止片260的中心形成有中孔以使缝纫机的动力轴穿过,所述联轴器脱离防止片260结合在联轴器结合部230的后方截面以防止联轴器250被脱离。如上所述结合的联轴器250在结合于联轴器结合部230的状态下需确保间隔以便朝前后方向滑移,所述间隔范围需限定在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之间的啮合不被解除的范围内。这是因为间隔过宽时,旋转板200和联轴器脱离防止片260 —起沿着缝纫机的动力轴往后退而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之间的啮合被解除,从而动力轴的旋转力无法传送到钩梭体300。而且,由于所述间隔,联轴器250和联轴器结合部230起与万向节类似的作用,从而即便缝纫机的动力轴和钩梭体300或旋转板200的转轴不在一条直线上而稍微偏离也能顺利地传送动力。因此,在制作产品时能够允许加工公差或组装公差,从而能够降低成本,缩短组装及加工时间。如图9或图11所示,钩梭体300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100的内部,并形成为前面被开放的圆筒形。在钩梭体300的后面外侧形成有突起容纳部320,所述突起容纳部啮合于旋转板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而得到旋转板200的旋转力,在钩梭体的后面内侧形成有梭心安装柱 330。如图9或图11所示,在钩梭体300的外周面形成有梭钩310,所述梭钩穿过随着缝纫机的针下来的上线所形成的线环,并带动上线。当所述旋转板200以所述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啮合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时,钩梭体300也以与旋转板200相同的转速进行旋转,此时,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突起容纳部320之间需确保间隔以使上线穿过。如图10或图11所示,底线导向部(A)340从与钩梭体300的梭钩310相对的方向开始延长而位于钩梭体300的前方并与梭钩310隔开,底线导向部(A)340起保持间隔的作用以使从梭心400提供的底线不与梭钩310接触。如图11所示,在钩梭体300的外周面形成有上线导轨380以便梭钩310钩住上线时引导上线容易越过钩梭体300的后面。在钩梭体300的前端外周面突出有钩梭体导轨(A) 360用于引导钩梭体300的稳定旋转,所述钩梭体导轨(A)容纳在钩梭体导向槽(A) 150和钩梭体脱离防止环160之间的空间并进行旋转运动。如图9至11所示,在钩梭体300的外周面贯穿形成有光透过口 370,所述光透过口与壳体100的传感器安装口 170对应。所述光透过口 370起使来自光源部630的光透过的通道作用,所述光源部为了识别安装在梭心400的条形码610或光传感器660而照射光,同时,所述光透过口起开放窗口的作用以使设置在传感器安装口 170的条形码感应部620感应设置在梭心400的条形码610。如图9或图11所示,梭心400具有与通常的卷绕有底线的线轴相同的结构,由转轴410及设置在转轴410的两侧端部的凸缘420构成,且可根据需要以没有凸缘420的形态来使用。如图9或图11所示,所述梭心400的转轴410可旋转地插入于钩梭体300的梭心安装柱330。如图12a所示,条形码610沿着梭心400的凸缘420的内侧面朝向中心设置,并根据凸缘420的半径存储多个位置信息。S卩,在凸缘420的外侧朝向转轴410设置的条形码610存储有多个告知凸缘420的半径的位置信息。所述条形码610可使用由线构成的一维条形码或由面构成的二维条形码,而构成条形码的线或面可使用荧光颜料。而且,还可使用由各种颜色和幅度印刷的彩色条形码。因此,通过读取随着释放底线而被露出的条形码610,从而能够容易确认现有底线的残量。条形码感应部620设置于壳体100的传感器安装口 170而起感应条形码610来判断底线的残量的作用,所述条形码感应部620由光传感器的一种的条形码传感器构成,当为彩色条形码时可使用现有彩色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而且,在所述条形码感应部620并列设置有光源部630从而能够使条形码感应部620顺利完成感应,所述光源部630由朝向梭心400照射光的LED等的照明器具构成。如图12a所示,所述条形码感应部620连接于控制部700,而控制部700能够由解码器710、设定部730及处理部720构成。从条形码感应部620感应的条形码值通过解码器710转换为数字值,而处理部720将转换的数字值和事先设定在设定部730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为了将底线残留的信号显示在外部而可使用扬声器或发光单元(信号灯)。例如,将绿灯、黄灯、红灯连接在控制部700,当底线的残量充分时,点亮绿灯,当底线的残量逐渐减少而达到事先设定的I次警告点时,点亮黄灯,最终当底线的残量完全减少而达到事先设定的需替换的时点时,点亮红灯。而且,还可以设定为当点亮红灯后,经过预定时间也不替换底线时,自动停止缝纫机的驱动马达。在使用扬声器时,按阶段产生与其类似的事先储存的声音或音响信号,从而能够告知使用者底线的残量。如图12b所示,所述条形码610可沿着梭心400的转轴410的外周面朝与转轴410平行的方向设置,此时,根据转轴410的区域而存储有多个位置信息。如上所述,当条形码610沿着梭心400的转轴410的外周面设置时,当卷绕底线时,需根据转轴410的区域依次进行卷绕。例如,如图Sb所示,分为a、b、c区域,首先只在a区域卷绕底线,其次只在b区域卷绕底线,最后只在c区域卷绕底线,随着底线的耗尽,首先是c区域被露出而能够感应对应部分的条形码610,然后依次以b区域、a区域的顺序被露出而能够感应对应部分的条形码610。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根据事先设定的值在适当点产生警告信号。图13是使用光传感器660、RFID标签670及RFID阅读器680来代替条形码的示例图。在图13a中,多个光传感器660沿着梭心400的凸缘420的内侧面朝向中心隔开设置。即,沿着凸缘420的内侧面隔开设置以位于互相不同的半径上,如上所述,通过设置为使其位于互相不同的半径上,从而能够根据从各光传感器660发送的信号判断底线的残量。RFID标签670连接于光传感器660而起发送从各光传感器660传达的信号的作用。如图13a所示,RFID阅读器680能够设置在传感器安装口 170,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接收RFID标签670的信号,设置在其他位置也无妨。RFID阅读器680接收从RFID标签670发送的信号,并确认是从设置在凸缘的哪个位置的光传感器660发出的信号,从而判断卷绕在梭心400的底线的残量。如图13a所示,所述RFID阅读器680连接于控制部700,而控制部700能够由解码器710、设定部730及处理部720构成,根据从底线被用尽而依次被露出的光传感器660发送的信号而判断底线的残量,并与事先设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在适当时机通过扬声器或发光单元(灯)产生警告信号,由于所述过程与图12a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内容。在图12b中,条形码610设置在梭心400的转轴410,与此相同,在图13b中,光传感器660设置在梭心400的转轴410。此时,通过与图12b相同的方法分割区域并卷绕底线,通过与在图12b中说明的内容相同的方法判断底线的残量来告知使用者。在图13中,优选将光源部630设置在壳体100的传感器安装口 170而能够顺利感应光传感器660,其中,所述光源部630由朝向梭心400照射光的LED等的照明器具构成。可根据需要,无需在梭心400另外设置条形码或光传感器也能直接检测卷绕在梭心400的底线的残量。S卩,虽图中未显示,在设置有条形码感应部620和光源部630的部位设置激光距离检测仪来测定卷绕在梭心400的底线为止的距离,从而判断底线的残量。根据底线的消耗而激光距离检测仪到底线为止的距离增加,由此测定所述距离就能够算出底线的消耗量和现在底线的残量。使用如上所述的激光距离检测仪时,在控制部700、扬声器及信号灯完成的动作与图12或13所示相同。本发明的构成,如图12所示,在梭心400无需设置另外的条形码,而条形码感应部620可由激光接收用二极管来替换,光源部630可由激光发送用二极管来替换。如图9至11所示,盖子500通过梭心400的中心可拆卸地结合在梭心安装柱330,从而防止梭心从钩梭体300脱离。盖子500通过盖拆卸杆550和夹子540可拆卸地结合在梭心安装柱330,当朝前方拉盖拆卸杆550时,夹子540和梭心安装柱330的结合被解除而能够分离盖子500,当安装有梭心400的状态下推进盖子时,夹子540与梭心安装柱330相结合而防止盖子500分离。虽图中未显示,在盖子500的内侧面进一步设置如板簧的弹性体以弹性支撑梭心400的一侧面,从而能够控制梭心400的转速来防止梭心400空转,所述构造由于在现有底线供应装置也包含类似功能,因此省略具体图示及说明。如图9或图11所示,张力调整片510,其一侧结合在盖子500的前方一侧,另一侧插入于形成在钩梭体300的内周面的结合槽350,起用于引导从梭心400释放的底线通过的作用,同时以预定弹力适当挤压从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从而在与上线一同来形成线迹(stitch)的底线施加适当的张力。而且,为了形成线迹而上线带动底线上去的瞬间以适当的张力抵抗而适当调整底线被释放的速度从而防止回卷现象。如此成为以张力调整片510插入于形成在钩梭体300的内周面的结合槽350的状态结合于盖子500的前方一侧的构造,从而起防止盖子移动(左右旋转)的作用。S卩,从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穿过张力调整片510的内部,在此过程中,张力调整片510通过弹力轻轻地抓住底线。在所述盖子500形成有贯穿中心部的盖孔520,并在安装有张力调整片510的前方侧面形成有底线通孔(A) 530,所述底线通孔与盖孔520连通。 穿过张力调整片510的底线穿过底线通孔(A)530和盖孔520而位于盖子500的前方,所述底线往上送而与底线导向部(A) 340接触后在面料形成线迹,由于张力调整片510的作用,在面料和盖孔520之间的底线施加预定张力,而成为底线被拉伸预定长度的状态,从而与上线顺利形成线迹。图1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组装图。缝纫机的动力轴旋转时,与其连接的旋转板200进行旋转,由于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相啮合,因此,钩梭体300也与旋转板200
一同旋转。而且,通过张力调整片510,盖子500也啮合于钩梭体300,从而盖子500也与钩梭体300 —同旋转。钩梭体300的梭钩310钩住上线进行旋转时,环形上线绕钩梭体300的前后面。此时,越过钩梭体300的后面进行旋转的上线穿过钩梭体300和旋转板200之间的空间,而在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之间形成有间隔以供上线能够穿过。而且,上线导向部120起引导作用以使上线顺利越过钩梭体300的前后面。图14至图20是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从其他方向示出图14的分解立体图。壳体100固定于缝纫机的主体,并形成为沿着中心轴,其前面和后面开放的圆筒管形状。壳体100能够利用通常的各种支架、固定螺栓、销等固定在缝纫机的主体,在此省略对其的说明。壳体100固定设置在缝纫机的主体,从而即便缝纫机的动力轴旋转,所述壳体也不会旋转而保持固定状态。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周面(缝纫机针下达的位置)被切开而形成壳体切开部110,壳体切开部110提供空间以使随着针孔下来的环形上线被梭钩310钩住。S卩,设置于在壳体切开部110旋转的钩梭体300的梭钩310穿过随着针下来的环形上线,同时钩住上线后带动上线进行旋转。上线导向部120朝与梭钩310相对的方向设置在壳体100的壳体切开部110,所述上线导向部起钩住上线朝钩梭体300的后方引导的作用,当梭钩310钩住上线进行旋转时形成环形。所述上线导向部120可形成为将其他的配件组装在壳体100的构造,还可以与壳体100 —体制作。在壳体100的内侧面突出形成有钩梭体导轨B180以引导钩梭体300的旋转,所述钩梭体导轨(B) 180容纳在沿着钩梭体300的外周面被切开的钩梭体导向槽(B) 390。旋转板200连接于缝纫机的动力轴,形成为圆盘形,在圆盘的前面形成有动力传送突起部210。所述旋转板200设置于壳体100的后端而向钩梭体300传送旋转力。S卩,在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与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相啮合的状态下,旋转板200连接于缝纫机的动力轴而旋转时,钩梭体300也一同旋转。在所述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相啮合的状态下,在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突起容纳部320之间存在间隔以使上线穿过所述间隔。即,以稍具有缝隙的状态下互相啮合而旋转。钩梭体300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100的内部,并形成为前面被开放的圆筒形,在所述钩梭体的后面外侧形成有突起容纳部320,所述突起容纳部啮合于动力传送突起部210而得到旋转板200的旋转力。在钩梭体300的后面内侧形成有梭心安装柱330而起梭心400的转轴的作用。梭钩310设置在钩梭体300的一侧外周面,所述梭钩穿过随着缝纫机的针下来的上线所形成的线环而钩住上线。 沿着设置有梭钩310的钩梭体300的外周面一侧形成有导槽301,所述导槽朝钩梭体300的后方凹陷,并朝钩梭体300的后方引导上线,沿着导槽301的一侧形成有导向存库(A) 302,所述导向存库与导槽301平行而突出,从而向导槽301的内部引导上线。梭钩310穿过随着缝纫机的针下来的上线所形成的线环,并带动上线进行旋转时,与梭钩310相对设置的上线导向部120也穿过上线所形成的线环,同时引导上线进入导槽301的内部,此时导向存库(A) 302起隔膜的作用,防止由于上线没有进入导槽301而仍穿过导槽301的上部,从而插入于钩梭体导轨(B)180和钩梭体导向槽(B)390之间的缝隙。在钩梭体300的外周面切开有钩梭体导向槽(B)390用于容纳钩梭体导轨(B)180。所述钩梭体导轨(B) 180和钩梭体导向槽(B) 390起引导钩梭体300在壳体100的内部稳定地旋转的作用。虽图中未显示,可根据情况,在钩梭体300的外周面设置钩梭体导轨(B)180,在壳体100的内侧面设置钩梭体导向槽(B) 390。图16是结合盖子500和梭心400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从其他方向示出图16的分解立体图。梭心400可旋转地插入设置在钩梭体300的梭心安装柱330,所述梭心400与通常的底线供应装置的梭心相同,形成为卷绕有底线的线轴形。盖子500穿过梭心400的中心可拆卸地结合在梭心安装柱330,从而起防止梭心400从钩梭体300脱离的作用。底线导向部(B) 580结合在盖子500的前端部的所谓外盖570的前面,而与梭钩310的前端部相比更突出于前方,从而使从梭心400供应的底线不与梭钩310接触而保持间隔。盖子500由内盖560、脱离防止片562、盖拆卸杆550、弹簧564及外盖570构成。内盖560具有长长的安装柱容纳孔561,所述安装柱容纳孔穿过梭心400结合于钩梭体300的梭心安装柱330,而成为与梭心400直接接触的部位。如图16所示,所述内盖560,在设置有安装柱容纳孔561的圆筒部分的前方端部设置有圆盘形的盖子。脱离防止片562可滑动地结合在所述内盖560的前面。形成在脱离防止片562的一侧端部的脱离防止突起563容纳在设置于钩梭体300的前端部一侧的脱离防止片容纳部303,如上所述,当脱离防止突起563插入于钩梭体300的脱离防止片容纳部303时,防止盖子500的脱离,最终可使梭心400稳定地停留在钩梭体300的内部。弹簧564设置于内盖560并弹性支撑脱离防止片562,并朝脱离防止片容纳部303的方向推脱离防止片562以使脱离防止突起563保持容纳于钩梭体300的脱离防止容纳部303的状态。盖拆卸杆550可转动地结合在脱离防止片562的前面,当盖拆卸杆550朝前方转动时,推脱离防止片562以使脱离防止突起563从脱离防止片容纳部303脱离。当松开盖拆卸杆550时,由于弹簧564的动作,脱离防止片562和盖拆卸杆550恢复到原位置。如图16所不,盖拆卸杆550,在与外盖570的底线通孔B571相同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间隙551供穿过底线通孔B571而出的底线穿过,在中心部形成有底线排孔552,用于排出穿过间隙551朝盖拆卸杆550的中心进入的底线。外盖570位于盖拆卸杆550的前面而结合于内盖560。在所述外盖570和内盖560之间设置有盖拆卸杆550和脱离防止片562,外盖570的中心部被开放以使盖拆卸杆550转动而朝前方突出。而且,在外盖570朝向梭心400延长的一侧形成有底线通孔(B)571供从梭心400释放的底线穿过。图18是从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所经过的通道的示意图,从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首先通过外盖570的底线通孔(B)571而穿过盖子500的外侧后,再次通过盖拆卸杆550的间隙551进入到盖拆卸杆550的中心。由此,进入到盖拆卸杆550的中心的底线穿过设置在盖拆卸杆550的底线排孔552后,与被梭钩310带动的上线一起形成线迹。图19是图14的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组装立体图,由此能够了解外形的整体形状,图20是图14的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截面示意图,由此能够具体了解组装完成后的各构成要素的相互结合关系。 图22是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与图19不同,不具有上线导向部120,而进一步设置轨道钩181及导向存库(B) 304来代替所述上线导向部120,图23是使用在图22的实施例的壳体100及钩梭体导轨(B)180的构造的另外的示意图,图24是使用在图22的实施例的钩梭体300的侧面构造的另外的示意图。如图22或图23所示,轨道钩181在与梭钩310相对的钩梭体导轨(B)180的一侧端部朝向梭钩310突出,与上部导向部120相同,起辅助作用以使梭钩310带动上线时位于梭钩310的上部面的上线被钩住,从而顺利经过钩梭体300的后方倾斜截面。如图22或图24所示,导向存库(B) 304从梭钩310的前端部突出,起引导作用以使被梭钩310带动的上线挂在轨道钩181。即,适当抬起被梭钩310带动的上线而使其挂在轨道钩181。如上所述,虽参照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要旨的范围内,各种设计变形、公知技术的增加或删除、单纯的数值限定等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其固定在缝纫机的主体上,形成为沿着中心轴前面和后面被开放的圆筒管形,且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周面被切开而形成壳体切开部(110); 旋转板(2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后端内侧面而进行旋转,所述旋转板连接于缝纫机的动力轴,形成为圆盘形,并在圆盘的前面形成有动力传送突起部(210); 钩梭体(300),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形成为前面开放的圆筒形,在后面外侧形成有突起容纳部(320),所述突起容纳部啮合于所述动力传送突起部(210)而得到所述旋转板(200)的旋转力,在所述钩梭体的后面内侧形成有梭心安装柱(330),在一侧外周面设置有梭钩(310),所述梭钩穿过随着缝纫机的针下来的上线所形成的线环而带动上线; 梭心(400),其形成为缠绕有底线的线轴形,并可旋转地插入设置于所述钩梭体(300)的梭心安装柱(330)上;以及 盖子(500),其穿过所述梭心(400)的中心而可拆卸地结合在所述梭心安装柱(330)上,从而防止所述梭心从所述钩梭体(300)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上线导向部(120),其朝与所述梭钩(310)相对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壳体切开部(110),并在两侧形成有上线导向槽(121),所述上线导向槽当梭钩(310)带动上线进行旋转时容纳形成线环的上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底线导向部A (340),其从与所述钩 梭体(300)的梭钩(310)相对的方向开始延长而位于所述钩梭体(300)的前方并与梭钩(310)隔开,从而通过保持间隔使从所述梭心(400)提供的底线不接触所述梭钩(3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张力调整片(510),其一侧结合在所述盖子(500)的前方一侧,另一侧插入于形成在所述钩梭体(300)的内周面的结合槽(350),起引导从所述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穿过的作用,同时以预定弹力挤压从所述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500,包括: 盖孔(520),其贯穿所述盖子(500)的中心部; 底线通孔A (530),其在设置有所述张力调整片(510)的前方侧面与所述盖孔(520)连通, 穿过所述张力调整片(510)的底线穿过所述底线通孔A (530)和盖孔520而穿透到所述盖子(500)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进一步包括: 旋转板导向槽(130),其为沿着所述壳体(100)的后端内侧面形成的阶梯部,并引导所述旋转板(200)的旋转运动; 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其为环形并结合在所述壳体(100)的后方端部,从而防止所述旋转板(200)脱离, 所述旋转板(200),进一步包括:旋转板导轨(220),其沿着外径突出形成,并容纳在所述旋转板导向槽(130)和所述旋转板脱离防止环(140 )之间的空间,而进行旋转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0),进一步包括: 钩梭体导向槽A (150),其为沿着所述壳体(100)的前端内侧面形成的阶梯部,并引导所述钩梭体(300)的旋转运动; 钩梭体脱离防止环(160),其形成为环形部分中与所述壳体切开部(110)对应的局部区域被切开的形状,所述钩梭体脱离防止环结合在所述壳体(100)的前方端部,从而防止所述钩梭体(300)脱离, 所述钩梭体(300),进一步包括: 钩梭体导轨A(360),其沿着前端外周面突出形成,并容纳在所述钩梭体导向槽A( 150)和所述钩梭体脱离防止环(160)之间的空间而进行旋转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所述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相啮合的状态下,在所述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所述突起容纳部(320)之间确保间隔以使上线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200),包括: 联轴器结合部(230),其突出 于圆盘的后面而保持预定间隔; 联轴器(250),在其中心设置有动力轴结合孔(240)以插入结合缝纫机的动力轴,所述联轴器以所述动力轴结合孔(240 )为中心延长为放射状而容纳在所述联轴器结合部(230 )之间的空间部; 联轴器脱离防止片(260),在其中心形成有中孔以供缝纫机的动力轴穿过,所述联轴器脱离防止片结合在所述联轴器结合部(230)的后方截面以防止所述联轴器(250)脱离,所述联轴器(250)在结合于联轴器结合部230的状态下朝前后方向确保间隔,所述间隔允许范围限定在所述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所述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 )之间的啮合不被解除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00)的另一侧外周面贯穿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口(170), 在所述钩梭体(300)的一侧外周面贯穿形成有光透过口(370),所述光透过口对应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口(170), 所述梭心(400)具有在转轴(410)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凸缘(420)的线轴形状,其包括:条形码(610),其沿着所述梭心(400)的凸缘(420)的内侧面朝向中心设置,并根据凸缘(420)的半径存储多个位置信息; 条形码感应部(620),其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传感器安装口( 170)而感应所述条形码(610)来判断底线的残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00)的另一侧外周面贯穿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口(170), 在所述钩梭体(300)的一侧外周面贯穿形成有光透过口(370),所述光透过口对应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口(170),所述梭心(400)具有在转轴(410)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凸缘(420)的线轴形状,其包括:条形码(610),其沿着所述梭心(400)的转轴(410)的外周面,与转轴(410)平行设置,并根据转轴(410)的区域存储多个位置信息; 条形码感应部(620 ),其设置于所述壳体(100 )的传感器安装口( 170 )而感应所述条形码(610)来判断底线的残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 在所述壳体(100)的另一侧外周面贯穿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口(170), 在所述钩梭体(300)的一侧外周面贯穿形成有光透过口(370),所述光透过口对应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口(170), 所述梭心(400)具有在转轴(410)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凸缘(420)的线轴形状,其包括: 多个光传感器(660),其沿着所述梭心(400)的凸缘(420)的内侧面朝向中心隔开设置; RFID标签(670),其连接于所述光传感器(660)而发送从各光传感器(660)传达的信号; RFID阅读器(680),其接收从所述RFID标签(670)发送的信号,并确认是从设置在凸缘(420)的哪个位置的光传感器(660)发出的信号,从而判断卷绕在所述梭心(400)的底线的残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 在所述壳体(100)的另一侧外周面贯穿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口(170), 在所述钩梭体(300)的一侧外周面贯穿形成有光透过口(370),所述光透过口对应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口(170), 所述梭心(400)具有在转轴(410)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凸缘(420)的线轴形状,其包括:多个光传感器(660),其沿着所述梭心(400)的转轴(410)的外周面朝与转轴(410)平行的方向隔开设置; RFID标签(670),其连接于所述光传感器(660)而发送从各光传感器(660)传达的信号; RFID阅读器(680),其接收从所述RFID标签(670)发送的信号,并确认是从设置在转轴(410)的哪个位置的光传感器(660)发出的信号,从而判断卷绕在所述梭心(400)的底线的残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 在所述壳体(100)的另一侧外周面贯穿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口(170), 在所述钩梭体(300)的一侧外周面贯穿形成有光透过口(370),所述光透过口对应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口(170), 所述梭心(400)具有在转轴(410)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凸缘(420)的线轴形状,其进一步包括: 激光距离检测仪(省略图示),其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传感器安装口( 170),感应卷绕在所述梭心(400 )的底线表面为止的距离,从而判断底线的残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上线导向部(120),其朝与所述梭钩(310)相对的方向突出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壳体切开部(110)的一侧,从而当所述梭钩(310)带动上线进行旋转时,钩住形成线环的上线而引导到所述钩梭体(300)的后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底线导向部B (580),其结合在所述盖子(500)的前端部,并与所述梭钩(310)的前端部相比更突出到前方而保持间隔,从而使从所述梭心(400)提供的底线不与所述梭钩(310)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500),包括: 内盖(560),其具有安装柱容纳孔(561),所述安装柱容纳孔穿过梭心(400)结合于所述钩梭体(300)的梭心安装柱(330); 脱离防止片(562 ),可滑动地结合在所述内盖(560 )的前面,并将形成在所述脱离防止片的一侧端部的脱离防止突起(563)容纳在设置于所述钩梭体(300)的前端部的一侧的脱离防止片容纳部(303); 弹簧(564),其设置于所述内盖(560)而弹性支撑所述脱离防止片(562),从而使所述脱离防止突起(563)保持容纳于所述脱离防止容纳部(303)的状态; 盖拆卸杆(550 ),其可转动地结合在所述脱离防止片(562 )的前面,当所述盖拆卸杆朝前方突出地转动时,推所述脱离防止片(562)以使所述脱离防止突起(563)从所述脱离防止片容纳部(303)脱离; 外盖(570),其位于所述盖拆卸杆(550)的前面而与所述内盖(560)结合,并容纳所述盖拆卸杆(550)和所述脱离防止片(562),所述外盖的中心部被开放以使所述盖拆卸杆(550)转动而能够朝前方突出,在朝向所述梭心(400)延长的一侧设置有底线通孔B (571)供从所述梭心(400)释放出来的底线穿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拆卸杆(550),在与所述外盖(570)的底线通孔B (571)相同方向的一侧设置有间隙(551)以供穿过所述底线通孔B (571)而出的底线穿过,在中心部设置有底线排孔(552),用于排出穿过所述间隙(551)朝所述盖拆卸杆(550)的中心进入的底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钩梭体导轨B (180),其沿着所述壳体(100)的内侧面突出形成,并引导所述钩梭体(300)的旋转; 钩梭体导向槽B (390),其沿着所述钩梭体(300)的外周面被切开,而容纳所述钩梭体导轨 B (180)。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梭体(300),进一步包括: 导槽(301),其沿着设置有所述梭钩(310)的外周面一侧朝所述钩梭体(300)的后方凹陷,从而朝钩梭体(300)的后方引导上线; 导向存库A (302),其与所述导槽(301)的一侧平行突出,从而朝所述导槽(301)的内部引导上线。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梭钩(310)相对的钩梭体导轨B (180)的一侧端部形成有朝向所述梭钩(310)突出的轨道钩(181 ),当所述梭钩(310)拉着上线进行旋转时,钩住形成线环的上线而引导到所述钩梭体(300)的后方, 所述钩梭体(300),进一步包括: 导槽(301),其沿着设置有所述梭钩(310)的外周面的一侧朝所述钩梭体(300)的后方凹陷,从而朝钩梭体(300)的后方引导上线; 导向存库A (302),其与所述导槽(301)的一侧平行突出,从而朝所述导槽(301)的内部引导上线; 导向存库B (304),其从所述梭钩(310)的前端部突出,并引导被挂在梭钩310的上线使其挂在所述轨道钩(181)。
22.根据权利要求1、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板(200)的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所述钩梭体(300)的突起容纳部(320)相啮合的状态下,在所述动力传送突起部(210)和所述突起容纳部(320)之间确保间隔以使上线能够 穿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底线供应装置,其包括壳体(100),其固定在缝纫机的主体上,形成为沿着中心轴前面和后面被开放的圆筒管形,且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周面被切开而形成壳体切开部(110);旋转板(200),其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后端内侧面而进行旋转,所述旋转板连接于缝纫机的动力轴,形成为圆盘形状,并在圆盘的前面形成有动力传送突起部(210);钩梭体(300),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形成为前面被开放的圆筒形,在后面外侧形成有突起容纳部(320),所述突起容纳部啮合于所述动力传送突起部(210)而得到所述旋转板(200)的旋转力,在所述钩梭体的后面内侧形成有梭心安装柱(330),在一侧外周面设置有梭钩(310),所述梭钩穿过随着缝纫机的针下来的上线所形成的线环而拉上线;梭心(400),其形成为缠绕有底线的线轴形,并可旋转地插入设置于所述钩梭体(300)的梭心安装柱(330);及盖子(500),其穿过所述梭心(400)的中心而可拆卸地结合在所述梭心安装柱(330),从而防止所述梭心从所述钩梭体(300)脱离。
文档编号D05B57/26GK103097600SQ201180041192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5日
发明者姜小大 申请人:姜小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