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66532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将天丝纤维和远红外纤维,依次通过开清、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混纺而成,所述天丝纤维的重量含量占60-65%,远红外纤维的重量含量占35-40%;所述远红外纤维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远红外超细微粉与纤维基料掺混、干燥,加入聚合物助纺剂,进入螺旋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将远红外母粒和纤维切片共混后,经纺丝、卷绕、拉伸后形成远红外纤维。使用本发明所公开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生产的天丝混纺纱线,结合了天丝纤维的健康环保特性和远红外纤维的保暖作用,具有天然环保、保暖等优点,可应用于服装面料及其他产业中。
【专利说明】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天丝纤维是采用N-甲氧基吗啉(简称ΝΜΜ0)的水溶液溶解纤维素后,进行湿法纺丝生产的一种高湿模量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在密闭系统中进行,有机溶剂NMMO的回收率可达到99%以上,对环境无害。因此天丝纤维是一种绿色环保纤维。
[0003]纤维素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可参与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同时有优良的吸湿性以及穿着舒适性,因此纤维素纤维是新世纪最理想、最有前途的纺织原料之一。天丝纤维是目前产业化程度最高的新型纤维素纤维,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0004]远红外保健织物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功能纺织品,它具有保暖升温、保健等功能。远红外保健整理织物可用来开发保健蓄热产品、医疗用品等,如内衣、贴身保暖服,床罩、床单、毛毯等床上用品,坐垫、护膝、腰带、抗菌防臭保健鞋袜和电热制品等。
[0005]在红外辐射波段中,当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从高能量的振动状态回复到低能量的振动状态时,会发生2.5?25 μ m的远红外辐射。如果辐射源是由分子的转动特性改变所引起的辐射,则发生大于25 μ m的远红外辐射。研究表明,振动光谱的能量约为转动光谱能量的100倍。2.5?25 μ m位高载能波,特别是8?14 μ m波段的远红外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0006]根据生物医学的研究,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作为人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向人体各器官输送氧气和养料,并带走废弃物的重任。因此,保持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通畅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体皮肤对远红外辐射吸收能力是很强的,在7?14 μ m有较强的吸收峰,人体可以高效地吸收4?14 μ m波段的远红外线,人体吸收了远红外线后,引起细胞、血液中的C一H, C一O, C一C, C一N等化学键振动加剧,从而引起一系列有益的生理现象。通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的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碍新陈代谢的障碍全部清除干净,使血液与组织之间的营养成分交换增加,可以起到扩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淋巴液循环的作用。
[0007]远红外可以使细胞活化,使老死细胞排泄或赋予再生能力,可增强细胞能量,增强细胞的功能和活力等作用。
[0008]因红外辐射能使生物体分子产生共振吸收效应,所以在红外光谱的作用下,物体的分子能级被激发而处于较高能级,这便改变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活动的功能,有利于机体机能的恢复和平衡,达到防病、治病作用。人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例如食品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乳酸、游离脂肪酸、脂肪和皮下脂肪、钠离子、尿酸、积存在毛细孔中化妆品残余物等,也就能够借助代谢的方式,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随汗水一起排出,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0009]远红外线能穿透皮肤,触及神经,因此借助于神经和血液的反应,可对各种腺体的功能和人体物质总交换发生作用。由于远红外织物有促进人体微循环、消炎镇痛、加速伤口愈合、活化机体、消除疲劳、调节自律神经等特殊功效,所以特别适用于制作保健绒毯,保健睡衣、睡裤,关节防护用品,保健被、床单等。目前的远红外织物通常采用浸溃法将远红外材料粘着或吸附在织物纤维上,导致结合度不够,耐久性差,并且还没有将天丝纤维和远红外纤维混纺的产品问世。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提供一种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将天丝纤维和远红外纤维依次通过开清、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混纺而成,所述天丝纤维的重量含量占60-65%,远红外纤维的重量含量占35-40% ;所述远红外纤维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远红外超细微粉与纤维基料掺混、干燥,加入聚合物助纺剂,进入螺旋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将远红外母粒和纤维切片共混后,经纺丝、卷绕、拉伸后形成远红外纤维。
[0012]所述远红外超细微粉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海藻碳纤维60-75份、氧化铝15-20份、氧化锆5-15份、电气石5-10份、玻璃微珠2_5份。
[0013]将天丝纤维和远红外纤维依次通过开清、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混纺而成,具体步骤如下:
[0014](I)开清工序,均棉罗拉与角钉帘的距离为28mm,开棉机为双轴流打手,速度设定为 700rpm/min ;
[0015](2)梳棉工序,刺棍速度为750rpm/min,锡林速度530rpm/min,盖板速度200mm/min,道夫速度 800rpm/min ;锡林与盖板隔距为 11/1000-11/1000-12/1000-12/1000-12/1000-14/1000英寸,锡林与刺辊隔距为7/1000英寸,刺辊与喂棉罗拉隔距为40/1000英寸,锡林与道夫隔距为5/1000英寸;
[0016](3)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顺牵伸工艺,罗拉隔距44*46mm、喇叭口宽度为:
4.0mm ;
[0017](4)粗纱工序,出条速度为800rpm/min,罗拉隔距41.5*54.5*62.5mm,罗拉加压压力为红色 15*25*20*20KG ;
[0018](5)细纱工序,锭子转速为11000rpm/min,罗拉隔距45*51mm,罗拉加压压力为红色18KG,初牵为:1.15倍,平面钢领41mm。
[0019]优选的,在所述开清工序前还包括原料准备工序,天丝纤维的回潮时间为48小时以上,回潮率10?13%;
[0020]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细纱工序后还包括络筒工序,络筒速度为:900rpm/min,重量设定为:1.89KG/粒,筒子定长为:64000m。
[0021]所述混纺纱线的捻度为20?22T/inch,强力平均为270_290g,伸长率为15-16% ;所述天丝纤维细度为1.0?1.8dtex,主体长度35?40mm ;
[0022]所述纤维基料与所述远红外超细微粉的重量比为100:3-15 ;
[0023]所述远红外超细微粉的最大粒径< 0.5微米;
[0024]所述海藻碳纤维的平均粒径< 0.3微米,最大粒径< 0.4微米;[0025]所述远红外母粒和纤维切片按质量比1: 10-20混合;
[0026]所述聚合物助纺剂为铝锆酸酯偶联剂。
[0027]使用本发明所公开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生产的天丝混纺纱线,结合了天丝纤维的健康环保特性和远红外纤维的保暖作用,具有天然环保、保暖等优点,可应用于服装面料及其他产业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1
[0029]远红外超细微粉的准备:
[0030]
海藻碳纤维60份、
氧化4吕15份、
氧化锆15份、
电气石5份、
玻璃微珠 5份;
[0031]将上述组分混合后,通过气流粉碎机将混合料研磨成平均粒径< 0.4微米,最大粒径< 0.5微米的远红外超细微粉。
[0032]远红外母粒制备:
[0033]将远红外超细微粉与纤维基料掺混、干燥,加入聚合物助纺剂,进入螺旋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纤维基料与远红外超细微粉的重量比为100:5 ;
[0034]远红外纤维生产:
[0035]将远红外母粒和纤维切片共混后,经纺丝、卷绕、拉伸后形成天丝混纺纱线。远红外母粒和纤维切片按质量比1:10混合。
[0036]天丝混纺纱线生产工艺:
[0037]1.原料准备工序:天丝纤维的回潮率基本保持在13%左右,确定混纺比例为天丝纤维是60%,远红外纤维40%。
[0038]2.开清工序:均棉罗拉与角钉帘的距离为28mm,开棉机以双轴流的打手为主,速度一般保持在700rpm/min,尘棒之间的距离也要缩小以降低落棉量。(温度保持:27度,湿度保持70度)
[0039]3.梳棉工序:为了减低对纤维的打击力度刺辊的速度一般保持在750rpm/min,锡林的速度一般保持在530rpm/min,为了更好对两种纤维进行梳理,活动盖板的速度保持在200mm/min,道夫的速度为800rpm/min,为了保持纤维更好的进行转移,所以盖板隔距为:11/1000、11/1000、12/1000、12/1000、12/1000、14/1000 英寸,锡林与刺辊的隔距为 7/1000英寸、刺辊与喂棉罗拉的隔距为40/1000英寸、锡林与道夫的隔距为5/1000英寸。为了减低落棉AFC设定为5% ;棉条的重量为400GR/6YDS.(温度:26.5度,湿度:60度)
[0040]4.并条工序:为了加强混条的力度一般采用三道的混条方法进行;为了保证条子的成型及条干的均匀度,所以这里我们采用顺牵伸工艺;为了保证不出现意外牵伸的情况,喇叭口选择为4.0MM,头并采用8根喂入,二并7根喂入,末并使7根喂入,隔距的设定一般为44/46 ;保证条子的成型优良,末并的速度适宜低点为好,一般采用250— 300m/min.[0041]5.粗纱工序:粗纱采用了 “后区小牵伸,紧隔距”的工艺原则,捻系数可以偏大一点控制,设定为1.05,出条的速度保持在800rpm/min,后区牵伸倍数一般保持在1.19倍。罗拉隔距的使用41.5*54.5*62.5mm,罗拉的压力使用红色,一般为:15*25*20*20KG,保证了粗纱的条干均匀度。
[0042]6.细纱工序:细纱工序对整体品质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个工序的配置一定要选择好适合的器件,为了保证纱线的强力和条干均匀度,捻度一般保持在21.32捻,钢丝圈使用1#,平面钢铃直径为:41mm,细纱采用“大隔距,小后初牵伸”的原则,隔距设定为,45/51mm,初牵伸为1.15,在此还应该选择适当的化纤皮辊,间隙片采用灰色,压力保持在18KG ;锭子的转速适当调低,保持在10000rpm/min—12000rpm/min,从而大大减低了毛羽的发生机率,提高了布面的光滑度和手感。(温度:26.5度,湿度60度)
[0043]7.络筒工序:(采用日本村田公司的7— II型自动络筒机)筒子的卷绕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保持在900rpm/min,重量设定为:1.89KG/粒,筒子定长为:64000m。(温度为26.5度,湿度为68度)
[0044]用该混纺纱线织造成混纺织物。
[0045]采用普通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按照相同比例的混纺纱制造成混纺织物作为对比样。
[0046]按照行业标准FZT64010-2000《远红外纺织品》的方法测定纤维的远红外性能,结果如下:
[0047]由实施例1样品制成的混纺织物其法向发射率提高值为17.7%,洗涤10次后,法向发射率提高值为15.2% ;
[0048]可见,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生产得到天丝混纺纱线的远红外效果优异,并且具有优良的耐水洗性能,经多次洗涤后仍具有良好的远红外性能。
[0049]使用本发明所公开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生产的天丝混纺纱线,结合了天丝纤维的健康环保特性和远红外纤维的保暖作用,具有天然环保、保暖等优点,可应用于服装面料及其他产业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天丝纤维和远红外纤维依次通过开清、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混纺而成,所述天丝纤维的重量含量占60-65%,远红外纤维的重量含量占35-40% ;所述远红外纤维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远红外超细微粉与纤维基料掺混、干燥,加入聚合物助纺剂,进入螺旋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远红外母粒;将远红外母粒和纤维切片共混后,经纺丝、卷绕、拉伸后形成远红外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超细微粉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海藻碳纤维60-75份、氧化招15-20份、氧化错5-15份、电气石5-10份、玻璃微珠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清、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依次为: (1)开清工序,均棉罗拉与角钉帘的距离为28mm,开棉机为双轴流打手,速度设定为700rpm/min ; (2)梳棉工序,刺棍速度为750rpm/min,锡林速度530rpm/min,盖板速度200mm/min,道夫速度 800rpm/min ;锡林与盖板隔距为 11/1000-11/1000-12/1000-12/1000-12/1000-14/1000英寸,锡林与刺辊隔距为7/1000英寸,刺辊与喂棉罗拉隔距为40/1000英寸,锡林与道夫隔距为5/1000英寸; (3)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条,顺牵伸工艺,罗拉隔距44*46mm、喇叭口宽度为:4.0mm ; (4)粗纱工序,出条速度为800rpm/min,罗拉隔距41.5*54.5*62.5mm,罗拉加压压力为红色 15*25*20*20KG ; (5)细纱工序,锭子转速为11000rpm/min,罗拉隔距45*51mm,罗拉加压压力为红色18KG,初牵为:1.15倍,平面钢领4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清工序前还包括原料准备工序,天丝纤维的回潮时间为48小时以上,回潮率10?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纱工序后还包括络筒工序,络筒速度为:900rpm/min,重量设定为:1.89KG/粒,筒子定长为:6400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的捻度为20?22T/inch,强力平均为270_290g,伸长率为15-16% ;所述天丝纤维细度为1.0?1.8dtex,主体长度35?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基料与所述远红外超细微粉的重量比为100:3-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超细微粉的最大粒径< 0.5微米;所述海藻碳纤维的平均粒径< 0.3微米,最大粒径< 0.4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母粒和纤维切片按质量比1:10-20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丝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助纺剂为铝锆酸酯偶联剂。
【文档编号】D02G3/04GK103469398SQ201310365591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蒋建业 申请人:昆山铁牛衬衫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