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4329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一种利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且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缝纫机包括机头、机座、传动装置和附件。机头包括刺料机构、钩线机构、挑线机构、送料机构、绕线机构、压料机构和落牙机构。

传统的缝纫机在缝纫过程中,缝纫机在缝料上形成缝纫线迹,缝纫完成的缝料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缝料的缝制速度经将缝制完成的服装从缝纫机的机针底下拉出来,造成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高,容易疲劳,缝纫的效率。

因此,如何降低工作人员在缝纫过程中的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以降低工作人员在缝纫过程中的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缝纫机,包括:

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用于将缝纫完成的缝料拉离所述缝纫机的机针的拖轮,所述拖轮位于所述缝纫机的机座上,且所述拖轮位于所述缝纫机的压脚的后侧。

优选的,在上述缝纫机中,所述拖轮与所述缝纫机的压脚同步升降。

优选的,在上述缝纫机中,所述缝纫机上设置有用于提起所述拖轮的扳手。

优选的,在上述缝纫机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缝纫机的机座上且位于所述拖轮下方的橡胶板。

优选的,在上述缝纫机中,所述拖轮为橡胶拖轮。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纫机,包括拖轮,拖轮设置在缝纫机的机座上且位于缝纫机的拖轮后侧,拖轮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带动缝制完成的缝料远离机针,不需要人工手动使缝制完成的布料拉离机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手动拉离缝料的方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缓解了工作人员的疲劳,提高了缝纫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的结构示意图。

1、拖轮、2、机针,3、压脚。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缝纫机,以降低工作人员在缝纫过程中的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缝纫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对现有技术中的缝纫机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拖轮1。

本方案中增加的拖轮1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其作用是将缝纫完成的缝料拉离缝纫机的机针2,从而不需要人工手动将缝制完成的缝料拉离机针2,相应的也就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缓解了工作人员缝纫过程中的疲劳强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装加工的工作效率。

拖轮1安装在缝纫机的机座上,且拖轮1位于缝纫机的压脚3的后侧,拖轮1转动,带动缝料向着远离工作人员的方向运动。

此处需要对压脚3的后侧进行解释,本方案中的前后缝纫机的使用状态进行描述,缝纫机上供工作人员工作的一侧为前,与工作人员工作侧相对的一侧为后,压脚3上设置有用于供机针2穿过的开口,开口朝向缝纫机供工作人员工作的一侧,即压脚3的开口朝向方向为前,与压脚3开口方向相背的一侧即为后,即拖轮1位于压脚3的后侧。

本方案中拖轮1可以与缝纫机的压脚3同步升降,即压脚3上升时,拖轮1上升,压脚3下降时,拖轮1下降,即拖轮1与缝纫机共用一套升降扳手。

在本方案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缝纫机上设置用于单独提起拖轮1的扳手,即缝纫机上设置有专用扳手带动拖轮1升降,拖轮1的升降与压脚3的升降分开控制,进一步提高了缝纫机使用的方便性。

为了使布料顺利拉离机针2,本方案提供的缝纫机还包括设置在缝纫机的机座上且位于拖轮1下方的橡胶板,橡胶板的设计可以增大布料与机座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布料的拉离过程中发生打滑。

拖轮1为橡胶拖轮,进一步增大了拖轮1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拖轮1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