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服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5380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衣服化工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衣服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衣服中的纤维织物,例如天然纤维织物特别是棉纤维织物,具有手感自然、吸湿透气、抗静电、穿着舒适以及经济实惠等优点。但纯棉织物也存在着弹性差、易起皱和洗后需熨烫等缺点。为了提高织物的抗皱性,在有棉存在的织物染整加工,一般都要进行抗皱整理。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开始注意环保和崇尚自然,以棉纤维为主的织物又开始流行。人们对服装不仅要求穿着舒适,对保持平整外观,料理简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以棉为主的织物所存在的缺陷就更凸现出来,因此,对以棉为主的织物的抗皱和耐久压烫整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纤维素纤维容易产生折皱的主要原因是纤维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纤维素大分子链或纤维的结构单元间部分氢键遭到破坏,在新的部位上形成新的氢键,使纤维难以从变形中回复原状。关于防皱整理的原理,一般认为:防皱整理剂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官能团,它们能与两个纤维素分子链段上的羟基生成共价键交链,于是就限制了纤维素中相邻分子链的相对滑移,使纤维具有更好的回复性(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如纤维在变形状态下形成交链,就能在此形态下产生稳定的定褶效果。

早在1926年,人们就曾采用脲醛或酚醛树脂预聚体处理棉织物以获得抗皱效果。1946年,合成纤维尼龙从军用品转为民用品,合成纤维可制成既牢固又不起皱的新型纺织品轰动并逐渐占领市场,从而促进棉及其混纺织物抗皱整理的发展。

最早的抗皱整理纺织品被称为“随便穿”(easy care),表示穿着时不易起皱、易整理。但该类产品在洗涤、绞干或在洗衣机中经离心脱水后存在明显的皱痕,尚达不到免烫的目的。于是又发展了“洗可穿”(wash and wear)整理技术,洗可穿产品虽然在穿着和洗涤后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但压烫的裤线、裙褶不经久耐洗,实际上只达到了抗皱的目的。后来又发展了免烫(No-Iron Finish)或耐久压烫整理技术(Durable Press Finish Technique,DP整理)。在美国,抗皱整理也称为“不皱整理”(Wrinkle-Free),日本也称为“保形整理”(Form Stability)或“形态稳定整理”(Shape Memory)。

抗皱整理有时又称为防皱整理,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大多数采用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合成树脂作为抗皱整理剂,故又称其为树脂整理。严格地讲,抗皱整理的目的和作用是使纺织品具有不易产生新皱或产生的折皱易回复原状,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其方法除了树脂整理以外,还可以采用其它化学品进行交联等。而树脂整理则是利用高分子材料进行整理,其目的和作用除了防皱以外,还可以防缩、防水、拒水、吸水、柔软、抗菌、抗静电、阻燃、保暖、易洗涤以及改变手感等。

可以看出,抗皱整理的实质是提高纺织品形态的稳定性,在提高抗皱性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防缩作用和免烫作用。这也使得人们常常将抗缩防皱(性)、耐久压烫(性)或免烫(性)整理混用。实际上,抗皱整理与防缩、免烫以及耐久压烫整理在目的、方法和测定指标上均有所不同。为了统一术语的含义,在我国纺织品标准中规定,免烫纺织品(No Iron Textiles)包括防缩抗皱(Shrink-Proff and Wrinkle-Resistant)和耐久压烫纺织品(Durable Press Textiles)两类产品。此外,由于人们对纺织品形态稳定性的要求一般包括防皱和抗皱性能,因此在我国纺织标准中将防缩抗皱性作为一个术语使用。

免烫纺织品是指纺织品经洗涤干燥后需满足尺寸稳定性、外观平整度,褶裥保持性和接缝外观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对洗涤干燥后要求保持褶裥的产品(如裙子、裤子等),免烫的含义就是耐久压烫,而对于没有褶裥、折痕或洗涤干燥后不要求保持褶裥的产品(如衬衣、休闲装等),免烫的含义仅是防缩抗皱,只包括洗涤干燥后的尺寸稳定性,外观平整度和接缝外观三方面的要求。因此,织物只有防缩抗皱产品,而没有耐久压烫产品;服装和制品既有防缩抗皱产品,又有耐久压烫产品。

防缩抗皱性是指纺织品在服用过程中,经多次洗涤仍可保持满意的尺寸稳定性、平整度和接缝外观。防缩抗皱纺织品是指经5次循环洗涤干燥后,仍具有防缩抗皱性能的纺织品。

耐久压烫性是指服装和纺织成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多次洗涤后不需熨烫或只需轻微熨烫,即可恢复到适于穿着或使用状态的性能。耐久压烫性除了对尺寸稳定性、平整度和接缝外观的要求以外,还要求褶裥外观的保持性。耐久压烫纺织品是指经5次循环洗涤干燥后,仍具有防缩抗皱性能且保持褶裥外观的纺织品。

棉织物经耐久压烫整理后,织物从折皱中回复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表现为DP级和回复角指标的提高。但是织物的抗张强力相应地下降。这是由于整理剂在纤维素大分子间形成的交联和棉纤维的断裂机理所决定的。交联的形成提高了棉纤维从形变中的回复能力,然而却使棉纤维在承受外(应)力时应变的能力减弱,造成应力不易分散,从而导致承受外力的能力减弱,即抗张强力降低。

近年来,随着棉及其混纺织物树脂整理的日益普及,树脂整理剂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绝大多数树脂整理剂都是N-羟甲基化合物或者以N-羟甲基化合物为主体。它们虽然有较好的免烫效果,但经这些整理剂处理后,都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和残留游离甲醛。也就是说,这类整理剂在湿和热的作用下,会分解释放出甲醛,甲醛对人体有极强刺激作用,甚至会诱发癌症。所以用这类树脂整理的织物在仓库贮存、商店陈列、甚至做成衣服放在箱子里时,均会不同程度的释放甲醛,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尤其是自1964年PP整理发展以来,此问题更为严重,因为此类纺织品含有更多的含甲醛整理剂。同时,PP整理的半制品在成衣制作中,特别是压熨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甲醛,使工作场所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树脂整理中所释放出的甲醛是醛类中具有特殊致毒作用的一个品种,它能够剧烈剌激眼睛、皮肤和粘膜,造成结膜炎、鼻炎、支气管炎、皮肤过敏等疾病,若对人作用时间过长,还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如嗜睡、食欲丧失、胸胃炎、手指和甲趾发痛等。在蛋白质生物细胞中,已发现与甲醛反应的N-羟化合物的代谢物呈突变性,这已引起各国的广泛注意。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生态纺织品的日益盛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树脂整理织物的甲醛含量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而且特别注重服装上的甲醛与人体皮肤接触时所造成的危害。当人们穿着含甲醛树脂整理的服装特别是内衣时,人体皮肤直接与含甲醛的服装接触,37℃体温的汗液不仅会萃取甲醛并使未完全交联的树脂经水解而释放甲醛。人体皮肤尤其是腋下等易出汗和多摩擦的部位如长期与甲醛接触,会使一部分有过敏史的人患皮炎。

树脂整理织物上释放甲醛所引起的另一个问题,即甲醛的移染问题,也就是说,当含甲醛的织物与原来不含甲醛的织物放在相邻的空间或相互接触时,甲醛就会通过空气和接触而移染到不含甲醛的织物上,使原来不含甲醛的织物也含有甲醛。这一甲醛移染现象可发生在印染厂加工时、成品贮存在仓库时以及成衣缝制、运输、商品陈列甚至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甲醛移染现象时,空气的湿度对甲醛的移染也有较大影响,空气湿度愈高,移染现象愈显著,此外,空气的流通程度也对甲醛的移染有影响,织物所处的环境通风愈差,移染现象就愈明显。树脂整理织物发生移染现象的结果,不仅使不含甲醛的织物含有甲醛,而且往往使这些不含甲醛的织物所含甲醛严重超标。如把一块棉织物放在含2mg/kg甲醛的密闭瓶中,100小时后,织物上可含120mg/kg甲醛。又如把棉织物放在含有2mg/kg甲醛的车间里,100小时后,织物上可含20 mg/kg甲醛,这一数值已超过婴儿用品的甲醛含量标准。目前,还没有解决甲醛移染问题的有效措施,其消极的措施是商品用聚氧乙烯薄膜密封包装、商品中夹入可吸收甲醛的特种纸张以及加强生产商品分档管理等等。

因此,如何在衣服生产中设计整理剂使其避免发生甲醛污染衣服,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衣服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衣服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第一预选纤维与第二预选纤维混纺得到待整理布料;采用整理剂对所述待整理布料进行整理,裁剪得到成衣;其中,所述整理剂包括丁烷四羧酸。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选纤维包括竹纤维。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选纤维包括麻纤维。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选纤维包括棉纤维。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选纤维包括大豆纤维。

优选的,所述第二预选纤维包括甲壳素纤维。

优选的,所述第二预选纤维还包括棉纤维和/或竹纤维。

优选的,所述衣服生产方法中,采用第一预选纤维与第二预选纤维混纺得到待整理布料中,采用第二预选纤维为经纱,采用第一预选纤维为纬纱。

优选的,所述衣服生产方法中,所述第一预选纤维与所述第二预选纤维的质量比例为(2~3):(4~2)。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选纤维与所述第二预选纤维的质量比例为1:1。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采用丁烷四羧酸作为替代甲醛的交联剂,通过丁烷四羧酸作为整理剂对布料进行整理,然后经裁剪得到衣服,整理剂在湿和热的长期使用环境下,无游离甲醛,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或分解释放出甲醛,从而避免了由于整理剂带来的甲醛污染问题。

进一步的,本发明其他方案还具有抗菌性、除臭性与防静电等技术效果,特别适合贴身衣服及高档衣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可以组合使用,并且,本发明可利用各种形式来实现,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各个具体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地便于理解。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当某一结构固定于另一个结构,包括将该结构直接或间接固定于该另一个结构,或者将该结构通过一个或多个其它中间结构固定于该另一个结构。当一个结构连接另一个结构,包括将该结构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结构,或者将该结构通过一个或多个其它中间结构连接到该另一个结构。并且,所述的“和/或”包括了“和”与“或”两种可能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是,一种衣服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第一预选纤维与第二预选纤维混纺得到待整理布料;采用整理剂对所述待整理布料进行整理,裁剪得到成衣;其中,所述整理剂包括丁烷四羧酸;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采用丁烷四羧酸作为替代甲醛的交联剂,通过丁烷四羧酸作为整理剂对布料进行整理,然后经裁剪得到衣服,整理剂无游离甲醛,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甲醛,从而避免了由于整理剂带来的甲醛污染问题。

例如,所述整理剂包括以下质量组分:基质1~6份;丁烷四羧酸(BTCA)5~12份;以及溶剂20~90份。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采用丁烷四羧酸作为替代甲醛的交联剂,通过丁烷四羧酸配合基质及溶剂作为整理剂,无游离甲醛,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甲醛,从而避免了由于整理剂带来的甲醛污染问题。例如,所述整理剂包括以下质量组分:基质1.5~5份;丁烷四羧酸5.5~10份;以及溶剂25~85份。例如,所述基质为2份。优选的,所述丁烷四羧酸为6份。其中,所述份包括1g(克)、2g、5g、10g、20g、50g、100g、500g、1000g、10000g或其组合。

优选的,所述基质包括甲壳素。例如,所述整理剂包括以下质量组分:甲壳素1~6份;丁烷四羧酸5~12份;以及溶剂20~90份。优选的,所述基质包括壳聚糖。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或甲壳胺,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甲壳素(chitin,又称几丁质)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壳聚糖是甲壳素脱N-乙酰基的产物,一般而言,甲壳素的N-乙酰基脱去55%以上的可称之为壳聚糖,优选的,所述壳聚糖N-乙酰脱去度(即脱乙酰度)在70%以上,其中,N-脱乙酰度在55%~70%的是低脱乙酰度壳聚糖,70%~85%的是中脱乙酰度壳聚糖,85%~95%的是高脱乙酰度壳聚糖,95%~100%的是超高脱乙酰度壳聚糖。N-脱乙酰度100%的壳聚糖极难制备。优选的,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大于80%;优选的,脱乙酰度更高的效果稍微好一点,但这样会增加成本。采用甲壳素或壳聚糖配合丁烷四羧酸使用,使得丁烷四羧酸的4个羧基中至少有3个可与纤维素、壳聚糖发生交联反应,具有非常好的交联效果。

例如,所述基质包括柠檬酸化壳聚糖,柠檬酸化壳聚糖具有较优的水溶性,配合丁烷四羧酸使用,能够改善乃至提升织物的保湿能力、柔软及抑菌性能。例如,采用一定配比的柠檬酸与壳聚糖,将柠檬酸加入到壳聚糖中,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后提纯。优选的,采用乙醇作为介质,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后提纯,然后抽滤干燥提纯,具体的反应条件,例如配比、温度、搅拌速率、反应时间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调整。例如,按摩尔比,柠檬酸的用量为壳聚糖的用量的1.5~2.5倍,优选为1.8~2倍;这种条件下,可以兼顾壳聚糖的溶解度与反应产物的柠檬酸化壳聚糖生成比例及生产速率。优选的,所述基质包括柠檬酸化壳聚糖及脱乙酰度大于80%的壳聚糖,两者的质量比例为(2~3):1,优选的,所述基质包括柠檬酸化壳聚糖及脱乙酰度大于80%的壳聚糖,两者的质量比例为2.2:1;采用这样的基质,水溶性较高,易于溶解在丁烷四羧酸溶液,使得在整理衣服时,丁烷四羧酸与壳聚糖的羟基、柠檬酸化壳聚糖的羟基分别发生酯化反应,通过丁烷四羧酸分子间的酯键与织物和壳聚糖发生交联,具有非常好的交联效果,同时游离羧酸的酯基也会与壳聚糖的氨基或柠檬酸化壳聚糖的氨基形成酰胺键,这些酯键和酰胺键,能够使壳聚糖牢固地附着在衣服纤维上,从而达到良好的整理效果。

优选的,所述溶剂包括水。采用水作为溶剂或者作为溶剂的一部分,可以提升产品应用的普适性,有利于生产运输,例如在现场配制;也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又如,所述溶剂还包括柠檬酸,例如,所述柠檬酸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100;优选为(1.2~1.5):100;这样,特别适合配合具有柠檬酸化壳聚糖的基质,提升酯键量,增强整理效果。又如,所述溶剂还包括醇类,这样可以形成柠檬酸酯,配合溶剂中的柠檬酸,以及基质中的柠檬酸化壳聚糖,能够达到较好的整理效果。例如,所述溶剂还包括柠檬酸与丙三醇,两者的质量比例为(1.5~2.5):1,优选为2:1;在增强衣服整理的回复角和强度的基础上,不会对白色造成严重的泛黄效果。又如,所述溶剂还包括柠檬酸丙三醇酯,其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100;优选为(1.3~1.6):100。

优选的,所述整理剂还包括钠盐;例如,所述整理剂还包括钠盐;例如,所述钠盐包括次磷酸二氢钠(Sodium hypophosphite)5~20份;次磷酸二氢钠具有一定的抑菌与防脱色作用,配合甲壳素、壳聚糖或柠檬酸化壳聚糖等基质应用于衣物整理,除了抑菌与防脱色之外,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使得交联反应更快,能够使壳聚糖迅速牢固地附着在衣服纤维上,提高衣服整理效率。优选的,所述整理剂还包括次磷酸二氢钠5~20份。例如,所述整理剂包括以下质量组分:基质1~6份;丁烷四羧酸5~12份;次磷酸二氢钠5~20份;以及溶剂20~90份;以此类推。例如,所述整理剂还包括次磷酸二氢钠6~18份。相关实施例中,次磷酸二氢钠作为催化剂可以促进丁烷四羧酸与壳聚糖、纤维之间的交联反应,但如果次磷酸二氢钠用量过多,会影响丁烷四羧酸与壳聚糖、纤维素之间的交联程度,所述整理剂还包括次磷酸二氢钠6~10份;优选的,所述次磷酸二氢钠为7份。优选的,所述钠盐还包括氯化钠和/或碳酸钠;例如,所述钠盐包括次磷酸二氢钠,以及氯化钠、碳酸钠、或氯化钠及碳酸钠;其中,次磷酸二氢钠的用量如上面各实施例所述;又如,所述钠盐还包括氯化钠4~10份;又如,所述钠盐还包括碳酸钠1.5~4份;优选的,所述钠盐还包括氯化钠和碳酸钠共5~10份,即氯化钠和碳酸钠合计5~10份,其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比例为(3~4):1,氯化钠的用量比碳酸钠大一些。采用上述复配的钠盐,即包含有次磷酸二氢钠,以及氯化钠、碳酸钠、或氯化钠及碳酸钠的钠盐,能够促进交联反应,使甲壳素或壳聚糖迅速牢固地附着在衣服纤维上,整理后的衣服具有不易脱色、耐摩擦、染色牢固等衣服整理效果。

例如,所述钠盐还包括三聚磷酸钠,其中,三聚磷酸钠与次磷酸二氢钠的质量比例为0.2%~0.7%;试验发现,存在微量三聚磷酸钠时,能够有效地提升交联反应的效率约10%~15%。例如,三聚磷酸钠与次磷酸二氢钠的质量比例为0.3%~0.5%;又如,所述钠盐还包括三聚磷酸钠0.2~0.5份。优选采用低温型三聚磷酸钠,其水合作用较为温和。又如,所述钠盐还包括乳酸钠0.5~1份,例如,所述钠盐还包括乳酸钠0.6~0.8份,乳酸钠配合丁烷四羧酸与甲壳素或其衍生物例如壳聚糖等使用,能够提升保湿整理效果。一个例子是,所述钠盐包括次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碳酸钠、低温型三聚磷酸钠以及乳酸钠,具体的质量份数可以采用上述相关实施例中所述的质量份数,例如,次磷酸二氢钠6~10份,以此类推。

为了进一步提升整理效果,包括提升防皱及抗菌效果,优选的,所述整理剂还包括基质添加剂,例如,所述基质添加剂包括聚氨酯6~30份,采用一定量的聚氨酯与甲壳素或其衍生物例如壳聚糖等进行配合使用,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和均匀性,且能够有效改善生物降解作用,使得整理效果更稳定。优选的,所述基质添加剂包括聚氨酯8~20份,例如,所述基质添加剂包括聚氨酯10份。优选的,所述聚氨酯为共聚改性聚氨酯,例如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优选为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考虑到甲壳素的溶解性问题,可以加入适量乙酸,以促进甲壳素溶化从而提升整理效率。例如,所述基质添加剂还包括0.5~1mol/L的乙酸2~8份,例如,所述基质添加剂包括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6~30份及0.5~1mol/L的乙酸2~8份;又如,所述基质添加剂包括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8~20份及1mol/L的乙酸2~5份。这样,在整理衣服时,丁烷四羧酸与甲壳素或壳聚糖的羟基、柠檬酸化壳聚糖的羟基分别发生酯化反应,通过丁烷四羧酸分子间的酯键与织物(即待整理衣服)和壳聚糖发生交联,水性聚氨酯的异氰酸酯基可与壳聚糖中的氨基反应形成大量的氢键及酰胺键,提高了与丁烷四羧酸的交联效果及整体的交联效果,能够使壳聚糖牢固地附着在衣服纤维上,具有良好的成膜效果,使用耐久不变型。

为了进一步提升整理效果,优选的,所述整理剂还包括流平剂;例如,所述流平剂包括醋酸丁酸纤维素0.2~0.5份,醋酸丁酸纤维素的用量无需太多,对于含有丁烷四羧酸与壳聚糖等的各实施例,少量使用即可使得各实施例的整理剂与待整理的衣服接触更加紧密,从而使得整理效果更为牢固,使用耐久不变型。又如,所述流平剂还包括丙烯酸酯0.1~0.4份。

为了达到更好的抗菌性能,优选的,所述整理剂还包括抗菌添加剂;例如,所述抗菌添加剂包括纳米银颗粒0.3~0.9份;其中,纳米银颗粒即纳米级的银颗粒;优选的,所述抗菌添加剂包括纳米银颗粒0.4~0.5份;例如,纳米银颗粒包括纳米银原子或具有纳米银离子的颗粒,例如纳米级的银盐乳硝酸银或氯化银等;纳米银颗粒具有极好的杀菌抑菌效果,与上述各实施例涉及的丁烷四羧酸与甲壳素及其他分子具有一定的络合作用,尤其是银离子与甲壳素或其衍生物例如壳聚糖等的氨基产生络合反应,能够有效且牢固的固定银离子,不易掉落,使用非常耐久;为了配合上述具有聚氨酯、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实施例使用,优选的,所述抗菌添加剂还包括松香基水性聚氨酯2~8份;例如,所述抗菌添加剂还包括松香基水性聚氨酯3~5份;松香基水性聚氨酯一方面可以与甲壳素或其衍生物例如壳聚糖等的氨基反应形成大量的氢键及酰胺键,提高了与丁烷四羧酸的交联效果及整体的交联效果,另一方面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例如,所述抗菌添加剂包括纳米银颗粒0.3~0.9份以及松香基水性聚氨酯2~8份;又如,所述抗菌添加剂包括纳米银颗粒0.4~0.5份以及松香基水性聚氨酯3~5份;这样,采用纳米银颗粒与松香基水性聚氨酯的配合,再加上甲壳素,能够极大提升整理后的抗菌抑菌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抗菌添加剂还包括纳米级二氧化钛1~2份;其中,纳米银颗粒即纳米级的银颗粒;优选的,所述抗菌添加剂还包括纳米级二氧化钛1.2~1.5份;采用纳米级二氧化钛、纳米银颗粒与松香基水性聚氨酯的配合,能够提升整理剂的抗菌、自洁净、抗老化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整理效果,优选的,所述整理剂还包括分散剂;例如,所述分散剂包括三乙醇胺0.2~1份。例如,所述分散剂包括三乙醇胺0.3~0.5份。又如,所述分散剂还包括乙烯基双硬脂酰胺0.1~0.2份。

采用上述具有甲壳素或其衍生物及相关配比的各实施例,除了无游离甲醛,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或分解释放出甲醛之外,还解决了以下问题:人体汗液、灰质及皮脂等皮肤代谢废物附着在一般纤维表面上会造成内衣非卫生性质肮脏现象;附着有灰尘的内衣等纤维产品一段时间后不但发出恶臭气味还减少了保温性和透气性;皮肤上常带有的细菌类和微生物将从外界而来黏附在人体的废物和污染物质等有机化学物质作为食物吃掉并消化出的产物就是挥发性恶臭物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选纤维包括竹纤维、麻纤维、棉纤维和/或大豆纤维。例如,所述第一预选纤维包括竹纤维与麻纤维,例如,采用竹纤维与麻纤维棉纤维混纺作为所述第一预选纤维,具体的混纺方式及各纤维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或调整,在此从略,下同。又如,所述第一预选纤维包括竹纤维与棉纤维。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同属于高聚糖,总量占纤维干质量的90%以上,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优选的,所述第二预选纤维包括甲壳素纤维。甲壳素纤维是利用高尖端生产技术将脱乙酰化度98%以上的高纯度甲壳胺通过湿式纺丝法生产的高纯度甲壳胺纤维。因直接将甲壳胺纤维化而成,能够完善的发挥甲壳胺固有的机能,对人体毫无副作用,是极其安全的纤维。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中,数量最大的是纤维素,其次就是甲壳素,采用甲壳素纤维,具有原料易于获得的优点,与所述第一预选纤维纺织成衣,穿着舒适,具有出色的抗菌性、除臭性,并在生体活性化及防静电等方面具有卓越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预选纤维还包括棉纤维和/或竹纤维。例如,所述第二预选纤维包括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或甲壳素纤维与竹纤维、或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及竹纤维。例如,采用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作为所述第二预选纤维;又如,采用甲壳素纤维与竹纤维混纺作为所述第二预选纤维;又如,采用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及竹纤维作为所述第二预选纤维;具体的混纺方式及各纤维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或调整,在此从略,各纤维包括了甲壳素纤维、棉纤维和/或竹纤维等;还可以包括其他适合穿着的作为衣服使用的纤维。

优选的,所述衣服生产方法中,采用第一预选纤维与第二预选纤维混纺得到待整理布料中,采用第二预选纤维为经纱,采用第一预选纤维为纬纱。例如,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相互垂直或成预设角度。例如,所述第一预选纤维的纱支为10S-100S;又如,所述第二预选纤维的纱支为10S-100S。优选的,所述第一预选纤维的纱支为20S-60S;且所述第二预选纤维的纱支为20S-60S。这样得到的衣服手感细腻柔滑,对皮肤亲和性较好,且兼具甲壳素纤维的良好抗菌效果。

优选的,采用第一预选纤维与第二预选纤维混纺得到待整理布料之后,采用整理剂对所述待整理布料进行整理之前,还包括步骤:所述待整理布料的一面还设置增能层;例如,所述增能层包括聚氨酯布基层,即所述增能层的基层为聚氨酯布,所述增能层还包括在聚氨酯布基层上涂设的甲壳素涂层,例如,在聚氨酯布基层的两面均涂设所述甲壳素涂层;所述待整理布料的另一面还设置基布层,例如,所述基布层为疏孔布料,例如疏孔锦纶织物或疏孔棉织物等;这样,一方面由于甲壳素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容易吸收汗液并向外层扩散,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对皮肤亲和性较好,且对皮肤过敏者有预防效果;另一方面具有良好抗菌性而且穿着舒适、无闷热及发粘感。

优选的,所述衣服生产方法中,所述第一预选纤维与所述第二预选纤维的质量比例为(2~3):(4~2)。优选的,所述第一预选纤维与所述第二预选纤维的质量比例为1:1。

所述采用整理剂对所述待整理布料进行整理,下面给出两种具体处理方法。一、预焙烘法:布面pH值=6.5~7的织物,在室温浸轧整理溶液,其中轧余率60~80%,然后在80~100℃烘干,在焙烘后得到成品。例如,焙烘的条件为160℃×3min或150℃×6min。二、延迟焙烘法:织物浸轧整理液后烘至规定的含湿量,然后打卷,如果不是立刻处理的话,外面包塑料薄膜以防止失水,裁剪成衣后进行高温压烫,例如在175~185℃压烫30~40秒,按要求使平整或产生褶缝,然后进入焙烘房进行焙烘,根据织物/成衣的厚度及密度,焙烘的条件为160℃×3~6min;或150℃×6~12min,或140℃×12~30min。

所述采用整理剂对所述待整理布料进行整理之后执行所述裁剪得到成衣,即,对成品裁剪得到成衣即可。又如,整理前或整理后,还执行染色步骤。

上述采用甲壳素纤维的各实施例,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各种病原菌、霉菌等对人体有害菌的增长和繁殖,还具有防臭性,能够缓和并去除汗味,时刻维持人体的清洁,并且具有出色的保湿效果,由于甲壳素尤其是甲壳胺的氨基和纤维素构造使其具有极强的亲水性,其中每个化学残基的单位电荷及极性基的密度非常大,促使甲壳胺的保湿能力卓越,随时维持人体的湿润;并且还具有极强的上色性及预防静电作用,特别适合后续的染色步骤,甲壳胺纤维与染料有很强的亲和性,所以对于反应性原料和直接性染料有具高强度的染着性。又因其固有的抗电性,可以有效防止静电。

上述各实施例所述整理剂及衣服生产方法,非常适用于棉、麻、人造棉及其混纺织物的防皱和耐久压烫整理,经其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形态记忆和耐洗涤性,无游离甲醛,防缩防皱,手感柔软,耐洗耐磨性好,高温下不泛黄,没有色变现象。上述各实施例整理衣服,干回复角均大于240度,且大部分实施例的干回复角大于290度,残余甲醛含量基本为零,强度基本保持原本强度,白度略降低0.1左右,相比整体的整理效果,白度的降低是可以接受的。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形成的整理剂,以及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形成的衣服生产方法,亦称为衣服整理方法或衣服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