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针板引塔夏横编织机上用于嵌花编织的活动压线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723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双针板引塔夏横编织机上用于嵌花编织的活动压线板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塔夏横编织机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嵌花编织的双针板引塔夏横编织机的活动压线板机构。



背景技术:

嵌花编织是通过不同色彩纱线编织以形成编织图案的一种编织方式。双针板引塔夏横编织机能实现无虚线的嵌花编织。该机在嵌花编织进行到两种色线交界处的纱嘴更换位置进行新旧纱嘴的更换,原随机头91运动且携带前一种色彩纱线(以下简称旧纱线)的旧纱嘴21被纱嘴携带送出机构92推送到位于后针床97一侧的纱嘴寄存架94上,携带后一种色彩纱线(以下简称新纱线)的新纱嘴22在纱嘴更换位置由纱嘴送入机构93从纱嘴寄存架上推送到机头91上,如图14。而旧纱嘴21被推送到纱嘴寄存架94上时,其所引导的旧纱线刚喂到织针5上还未成圈,且所喂纱线位于筒口98上方,如图15、16,在这样高的喂纱位置处形成新旧纱线交叉绕接,使得此后旧纱线在完成弯纱成圈过程中往往致使绕接处的线圈大于周围线圈,形成俗称的“大眼”,从而使织物的布眼大小不一,由此影响编织质量。

而为了解决“大眼”问题,现有的双针板引塔夏横编织机采用旧纱线与新纱线的分行编织也就是拆行编织来解决,由此大大降低了编织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引塔夏横编织机在嵌花编织过程中出现的“大眼”问题,且在解决的过程中不影响编织效率而提供的一种双针板引塔夏横编织机的活动压线板机构,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活动压线板机构设置在所述横编织机的机头上并随机头运动,且包括活动压线板和压线板驱动单元,所述活动压线板横向设置且具有平直的底边和由该底边前端向前上方倾斜的斜边,压线板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活动压线板处于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活动压线板处于非工作位置时,活动压线板前端位于纱嘴更换位置横向后侧的不干涉纱嘴更换的位置上,新旧纱嘴更换,形成新旧纱线更换的交叉绕接点;活动压线板处于工作位置时,压线板贴于前针板织针背面,活动压线板的底边贴于筒口,所述底边压制绕接点处的纱线于筒口,直至旧纱线完成弯纱成圈。

所述活动压线板底边长度至少为纱嘴更换位置至弯纱成圈位置之间的长度,

所述活动压线板包括压线部和设置在压线部后侧的连接部,所述底边为压线部下边缘,活动压线板通过连接部连接驱动机构。

所述连接部的下边缘高于压线部的下边缘。

所述活动压线板处于非工作位置时,还位于不干涉后针床上织针出针的位置。

所述活动压线板机构设置在机头横向方向的对称两侧。

所述压线板驱动单元包括导向板、导向架、曲柄、第一滑销、第二滑销和电机,所述导向架固定在机头上,导向板上至少设有一垂直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和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向槽,该导向板可平面移动地设置在导向架内且一端伸出导向架外与活动压线板连接,电机固定在导向架上,曲柄连接于电机轴并随电机转动,第一滑销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并与曲柄连接,第二滑销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并连接在导向架上。

所述第一导向槽有一个,设置在导向板的横向中心线位置,两第二导向槽对称设置在第一导向槽的两侧。

所述导向架包括定位板、连接板、连接螺杆和螺母,所述连接板中心设有使电机轴穿过的孔,所述定位板和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杆和螺母平行且有间隔的连接成一体,两版之间的间隔形成容纳导向板和曲柄空腔,所述电机固定在连接板上且电机轴穿过所述孔伸入到空腔中与曲柄连接,导向板一侧面贴于形成空腔底侧面的定位板一侧,所述第二滑销固定在定位板上且对应于第二导向槽的中心位置上。

所述压线板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主动摇臂和与主动摇臂等长的从动摇臂,所述电机固定在机头上,主动摇臂一端连接于电机轴,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活动压线板上,从动摇臂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机头和活动压线板。

所述压线板驱动单元包括齿条、齿轮和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机头上,齿轮连接于电机轴并啮合传动齿条,齿条滑动连接于机头并与活动压线板连接。

本发明的活动压线板机构提供了一种活动压线板,通过驱动单元的驱动使之进入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以在工作位置通过压线板对相关编织纱线进行压制,改变纱线的喂入位置,从而有效地解决现有双针板引塔夏横编织机在嵌花编织时常常出现的“大眼”问题,大大提高嵌花编织质量,使不拆行编织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嵌花编织效率,并在非工作位置为嵌花编织所需的新旧纱嘴更换提供空间,且在进行其他编织时提供了压线板不干涉后针床织针出针的驻停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活动压线板机构对称安装在引塔夏双针板横编织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嵌花编织中新旧纱嘴更换前两者横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新旧纱嘴更换前两者横向位置结构示意图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嵌花编织中新旧纱嘴更换后两者横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新旧纱嘴更换后两者横向位置结构示意图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嵌花编织进中新旧纱嘴更换后压线板压制纱线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新旧纱嘴更换后压线板压制纱线的示意图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活动压线板11压制绕接点M处的纱线于筒口,使喂到织针上的纱线处于筒口位置的情形。

图9是图8所示喂到织针上的纱线在活动压线板作用下处于筒口位置情形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一种压线板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驱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12是另一种压线板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又一种压线板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现有双针板引塔夏横编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横编织机中旧纱嘴21被推送到推送到寄存架94上后,其引导的旧纱线喂到前针床95上的一织针5上并处于筒口上方的情形。

图16是图15所示喂到织针上的纱线处于筒口上方情形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压线板机构,11-活动压线板,111-底边,112-斜边,11A-压线部,11B-连接部,12-压线板驱动单元,121-导向板,1211-第一导向槽,1212-第二导向槽,122-导向架,1221-定位板,1222-连接板,1223-连接螺杆,123-曲柄,124-第一滑销,125-第二滑销,126-电机,13-另一种压线板驱动单元,131-电机,132-主动摇臂,133-从动摇臂,14-又一种压线板驱动单元,141-齿条,142-齿轮,143-电机,21-旧纱嘴,22-新纱嘴,31-旧纱线,32-新纱线,,51-前织针,52-后织针,9-横编织机,91-机头,92-纱嘴携带送出机构,94-纱嘴寄存架,95-前针床,97-后针床,93-纱嘴送入机构, 98-筒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两活动压线板机构1以横向方向对称安装在引塔夏双针板横编织机9的机头91上,当机头沿针床横向移动时,活动压线板机构1将随机头横向移动。该活动压线板机构1主要由活动压线板11和驱动该活动压线板11运动的压线板驱动单元12组成。

如图2、3,如若机头向左运行,即进行从右到左的嵌花编织,在到达两种色彩边界处时,携带旧纱线的旧纱嘴与携带新纱线的新纱嘴将在纱嘴更换位置A处进行纱嘴更换。更换前机头在纱嘴更换位置A处停止运动,此时活动压线板11处于非工作位置,其前端位于纱嘴更换位置的横向后侧,也就是旧纱嘴被送出和新纱嘴被送入位置的横向(横向运动方向)后侧,一不干涉纱嘴更换的位置上,由此为新、旧纱嘴更换提供运动空间。如若考虑所述横编织机还要进行其他编织,则活动压线板11在非工作位置时,还应处于不干涉后针床97上的后织针52出针的位置(可参见图14)。

如图4、5并结合图14,纱嘴更换时,在更换位置A处携带旧纱线31的旧纱嘴21将由固定在机头上的纱嘴携带送出机构92推送到处于横编织机后针床97一侧的纱嘴寄存架94的对应位置上,之后纱嘴寄存架94相对已停止运动的机头横向前移一距离,使与旧纱嘴21相邻且位于其后侧位置上的新纱嘴22前移,使其对准机头上固定纱嘴的位置(即纱嘴更换位置A),与纱嘴携带送出机构92处于相同纵向位置(纵向是与横向垂直的方向,参见图1)的纱嘴携带送入机构93将新纱嘴22推送到机头上,至此实现了新旧纱嘴的更换,并形成旧纱线31与新纱线32的交叉点S,此刻旧纱嘴已定位在离筒口98有一小段距离的纱嘴寄存架上,其引导的旧纱线基本平直地喂到对应前织针51上,且喂入位置离筒口较远,参见图14,此时旧纱线还未弯纱成圈。

如图6、7,纱嘴更换完成后,机头开始继续向左移动,携带新纱线的新纱嘴随机头向前运动并运动到旧纱嘴21的横向前侧,使原新旧纱线形成的交叉点S转变为交叉绕接点M.。活动压线板11从非工作位向工作位置运行,当活动压线板11处于工作位置时,贴于前针板织针背面,且底边贴于筒口98,如图8、9。活动压线板在运行过程中其上的斜边112首先靠近并压触到旧纱嘴21引导的旧纱线31,随着机头的运行旧纱线31进入活动压线板的底边111,直至底边111压制交叉绕接点M的纱线于筒口98,使喂到前织针51上的纱线的喂入位置下移至筒口,旧纱线31以一定角度而非基本平直地喂到织针上,这样的喂纱的效果可有效防止纱线在边界编织处可能引起的纱线的大圈。活动压线板对绕接点M处纱线的压制状态至少维持到旧纱嘴对最后一根织针所喂纱线完全成圈时。

活动压线板的一个优选的结构设计是将其平直底边的长度设计为自纱嘴更换位置A至弯纱成圈位置B之间的长度,使活动压线板对纱线的压制从纱嘴更换时旧纱线喂入织针至弯纱成圈的过程;而更优选的方式是在嵌花编织中活动压线板一直对旧纱线进行压制,因此活动压线板平直底边的长度大于上述(AB)两位置之间的长度。当然活动压线板平直底边的长度也可以小于上述(AB)两位置之间的长度,在活动压线板11压制交叉绕接点M处纱线时,同时做与机头运动方向相反的运动,至少保持到旧纱线成圈完成。

之后,携带新纱嘴的机头继续向前运动,新纱嘴引导的新纱线对针床上的织针喂纱,用新纱线32进行嵌花编织。当再次运行到两种色彩的纱线交界处时,活动压线板将从工作位置运行到非工作位置,重复如图2- 9所示的情形,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活动压线板11具有平直的底边111和由该底边前端向前上方倾斜的斜边112。一个优选的活动压线板11结构是由压线部11A和连接部11B构成,且平直的底边111设置在压线部11A 的下边缘,由底边前端向前上方倾斜的斜边112使活动压线板前端呈由向前逐渐收缩的尖端状。为达到更好的压线效果,所述连接部的下边缘高于压线部下边缘。

如图10、11,给出了一种压线板驱动单元12,该压线板驱动单元12包括导向板121、导向架122、曲柄123、第一滑销124、第二滑销125和电机126。主要由活动压线板11和压线板驱动单元12组成的压线板机构1通过导向架122固定在机头上,导向板121上至少设有一垂直设置的第一导向槽1211和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向槽1212,该导向板可平面移动地设置在导向架内且一端伸出导向架外与活动压线板11连接,电机126固定在导向架122上,曲柄123连接在电机轴上,随电机转动,第一滑销124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向槽1211内并连接在曲柄的径向一端,第二滑销125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导向槽1212内并连接在导向架122上。当电机126带动曲柄123转动时通过第一滑销124相对第一导向槽1211的运动,带动导向板121运动,并通过第二滑销125沿第二导向槽1212的导向运动,使导向板121在导向架122内做上下左右的复合平面移动。从而完成活动压线板11由下至上和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的由工作位置平移到非工作位置的运动,和活动压线板11由上至下和由右至左(或由左至右)的由非工作位置到工作位置的运动。

上述压线板驱动单元12驱动活动压线板11的运动,使其在处于工作位置时:贴于前针床上的前织针51的背面,底边111贴于筒口98;在处于非工作位置时:前端位于纱嘴更换位置横向后侧的不干涉纱嘴更换的位置上,为不妨碍其他编织,底边111高出后针床上织针52的出针端(最高伸出位置)。

上述的导向架122主要由定位板1221、连接板1222、连接螺杆1223和螺母组成,连接板1222中心设有孔,该孔至少让电机轴可以穿过,定位板1221和连接板1222在螺杆1223两端的台阶上定位并用螺母固定,使两板平行且有间隔地连接成一体;两板之间的间隔形成了容纳导向板121和曲柄123的空腔;电机126固定在连接板1222的一侧,且电机轴穿过连接板1222中心的所述孔伸入到所述空腔中与曲柄123连接,导向板121一侧面贴于形成空腔底侧面的定位板1221一侧,第二滑销125固定在定位板1221上,且对应于第二导向槽的中心位置上,以对导向板121的平面移动进行导向。

曲柄123的优选方式是做成如图10所示圆盘状,该曲柄123同心地安装在电机轴上,在其一径向的一端连接第一滑销124,通过该滑销与第一导向槽1211的滑动连接作用于导向板121 。

如图12,给出了另一种压线板驱动单元13,该压线板驱动单元13包括电机131、主动摇臂132和从动摇臂133,从动摇臂133与主动摇臂132等长,电机固定在机头91上,主动摇臂132一端连接于电机轴,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活动压线板11上,从动摇臂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机头91和活动压线板11。该活动压线板驱动单元实际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连杆机构,从而使活动压线板11做与图8、9所示压线板驱动单元12基本相同的复合平移运动,带动活动压线板11由工作位置运行至非工作位置或由非工作位置运行至工作位置,并且压线板11处于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的位置特征也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3,给出了又一种压线板驱动单元14,该压线板驱动单元14包括齿条141、齿轮142和电机143,电机143固定在机头91上,齿轮142连接于电机轴并啮合传动齿条141,齿条141滑动连接于机头91,使之与齿轮142的啮合传动中保持水平移动,齿条与活动压线板连接。

压线板驱动单元14驱动压线板11做单一水平方向的平移运动,通过水平移动使活动压线板进入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在进入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活动压线板的斜边112逐渐靠近并触接旧纱线,直至绕接点M处的纱线沿斜边112进入底边111,受到底边111的压制。而当活动压线板从工作位置进入非工作位置的过程中,被压制的纱线滑出底边并沿斜边脱开活动压线板,活动压线板水平移动到纱嘴更换位置的横向后侧,对纱嘴更换及后针床的织针出针完全不形成运动干涉的相对较后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