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1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二氧化硅60-80份、沸石5-8份、2,4-二羟基二苯甲酮10-15份、N,N-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20-25份、胍类抗菌剂2-5份、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10-15份、8-羟基喹啉铜0.5-1份、铝锆酸酯偶联剂1-5份、聚丙烯酸钠分散剂0.8-1.2份。本发明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兼具防紫外线和抗菌功能,应用到纺织品整理,耐久性强,无毒安全。
【专利说明】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适当的紫外线对人体是有益的,它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对佝偻病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但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大量地排放氟里昂之类的氯氟化烃化合物,使地球的保护伞即大气层日益遭到破坏,特别是在地球两极及我国青藏高原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地球的保护圈即臭氧层变薄变稀,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因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一般情况下,人体皮肤所能接受紫外线的安全辐射量每天应在20kJ/m2以内,而紫外线到达地面的辐射量阴天时约40-60kJ/m2,晴天时约80-100kJ/m2,炎夏烈日时可达100-200kJ/m2,普通衣料对紫外线的遮蔽率一般在50%左右,远远达不到防护要求。另外,长期的紫外线照射也会引起纺织品的褪色和老化。因此,有必要对纺织品进行抗紫外线整理。
[0003]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射;部分被物体吸收;其他的则透过物体。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纤维及制品,当紫外光照射时,除其中的一部分从纤维织物上的孔隙透过外(其透过量视织物的组织和厚度等不同),其他的不是被紫外线防护剂反射,就是被选择性吸收,并将其能量转换成热能释放,以达到将减少紫外线的目的。严格地讲,能将紫外线反射的物质叫紫外线屏蔽剂,对紫外线有强烈选择性吸收并能进行能量转换而减少它的透过量的物质叫紫外线吸收剂。但实际上屏蔽与吸收同时存在,它们从不同的途径提高了纤维及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功能。
[0004]纤维种类不同,其紫外线透过率也不同。棉、真丝等天然纤维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低,因而抗紫外线线性能差,其中面料是紫外线最易透过的面料。
[0005]目前常用的防紫外线整理剂分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常用的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大多是金属、金属氧化物及其盐类,例如Ti02、ZnO、Al2O3、高岭土、滑石粉、炭黑、氧化铁、氧化亚铅和CaCO3等。无机防紫外线整理剂和织物纤维结合能力较差。有机防紫外线整理剂主要是吸收紫外线并进行能量转换,将紫外线变成低能量的热能或波长较短的电磁波,从而达到抗紫外线辐射的目的。一般具有共轭结构或氢键。该类防紫外线整理剂具有一定毒性。
[0006]某些与人体密切接触的纺织品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会沾污细菌。由于普通纺织品并无杀菌作用,故其本身也会成为各种致病菌大量繁殖的“温床”,反过来又对人体皮肤表面的菌群失调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沾污在纺织品上的细菌,在其获得营养迅速繁殖的同时,会代谢或分解出各种低级脂肪酸、氨和其他有刺激性臭味的挥发性化合物,加上细菌本身的分泌物和死骸的腐败气味,使纺织品产生各种令人厌恶的气味,影响卫生。
[0007]抗菌整理剂一般分为无机类、有机类和天然产物类三种。无机类抗菌整理剂具有无污染、安全等优点,但往往耐久性差,多次水洗后抗菌效果大大减弱。CN102493181A公开了一种抗菌织物的制造方法,其利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将纳米银抗菌颗粒覆盖在普通纤维织物上,得到抗菌织物,纳米银抗菌颗粒构成的薄膜均匀的覆盖在纤维上,与纤维较好的结合,增强了抗菌织物的使用寿命。但对设备要求较高,生产成本高。有机类抗菌整理剂一般耐久性强,但往往有一定毒性。天然产物类抗菌整理剂天然环保,但一般成本较闻。
[0008]因此,开发一种同时具有防紫外线和抗菌,并且即无毒安全、又具有优异耐久性的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0011]
二氧化硅60-80份、
沸石5-8份、
2,4-二羟基二苯曱酮10-15份、
N,N-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20-25份、
胍类抗菌剂2-5份、
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10-15份、
8-羟基喹啉铜0.5-1份、
铝锆酸酯偶联剂1-5份、
聚丙烯酸钠分散剂0.8-1.2份。
[0012]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可采用一般的混合方法,优选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0013]将2,4- 二羟基二苯甲酮、N, N-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沸石、胍类抗菌剂、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和8-羟基喹啉铜混合,然后同时缓慢加入二氧化硅、铝锆酸酯偶联剂和聚丙烯酸钠分散剂,1-2小时内投料完毕,继续混合30-50分钟。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径为0.05-0.12微米。
[0015]所述胍类抗菌剂选自十二烷基胍、1,6-二(4'-氯苯双胍)己烷或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0016]所述聚丙烯酸钠分散剂优选粘度300_350mPa.S。
[0017]本发明将防紫外线整理剂和抗菌整理剂有机结合,精选特定的助剂复合而成,兼具两种整理剂的功能优点,可和纺织品牢固结合,耐久性强,对纺织品有优良的防紫外和抗菌作用,无毒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的制备:[0020]将2,4- 二羟基二苯甲酮10克、N,N-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25克、沸石6克、十二烷基胍5克、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10克和8-羟基喹啉铜0.5克混合,然后同时缓慢加入粒径为0.10微米的二氧化硅60克、铝锆酸酯偶联剂3克和聚丙烯酸钠分散剂0.9克,I小时内投料完毕,继续混合30分钟。然后加水配制成质量含固量为40%的浸溃液。
[0021]防紫外线抗菌面料的整理:
[0022]将面料通过轧槽,在95°C下同时加入含有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的浸溃液,浸轧车速控制在20米/分钟;然后在115°C之间恒温2小时;降至常温后用中和剂水洗至pH值为6.5,烘干即得到所述防紫外线抗菌面料。
[0023]实施例2
[0024]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的制备:
[0025]将2,4- 二羟基二苯甲酮15克、N,N-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20克、沸石5克、1,6-二(V -氯苯双胍)己烷3克、2,4,V -三氯-2'-羟基二苯醚15克和8-羟基喹啉铜I克混合,然后同时缓慢加入粒径为0.06微米的二氧化硅80克、铝锆酸酯偶联剂I克和聚丙烯酸钠分散剂1.2克,I小时内投料完毕,继续混合50分钟。然后加水配制成质量含固量为35%的浸溃液。
[0026]应用实施例
[0027]防紫外线抗菌面料的整理: [0028]将面料通过轧槽,在80°C下同时加入含有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的浸溃液,浸轧车速控制在50米/分钟;然后将织物在130°C之间恒温0.5小时;降至常温后用中和剂水洗至pH值为6.8,烘干即得到所述防紫外线抗菌面料。
[0029]1、耐久性
[0030]将面料用含I克/升的中性洗涤剂以1:50的面料与洗涤剂溶液的比例,在60°C左右洗涤30分钟,离心机脱水后60°C左右干燥。按上述方法分别洗涤5次、30次。
[0031]2、防紫外线性能
[0032]按照国家标准GB-T18830-2002《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方法测定面料在不同洗涤条件下的抗紫外线性能,结果如下:
[0033]表1不同洗涤次数后的抗紫外线性能
UPFT ( UVA ) av
a b c a b c「00341-------
实施例1 65 62 57 <5% <5% <5%
实施例 2 65 61 55 <5% <5% <5%
[0035]表中a表示未经洗涤的面料,b表示洗涤5次,c表示洗涤30次。
[0036]3、抗菌性能
[0037]按照国家标准GBT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I部分:琼脂扩散法》的方法测定面料在不同洗涤条件下的抗菌性能,结果如下:[0038]表1不同洗涤次数后的抗菌性能
[0039]
【权利要求】
1.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径为0.05-0.12 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胍类抗菌剂选自十二烷基胍、1,6-二(4'-氯苯双胍)己烷或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抗菌整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钠分散剂粘度 300-350mPa.S。
【文档编号】D06M11/79GK103469556SQ201310365527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蒋建业 申请人:昆山铁牛衬衫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