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的印染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溢流染色机。
背景技术:
溢流染色机是一种长度大概十几米的染缸,内设有转轮,带动布匹进行转动,在染色机的下部是一个又粗又长的染缸,染液都存在于染缸里,布匹的染色过程主要在于在下部染缸中的染色,通过控制布匹的运转速度来控制布匹在染缸中的浸润的时间,也控制了其染色的效果,这种染色机是每四个为一组,每一组的染缸是想通的,成联通器原理,而配料杠则位于一边,这就导致了溢流染色机染色的弊病,就是染色的结果可能是每一杠所出的布匹的染色效果不同,以离配料加料缸的远近而四缸呈现一种颜色由浅至深的效果,对于预配颜色较深的布匹来说,所产生的影响不会很大,而不适合于对预配颜色较浅的布的染色,易出现染色程度不同的影响。
公告号为CN204551050U,公告日为2015.08.12的中国专利《一种循环溢流染色机》,公开了一种循环溢流染色机,包括机体、提布轮、储液槽、主泵和输送泵,所述提布轮设置在机体上方,在提布轮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走布进管和走布回管,走布进管和走布回管下端分别连接机体内部左右两端,在机体内部设有移送装置,所述移送装置包括转向辊、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所述转向辊设置在走布进管正下方,本装置通过在机体内设置移送装置引导运行,增加布料在机体内运行的路径,并且对待染布料起到抚平作用,避免布料褶皱而造成的染色不均匀,并且过压辊和夹辊产生的挤压力挤出布料中多余的染料液,提高染色效果,通过设置储液槽和自洁过滤器,在循环利用染料的同时有效防止染料污染而造成的染色质量差。
上述实用新型通过移送装置的引导增加了布料的运行路径,并对布料进行平整,再通过压辊和夹棍将多余的染料液挤出,从而提升了染色的质量,工厂在安装时,一般有两组染色机并排设置,减小对空间的占用,所以在安装后两者的提布轮会安装在同一支撑架上,通过同一电机带动,而且两者的提布轮一起运转,在单个溢流染色机出布时,另一染色机的提布轮也会发生转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导致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布辊耗能低的溢流染色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溢流染色机,包括并列安装的机架、位于机架上的支撑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上的转轴以及固定连接于转轴上的第一提布轮和第二提布轮,所述转轴包括与第一提布轮连接的转动杆以及与第二提布轮连接的从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联动且轴向滑移设置有用于卡接固定所述从动杆的联轴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轴器实现将转动杆和从动杆之间的连接和断开的功能,在需要机架需要同时提布时,联轴器将转动杆和从动杆连接,实现第一提布轮和第二提布轮同时转动出布,在只需要一台机架出布时,通过联轴器将转动杆和从动杆断开,仅实现转动杆的工作,即能实现单个出布的功能,此时从动杆不发生转动,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还可以减少从动杆和支撑架之间的摩擦,提升了设备的耐久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包括由沿转动杆轴向设置的滑块,所述联轴器包括内壁设置有卡槽的滑移管,所述滑块插接于所述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在卡槽内滑移,实现对滑移管的径向固定、在转动杆的轴向滑移的功能,滑移管不能发生转动,卡块能够更加方便地进入卡槽内,提升了联轴器装配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杆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定位管以及供所述滑移管卡接固定的限位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管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可以实现转动的功能,带动第一提布轮发生转动,实现提布的功能,限位管的作用在于实现对滑移管的限定作用,滑移管在连接从动杆后相对于转动杆不会发生转动,从而提升了转轴的稳定性,讷讷狗狗更好地实现提布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管内壁周向分布有限位槽,所述滑移管朝向所述限位管的一端设置有插接于限位管后与所述限位槽卡接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和卡块结合,实现传动杆和从动杆的径向固定连接,转动杆转动的时候带动从动杆转动,在限位槽与卡块分离后,在转动杆转动时从动杆不发生转动,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管外壁螺纹连接有在所述滑移管固定时抵触所述转动杆的定位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螺栓的设置实现对滑移管在不同位置的固定,从而实现转动杆和从动杆之间的连接以及分解,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螺栓对滑移管的固定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弹簧跳豆,所述滑移管的侧壁沿滑移管的轴向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弹簧跳豆配合且对滑移管在转动杆上不同位置固定的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跳豆与滑移管上不同位置的限位孔结合,实现对滑移管在不同位置的固定,从而实现转动杆和从动杆之间的固定和拆卸,操作简便,对滑移管的固定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的设置减小了转轴与支撑架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转轴的转动,还减小了转轴和支撑架的磨损,提升了设备的耐久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转动杆和所述从动杆的支撑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环的设置用于对转动杆和从动杆的支撑作用,提升转动杆和从动杆的稳定性,能够更好地实现转动杆和从动杆的转动作用,提升了第一提布辊和第二提布辊的稳定性,减小了轴承受到的扭力,增加了轴承的耐久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包括延伸出所述支撑架外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有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位于支撑架外侧,实现与电机连接的功能,为转动杆的转动提供动力,不影响第一提布辊和第二提布辊的转动,不会阻碍出布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通过紧固螺栓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螺栓的设置用于将电机固定在支撑架上,提升电机的稳定性,能够更好地将能量传递到转轴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转轴包括转动杆和从动杆,两者采用联轴器连接,联轴器的滑移管滑移连接在转动杆上,滑移管内壁设置的限位槽和从动杆上的卡块结合,在通过螺栓将滑移管固定,实现第二提布轮的转动,在单个机架出布时限位槽和卡块分离,第二提布轮不发生转动,有效地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轴承的设置避免了转轴和支撑架之间发生摩擦,从而提升了设备的耐久度,在机架上的支撑环的设置实现对转动杆和从动杆的支撑作用,提升了转轴的稳定性,电机设置在支撑架上,与转动杆延伸出支撑架的连接杆之间连接,实现对能量的传递,从而使转轴发生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转动杆和从动杆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转动杆和传动杆分离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转动杆和从动杆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转动杆和从动杆分离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滑移管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支撑架;2、转轴;21、转动杆;22、从动杆;211、滑块;212、滑移管;221、定位管;222、限位管;31、第一提布轮;32、第二提布轮;4、卡槽;51、限位槽;52、卡块;61、弹簧跳豆;62、限位孔7、定位螺栓;8、支撑环;9、连接杆;10、电机;101、紧固螺栓;12、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溢流染色机,包括并列安装的机架1,本实施例中机架1为两个,支撑架11的支撑脚分别固定在两机架1的外侧,在支撑架11上转动连接有转轴2,在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分别对应不同机架1的第一提布轮31和第二提布轮32,提布轮在转轴2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从而实现将布料引导进入机架1内部以及将布料从机架1内提升出来的作用。在转轴2和支撑架11之间设置有轴承12,用于减小支撑架11和转轴2受到的摩擦力。
如图1所示,转轴2包括转动杆21和从动杆22,转动杆21包括延伸出支撑架11的外侧的连接杆9,连接杆9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设置在支撑架11上,电机10通过紧固螺栓101实现在支撑架11上的固定,从而提升电机10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转轴2的转动杆21与第一提布轮31连接,其从动杆22与第二提布轮32连接,在转动杆21上滑移设置有联轴器,通过联轴器在转动杆21上的滑移实现与从动杆22的卡接固定,从而实现转动杆21和从动杆22之间的固定以及分离,从而控制从动杆22的转动,控制第二提布轮32的转动。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转动杆21的外壁沿其轴向设置有滑块211,联轴器包括内壁设置有卡槽4的滑移管212,联轴器通过滑移管212实现与转动杆21之间的滑移连接,在转动杆21上的滑块211插接在滑移管212内的卡槽4内,实现对滑移管212的径向固定轴向滑移的功能。
从动杆22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1上的定位管221和与定位管221一体设置的限位管222,定位管221在支撑架11上轴向固定,不能发生位移,限位管222位于定位管221靠近转动杆21的一端。
在限位管222的内壁沿其轴向分布有限位槽51,在滑移管212上设置有卡块52,卡块52和限位槽51适配。在需要将转动杆21和从动杆22连接时,将滑移管212通过转动杆21向限位管222滑移,卡块52进入限位槽51内,再通过滑移管212外壁螺纹连接的定位螺栓7与转动杆21抵触,实现对滑移管212的固定,在转动杆21连接从动杆22后,在电机10的带动下,第一提布轮31和第二提布轮32同时转动,机能实现对两个机架1同时出布的功能。当只需要进行单个机架1出布时,将滑移管212移动,卡块52与限位槽51分离即可,当两者分离后,再通过定位螺栓7将滑移管212固定在转动杆21,当转动杆21转动时从动杆22不发生转动,而且联轴器不会发生移动,提升了转动杆21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支撑架11上还设置有支撑环8,用于实现对转动杆21和从动杆22的支撑作用,分别使转动杆21和从动杆22的两端受力相对均衡,从而提升了两者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中,在转动杆21上设置有弹簧跳豆61,在滑移管212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孔6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孔62为两个,当弹簧跳豆61位于靠近从动杆22一侧的限位孔62内时,限位槽51和卡块52分离,在第一提布轮31转动时第二提布轮32不发生转动,当弹簧挑逗位于远离从动杆22一侧的限位孔62内时,限位槽51和卡块52结合,第一提布轮31和第二提布轮32同时转动出布。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