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预压浆辊的浆纱机及压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01338阅读:10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纱线上浆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预压浆辊的浆纱机及压浆方法,属于浆纱机的纱线压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纱线从进入浆槽吸浆到被压浆送出浆槽的过程中,纱线所能吸附浆液总量的多少,除与上浆纱线种类、纱线特数、纱线结构、纱线排列密度、浆液含固率、浆料粘附性能等有一定关系外,更取决于不同的浸压方式,纱线合适的吸附量是获得压浆效果的前提,上浆过程中,浆液能否在纱线上分配合理,一般是用主、预压浆辊的压浆效果来衡量,传统的浆纱机无法根据纱线的结构,灵活的配置主、预压浆辊的压力,来改善预压浆辊的压浆效果,进而去控制纱线对浆液的吸浆量,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浆纱机,预压浆辊可以根据纱线的种类、结构以及传动速度来灵活的调整压力大小,解决了纱线在上浆辊不同覆盖系数状态下,对浆液吸附不足或吸附过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预压浆辊的浆纱机及压浆方法,浆纱机的预压浆辊可以根据纱线的种类、结构以及传动速度来灵活的调整压力大小,解决了纱线在上浆辊不同覆盖系数状态下,对浆液吸附不足或吸附过剩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预压浆辊的浆纱机,包括浆槽、引纱辊、压纱辊、浸没辊,预压浆辊、主压浆辊、上浆辊、压力控制装置,所述的浸没辊和上浆辊位于浆槽内,所述引纱辊包括第一引纱辊、第二引纱辊和第三引纱辊,所述上浆辊包括预上浆辊和主上浆辊,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预压浆辊、主压浆辊、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预压浆辊和预上浆辊对纱线进行预压上浆,主压浆辊和主上浆辊对纱线进行主压上浆,所述速度传感器检测纱线运行速度并将速度信号发送给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速度传感器发送来的速度信号以及提前预设的纱线规格控制预压浆辊和主压浆辊的输出压力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主上浆辊直径为260mm,主压浆辊的直径为24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纱线在进入浆槽到出浆槽的长度最大为140cm,最小为90cm;纱线浸入浆液中的长度最大为53cm,最小为15cm。

一种带有预压浆辊的浆纱机的压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纱线经第一引纱辊牵引到压纱辊上,压纱辊通过第二引纱辊将纱线牵引至第三引纱辊,纱线经第三引纱辊导向至浸没辊上进行浸浆;

第二步:浸没辊将纱线浸没到浆槽中浸浆并将浸浆后的纱线导向至上浆辊;

第三步:速度传感器检测纱线运行速度并将速度信号发送给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速度传感器发送来的速度信号和提前预设的纱线规格控制预压浆辊和主压浆辊的输出压力值,使预压浆辊和主压浆辊对纱线进行线性加压;

第四步:经预压浆辊线性加压和主压浆辊线性加压后的纱线被垂直向上牵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第三步所述提前预设的纱线规格包括斜纹纱线和平纹纱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预压浆辊对斜纹纱线的线性起始压力值为5k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预压浆辊对平纹纱线的线性起始压力值为10k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还根据纱线在上浆辊上的覆盖系数、纱线的捻度系数、纱线的浸透上浆比例以及纱线喂入张力控制预压浆辊的输出压力值,且预压浆辊的输出压力值随纱线在上浆辊上的覆盖系数、纱线的捻度系数、纱线的浸透上浆比例以及纱线喂入张力的增大而增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还根据纱线在上浆辊上的覆盖系数和纱线特数控制主压浆辊的输出压力值,且主压浆辊的输出压力值随纱线在上浆辊上的覆盖系数和纱线特数的增大而增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速度传感器选用光洋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rd-2t2048vh的回旋编码器,该型编码器具有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防护能力强和适用范围大的优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线性加压的方法使预压浆辊的压浆力在达到高压状态,压力的大小可按需调节的基础上,对纱线实施线性加压上浆。纱线经过浸压辊预湿和预压辊线性加压之后,纱线中的空气及拌生物得到及时排出,并且预压辊采用线性加压,让纱线对浆液的吸附得到量的控制,由此提高纱线在主压浆辊二次加压时的压浆效果,既解决纱线对浆液粘附和浆液对纱线润湿的问题,又为主压浆辊对浆液在纱线上能实现分配比例合理创造了条件,更重要是扩大了浆纱机对不同织物品种上浆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不同织物品种的可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纱线,11-第一引纱辊,12-第二引纱辊,13-第三引纱辊,2-压纱辊,3-浸没辊,4-预压浆辊,,5-主压浆辊,61-主上浆辊,62-预上浆辊,71-速度传感器,72-计算机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的介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带有预压浆辊的浆纱机,包括浆槽、引纱辊、压纱辊2、浸没辊3,预压浆辊4、主压浆辊5、上浆辊,浸没辊3和上浆辊位于浆槽内,引纱辊包括第一引纱辊11、第二引纱辊12和第三引纱辊13,上浆辊包括预上浆辊62和主上浆辊61,压力控制装置包括预压浆辊62、主压浆辊61、速度传感器71和计算机控制系统72,其中速度传感器71为光洋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rd-2t2048vh的回旋编码器,用于对纱线1传动速度的精确测量,预压浆辊4和预上浆辊62对纱线1进行预压上浆,主压浆辊5和主上浆辊61对纱线1进行主压上浆,速度传感器71检测纱线1运行速度并将速度信号发送给计算机控制系统72,计算机控制系统72根据速度传感器71发送来的速度信号以及提前预设的纱线1规格控制预压浆辊62和主压浆辊61的输出压力值。

本实施例中的主上浆辊61直径为260mm,主压浆辊5的直径为240mm,纱线1在进入浆槽到出浆槽的长度为140cm,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设置纱线1在进入浆槽到出浆槽的长度最大为140cm,最小为90cm;纱线1浸入浆液中的长度为53cm,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设置纱线1浸入浆液中的长度最大为53cm,最小为15cm。

采用上述带有预压浆辊的浆纱机的压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纱线1经第一引纱辊11牵引到压纱辊2上,压纱辊2通过第二引纱辊12将纱线1牵引至第三引纱辊13,纱线1经第三引纱辊13导向至浸没辊3上进行浸浆;

第二步:浸没辊3将纱线1浸没到浆槽中浸浆并将浸浆后的纱线1导向至上浆辊;

第三步:速度传感器71检测纱线1运行速度并将速度信号发送给计算机控制系统72,计算机控制系统72根据速度传感器71发送来的速度信号和提前预设的纱线1规格控制预压浆辊4和主压浆辊5的输出压力值,使预压浆辊4和主压浆辊5对纱线1进行线性加压;本实施例中提前预设的纱线1规格包括斜纹纱线和平纹纱线;本实施例对预压浆辊4对斜纹纱线的线性起始压力值为5kn,预压浆辊4对平纹纱线的线性起始压力值为10kn;

第四步:经预压浆辊4线性加压和主压浆辊5线性加压后的纱线1被垂直向上牵出。

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72还根据纱线在上浆辊上的覆盖系数、纱线1的捻度系数、纱线1的浸透上浆比例以及纱线1的喂入张力控制预压浆辊4的输出压力值,且预压浆辊4的输出压力值随纱线1在上浆辊上的覆盖系数、纱线1的捻度系数、纱线1的浸透上浆比例以及纱线1的喂入张力的增大而增大,用以提高对预压浆辊4输出压力值的精确控制。

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72还根据纱线1在上浆辊上的覆盖系数和纱线1的的特数控制主压浆辊5的输出压力值,且主压浆辊5的输出压力值随纱线1在上浆辊上的覆盖系数和纱线1特数的增大而增大,用以提高对主压浆辊5输出压力值的精确控制。

本发明采用线性加压的方法使预压浆辊的压浆力在达到高压状态,压力的大小可按需调节的基础上,对纱线实施线性加压上浆,纱线经过浸没辊预湿和预压浆辊线性加压之后,纱线中的空气及拌生物得到及时排出,并且预压浆辊采用线性加压,让纱线对浆液的吸附得到量的控制,由此提高纱线在主压浆辊二次加压时的压浆效果,既解决纱线对浆液粘附和浆液对纱线润湿的问题,又为主压浆辊对浆液在纱线上能实现分配比例合理创造了条件,更重要是扩大了浆纱机对不同织物品种上浆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不同织物品种的可织性。

实际应用示例如下:

实际操作中所选浆纱机为ga390-280型浆纱机,所选纱线为r13tex(45s),总经根数为6325,100千克浆料中含有62.6千克变性淀粉、12.5千克高性能淀粉、5千克pva-1799、2千克固丙、1千克抗静电剂、2千克蜡片,采用双槽单浸双压上浆形式,纱线1的速度为80m/min浆纱1的长度为40000m,预压浆辊4线性加压力为5kn,主压浆辊5线性加压力为15kn,经上浆之后测得纱线1的实际耗浆量为7300m/5.5桶,实际上浆率为12.5%,工艺含固率为(8.5±0.5)%,浆纱回潮率为(9±1)%,覆盖率为23%,织造效率为92%。

实际操作中所选浆纱机为ga360-280型浆纱机,所选纱线为r13tex(45s),总经根数为6325,100千克浆料中含有62.6千克变性淀粉、12.5千克高性能淀粉、5千克pva-1799、2千克固丙、1千克抗静电剂、2千克蜡片,采用双槽单浸双压上浆形式,纱线1的速度为60m/min,浆纱1的长度为40000m,预压浆辊4固定设置值加压力为12.5kn,主压浆辊5线性加压力为16kn,经上浆之后测得纱线1的实际耗浆量为6500m/6.2桶,实际上浆率为13.8%,工艺含固率为(8.5±0.5)%,浆纱回潮率为(9±1)%,覆盖率为23%,织造效率为90%。

具体参数对比列表如下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