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831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其是在所谓折边缝制时使用的电动机驱动式缝纫机,所述折边缝制是将例如t恤的袖口等被缝制面料在不保持筒状而展开成平坦状的状态下,使面料端缘部分适当地在宽度上折返并缝制该折返重合部分,该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构成为,检测针板上是否存在有被缝制面料,在检测出没有缝制面料时,通过断开对电动机供电的供电电路来切断对该电动机的供电,使电动机对缝纫机的驱动自动停止。



背景技术:

上述折边缝制在没有上装饰(日语:上飾り)的状态下难以继续于缝制终端而使空环在针板上连续地产生。因此,采用如下作业形态:以使先行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终端与后续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始端之间不产生间隙的方式将被缝制面料依次插入并连续进行缝制(折边缝制),在适当个数的连续缝制结束的时间点切断空环。

在如上所述的作业形态中,要求在先行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终端到达落针部的时间点立即停止对缝纫机的驱动。但是,这样的缝纫机的驱动停止是通过操作员的人为操作来进行的,因此需要相当的熟练度。特别是,为了提高缝制作业效率,电动机通常高速旋转,因此就算通过人为操作能够在很好的时机(timing)输入停止信号,受到电动机的惯性旋转的影响,缝纫机也会在停止信号输入后持续驱动少许期间。因此,在先行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终端通过落针部并沿着缝制行进方向移动相当距离之后的时间点缝纫机的驱动才会停止。其结果,在先行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终端与其后被插入的后续被缝制面料的缝制始端之间产生较大的多余的间隙。

因此,替代通过操作员的人为操作来停止缝纫机的驱动,提出了如以往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告公报的特公昭40-22790号公报中公开那样的一种缝纫机的自动停止装置,其在电动机与缝纫机的被动部之间具备以能够使两者间分离的方式进行连接的离合器,并且设置有:电磁铁装置,其在通电时作用于上述离合器,将缝纫机的被动部与电动机连接;电磁开关,其具有包含在对该电磁铁装置供电的供电电路的一对触点;以及开关,其在对该电磁开关供电的供电电路中,在压脚与针板之间没有被缝制面料时切断电路,在两者间存在有被缝制面料时接通电路,在被缝制面料不再位于面料压脚与针板之间时,切断对上述电磁铁装置的供电,使离合器进行动作,由此使缝纫机的动作自动停止。



技术实现要素:

上述结构的现有的缝纫机的自动停止装置,不需要通过人为操作使缝纫机的驱动停止时所需的熟练度,并且不受操作时机(停止信号的输入时机)的影响,在被缝制面料到达规定位置时,就能够自动停止缝纫机的驱动。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缝纫机的自动停止装置中,使用了如下结构要素:在电动机与缝纫机的被动部之间以能够使两者间分离的方式进行连接的离合器、在通电时作用于离合器而将缝纫机的被动部与电动机连接的电磁铁装置、具有包含在对该电磁铁装置供电的供电电路的一对触点的电磁开关、以及在压脚与针板之间没有被缝制面料时切断电路并且在两者间存在有被缝制面料时接通电路的开关,因使用的结构要素众多,所以整体结构变复杂化、大型化。特别是,电路结构复杂,容易导致高成本化。此外,用于使缝纫机的驱动自动停止的条件是被缝制面料不再位于面料压脚与针板之间时,因此考虑到电动机的惯性旋转的影响,先行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终端到达距落针部相当距离的位置之后,缝纫机的驱动才会停止。其结果,在采用上述那样的作业形态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不能避免在先行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终端与后续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始端之间产生多余的间隙,在进行连续缝制时,该间隙反复出现,相应地使作业效率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能够实现整体结构、特别是电路结构的简化及低成本化,并且操作上不需要任何熟练度,就能够在缝制终端到达落针部或非常靠近落针部的位置的时间点使缝纫机的驱动可靠地停止,从而能够有助于提高连续缝制时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其具备:电动机,其用于驱动缝纫机;机针,其与该电动机的动作连动地进行上下往复运动;针板,其具有供该机针穿过的落针部;面料给送装置,其设置在该针板的下部,将载置在该针板上的被缝制面料沿着规定的缝制行进方向移送;面料压脚,其将上述被缝制面料按压于上述针板;以及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其检测上述针板上是否存在有被缝制面料,其中,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包括:固定触点,其由与上述电源电连接的上述针板形成;以及可动触片,其经由缝纫机主体被接地连接,能够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通过该可动触片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来断开上述供电电路,切断对上述电动机的供电而使缝纫机的驱动停止,并且通过上述可动触片与上述固定触点分离来接通上述供电电路,对上述电动机供电而能够进行缝纫机的驱动,该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中的上述可动触片在上述缝制行进方向上配置在上述落针部的跟前并且配置在上述面料给送装置的给送宽度内。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涉及的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用于使缝纫机的驱动停止的结构要素仅是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并且该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包括由与电动机的电源电连接的针板形成的固定触点、以及经由缝纫机主体被接地连接并且能够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片,因此与前述的现有的自动停止装置相比,能够大幅削减结构要素,实现整体结构的简化及小型化,特别是,能够实现电路结构的简单化及低成本化。

而且,将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中的可动触片在缝制行进方向上配置在落针部的跟前并且配置在面料给送装置的给送宽度内,由此即使考虑到电动机的惯性旋转的影响,在先行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终端到达落针部或非常靠近落针部的位置的时间点,在为了缝制先行的被缝制面料而保持将脚踏板等动作开关接通的操作的状态下,也能够自动且可靠地使缝纫机的驱动停止。其结果,在采用将被缝制面料逐个插入来进行连续缝制的作业形态的情况下,在先行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终端与后续的被缝制面料的缝制始端之间几乎不会产生多余的间隙,能够提高连续缝制时的效率。

此外,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配置在落针部的跟前且配置在面料给送装置的给送宽度内,因此即使被缝制面料的缝制始端、缝制终端与缝制行进方向大致正交时,与例如专利文献1的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设置在面料压脚的侧方的情况相比,也能够进行线迹形成部位前后的检测,起到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精度的效果。

而且,作为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也能够考虑在落针部的前方且位于面料压脚的前方或侧方的位置使用透射型或反射型的光电传感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被缝制面料进行操作的操作员的手等被传感器误检测而使缝纫机的驱动在比规定的位置靠前的位置停止的不良情况产生的可能性较高,而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片等机械式传感器,所以不会给操作员带来多余的负担或者不需要加强操作技巧,就能够防止因误检测而引起的缝纫机的驱动停止位置发生偏离等故障的产生。

在本发明涉及的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中,优选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中的上述可动触片在板簧部件的自由端部以侧视时呈大致半圆状的方式形成,上述板簧部件的缝制行进方向的前部经由电绝缘体被固定于上述面料压脚,并从该固定部朝向缝制行进方向的后方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被缝制面料的厚度发生变化或者在表面上具有凹凸,可动触片也能够灵活地与其应对,并且也不会从与电动机的电源电连接的面料压脚受到电气的不良影响,因此能够防止该可动触片的破损或变形、电气故障的产生,传感器的检测性能能够始终保持可靠且稳定性好的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涉及的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中,优选在上述电动机设置有能够使该电动机的转速至少变更成高低两级的可变速部,在试缝制时通过上述可变速部以作为缝制对象的被缝制面料的至少缝制行进方向终端部分的转速低于缝制行进方向始端部分的转速的方式学习适合于上述被缝制面料的速度变更履历,并且具备:存储部,其存储该学习到的试缝制时的速度变更履历;以及输出部,其在正式缝制时读取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适合于上述被缝制面料的速度变更履历,以便通过上述可变速部来自动调整电动机的转速。

在这种情况下,在连续缝制同一种类、同一长度的多个被缝制面料时,事先进行试缝制,在该试缝制时,通过可变速部以被缝制面料的缝制行进方向的终端部分的转速低于缝制行进方向的始端部分的转速的方式学习适合于被缝制面料的速度变更履历,并将该学习到的试缝制时的速度变更履历存储在存储部中,在正式缝制时从上述存储部读取适合于被缝制面料的速度变更履历,以便通过可变速部来自动调整电动机的转速,由此将由电动机的惯性旋转带来的影响限制到最小限度,能够使缝纫机的驱动停止,以使得多个被缝制面料的缝制终端停在几乎不会超过落针部或非常靠近落针部的位置。

而且,在本发明涉及的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中,优选还具备:切线装置,其切断缝制后的机针线;以及切线动作/非动作切换用开关,其使该切线装置能够切换为在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动作之后进行切线动作的状态或停止切线动作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选择地得到多个被缝制面料通过机针线被连续一体化的缝制品和各个被缝制面料逐个分开的缝制品,能够实现缝制品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整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针板的斜前方观察该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从针板的斜前方观察在该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切掉面料压脚的一部分之后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该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的包括电路的概略结构框图。

图5是作为被缝制面料的一个示例的t恤的袖口的展开图。

图6是对该t恤的袖口进行折边缝制的状态的展开图。

图7是表示在该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在缝纫机的驱动停止后先行被缝制面料的缝制终端及后续被缝制面料的缝制始端被插入到面料压脚的下部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通过该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对t恤的袖口连续地进行折边缝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机针

2面料压脚

4针板

4a落针部

6送料牙(面料给送装置)

23电动机

24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

24a固定触点

24b可动触片

25电源

26供电电路

27传感器安装台(电绝缘体)

28板簧部件

31可变速部

32存储部

33输出部

35切线装置

m双线锁缝缝纫机

wt恤(缝制面料)

x缝制行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整体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针板的斜前方观察该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从针板的斜前方观察在该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切掉面料压脚的一部分之后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该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的包括电路的概略结构框图。

在上述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m中,缝纫机机臂部21和缝纫机底座部22从缝纫机主体20的上部及下部朝向左侧方向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在缝纫机机臂部21的内部组装有:缝纫机主轴、使在与缝制行进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左右两个机针1、1(参照图2、图3)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机针驱动机构、使面料压脚2(参照图2、图3等)在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压脚驱动机构、后述的面料给送装置的驱动机构和/或向上述各驱动机构分配动力的动力分配机构等与后述的电动机23连动地连接的被动部3(参照图4)。另外,上述各驱动机构、动力分配机构等被动部3在双线锁缝缝纫机m中是公知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上述缝纫机底座部22的上表面固定有针板4,该针板4具有供上述机针1、1穿过的落针部4a,在该针板4的下部,作为将载置在针板4上的被缝制面料w朝向规定的缝制行进方向间歇地移送的面料给送装置,在形成于上述针板4的多个长槽5内设置有分别在缝制行进方向x及上下方向上进行循环往复运动的多条送料牙6。

上述面料压脚2具有将载置在针板4上的被缝制面料w向上述针板4及送料牙6一侧按压的功能,在上述针板4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在该面料压脚2与针板4之间是否存在被缝制面料w的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

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包括:通过将上述针板4与上述电动机23的电源25电连接(正极连接)而由该针板4形成的固定触点24a、以及经由接地线7及缝纫机主体20被接地连接(负极连接)并能够与上述固定触点24a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片24b。如图4所示,该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设置在从上述电源25对上述电动机23供电的供电电路26,通过上述可动触片24b与固定触点24a接触而经由电磁开关28来断开上述供电电路26,切断对电动机23的供电,使电动机23停止动作,从而使缝纫机m的上述被动部3的驱动停止,并且,通过上述可动触片24b与固定触点24a分离而经由上述电磁开关28来接通上述供电电路26,对电动机23供电,使电动机23能够进行动作,在该状态下对作为动作开关的脚踏板37进行踏入(正踩)操作来驱动缝纫机m的上述被动部3。

如图2及图3所示那样,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中的可动触片24b与板簧部件28的自由端部相连而形成为一体,被板簧部件28向下方弹性地施力,该板簧部件28的缝制行进方向x的前部经由由塑料等电绝缘材料形成的传感器安装台27螺合固定于上述面料压脚2,并从该固定部位朝向缝制行进方向x的上游侧延伸。该可动触片24b在侧视时呈大致半圆状,配置成该大致半圆状的可动触片24b的顶点能够与位于上述落针部4a的跟前并且位于上述多个送料牙6的给送宽度内的中央位置的细的针板栈部4a接触/分离,该针板栈部4a构成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中的固定触点24a。

另外,图中29是用于引导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中的可动触片24b相对于固定触点24a的接触/分离动作的导向件,由塑料等电绝缘材料形成或者通过对铝等导电部件的表面施加例如氧化铝膜处理等电绝缘处理而形成,螺合固定于上述面料压脚2的缝制行进方向x的上游侧端部。

此外,如图4所示,在用于控制上述电动机23的动作的控制器30内设置有能够改变该电动机23的转速的可变速部31、存储部32和输出部33。上述控制器30在被缝制面料w的试缝制时,根据被缝制面料w的缝制长度和/或面料的种类等,通过上述可变速部31进行速度变更,以使作为缝制对象的被缝制面料w在缝制行进方向终端部分的缝制时的转速低于在缝制行进方向始端部分的缝制时的转速,由此学习适合于上述被缝制面料w的速度变更履历,将该学习到的速度变更履历由转数测量器34测量并存储在上述存储部32中,在正式缝制时,读取存储在上述存储部32中的适合于上述被缝制面料w的速度变更履历并从上述输出部33输出到上述可变速部31,由此能够基于试缝制时的速度变更履历,对上述电动机23的转速自动地进行速度调整。

除了以上说明的结构及装置以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m还具备作为被动部3之一的用于切断缝制后的机针线的切线装置35。在该切线装置35设置有切线动作/非动作切换开关36,该切线动作/非动作切换开关36能够使该切线装置35切换为在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的检测动作之后进行切线动作的状态或停止切线动作的状态,构成为通过在缝制前由操作员操作上述开关36,能够选择使上述切线装置35进行动作的状态和不使上述切线装置35进行动作的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接着,对下述情况下的缝制动作进行说明:使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m,将作为被缝制面料的一个示例的如图5所示的t恤w的袖口wa在并非筒状而是展开成平坦状的状态下使袖口端部分适当地在宽度上折返,并如图6所示那样通过对该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进行折边缝制(日语:ヘム縫い)来加强袖口。

当将t恤w的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载置在针板4上,并且通过踏回(倒踩)脚踏板37使面料压脚2上升,将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的缝制始端部插入到面料压脚2的下部时,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中的可动触片24b克服朝向下方的弹性作用力向上方位移而与固定触点24a分离。与此相伴,供电电路26经由电磁开关28而接通,从电源25开始向电动机23供电,使该电动机23能够进行旋转动作。在该状态下对脚踏板37进行踏入操作,由此电动机23进行旋转动作来驱动缝纫机被动部3,从而使机针1、1及送料牙6等按规定那样进行动作。

随着缝纫机被动部3被驱动,通过多个送料牙6沿着缝制行进方向x间歇地移送t恤w的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的同时使机针1、1上下运动,由此依序缝制(折边缝制)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

然后,在随着折边缝制行进而上述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的终端(缝制终端)被移送到落针部4a的跟前位置时,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中的可动触片24b从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脱离向下方弹性地位移,该可动触片24b的顶点与位于上述落针部4a跟前的细的针板栈部4a、即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中的固定触点24a接触。与此相伴,上述供电电路26经由电磁开关28被断开而切断从电源25对电动机23的供电,因此尽管仍保持对脚踏板37进行踏入操作的状态,但是该电动机23的旋转动作停止,使缝纫机被动部3的驱动停止。

如上所述,为了使缝纫机m的驱动停止,仅使用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并且该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包括:由与电动机23的电源25电连接的针板4的一部分(针板栈部4a)形成的固定触点24a、以及经由缝纫机主体20被接地连接并且能够与上述固定触点24a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片24b,因此与前述的现有的自动停止装置相比,能够大幅削减用于使缝纫机驱动停止的结构要素,实现整体结构的简化及小型化。特别是,能够实现电路结构的简单化及低成本化。

而且,上述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的可动触片24b在缝制行进方向x上配置在落针部4a的跟前并且配置在基于送料牙6的面料给送宽度内的中央位置,因此在对电动机23的供电被切断之后,即使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因电动机23的惯性旋转而在缝制行进方向x上被移送少许,这也只是几针的程度,在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的缝制终端到达落针部4a或非常靠近落针部4a的位置的时间点,能够使包含面料给送在内的缝纫机m的驱动自动且可靠地停止。因此,如图7所示,在先行的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的折边缝制结束之后,对脚踏板37进行踏回操作使面料压脚2上升,将下一t恤w的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载置在针板4上并插入到该针板4与面料压脚2之间连续地进行折边缝制,由此在先行的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的缝制终端与下一被插入的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的缝制始端之间几乎不会产生多余的间隙。因此,如图8所示,在对同一种类的多个t恤w的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逐个连续地进行折边缝制的情况下,在各相邻的面料间不会产生多余的间隙,因此能够整体上提高连续缝制作业的效率。

此外,由于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24的可动触片24a配置在落针部4a的跟前并且配置在基于送料牙6的面料给送宽度内的中央位置,所以即使在被缝制面料w的缝制始端、缝制终端与缝制行进方向大致正交时,与面料存在与否检测传感器配置在面料压脚2的侧方的情况相比,也能够进行线迹形成部位前后的检测,因此与缝制始端、缝制终端的形状无关,能够显著地提高检测精度。

特别是,在连续缝制同一种类、同一长度的多个t恤w的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时,事先进行试缝制,在该试缝制时,通过控制器30内的可变速部31以满足缝制行进方向的终端部分的转速低于缝制行进方向的始端部分的转速这一条件的方式,学习适合于作为缝制对象的折返重合袖口部分wb的折边缝制的速度变更履历,并将该学习到的试缝制时的速度变更履历存储在存储部32中。然后,在正式缝制时从上述存储部32读取适合于折边缝制的速度变更履历并从上述输出部33输出到上述可变速部31,由此能够基于试缝制时的速度变更履历自动地调整上述电动机23的转速,使得缝制开始部分为高速(例如最高转速),并且在缝制终端部分为低速(例如最高转速的一半以下的转速)。由此,整体的缝制效率能够维持在较高的状态,并且将由电动机23的惯性旋转带来的影响限制到最小限度,能够使缝纫机m的驱动停止,以使得缝制终端停在几乎不会超过落针部4a或非常靠近落针部4a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缝制开始前通过开关36将切线装置35设定为非动作状态而以多个t恤w的袖口部分通过机针线被连续一体化的状态进行折边缝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缝制开始时通过开关36将该切线装置35切换成动作状态,由此得到多个t恤w被逐个分开的缝制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应用于双针式双线锁缝缝纫机,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双针式平底座(bed)型双线锁缝缝纫机,也可以应用于三针以上的多针式平底座型双线锁缝缝纫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