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线丝引线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148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线丝引线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线丝引线柱。



背景技术:

织物分为针织物、机织物以及非织造布;针织物是由纱线通过针织有规律的运动而形成线圈,线圈和线圈之间互相串套起来而形成的织物;机织物是由两系统(或方向)的纱线互相垂直,并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形成的织物;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

其中构成机织物的两系统(或方向)的纱线分别为经线和纬线,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在编织时均需要供线装置将经线和纬线持续供应给织布机。

供线装置一般包括线毂、引线柱以及引线圈,线毂套装在线毂固定轴上,引线圈安装在引线柱顶部,缠绕在线毂上的纬(经)线丝,经引线圈后供给机器使用。

但是现有技术的引线柱是固定的,不能够发生转动,因此,在线丝缠绕不均匀时,供线的力度会有起伏,导致纬(经)线丝容易被拉断,尤其是对于纬线丝而言,其强度较差,更容易发生断裂。

综上所述,现在市场上急需一种供线过程稳定,供线速度均匀,不容易发生经线丝断裂的经线丝引线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圈组件能够随着转动塞转动的经线丝引线柱,当线毂上的经线丝存在缠绕不均匀的部分时,经线丝上的拉力可能会突然变大,引线圈组件通过随着转动塞转动,使经线丝作用在引线圈上的力减小,进而减小经线丝被拉断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线丝引线柱,包括:

外套,用于固定经线丝线毂;

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安装在外套的底部,所述阻尼件与外套之间存在摩擦接触;

转动塞,所述转动塞安装在外套的顶部,且转动塞能够在外套上绕自身轴线转动;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转动塞并与转动塞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阻尼件固定连接;

引线圈组件,所述引线圈组件安装在转动塞上,用于对缠绕在线毂上的经线丝进行引线。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件包括第一滑槽件、至少一个第二滑槽件、第三滑槽件以及多个连接球体;

所述第一滑槽件的顶部与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件的底部设有一半球形槽;所述第二滑槽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半球形槽;所述第三滑槽件的底部与外套的底部接触,第三滑槽件的顶部设有一半球形槽;

在第一滑槽件和第二滑槽件的两半球形槽之间,以及第二滑槽件和第三滑槽件的两半球形槽之间分别安装一连接球体,所述连接球体保持与两半球形槽内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槽件和第三滑槽件与外套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该经线丝引线柱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固定在外套的顶部;所述顶盖上设有容置槽;所述转动塞的底部设有安插部,所述安插部容置在容置槽内,且安插部可在容置槽内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安插部为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圆锥状,所述容置槽的形状与安插部适配使安插部的侧面能够与容置槽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引线圈组件包括下方引线圈和上方引线圈,所述下方引线圈和上方引线圈分别固定在转动塞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方引线圈由横杆部、下折部和第一线圈构成,所述上方引线圈由弧形部和第二线圈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引线圈组件为不锈钢丝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件、第二滑槽件、第三滑槽件为橡胶材质,所述连接球体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有防滑操作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经线丝引线柱,由外套固定在经线丝线毂,经线丝线毂绕外套转动,缠绕在线毂上的经线丝经过引线圈组件输送至指定位置;如果线毂上的经线丝存在缠绕不均匀的部分,经线丝上的拉力可能会突然变大,此时,由于经线丝在引线圈组件处发生转向,因此,很容易在此处发生断裂。本实施例的转动塞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底部与阻尼件固定连接;因此,引线圈组件可随着转动塞转动,使经线丝作用在引线圈上的力减小,不容易发生断裂。此外,在阻尼件的作用下,转动塞转动时,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即转动塞可以发生转动,但不容易发生转动;因此,当线毂上的经线丝缠绕均匀时,供线过程中,经线丝上的拉力均匀且适中,转动的线毂保证拉力不会过大,此时的转动塞不会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线丝引线柱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线丝引线柱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线丝引线柱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

1-外套; 2-阻尼件; 3-转动塞;

4-连接杆; 5-引线圈组件; 6-顶盖;

7-容置桶; 8-防滑操作部;

21-第一滑槽件; 22-第二滑槽件; 23-第三滑槽件;

24-连接球体; 31-安插部; 51-下方引线圈;

52-上方引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线丝引线柱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经线丝引线柱,包括:

外套1,用于固定经线丝线毂;

阻尼件2,所述阻尼件2安装在外套1的底部,所述阻尼件2与外套1之间存在摩擦接触;

转动塞3,所述转动塞3安装在外套1的顶部,转动塞3能够在外套1上绕自身轴线转动;

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穿过转动塞3并与转动塞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底部与阻尼件2固定连接;

引线圈组件5,所述引线圈组件5安装在转动塞3上,用于对缠绕在线毂上的经线丝进行引线;

顶盖6,顶盖6固定在外套1的顶部;转动塞3的底部抵在顶盖6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线丝引线柱,由外套1固定在经线丝线毂,经线丝线毂绕外套1转动,缠绕在线毂上的经线丝经过引线圈组件5输送至指定位置;

如果线毂上的经线丝存在缠绕不均匀的部分,经线丝上的拉力可能会突然变大,此时,由于经线丝在引线圈组件5处发生转向,因此,很容易在此处发生断裂。

本实施例的转动塞3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连接杆4的底部与阻尼件2固定连接;因此,引线圈组件5可随着转动塞3转动,使经线丝作用在引线圈上的力减小,不容易发生断裂。

此外,在阻尼件2的作用下,转动塞3转动时,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即转动塞3可以发生转动,但不容易发生转动;因此,当线毂上的经线丝缠绕均匀时,供线过程中,经线丝上的拉力均匀且适中,转动的线毂保证拉力不会过大,此时的转动塞3不会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件2包括第一滑槽件21、至少一个第二滑槽件22、第三滑槽件23以及多个连接球体24;

第一滑槽件21的顶部与连接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滑槽件21的底部中央处设有一半球形槽;第二滑槽件22的顶部中央处和底部中央处分别设有一半球形槽;第三滑槽件23的底部与外套1的底部接触,第三滑槽件23的顶部中央处设有一半球形槽;

在第一滑槽件21和第二滑槽件22的两半球形槽之间,以及第二滑槽件22和第三滑槽件23的两半球形槽之间分别安装一连接球体24,连接球体24保持与两半球形槽内壁接触。

具体来说,第二滑槽件22和第三滑槽件23与外套1间隙配合,不易在外套1内发生晃动,其位置较准确。而且,半球形槽均设置在滑槽件的中央处,第一滑槽件21、第二滑槽件22以及第三滑槽件23均保持轴线重合,使连接杆4不易晃动,防止在绕线时丝线混乱。

具体来说,第一滑槽件21、第二滑槽件22、第三滑槽件23为橡胶材质,具有良好的摩擦系数,且有良好的弹性;连接球体24为不锈钢材质。

如果摩擦力过大,转动塞3转动时需要克服的阻力过大,不能很好的缓冲经线丝对引线圈组件5的作用力,经线丝易拉断;如果摩擦力过小,转动塞3转动时需要克服的阻力过小,则在任何情况下,引线圈组件5均会发生转动,不利于供线。

因此,采用橡胶与不锈钢配合的方式,在经过相邻的滑槽件挤压后,能够产生大小适中的的摩擦力。

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槽件21、第二滑槽件22、第三滑槽件23以及连接球体24的材质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其他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引线圈组件5包括下方引线圈51和上方引线圈52,下方引线圈51和上方引线圈52分别固定在转动塞3的两侧。

具体来说,下方引线圈51由横杆部、下折部和第一线圈构成,上方引线圈52由弧形部和第二线圈构成。

缠绕在线毂上的经线丝由穿过下方引线圈51的第一线圈,之后经上方引线圈52的第二线圈完成供线,上述结构的引线圈组件5结构简单,导线顺畅。

具体来说,引线圈组件5为不锈钢丝材质,该材质的引线圈组件5弹性好,韧性高,在受到经线丝拉扯时,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结合引线圈组件5的形状,能进一步降低经线丝被拉断的概率。

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引线圈组件5的具体结构以及材质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其他结构或者其他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4的顶部设有防滑操作部8。防滑操作部8能够手动控制连接杆4转动,如果发生异物进入外套1干扰阻尼件2的情况,可通过防滑操作部保持连接杆4转动顺畅。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线丝引线柱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线丝引线柱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经线丝引线柱,包括:

容置桶7,用于容置外套1和线毂;

外套1,用于固定经线丝线毂;

阻尼件2,所述阻尼件2安装在外套1的底部,所述阻尼件2与外套1之间存在摩擦接触;

转动塞3,所述转动塞3安装在外套1的顶部,且转动塞3能够在外套1上绕自身轴线转动;

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穿过转动塞3并与转动塞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底部与阻尼件2固定连接;

引线圈组件5,所述引线圈组件5安装在转动塞3上,用于对缠绕在线毂上的经线丝进行引线;

顶盖6,顶盖6固定在外套1的顶部,顶盖6上设有容置槽;所述转动塞3的底部设有安插部31,安插部31容置在容置槽内,且安插部31可在容置槽内转动;而且,容置槽的中央处设有穿孔,连接杆4穿过该穿孔,连接杆4与顶盖6不接触,能够减少引线圈组件5转动时的阻力;

安插部31为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圆锥状,容置槽的形状与安插部31适配使安插部31的侧面能够与容置槽接触。

上述形状的安插部31固定在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线丝引线柱,由外套1固定在经线丝线毂,经线丝线毂绕外套1转动,缠绕在线毂上的经线丝经过引线圈组件5输送至指定位置;

本实施例的转动塞3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连接杆4的底部与阻尼件2固定连接;因此,引线圈组件5可随着转动塞3转动,使经线丝作用在引线圈上的力减小,不容易发生断裂。此外,在阻尼件2的作用下,转动塞3转动时,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即转动塞3可以发生转动,但不容易发生转动;因此,当线毂上的经线丝缠绕均匀时,供线过程中,经线丝上的拉力均匀且适中,转动的线毂保证拉力不会过大,此时的转动塞3不会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件21、第二滑槽件22、第三滑槽件23以及连接球体24均为橡胶材质。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中还设置了容置桶7,容置桶7能够容置外套1和线毂;使供线过程更加稳定,也更加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