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走马机的拨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508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走马机的拨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走马机的改进发明,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绳带走马机的拨叉。
背景技术
绳带走马机的拨叉是带动走马锭在面盘轨道里移动。拨叉主要由拨盘、齿轮及钢管组成,拨盘和齿轮同轴设置,所述钢管穿过拨盘和齿轮与机架的面板和底板连接,而拨盘的下端则直接机架的底板接触,齿轮传动时,拨盘以钢管为中心转动。拨盘在转动其内孔会与钢管摩擦,因而拨盘的内孔和钢管均会受损,而且拨盘的下端也会与机架的底板摩擦,这样不仅增加动力才能抵消拨盘与底板之间摩擦力,因此能源损耗大,而且拨盘与地板摩擦会造成会造成拨盘的下端与机架的底板受损,从而影响拨叉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工况时,避免拨叉受损,延长其使用寿命的走马机的拨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走马机的拨叉,包括有拨盘和齿轮,所述拨盘与齿轮同轴设置,所述拨盘的中心设有轴承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位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轴向延伸,且内圈的两端延伸至拨盘外。所述拨盘由塑料制成,且所述拨盘的拨槽的表面设有金属层。所述轴承为深沟轴承,所述深沟轴承的内圈外表面设有卡簧槽,所述卡簧槽内设有卡簧。 本实用新型在拨盘轴承位内设置轴承,轴承的内圈的两端轴向延伸至拨盘外,这样内圈的上端与机架面板连接,内圈的下端与机架的底板连接,内圈起到了支撑作用,使拨盘与底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这样齿轮在转动时拨盘的下端就不会与底板接触,不仅避免拨盘受损,而且拨盘转动所需的动力小,更加节能;同时还减轻了拨盘与轴承内圈摩擦,减少拨盘受损,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延长了拨盘的使用寿命;并且拨盘采用塑料制成,可以采用模具一次成型,这样不仅加工十分简便,而且生产成本低,在所述拨盘的拨槽的表面设有金属层,金属层耐磨损,使用寿命长;所述轴承为深沟轴承,轴承安装在拨盘的轴承位后,由卡簧将拨盘的位置锁定,避免拨盘相对轴承上下滑动。

下吗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其有关细节。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该种走马机的拨叉,包括有拨盘4和齿轮6,所述拨盘4由塑料制成,且所述拨盘4的拨槽的表面设有金属层5,在加工拨盘时,可以采用模具一次成型,加工十分简单、快速,所述金属层5耐磨损,延长拨盘的使用寿命;所述拨盘4与齿轮6同轴设置,所述拨盘4的中心设有轴承位,所述轴承位内设有轴承7,所述轴承的内圈I轴向延伸,且内圈I的两端延伸至拨盘4外,轴承内圈I的两端分别与机架的面板8和底板9连接,内圈对拨盘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使拨盘4悬空在机架的面板8和底板9之间,这样拨盘4转动时拨盘与机架的面板和底板均不会接触,从而避免了拨盘4受损,而且去除了拨盘与底板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拨盘转动所需的动力小,与背景技术相比,更加节能;所述轴承7为深沟轴承,所述深沟轴承的内圈I外表面设有卡簧槽2,深沟轴承安装在拨盘的轴承位上后,在所述卡簧槽2内设置 卡簧3,所述卡簧3将拨盘的位置锁定,避免拨盘4相对轴承7上下滑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齿轮6在外动力源的带动下转动,即使得拨盘4转动,由于轴承内圈的支撑,拨盘4以轴承为中心旋转,且不与机架的面板8和底板9接触,因而拨盘上、下端均不会受磨损,而且减少拨盘与轴承内圈的摩擦,从而减少拨盘和轴承内圈受损,如此就延长了拨盘的使用寿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拨盘可以采用塑料一次成型,加工简便、生产成本低,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权利要求1.一种走马机的拨叉,包括有拨盘(4)和齿轮(6),所述拨盘(4)与齿轮(6)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盘(4)的中心设有轴承位,所述轴承位内设有轴承(7),所述轴承的内圈(I)轴向延伸,且内圈(I)的两端延伸至拨盘(4)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走马机的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盘(4)由塑料制成,且所述拨盘(4)的拨槽的表面设有金属层(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走马机的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7)为深沟轴承,所述深沟轴承的内圈(I)外表面 设有卡簧槽(2),所述卡簧槽内设有卡簧(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走马机的拨叉,该种拨叉包括有拨盘和齿轮,所述拨盘与齿轮同轴设置,所述拨盘的中心设有轴承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位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轴向延伸,且内圈的两端延伸至拨盘外。本实用新型轴承的内圈的两端轴向延伸至拨盘外,这样内圈的上端与机架面板连接,内圈的下端与机架的底板连接,这样齿轮在转动时拨盘的下端就不会与底板接触,不仅避免拨盘受损,而且拨盘转动所需的动力小,更加节能。
文档编号D04C3/40GK203096358SQ20132005137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宋其国 申请人:宋其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