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功能性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抗菌棉麻混纺织物面料的生产方法,使棉麻混纺织物具有阻燃抗菌功能,尤其能实现功能整理织物的安全环保性。
背景技术:
棉麻织物是将棉纤维和麻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经过纱线混合的方式而形成的纯天然混纺织物,它既有棉织物的柔软舒适,又有麻织物的凉爽挺括,是如今国内外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一种织物,由于其优越的特性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棉麻混纺面料综合了棉织物和麻织物各自的优点,利用棉麻混纺来制作各种服装有着多项优势。混纺后棉麻织物的质地要比棉织物牢固,比麻织物柔软;在放湿透气性上也会比单一纤维织物更加优越。棉麻织物因其服用性能良好,穿着也会更透气舒适,所以被称作会呼吸的面料一点都不为过,因此可作为夏季服装的首选面料。棉麻织物融合了棉的柔软性和麻的挺括悬垂性,而且经过混纺,面料的色彩将会更加均匀且会略带光泽。棉麻混纺后的织物手感硬挺滑糯,而且抗皱性能良好,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棉和麻都属于易燃纤维,遇火后迅速燃烧,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棉麻纤维的这种潜在可能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棉织物的阻燃性,对减少火灾事故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棉麻混纺织物极易附着细菌,不仅会使纤维制品变色、发霉、降解等,还会对人类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并诱发各种皮肤病,形成对人类生活的各种危害。
目前广泛采用的CP阻燃整理工艺以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的N-羟甲基-3-(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为阻燃剂,阻燃剂中的羟甲基与纤维交联,而为了使织物具有较高的磷含量和耐久性,还需使用含羟甲基反应基团的交联剂,而羟甲基易分解释放甲醛,致使整理后的织物甲醛含量超标严重。现有抗菌技术采用合成抗菌剂对纺织品进行处理,但是合成抗菌剂在发挥抗菌作用的同时,常产生对人体的危害,故今年类抗菌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产物,资源丰富、无毒、无污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于医药卫生、食品及轻纺工业,以达到抗皱、防臭、抑菌、增稠、保鲜、匀染和固色等目的。国内有关壳聚糖在纤维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改善混纺织物的保湿、柔软、抑菌和可生物降解等性能。柠檬酸可与纤维素大分子发生酯化反应,也能与壳聚糖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同时游离的羧酸也会与壳聚糖的氨基形成酰胺键,这些酯键和酰胺键使壳聚糖牢固地固着在纤维表面。因壳聚糖在水中溶解度低,常用柠檬酸作为壳聚糖的溶剂。另外,柠檬酸也可与阻燃剂CP上的羟基法发生酯化反应,用于交联阻燃剂与棉织物,替代含羟甲基反应基团的交联剂,改善甲醛释放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本专利提供一种阻燃抗菌棉麻混纺织物面料的生产方法,采用轧焙烘法对棉麻混纺织物进行功能整理,减少工艺流程及化学品消耗。整理织物同时具有良好的阻燃和抗菌效果,且能保证整理织物的安全环保型,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燃抗菌棉麻混纺织物面料的生产方法,采用阻燃剂CP、抗菌剂壳聚糖和柠檬酸混合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整理工艺简单,整理棉麻混纺织物在使用和燃烧过程中安全无毒,属绿色环保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阻燃抗菌棉麻混纺织物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步骤为:采用轧焙烘工艺对棉麻混纺织物进行功能整理,将阻燃剂CP、纤维保护剂、壳聚糖、柠檬酸、次亚磷酸钠、渗透剂JFC和磷酸溶于水配制成整理液,将棉麻混纺织物投入到整理液中浸渍5-20min后进行二浸二轧,轧余率为70%-100%,然后将棉麻混纺织物在60-90℃的条件下烘干,再于130-170℃的条件下焙烘,经过水洗后干燥得到阻燃抗菌棉麻混纺织物面料;
所述的整理液中阻燃剂CP的浓度为250-600g/L,纤维保护剂的浓度为10-40g/L,磷酸的浓度10-30g/L、渗透剂JFC的浓度为1-4 g/L、壳聚糖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2%、柠檬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20%,次亚磷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15%。
所述的棉麻混纺织物中棉麻质量比例为70:30。
本发明所述抗菌剂为壳聚糖为天然抗菌剂,柠檬酸可作为壳聚糖的溶剂和阻燃剂CP的交联剂,替代树脂交联剂,解决CP阻燃整理甲醛释放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的阻燃剂CP为磷系阻燃剂,阻燃效率高;抗菌剂壳聚糖资源丰富,可生物降解,吸收性能好,安全无毒,又可与磷系阻燃剂CP形成磷氮协同效应,提高阻燃效果。柠檬酸可作为壳聚糖的溶剂,阻燃剂CP和棉麻纤维间的交联剂。该整理体系采用多采用天然产物对棉麻混纺织物进行整理,赋予织物阻燃、抗菌效果的同时,解决了阻燃整理甲醛释放的问题。且该整理体系缩短工艺流程,操作简单,符合生态纺织品标准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实施例1
整理液配方:
阻燃剂CP 450g/L;
壳聚糖 1.5wt%;
柠檬酸 12wt%;
次亚磷酸钠 7wt%;
渗透剂JFC 2g/L;
纤维保护剂 25g/L;
磷酸 20g/L;
将100g/m2棉麻混纺织物(棉麻比例为70:30)投入整理液中浸渍10min后进行二浸二轧,轧余率为80%,然后将棉麻混纺织物在80℃的条件下烘干,再于150℃的条件下焙烘,经过水洗后干燥得到阻燃抗菌棉麻混纺织物面料。
实施例2
整理液配方:
阻燃剂CP 550g/L;
壳聚糖 2wt%;
柠檬酸 15wt%;
次亚磷酸钠 10wt%;
渗透剂JFC 2g/L;
纤维保护剂 20g/L;
磷酸 20g/L;
将200g/m2棉麻混纺织物(棉麻比例为70:30)投入整理液中浸渍10min后进行二浸二轧,轧余率为80%,然后将棉麻混纺织物在80℃的条件下烘干,再于170℃的条件下焙烘,经过水洗后干燥得到阻燃抗菌棉麻混纺织物面料。
实施例3
整理液配方:
阻燃剂CP 250g/L;
壳聚糖 0.5wt%;
柠檬酸 2wt%;
次亚磷酸钠 2wt%;
渗透剂JFC 1g/L;
纤维保护剂 10g/L;
磷酸 10g/L;
将200g/m2棉麻混纺织物(棉麻比例为70:30)投入整理液中浸渍5min后进行二浸二轧,轧余率为70%,然后将棉麻混纺织物在60℃的条件下烘干,再于130℃的条件下焙烘,经过水洗后干燥得到阻燃抗菌棉麻混纺织物面料。
实施例4
整理液配方:
阻燃剂CP 600g/L;
壳聚糖 2wt%;
柠檬酸 20wt%;
渗透剂JFC 4g/L;
次亚磷酸钠 15wt%;
纤维保护剂 40g/L;
磷酸 30g/L;
将200g/m2棉麻混纺织物(棉麻比例为70:30)投入整理液中浸渍20min后进行二浸二轧,轧余率为90%,然后将棉麻混纺织物在90℃的条件下烘干,再于170℃的条件下焙烘,经过水洗后干燥得到阻燃抗菌棉麻混纺织物面料。
以上整理棉麻混纺织物和未整理织物按照GB/T 5455-2014《纺织品 燃烧性能 垂直方向 损毁长度阴燃和续燃时间的测定》测定。未整理棉麻混纺织物完全燃烧,炭长为30cm,根据GB/T 17591-2006 阻燃织物《阻燃织物》,阻燃效果为最差B3级别,而整理后棉麻混纺织物阻燃效果均达到B1级别。整理后棉麻混纺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达到83%,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